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史地TOP1 | 社會科學TOP1 | 自然科普TOP1 |
 |  |  |
30堂帶來幸福的思辨課:多想一點,發現更有深度的自己 | 書店不死 | 為什麼常識不可靠?寧可沒常識,也不要因為常識而壞事 |
▲ Go Top |
TOP新書 》 |
 作者:大衛.格雷伯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3 / 09 / 05  | 【 債的歷史:從文明的初始到全球負債時代 】 博客來導讀 > 《紐約時報》、《法蘭克福彙報》譽為「 時代的啟示錄」 《美國彭博社》、《英國金融時報》等各大財經媒體關注討論 你知道嗎?早在貨幣出現前,人類就已經背負債務! 近年來反省金 融危機最透徹根本的著作 佔領華爾街運動的精神領袖 大衛.格雷伯 David Graeber 探究 國際金融經濟的重量鉅作 一部令人驚奇的人類故事 以債務關係的重述人類歷史和社會 帶給陷入金融危機的世界全新啟示 債務是了解現存金融體系的一扇門,是債務造就了今天的市場。如今面對這場嚴峻的全球金融危機挑戰,迫使我們必須釐清究竟什麼是債務? 經濟學家告訴我們一個神話:古早的人類活在一個以物易物的社會裡,為了 方便交易,人們發明了金錢,接下來發展出銀行和信用。...more |
▲ Go Top |
編輯手札 》 |
【博客來選書】《為什麼常識不可靠》|顯而易見的說法一定有問題? 文╱阿潑 多年前,我曾訪問過侯文詠。當時他決定放棄醫生工作,全心投入創作,我問他為什 麼要這麼做?「當醫生可以救人耶。」我當時對媒體工作感到倦怠和茫然,這個問題 反映了我的價值觀,意即從醫比寫作有用。侯文詠收起了他接受訪談時一貫的活潑笑 語:「醫生只能救本來就可以救的人。」 我是站在這個社會的角度發問,醫學救人是「常識」,但侯文詠是以他專業和經驗打 破了這個常識,「限定」了它——在邏輯上,醫學是有限制,而非無所不能的。 我以這個例子開頭,是回應《為什麼常識不可靠》這本書的前言——作者Duncan J. Watts的專業背景是數學和物理,但他對自然科學界否定社會人文價值不以為然,在投 入社會學研究後,認為突破常識的盲點是相當重要的,他引用一個學者的說法:每個 正解或反解若「顯而易見」(obvious)的程度相當,那麼「為這種『顯而易見』背書 」的論述與說法一定有問題。 而這本書,就是他憑藉過往數理帶給他的邏輯推論能力,並以社會科學的論證方法, 去探討社會上許多「常識」(甚至是直覺)導致的錯誤歸因或謬誤。 常識是什麼?作者在第一個篇章就藉著人類學家紀爾茲(Clifford Geertz, 1926-2006)的話 做出定義:「普通常識交織結合了大眾廣為接受的常規、信仰、習慣性判斷、不用教 自然就會的情緒反應等,這樣的組合由來已久,行之多年。」 正因如此,它似乎成為社會的通則,人們依循著常識而生活,很少質疑為何如此?例 如排隊、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讓座、如廁後沖水、走路靠右邊。然而,這樣的常識到了 其他地方卻可能發生變化,例如英國、日本會靠左走,而東南亞國家習慣用左手擦屁 股……在不同國家和族群中,「常識」未必能夠作用。 所以,常識和常理之所以常見,是因為彼此有共通的社交和文化經驗。若無,那個不 遵守常識的人在你心中就是又蠢又笨,什麼都不曉得,殊不知,只是你們常識不同。 除此之外,人類的行為、文化和社會經驗如此複雜,要被統一解釋或理解是很困難的 ,當要用常識合理化這個世界或者做出因果歸因時,時常落入謬誤或者簡化的陷阱中 ,誤導了大家。 作者在這本書中舉出非常多個案和理論模式來論證,引領讀者思考許多看似想當然耳 的事情的合理與不合理。而這些例子和模式不只放在社會和歷史上,商業和行銷著墨 更深。 例如《蒙娜麗莎》很有名是常識,但它為什麼有名?這幅名畫受到各種藝術評論家肯 定吹捧,但耙梳它的故事會發覺,它一開始受到忽略,直到一起竊案讓它被社會注意 ,再加上許多後見之明肯定甚至商業行銷的累計,讓它價值連城。莎士比亞或《哈利 波特》也是如此——莎士比亞是天才,因為他是莎士比亞?《哈利波特》暢銷,因為 它獨一無二?這是一種循環推理。 在評論歷史時,也常不經意犯了許多「必然」錯誤,例如,2007年美國對伊拉克增兵 是否降低暴力衝突?似乎也達到效果,顯示兩者的因果關係,然而同時間遜尼派和美 軍合作、救世主軍式微等等因素也都是減少暴力衝突的變項,在多種因素之下,怎麼 釐清關係呢?但對大多數人來說,結果只是去強化原本的認定,合理化本來的認知。 而一個酒駕致人於死的人,在公平正義上是站不住理的,但作者發問:「若他晚個幾 秒上路,他是否就不會撞死人,那麼酒駕是否這麼嚴重?」結局的本質很重要,成為 常識的觀察。但對這樣的常識,往往都需要發問的。 這本書也就如作者所說:「學習像個社會學家一樣思索事情,其實是學習質疑我們對 事情的直覺式看法,甚或是徹底擺脫這些直覺。」只是行走在這些密密麻麻的思路中,請注意不要迷路喔。 ...more |
相關閱讀 > .《為什麼常識不可靠?寧可沒常識,也不要因為常識而壞事》, 鄧肯.華茲, 大塊文化,  |
▲ Go Top |
新書試閱 》 |
生活數字有祕密:連FBI都想知道的數字密碼 SPF 15的祕密╱擦了防曬怎麼還是變黑炭? 文╱麥可.米勒 你是不是跟大多數人一樣,也以為防曬係數SPF 30 的防曬產品,可以比SPF 15 的擋住 兩倍的有害紫外線?如果你點頭,那麼你可就答錯了─為了身體健康著想,你應該會 想要繼續看下去。 你真正需要的旅遊良伴 近來,大部分的人都很懂得要擦上防曬產品,因為他們知道,即使渡假期間只有短暫 的日照時間,也將在身上留下長久的討厭印記。 事實上,如果那些陽光普照的異國旅遊勝地,都能真實地打廣告,那麼,在金黃色沙 灘、熱帶島嶼和閃耀著珍珠光彩的海洋旁,應該放上皺紋、粗糙皮膚和假日的終極配 備─皮膚癌─的照片。 但是,如果一輩子都只是待在自己雨下個不停的國家,這實在令人壓抑到讓你無法想 像,那你應該要感恩,至少我們還有防曬產品可用。那麼,你也該好好花點時間,想 一想到底哪種防曬產品適合你。 終極防護 大家的意見很容易就分成兩派。第一種人因為擔心長期曝曬在陽光下所造成的後果, 因而會選擇防曬係數(SPF)非常高的產品。 另外一種人則是選擇非常低的防曬係數,因為再怎麼說,他們也實在不願意變成一隻 龍蝦,或是因為日曬引起的灼熱而根本連衣服都無法穿上。事實上,還有第三種可能:這些人會將兩種係數的產品混搭,以為把SPF 15 和SPF 30 的產品加在一起,可以產生SPF 45 的效果。 這一點作用也沒有,千萬別再這麼做了,這不過是在浪費這些產品而已。 防曬產品的原理 其中的科學理論是這樣的:防曬產品就是阻擋陽光中紫外線(UV)抵達肌膚的化學媒 介。我們所擔心的紫外線又可以分為兩種:長波紫外線(UVA)和中波紫外線(UVB) 。 •我們無法像看到其它光線一樣,看到這些紫外線,因為它們超出你所能想像的微小 。 •UVA 是其中最長的,但它的波長只有320 到400 毫微米,也就是十億分之一米。 •UVB 會讓我們受到日曬,也是造成皮膚癌的元凶。 •UVA 會滲入肌膚更深層,並與老化現象有關,像是皺紋、粗糙肌膚和皮膚下垂等。 •不過,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相信,UVA 會和UVB一起造成皮膚癌。 因此,為了要讓你感到安心,科學家們研發出了防曬乳液,好達到以下其中一項目的 :利用有機的化學混合物(像是二苯甲銅)來吸收紫外線,或是在其中添加不透光的 成分(像是二氧化鈦或是氧化鋅),好將光線反射出去。另外也有些產品,則是結合 了這兩種功能。 長度而非強度 我們都知道,防曬產品是以SPF 來表示等級,這指的是阻擋UVB 光線的程度─而非UVA。最關鍵的一點是,這個數字並不是用來衡量防曬的程度,而是告訴你這個產品能提 供多長的防護時間。 根據專家的建議,你應該使用SPF 至少15 以上的防曬產品。以這個程度的防護為例, 如果你的肌膚在未有任何保護下,約過20 分鐘左右會開始泛紅,那麼理論上來說,使 用SPF 15 的防曬產品可以阻擋你的肌膚泛紅長達十五倍的時間─也就是五個小時。 但是要注意,陽光的強度取決於你的所在地點、當地的天氣狀況,以及一天中的天氣 變化。另外,有許多人也都忘了,紫外線會透過沙灘、海水和冰而反射,這些都會相 對增加你的曝曬程度。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會建議,每隔兩個小時就要重新擦上防曬產 品的緣故。 •數字祕密報你知! 有研究顯示,做日光浴的人通常擦上防曬乳液的量,是製造商在測試時所用的二分之 一到四分之一而已。也就是說,標示為SPF 30 的防曬產品,因為只薄薄地在肌膚上塗 了一層,很可能只有SPF 8 的功效而已。若想要確定你是否塗抹上了足夠防曬乳液的 量,你可以利用前一晚喝過的威士忌小酒杯,用防曬乳液填滿它。這樣的量差不多是 一盎司,也是每次塗抹防曬產品的建議用量。 阻擋紫外線的攻擊 讓我們再來打破另外一個關於防曬的迷思:SPF 30。 SPF 15 的產品在相較之下,前者並不能比後者阻擋下兩倍的紫外線。根據位於紐約的 皮膚癌症基金會(Skin CancerFoundation)表示,SPF 15 的防曬產品可以阻擋約93%的外 來紫外線,SPF 30 的防曬產品可以阻擋97%的紫外線,而SPF50 則可以阻擋98%的紫 外線。 •數字祕密報你知! 現在,你還可以在市面上找到SPF 為90 或100 的產品,但是這對照射到你身上的紫外 線來說,差異不過只是很微小的百分比而已。有些皮膚科醫生對於這些高防曬係數的 產品嗤之以鼻,認為它們只是行銷手段而已。另外則有一些人認為,如果你持續使用 這些產品還是有用的,因為它們所阻擋的紫外線量是可以加總起來的。 另一方面,澳洲政府的等級則表示,SPF 4 的防曬產品可阻擋75%的紫外線,而SPF 8 的則可阻擋87%的紫外線。在這個全國預估有三分之二人口在一生中可能罹患某種皮 膚癌的國家裡,他們的政府自然也會建議大家使用SPF 30 的產品。 以上摘自不求人文化《生活數字有祕密:連FBI都想知道的數字密碼》 ...more |
相關閱讀 > .《生活數字有祕密:連FBI都想知道的數字密碼》, 麥可.米勒, 不求人文化,  |
▲ Go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