³o­Ó¥ø¹º¡A¯uªº¦p¦¹¸o¤j´c·¥¶Ü¡H

2010 / 10 / 27
第347期

本報訂閱份數
57923
總訂閱份數
1838270

編輯 / DL

本期要目 》
  ‥ 取消 / 訂閱電子報 ‥
  出版線上 》

本週頭條書訊 >

人文科普文學小說心靈養生 親子共享 語言電腦 商業理財 生活風格藝術設計

▲ Go Top

[ 看23分類新書 ]
  本週選書 》

想起那隻豬

作者:陶傑
出版社:本事文化

推薦理由:
這世界光怪陸離,無奇不有。人往往比不上一頭豬。看看這個人,想起那隻豬,人豬相比,無言以對。繼《這是個,無菁英年代》之後,陶傑再次出手,這次看似譏斥批評現代醜怪現象和人物,阿扁、希拉蕊、小泉到柴契爾,史蒂芬.史匹柏、尚雷諾、奧黛麗赫本、芭芭拉.史翠珊,陶傑對每個人都有話要說。


圖解風力發電入門

作者:牛山泉/著、林輝政/審訂
出版社:世茂

推薦理由:
台灣風能學術研討會指定用書。國立台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系教授林輝政教授審訂推薦。在各種替代性能源中,各國可自產、不會產生二氧化碳、對環境負擔較低的電力來源之一,除了太陽能之外就是風能。本書以圖解與簡潔的說明將風力發電歷史、風力發電的構造與最新資訊 。


中華文化:從北大到台大

作者:余秋雨
出版社:天下文化

推薦理由:
為什麼余秋雨說:北大學生銳利、活躍、有趣,台大學生含蓄、誠懇、天真?余秋雨先生以整整一年時間,為北京大學的學生,開設了一門課程,內容是中華文化史。這與大學規範化的文化史課程不同,只探討一個現代人應該對漫長的中華文化史保持多少記憶。每次課程結束前,學生們 還會與余教授來場「閃問」「閃答」。這本書根據課堂錄音出版,同時加入台灣大學的同學的「閃問」「閃答」。快速的直覺反應常常會出錯,但他相信,這部分很可能在全書中最受讀者歡迎。


慢城 臺北:古蹟達人帶你看歷史建築、逛老街

作者:林大緯
出版社:夏日出版社

推薦理由:
25個你不可不知的臺北古典建築地標,與臺北人文空間深度邂逅。作者林大緯長期投入古蹟修復工作,他用最深入淺出的文字,精闢入裡地道出每一座古蹟的迷人細節,輔以優美的照片說明,讓人輕鬆看懂古蹟。並且嘗試從文化角度思考古蹟修復再生的意義,從古蹟修復角度看見建築所背負的時代意義和流傳的故事。

▲ Go Top
[ 看其他排行榜 ]
  暢銷書排行榜 》

人文科普新書排行榜 >

01.看得到的化學:你一輩子都會用到的化學元素知識
02.
懸崖下的小道
03.高處眼亮:林懷民舞蹈歲月告白
04.
秦謎:秦始皇的祕密
05.建中、北一女榜首私房讀書秘笈大公開:全國榜首和18位滿級分同學親傳!各科拿高分訣竅

[ 人文科普新書排行榜 ]

人文科普暢銷排行榜 >

01.看得到的化學:你一輩子都會用到的化學元素知識
02.世界,為什麼是現在這樣子?:對照地圖、重疊地圖,翻新你對世界的想像
03.
世界,未來會是什麼樣子?:13件事正在改變世界、改變你
04.懸崖下的小道
05.超高效心智圖學習法

[ 人文科普暢銷排行榜 ]

▲ Go Top
  TOP新書 》

作者:武田邦彥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0 / 10 / 15

假環保

你的「環保生活」,其實正在破壞地球?

.拒用免洗筷→邊材無處可用、森林遭到荒廢
.回收食品容器→技術不足、全數焚化
.回收廢紙→用石油漂白及處理廢棄藥劑、破壞環境
.廚餘堆肥→土裡囤積一堆毒素
.拿生質乙醇來當汽車燃料→要消耗相同的石油量


我們大多數人都期望能夠「保護環境」,但可惜的是那些宣稱「使用百分之四十回收紙」所製作的賀年卡,其實卻使用全新純漿;我們每天費力清洗分類的塑膠,最後卻大多遭到焚化。你的環保知識正確嗎?

本書作者為日本總合工學研究所教授,著有《環境問題為何充斥著謊言?1、2》、《回收幻想》等。這次則是本著「真正愛地球」的觀點寫成此書。在地球暖化方面,參考聯合國組織的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報告,毒物類參考信賴的專業人士論文;至於國際資訊則參閱當國的新聞等,盡可能的整理了相關的正確資訊。

作者希望至今為止的這種「假環保」生活能夠停止,大家能從現今這種毫無羞恥,表面滿口環保但說穿了只是為了一己私利的「環境」中脫離出來,步向 真正為社會將來、為子孫將來而努力的「環境」。【more】

更多人文科普推薦書
▲ Go Top
  編輯手札 》

這個企劃,真的如此罪大惡極嗎?
文/達利

據聞,本系列作品的作者柳田理科雄先生,曾帶著這些企劃去找過自己在大學裡任教的老師;原來的打算是請老師幫忙檢查,看看作品裡頭提及的觀念有沒有謬誤,不料老師讀過企劃後,直接問他:「你想毀掉小朋友們的夢想嗎?」

是什麼樣的企劃會有這種罪大惡極的後果?

我們可以想像這麼個畫面:媽媽正在對小朋友說《小紅帽》的故事,旁邊忽然冒出來一個裝模作樣的大叔,先是對小朋友發表「狼是犬科動物,不大可能可以理解並運用語彙;而就算故事裡那匹狼的腦力被異常開發、達到人腦水準,牠的發聲系統仍然不可能正常運作、講出人話來」之類演講,是不是很令人討厭呢?

柳田理科雄想要做的,還不是找這種本來就容許奇想設定的童話故事麻煩,而是要拿那些名曰「科幻」的創作品開刀,諸如《原子小金剛》、《科學小飛俠》、《假面騎士》、《無敵鐵金剛》等等,一一指出當中的不合理之處,比如說:要讓無敵鐵金剛跑步?那駕駛員要忍受巨大的上下震盪,就算身體超級健壯可以頂得住,中耳裡管理平衡的三半規管也會受不了,讓他在駕駛艙裡大吐特吐的啦!原子小金剛的動力來源是身體裡的原子反應爐?但小金剛身上沒有散熱用的水循環導管、身材形狀也不是能夠控制輻射的球形,真的造出來的話,一定是個四處散播輻射污染的可怕機器人啦!假面騎士躍上半空施展必殺技騎士踼?根據力學原理,垂直上躍根本不可能產生向前的動能,而且就算真的成功了,騎士踼的力道算起來還比不上乖乖站在地上來個迴旋踼呢!科學小飛俠要五個人疊起來施展龍捲風絕技?這麼算起來,如果真的要發出能夠將周遭惡魔黨員全都吹得東倒西歪的龍捲風,站在最下面的大明和阿龍,得要跑出超過音速的速度、而且其中一人還必須要倒著跑才行啊!... 光是聽到這裡,就不難想像做這企劃,是個多麼討打的行為了吧?

依這個企劃生出的作品,叫做《空想科學讀本》。

雖然這個企劃似乎很欠揍,但真的翻開《空想科學讀本》之後,會發現內容其實很搞笑;原因之一,是柳田理科雄一腔熱血的實驗及計算雖然都很合乎科學,但敘述的口吻十分幽默,原因之二,是我們常常視為理所當然的故事設定,一經過現實的計算之後,幾乎都會產生巨大的問題,這其中的反差,十分令人發噱。

Discovery 頻道有個叫《流言終結者》的節目,由兩位長年替電影製作特效的工作人員主持,以實證的方式檢視電影當中的情節或者網路上頭的流言,舉凡《印地安納•瓊斯》第二集中以橡皮艇從飛機中逃生是否可行?《神鬼奇航》裡傑克船長翻覆小船以潛入海中有沒有可能?飛行員用髮膠真的會燒起來嗎?一拳把人打飛的時候是否會讓襪子脫落?... 等等問題,他們都一本正經地設計實驗、操作舉證。這個幽默的節目不但可以讓人明白電影特效與現實當中的差異,也能看到許多學院當中不大可能進行的瘋狂實驗,還能順便學習一些物理常識,可謂一舉好幾得。

《空想科學讀本》,其實也有類似的功能。

尤有甚者,《空想科學讀本》當中的實驗及計算,全是以目前的科學發展及工業技術為基底進行的,也就是說,當科技發展產生某種突破、可以解決其中某個難關時,空想科學,很可能可以刪去「空想」二字,成為真正造福人類、實際好用的科學技術。

在目前各國發展機械人科學的研究當中,日本的科學家,幾乎都不諱言自己之所以投入這項研究,是受了手塚治虫經典作品《原子小金剛》的影響;雖然現在並沒有任何團隊真的研發出像小金剛那樣具有情感、高度人工智能及飛天遁地能力的機器人,但他們的研究對於義肢醫學、極限探勘、工廠裝配及人機互動等等領域,卻都有不可忽視的助益。

這是空想科學對現實科學的偉大貢獻,而《空想科學讀本》,扮演的則是居中的重要橋梁。

可以當做搞笑有趣的生活讀物,也可以當做輕鬆實用的科普書籍,《空想科學讀本》系列的中譯版本目前已經出版了三集;大學教授或許多心了,因為這系列企劃非但不會摧毀小朋友們的夢想,相反的,它不但能夠讓人簡單愉快地學習科學,甚至還能對科技發展,產生莫大的影響呢! ...more

相關閱讀 >

.《空想科學讀本3》, 柳田理科雄, 遠流,
.《空想科學讀本2》, 柳田理科雄, 遠流,
.《空想科學讀本1》, 柳田理科雄, 遠流,
▲ Go Top
  台灣的閱讀競爭力在哪裡? 》

《閱讀是一輩子的事》內文連載(5-1)

過去的雜食都變成營養
朱天心


生長在文學氣息濃厚的家庭,廣泛閱讀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年輕的時候,無所不讀,
長時期的雜食,奠定了不斷跨領域的閱讀能力,進而成為日後寫作的營養。
近年來,則有意避開主流「暢銷書」排行榜式選書的閱讀,
只為自己的喜好與精進寫作而讀。


閱讀是我們的家族活動,一直是我們家生活中很大的一部分。

我的父親、母親都是寫作的人。從小,家裡作家朋友來來往往,就很熱鬧,我們姊妹也都很愛聽大人說話。父母的書櫃,都是開放給我們姊妹的。印象中,我們識字後就在父母的書櫃中挖寶,找書讀。那是一種探險出來的樂趣。

更早的印象就是,媽媽會念爸爸的作品給我們姊妹聽。爸爸的成名作《狼》、《鐵漿》、《破曉時分》,我們還不識字就知道故事情節了。閱讀對我們姊妹來講,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我(與姊姊天文)在高中時代就參加第一屆《聯合報》的小說獎徵文,接著寫了幾十年的小說。讀書寫作,已經是我們全家生活的重心。

我年輕時候的閱讀,真是無所不讀,而且讀了不少二、三流不好的書,但是也就是讀過了,才知道什麼是好的作品。當時讀到好書,感覺就是向前輩、高人偷學武功,所以非常認真。

三十多歲時候,對於閱讀是連新聞都不錯過。長時期的雜食,奠定了跨領域的閱讀能力,從這些內容所得到的啟發,則拿來當作挑戰自己的寫作題材。比較年輕的時候,我深怕錯過任何一本新書、一期最新的期刊,因為當時我深信:任何雜食性的閱讀,最後我都有能力把它變成日後寫作的營養。

目前我的閱讀和寫作都大大不同於年輕時候。現在我刻意與主流不同調,無論是政治的,或是市場的影響力,我都想迴避,也就是有意避開主流「暢銷書」排行榜式選書的閱讀,只為自己的喜好與精進寫作而讀。

現在我挑書挑得厲害,而且很自覺地和別人不一樣,刻意往人少的地方走。我很害怕一種現象,就是全台灣都餵同一種飼料,即使那是營養、還算不錯的飼料。例如有一陣子,全台灣國中生都在讀那本阿富汗背景的長篇小說《追風箏的孩子》。

主流,無論是政治或是市場,鋪天蓋地而來的,我刻意不吃這種飼料。事實上,我對台灣的嚴肅閱讀,有種面對瀕臨絕種動物那樣的悲涼。面對台灣現在的書店,我常感到沮喪,即使誠品這樣的連鎖書店,都讓我沮喪。我常想,如果有這麼多書都是所謂的「文學書」,我可不可以選擇不參加?我可不可以不與之為伍?

我目前的閱讀方法,比較傾向「精讀」。所謂的「精讀」,就是寧缺毋濫。

我和唐諾曾經想做一件事,請大家列出三位自己最喜愛的小說家。如果限定每個人只能選三位最喜愛的小說家,會得到怎樣的名單?每個人的名單應該都不一樣,但是必須精讀過所選作家很多作品,大多數人才說得出所以然。這應該是推廣深度閱讀的好方法。

我自己的名單是:《百年孤寂》的哥倫比亞記者小說家馬奎斯、《喜劇演員》的英國小說家葛林,以及《羅麗泰》的俄裔美國籍的小說家納波可夫。這三位小說大家,是我目前最愛的三位小說家。

每一個認真的小說讀者,都可以為個人的三人名單,續上自己鍾愛的名字。這是地瓜藤般一個拉著一個、可以一路填空下去的名單。這是閱讀很大的樂趣,像是探險般的樂趣。

我和唐諾也非常喜歡德國小說家徐四金,可惜他最後一本《棋戲》是失敗之作,但是他的成名作《香水》多好看啊,那個魔鬼般渾身無體味,「宛如香水完美畫布」的主角葛奴乙,還有他煉成的那些帶著我們起飛的神妙「形而上」香水;《鴿子》也多好看啊,他寫一個人發瘋絕不是無邏輯、無厘頭跳著亂寫,他得對自身眼前世界的重新編碼,瘋得嚴謹,瘋得有條有理還步步為營。
我們對閱讀的程序通常有種有條不紊的理想假設,由淺入深,由一般的、基礎的書再緩步進入高階的、最好的書,但是我們家完全不是這樣。我可以用唐諾用過的「時間的壓縮性」這個概念來談。

閱讀經典時,我們要以一當十,用二十年讀人家的兩百年,要在短時間裡把人家長期思索經歷的東西轉為己有。這種情況下,我們會有什麼閱讀策略?

首先,如同法國人類學家李維史陀所指出的,我們自然先試圖掌握其基本整體圖象,而很少直接鑽入某一部分細節。橫的展開重於縱的深入,走馬看花的多樣性優先於孤注一擲的專注性。

其次,在橫的、多樣性的基本原則下,選讀「每一樣」中最好或最有名的那一本。於是如同唐諾點破的:很長時間,迄今依然如此,我們眼中的書籍世界、乃至坊間出版社印行的、連鎖書店看到的,只有一大堆偉大的、世界文學名著系列的「一書作家」。梅爾維爾好像只寫過一部《白鯨記》,沙林傑只有《麥田捕手》,馬克.吐溫只有《頑童歷險記》。這當然都不是真的。

唐諾有一個比喻,如今我們都處在「閱讀的農耕時代」。農耕時代,人們不再餓著肚子,苦苦追逐、等待一隻大鹿三天二夜,非牠不吃;閱讀的農耕時代也是這樣,我們得貪婪地耕作採集,寧殺錯不放過地看到大約可以是自己食物的書,就攫取購買。今天有事沒打算讀它,但誰曉得下星期、下個月或是明年某個晚上我會心血來潮想看呢?飢餓時時可能襲來,你得預先準備。

(游常山╱採訪整理)
看更多關於《閱讀是一輩子的事》

相關閱讀 >

.《閱讀是一輩子的事》, 彭蕙仙、蘇惠昭、陳紅旭、游常山/採訪整理, 天下文化,
▲ Go Top
  活動現場 》
即將截止【讀史,可矣。】2010博客來歷史書展,參展書5折起。只到10/31
書展重讀經典,再創新生力量。2010三民書局暢銷系列單書79折起,優質推薦2書75折!
預售國家地理學會為孩子打造一本最完整的恐龍百科,預購特價699,買就送大型釘狀龍磁貼!
新書人可以重新雕塑神經路徑,刺激大腦中控制心理健康區域的生長?《第七感》
影音「戀戀火金姑,戀戀土地 」,還記得第一次看見螢火蟲的感動嗎?單片85折
雜誌這裡面,有些大人都不見得懂的事。給未來少年,新十大能力!
活動10/12~10/31買1000元送500元>>>非看不可,炙手可熱發燒新書
新書連載 > 

《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為女服務生》

序章:準備開工

這本書最初發想的地點,是在一個頗為奢華的場景。一天,《哈潑》雜誌的編輯路易斯•拉方帶我到一家法式鄉村風餐廳,討論我未來可以替他們寫些什麼文章。那裡光一頓午餐就要價三十美金,印象中我吃了鮭魚和田園沙拉。當我們的對話轉到貧窮問題上時,我對這個比較熟悉的議題發表了一些意見,認為我們可以做一些跟大眾文化有關的題材。譬如說,那些缺乏專業能力的人,到底是怎麼靠微薄的薪水來生活?尤其是幾近四百萬名的女性,她們因為福利制度修改而被迫進入勞動市場,又該如何靠著一小時六或七美金的薪資生存下去?接著,我就說了一句後來有很多機會感到後悔的話:「實在應該有人去做一些老式的新聞調查工作,你知道,就是自己實際到那些地方親身體驗看看。」我指的是某些比我年輕的人,某些求知若渴、有時間做這些工作的新進記者。但這時拉方臉上露出有點瘋狂、要笑不笑的表情,我知道這是他下定決心時的樣子。過了長長的幾秒後,他吐出三個字:「妳來做。」

上一次有人勸誘我捨棄正常生活去從事工時長而低薪的勞動工作,已經是七○年代的事了。當時有數十名(也許數百名)六○年代的基進份子開始進入工廠,想讓自己「無產階級化」,並在過程中組織起工人階級。但那可不是我。我同情那些父母,他們付錢讓這些想成為藍領階級的孩子上大學,也同情這些基進份子試圖加以「提升」的對象。在我自己的家庭裡,低薪生活離我從來就不遙遠。在許多時候,它其實讓我很珍惜自己現在的寫作生活,即便收入不高。我姊姊做過一份又一份低薪工作,包括電話公司客服人員、工廠工人和接待員。她必須一面工作,一面不斷跟她所謂的「薪水奴隸的絕望感」對抗。我和後來結褵十七年的先生墜入情網時,他還是一名時薪四點五美金的倉庫工人。當他最後終於逃離那裡,成為卡車司機工會的組織者之一時,他才大大鬆了一口氣。我父親是一名銅礦工人,祖父和叔叔不是在礦場就是在聯合太平洋公司工作。所以對我來說,整天坐在書桌前不只是一項特權,更是一項責任,我想替在我生命中佔有一席之地的人們發聲,即便有些已不在人世。他們有許多話想說,但願意聽的人卻少之又少。

除了我自己的疑慮不安之外,有些家族成員還於事無補地不斷以各種方式提醒我,其實我可以在不影響自己研究工作的情況下進行這項計畫。例如我可以改用新進人員的標準來發給自己薪水,收自己房租錢和一些生活費用如瓦斯等,然後在一個月後把這些數字加總起來就得了。若以我們鎮上一般平均六至七美金時薪的薪水,租一間月租大約四百美金的房子住,最後加總出來的薪水和支出也許可以勉強平衡。但若我們談的是一名被摒除在福利制度外的單親媽媽,她是否可以在失去政府協助,如食物卷、醫療補助、住屋和兒童照護津貼等的情況下生存,那麼答案不用我出門到外頭去體會就已經知道了。全美遊民聯盟在一九九八年(也就是這項計畫進行的那年)指出,取全美境內的平均數來計算,一個人需要賺到八點八九美金的時薪,才能租得起一間附一個臥房的公寓。另外,公共政策前行中心則估計,在符合福利政策補助資格的人之中,每九十七人只有一人能取得這種工作,賺得「讓人活得下去的薪資」。我幹嘛還費事去證實這些令人難過的事實呢?等到我再也無法逃避這項逐漸逼近的工作時,我開始感覺自己有點像以前認識的一名老人,他會用計算機算好帳本上的收支結果,然後再回頭用筆把每一筆帳目的 數字算一遍,只為了確認先前的結果沒錯。

到頭來,克服我內心猶豫的唯一方法就是把自己當成一名科學家,而事實上,我受的教育也正是如此。我擁有生物學博士學位,而且並不是靠著坐在書桌前搬弄一些數字得來的。在這個領域裡,你是可以天馬行空地思考,但到最後,你還是必須實地下去做,投身到每天發生在自然界的混沌不明中。在自然界裡,連最平凡的小地方都會冒出驚喜。也許,等我真正著手進行這項計畫,就會在低薪勞工的世界裡發現某些隱藏的經濟原則。畢竟,如果像以華盛頓為總部的經濟政策研究所在一九九八年所指出的一樣,有百分之三十的勞動人口都靠著八美元或更少的時薪掙扎度日,那麼他們大概找到某些我還不曉得的祕訣,使他們能夠存活下來。或許,我甚至還能像修改福利政策的那些傢伙們信誓旦旦講的一樣,在自己身上發掘到所謂「走出家庭所帶來的振奮心理效應」。又或者在另一方面,會有出乎意料的代價等著我去付(身體上、財務上和情感上的),推翻這一切事先的算計。無論如何,得到答案的唯一方式,就是不要怕弄髒手,走出去實際做。看更多《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為女服務生》

▲ Go Top
與客服人員聯絡取消/訂閱電子報到博客來首頁回本期要目
Tel:(02)27821100•Fax:(02)27856789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博客來網路書店」或授權博客來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