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新書 》 |
 作者:陳清圳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13 / 09 / 10  | 【 一雙手都不能放:力挽狂瀾的陳清圳校長 】 博客來導讀 > 面對政府,他腰桿挺直, 但一看見孩子,卻彎得比任何人還低。 很難想像,台灣還有這樣一個地方…… 洪蘭教授筆下「敢做敢為」的校長。華南國小88%的學生來自外地,獲教育部十大經典學校、商周百大特色學校、全國遊學學校組特優等。 陳清圳校長獲教育部教學卓越獎、特殊優良教師、全國傑出生物教師 二○一三年,兼任台灣第一所生態學校──樟湖生態中小學校長 他不僅讓瀕臨廢校的華南國小,成為明星學校,山村裡沒醫生,他更設立醫療站,讓生病的老人不用翻山越嶺到山下就醫。 他不只改變一群孩子,他還改變一所小山村的未來。 對孩子與當地居民來說,他從來不僅僅是一位校長。 在坊間地圖都不會標示的雲林小山村, 這裡,沒有自來水、沒有公車、沒有診所。 生病的老人,得走一個小時才到公車站。 或者一直忍到鄰居也生病,才會一起叫車到山下看病。 他爭取設立醫療站,但民營公車拒絕...more |
|
▲ Go Top |
本月選書推薦手札 》 |
如果我不想吃飯,會不會有鱷魚、灰熊及大野狼,幫我把午餐吃光光? 黃哲斌(自由撰稿人) 《誰來吃午餐》,非常、非常可愛的故事,關於餐桌上的幻想。 孩子的餐桌,或許是親子兩代的第一場遭遇戰。打從嬰幼兒厭棄奶瓶,開始學吃半流質食物,意見戰爭就已悄悄開打: 「我不要吃飯飯」,「我也不要吃麵麵」,「我不要吃花花菜」,「這個香菇好可怕」,「青椒很難吃」,「媽媽你給我太多了」,「我真的吃不下了」。 然後緊閉嘴巴,拒絕進食,打翻碗盤,大哭,滿場飛奔,大人小人皆氣餒,翻臉,賭氣,冷戰一下午。 所以,有些父母主張,從幼兒開始,就要讓他學著坐餐椅,吃完飯才准下來;有些父母堅決,自小要戒除孩子挑食的習慣,我有位朋友,為了幾顆青豆,與女兒對峙兩小時,直到她開口吃光為止。 有些卻覺得無所謂,孩子想吃就吃,不餓就算了,挑食也沒關係,完全尊重兒女的公民不服從。 當然,多數人採取懷柔路線,哄的,騙的,拐帶略誘,外加綵衣娛親,「打開嘴巴,你看,載滿小魚的火車要過山洞囉」,「哇,我是不是看到一隻大鱷魚,把嘴巴張好大,要把食物吃光光了」。 外交官的折衝手腕,加上馴獸師的恩威並施,差不多是餐桌攻防的主要戰略。或許,有時兼用恐怖訴求的廣告文案,「如果不吃青菜,你就不會便便,便便在肚子裡越堆越多,你就會生病喔」。 這本可愛的小書,提供一種孩子喜愛的幻想策略。 「如果我不想吃飯,會不會有鱷魚、灰熊及大野狼,幫我把午餐吃光光?」啊,這樣是不是太完美了?不愛吃小孩的兇猛野獸,反而幫你吃掉討厭的小黃瓜、菠菜還有米飯,牠們是全世界最棒的朋友了吧。 可是,如果每一餐,都被牠們吃光光怎麼辦?牠們很愛吃你的飯飯呀,怎麼辦呢?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 或許,這是《誰來吃午餐》最有趣的地方,雖然書中描繪一個圓滿結局,其實,它提供一種開放想像,由父母與孩子共同討論的想像;每個家庭,或許能發展出不同版本的結局,或許,其間會有情節支線,有配角人物,有越來越長的協商與妥協,就在每一頓餐桌上。 就像《一千零一夜》,每個父母,都能由此出發,與孩子一起幻想,看哪,我們不是正在森林裡午餐?今天,又有誰來陪你吃飯了? 作者介紹 曾任中國時報記者、編輯,中時電子報副總編輯;他的離職宣言《乘著噴射機,我離開中國時報》,掀起媒體置入性行銷議題。目前為兩個孩子的爸、天下雜誌特約資深記者。 ...more |
相關閱讀 > .《誰來吃午餐》, 蕾貝卡.寇柏, 水滴文化,  |
▲ Go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