藝文大小事 |
|
不可不看新書推薦 |
 | 推薦理由: 舊的行業正在消逝,新的職業尚未成型,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刻,十七位達人心中有夢,憑藉勇氣,堅持走一條創新的路,他們身上蘊含的超越基因,將為徬徨的一代,找出新的可能。《達人現身》系列講座,娓娓道來那些學校沒教的事!! 超越達人:十七位專家領航,開啟孩子的職場想像 作者:王凱、石見庸、張麗伽、黃威融、楊泰興、鄭任汶 出版社:遠流 | | |  | 推薦理由: 交疊拼湊的記憶,揭開傷口的勇氣,改編自真實故事。十三歲的安琪拉.查 普曼和朋友去露營,某日清晨獨自溜出帳篷散步,從此再也沒人見過她。事隔三年後,一個蒼白削瘦、髒兮兮的少女出現在查普曼家。她無法解釋是如何從五十公里 外的營區回到家、腳踝上兩圈厚厚的傷疤是怎麼來的,更不明白自己為何一夜之間長出了胸部。這三年內她究竟去了哪裡,和誰在一起?她有辦法重拾原本的生活 嗎? 請問我是誰 作者:莉茲.柯立 出版社:三采 | | | |
新書上架 |
|
高中生書店新書排行榜 。。。。。。每月統計出版新書,依博客來16-18歲高中生會員銷 |
主題活動 | | | 【小時代。微遠征】2013繆思全書系,以閱讀注入滿滿勇氣,參展書最低7折起! | | | | | | | | 高職校園閱讀代言人粉絲募集:我的青春智囊團,代言人粉絲來說「讚」!請搜尋「閱讀代言人」 | | | | | |
8月高中生書店暢銷排行 |
|
|
閱讀好書推薦 |
|
經典作家專題|美國才女詩人普拉絲小傳 | 雪維亞.普拉絲(Sylvia Plath)於1932年生於麻薩諸塞州,在波士頓的濱海小鎮溫索普度過早年歲月。她的外祖父母是奧地利人;她的父親——波士頓 大學生物系教授(也是國際知名的蜜蜂權威)——在青少年時期隨家人自波蘭走廊的普魯士小鎮移居美國;她有一個弟弟,叫華倫,比她 小兩歲半。她八歲的時候,她父親經歷漫長、難熬的病痛折磨之後過世。後來,她和家人遷往內陸的衛利斯里鎮,一個座落於波士頓郊區的保守的上中產階級郊住宅 區。雪維亞的母親在波士頓大學醫療祕書訓練課程授課,雪維亞和華倫就讀於當地的公立學校。 雪維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寫詩,做鋼筆畫。在投寄了四十五件作品之後,她的第一個短篇故事刊登於1950年八月號的《十七歲》雜誌上。同一年,她進入史密斯 學院就讀。她擔任班級和學院幹部,成為《史密斯評論》雜誌編輯委員會的成員,並且在《十七歲》和《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發表詩作和故事。1951年八月,她 獲得《小姐》雜誌的小說獎,次年,贏得兩個史密斯學院詩歌獎,並在《小姐》雜誌社的「大學編委會競賽」中獲選到紐約擔任客座編輯。那年夏天,她在《哈潑》 雜誌發表了三首詩。 在《小姐》雜誌工作期限結束後,雪維亞返家,經歷了一段她稱之為「崩潰六月」的時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的企圖自殺和眾所周知的失蹤事件— —她在房屋下方的槽隙間被尋獲。住院和電擊治療後,她回學院完成大四的課程。她以最高榮譽畢業,並且獲得「富爾布萊特獎學金」,前往劍橋大學 遊學。在抵達英國不到一年,她結識英國詩人泰德.休斯,並且嫁給他。他們於1957年移居美國。 雪維亞開始在史密斯學院教書,被同仁評為「英語系有史以來最棒的兩、三位講師之一」。然而,在教書一年後,為了全心從事寫作,她決定離開史密斯學院。為了 突破寫作瓶頸和擺脫憂鬱症(後來困鎖著她)的初期症狀,她到麻薩諸塞州綜合醫院的精神治療部門擔任秘書的工作。這是〈強尼恐慌小子與夢的聖經〉 ——或許是她最好的短篇小說——的故事背景。1959年十二月,她和泰德回到英國。 雪維亞的第一個孩子弗莉達於1960年四月出生於倫敦,她第一本詩集《巨神像》預定秋天出版。在Eugene F. Sexton研究費的補助之下,她寫作小說《鐘瓶》,「講述女大學生罹患和經歷精神崩潰的過程 」。 1961年秋天,休斯一家人搬到得文郡的一個村莊,買下一間屋頂以茅草鋪成的老舊房子。他們的兒子尼可拉斯於1962年一月在那裡出生。此時雪維亞所寫的 詩作已然出現「精靈」聲音。這些詩和以往詩作有顯著的差異。泰德.休斯曾寫道:〈鬱金香〉為「即將接踵而至的作品」發出了「第一個訊號」。這首詩以「書寫 緊急信件的最快速度」寫成。從那時起,她所有的詩作都是以這種方式寫成。 1962年夏末,雪維亞得知泰德與他們的朋友阿西亞.威維爾有婚外情,堅持與泰德分居。冬天在得文郡獨自生活似乎是不可能的事。雪維亞「在BBC找到工 作」,開始通車往返倫敦,並且在那裡找公寓房子。《鐘瓶》原稿已獲威廉.翰納曼出版社首肯出版,雪維亞繼續《精靈》的寫作,在1962年十月和十一月創作 力驚人的期間,寫出了許多詩作。 十二月中旬,雪維亞帶著孩子搬到倫敦,住進她先前租下的一間似乎前景光明的公寓:「在倫敦,隻身走在我鍾愛的櫻草花山坡,心想要找到公寓是沒希望了 ……我經過葉慈的房子,藍色匾額上寫著:『葉慈曾住在這裡』,我時常經過這裡並渴望能住在這裡… …現在我在這裡簽了五年的租約,這簡直是天堂……是葉慈住過的房子,此刻對我意意深長。」泰德.休斯後來告訴 女兒弗莉達說雪維亞「用她生命的每一分心力決意讓自己融入那間公寓」。 1962年一月刊登的有關《鐘瓶》的評論讓她十分難過。那年冬天是倫敦自1813~14年以來最嚴寒的冬天。在居住於葉慈舊居的數個星期中,電燈和暖氣不 時無預警地中斷,電話尚未安裝;她解雇了寄住家中的工讀生,正在等候遞補人員;她週而復始地罹患流行性感冒;孩子們也為感冒所苦。她的憂鬱症日益加劇。她 的醫生開給她抗憂鬱的藥物,她在美國服用此藥物曾產生不良反應,但是此藥在英國的商標不同,於是雪維亞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服用了原本該避免的藥物。她的醫生 正試著說服她住院,並且替她安排了一位精神科醫生,但是她卻在1963年二月十一日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雪維亞身後留下的非凡詩作當中,有十一首完成於在倫敦居住的短暫歲月。最後一首詩〈邊緣〉寫於1963年二月五日,以這樣的字句開頭: 這個女人已臻於完美。 他死去的 身體帶著成就的微笑...... | 閱讀更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