¼Æ¤Q¦~Ãø±o¤@¨£ªº³Ç§@¡m¤j»¤©ä¡n

數十年難得一見的傑作《大誘拐》

入門解碼進階閱讀當季最熱優惠活動

數十年難得一見的傑作《大誘拐》 文╱寵物先生(推理作家)
《大誘拐》是天藤真一九七八年的作品。故事主軸描述一樁贖金百億元的綁架案,身為人質的老婆婆竟搖身一變成為策劃者,將警方與媒體唬弄得團團轉的故事,內容不時出現時則機智幽默、時則溫馨感人的片段, 可說是天藤真的代表作。

以綁架為主題的推理小說並不少,且日本多於歐美(以台灣出版的數量而言),切入角度也不盡相同。有些從本格謎團出發,以揪出犯人為主、意外動機為輔,如范達因《綁架殺人事件》、高木彬光《綁架》、 土屋隆夫《針的誘惑》、法月綸太郎《一的悲劇》等書,這些作品有時從取款、撕票等程序反覆推敲,經由邏輯推演揪出綁匪,有時則著眼於贖款之外的綁架理由,並延伸至人心黑暗面,令讀者內心糾結。

本格之外的綁架推理,各有不同的著眼處。例如從大量發生的綁架社會現象探索成因的貫井德郎《誘拐症候群》,描寫冷硬派私探孤獨奔走的原尞《我殺了那個少女》, 以及刻劃「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細緻氛圍的土屋隆夫《華麗的喪服》與桐野夏生《殘虐記》。這些作品拓寬了「綁架」的維度,使其不再只是提供一道推理謎題,而是彰顯人性價值的案件。

「將人命用金錢衡量」是此類案件的本質,是以綁架在現代經常被視為是窮兇惡極的犯罪,然而過去並非如此,在名導演黑澤明拍攝著名的綁架懸疑電影「天國與地獄」前, 日本刑法所對應的「掠取誘拐罪」最高僅求處十年有期徒刑。《大誘拐》書中提及的村越吉展綁架事件,則成了國會修改此法的契機。

在眾多類似作品裡,《大誘拐》究竟有何特殊之處,足以獲得「週刊文春十大傑作推理」二十世紀第一名的殊榮?

首先,本作以相當
寫實的手法書寫綁架,且因為從犯人角度出發,一方面可逐一探討各項細節,對施行的困難點與善後的麻煩處多所著墨,另一方面也成功營造出警匪兩方交手的「鬥智」色彩。類似視點的作品, 有東野圭吾《綁架遊戲》與岡嶋二人《99%的誘拐》。

此外,「
誇張性」或許是另一項特色。百億贖金在當時的社會,是可能動搖國本的天價,考量各項環節──家屬的金錢籌措管道、運送途徑乃至綁匪取款方式,以往的綁架頓時被推向另一個層級。 犯罪集團在綁架人質後與警方、被害者家屬三方的交手若視為一場戰爭,那麼贖金的規模即反應這場戰爭的規模,「規模變大」意謂這場戰爭已從一對一的個人戰,轉變成集團式的總體戰。

具有類似「誇張性」的作品,首推筒井康隆《富豪刑事》。由於主角神戶大助的多金,使得他具備砸錢辦案的能力,同樣以綁架為主題的短篇〈富豪刑事的騙局〉安排大助幫被害人再出一次贖金,藉以誘騙罪犯, 此等超乎常理的辦案手法,將「誇張性」與綁架作了不錯的結合。若論到贖金以外的「誇張性」,還有西村京太郎《華麗的誘拐》,書中將犯案的對象鎖定在全國人民,足以引起讀者好奇心,算是此類題材上不小的突破。

《大誘拐》另一項值得注意的焦點,便是書中在綁架案經報導之後,媒體所呈現的「劇場型犯罪」樣態。「劇場型犯罪」名詞始於一九八四年的固力果•森永事件, 當時犯人「怪人二十一面相」將犯罪預告信寄至各大新聞社以擾亂偵察,在媒體們極度煽情的報導下,該案呈現一種連續劇式的緊湊氛圍,評論家赤塚行雄便以「
劇場型犯罪」稱之。

其中「媒體」絕對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劇場型犯罪」經常可見罪犯透過媒體發表聲明或行始各項要求,警方、被害者家屬也經由媒體向犯人喊話,社會大眾更藉由媒體來「觀賞」一幕幕曲折離奇的案件發展過程, 正因為有媒體這個介質,「劇場」才得以產生。

《大誘拐》雖成書於該名詞提出之前,但細觀其中「彩虹童子」集團與警視廳利用媒體對話的片段,以及大眾熱衷的程度(人質發言的瞬間,全國收視率達到六十八個百分點),毫無疑問也具備了「劇場型犯罪」特質。 由此觀之,此類犯罪是一種早已成形的樣態,其歷史甚至可追溯至一八八八年英國的「開膛手傑克」事件。近幾年類似題材的作品有宮部美幸《模仿犯》與雫井脩介《謹告犯人!》, 電視劇則有篠原涼子主演的「Unfair」(非關正義),另外前述提及的固力果•森永事件,高村薰亦以該案為藍本寫出其代表作《Lady Joker》(台灣未出版)。

然而若論及《大誘拐》最大的魅力,許多讀者仍會聚焦於年子老婆婆身上。文中處處可見她所展現的機智與雄才大略,令讀者們忍不住驚嘆:「真是老謀深算!」氣度與膽識令人嘖嘖稱奇,且精明幹練之餘, 讀者仍能窺得她內在的童心未泯,與待人接物的關懷。可說是全書的靈魂人物。

這種以「
智慧長者」為主角的推理小說並不多見。較有名的便是奧希茲女男爵《角落裡的老人》了,這位喜歡玩繩結,經常跑法庭旁聽案件的神秘人物,除了擔任推理小說中的神探,其詭異的行徑也散發出一股正邪難辨的氣質, 極富角色魅力。近藤史惠《老人與長椅》便是以該人物為參考對象的現代仿作。除此之外,西村京太郎《七個證人》中亦出現一位奮不顧身的老人佐佐木勇造,他為了洗刷兒子的冤屈, 將十津川警部與證人們綁架到某島上,只為了重現情景並還原真相,展現出年長者特有的執著。

《大誘拐》出版雖已經過三十餘年,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仍是一部具備優秀小說諸多要素,數十年難得一見的傑作。至今許多類似作均無法掩蓋其鋒芒,可說是「超越了時代」,令人不由得對天藤真這位已故大師肅然起敬。
 
推理小說中關於綁架與誘拐的那些事兒 文╱余小芳
在相關推理小說或電影中,綁架與誘拐的情節層出不窮;主事者導引整個流程的行進,通過一連串縝密的計畫和方法,挑選適合的對象以及交付贖金的時間和地點,不斷地動用科技產物的搭配與家屬(有時加上警方)周旋, 進而採用以人或物交換自身設立的目標物質。

綁架與誘拐的涵義,從字面上直接翻譯,綁架是「用暴力挾持人質」,誘拐為「引誘拐騙」; 至於《大誘拐》一書內的解釋:「在法律上,以言語誘惑使人質自願隨之而去,叫做誘拐;以暴力、脅迫人質就範者,稱為綁架」。日文的法律中有著「略取」和「誘拐」的辭彙,前者強調以暴力手段脅迫特定目標, 後者則透過誘導引誘,使人被支配,兩者合稱為「拐取」;在中文的用語中,除了使用綁架、誘拐的語詞以外,法律上還有「挾持人質向人勒索金錢」的「擄人勒贖」一詞。

無論是綁架也好,誘拐也罷,我們似乎可以察覺,在這個題材不斷地被使用和呈現的同時,也揭示著它無限的潛力與發展性,而我們或許會好奇, 何以綁架或誘拐的材料如此受到青睞,使得後世創作者醉心沉迷且躍躍欲試?

在謀殺以外的犯罪事件內,綁架、誘拐屬於動態性的過程,當中存有豐富的故事性,和5W1H這個推理小說中慣用的敘事手法結合,可衍生出各式各樣不同的情事。發生什麼事(What)、事件關係人(Who)、為什麼發生(Why)、 什麼時間(When)、什麼地點(Where)、怎麼發生(How)等要素的匯聚,對於「謎團」的過濾和萃取有著深沉的意義存在,每個地方都能大作文章,當中尤其以不明的動機、贖金交付、事件關係人心理攻防的部分最引人入勝。 整個行動的過程,如下所示:

動機和目標選定→限制人質行動→勒贖→交付贖金→釋放人質或撕票
此程序只是大抵上是如此,排列順序也會產生變動,如「撕票」有可能提前至「勒贖」的階段,且不一定能從第一項推進至最後一項, 而這些項目也許因為某些階段受阻而循環。然而從這個簡單的條目中,能歸納出基礎的設定和變化。

一、時代背景的設計
電影或推理小說中之所以不斷地出現綁架的題材,主要的原因在於這項犯罪能跟隨著時代的脈動而有著新的發展方向。即便警方的偵查方法提升不少,然而從家用電話、汽車電話到電腦通訊等, 交付贖金前聯繫及手法卻能伴隨科技進展、交通便捷而持續推陳出新。岡嶋二人《99%的誘拐》,運用超音波遙控電腦的技術,即可為證。
碰上重大案件和脅迫,是否聯繫警方、動用媒體亦可能成為處理的環節。通常猶豫的點在於「嫌犯威脅家屬不得與警方聯絡,否則撕票」,除非是大財團或是人脈極廣的家族,否則「一般家庭力量薄弱」、「交付贖金」、 「思量對策」等方面的考量,依然令家屬對於警方的能力感到依賴,不過風險在於事件保密的程度和凶嫌對於贖金支付者的掌握多寡,有可能因為警方或媒體的介入而激怒嫌犯,致使人質被撕票; 但也有如宮部美幸《模仿犯》挑戰公權力的設定,調查者孤注一擲通過媒體的力量與凶嫌進行交涉。

二、動機及選定目標的雙重性
動機的部分回應了Why,綁架案發生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最初始的推理小說或電影,綁架的目的通常在於「金錢的誘惑」,然而後代的創作者為求題材的新穎性,反而可能轉向探究動機, 而這個動機通常與Who有關(參見三的說明),犯罪者和脅迫對象有個深沉的關聯,被綁者只是個用來談判、威嚇的媒介及籌碼,而法月綸太郎《一的悲劇》出現綁錯小孩的段落,令讀者啼笑皆非。
雖然案件中不乏真正的擄人勒贖,但也有透過自導自演的方式來回應其動機,小一點可能只是報復對方或是透過獲得他人的關愛來訂立自我價值,但大一點的則是擴展到生活層面,或可挽救家庭與人生的悲劇等。 如東野圭吾《綁架遊戲》的男主角被上司瞧不起,與上司的女兒共謀策劃綁架案,欲與對方較勁。當然也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類型,經由綁架的手法掩人耳目,用來隱蔽背後潛藏的真正目標, 或者與一些古典的推理小說元素結合,帶給讀者驚奇感。土屋隆夫《針的誘惑》是被綁架者指定的妻子交付贖金的當下出狀況,而這個妻子因此送命,怪的是,根據目擊證人的說法,一位聽見女性與另一名人物的對話聲, 而孩子被綁架的父親並未看見任何人接近自己的妻子,是很典型的開放性密室。
綁架的對象,通常以小小的個體為主,比如老人、女子或孩童這樣的社會弱者,《大誘拐》綁架的對象是老婆婆,《模仿犯》擄殺年輕女孩兒,至於雫井脩介《謹告犯人!》的鎖定對象則是小男孩, 但也有如西村京太郎《華麗的誘拐》以全日本國民作為被綁者的驚人案例。

三、事件關係人的互動和關係
綁架必須花費極大的腦力規劃和實際模擬,需要動員龐大資源和資金,由於個人勢單力薄,有時經過細心考量,部分綁架、誘拐案會轉而以集體性犯罪的形式出現,通常由一位首腦人物主導、帶領其他成員, 相較於個人的策劃犯行,集體行動引發內鬨的機率較高,被揪出的機率亦大大提高。
面對Who這個名詞,環繞著整體案件,可以是綁架者、被綁者、贖金支付人、事件調查者、媒體等,但也和Why(動機)息息相關。「被綁者」、「贖金支付人」、「事件調查者」看似站在同一陣線,與「綁架者」相抗衡, 然而在多方角力、對抗時,凶嫌卻有可能落在每一種角色身上。
舉例而言,范達因《綁架殺人事件》以警方及偵探為主要敘述對象,共同思索如何破解綁架者的犯罪手法,進一步應對, 抽絲剝繭的解謎過程堪稱是正宗的解謎型小說。其次,有以警匪雙方交涉為故事主軸,處理警方部署及行動的同時,描繪綁架者與被綁者雙方互動的《少女墳場》,為警察小說結合犯罪小說。再者, 寵物先生的〈犯罪紅線〉中穿插了一件小小的綁架案,其透過犯罪者的角度發聲,讓警方、被綁者家屬與主角為敵。其中,亦有綁架者與被綁者雙方因為特殊動機而呈現既合作又對立狀態。
總而言之,透過警方、綁架者、家屬、人質、媒體等事件關係人進行不同排列組合,即能在共同的題材之下變化,衍生出各式各樣的問題。

四、交付贖金及心理攻防的過程
和How有著關係,整個過程究竟是「如何做的」(Howdunit)呢?
愛德華.霍克〈紅校舍小學綁架謎案〉讓人質於大庭廣眾下直接消失,在初始時即投下巨大謎團;《一的悲劇》在交付贖金過程的失利,又使得劇情再度轉向。在「交付贖金」的這一關卡上,敵我心理攻防的過程相當重要。 綁架者必須設計出天衣無縫的拿取贖金方式(有可能以鈔票替換成黃金或鑽石之類的等價物質),交付贖金者、家屬及警方則必須牽制犯人,早一步識破對方身分和手段,並設法搶救被囚禁的人質, 於此和When、 Where、Why相與搭配,「不在場證明」和「動機」的過濾相當重要。其困難性在於面對通訊技術及交通系統的日益發達,不再限縮於一時一地,而是有足夠的條件成為跨地域、跨國際的大型犯罪。

五、時限性及空間特質
通常在綁架的每個階段都有著時限性,而這樣的時效除了降低犯罪被查出或爭取突破案情的機會,同時也能使劇情的緊張氛圍逐漸上漲。蘇珊.雅諾特.史密斯《計時遊戲》節奏快速的主因, 乃是歹徒只給予主角二十四小時的時間。
至於空間的特質,在綁架的情節中似乎未曾刻意強調過,然而不管是、發信地區、囚禁地點或交付贖金的行動,往往牽涉至空間地理的概念。未來,這種空間概念的延伸,若能和綁架的題材相結合,想必能提煉出更有趣的謎團吧。
當季最熱
10.08 【英國】英國犯罪小說作家協會(CWA, The Crime Writers Association of Britain)公布新一批匕首獎(Dagger Award)得獎名單:

金匕首獎(Gold Dagger)
Blacklands, by Belinda Bauer

伊恩.佛萊明鋼鐵匕首獎(Ian Fleming Steel Dagger)
A Loyal Spy, by Simon Conway

約翰.克雷西(新血)匕首獎(John Creasey (New Blood) Dagger)
Acts of Violence, by Ryan David Jahn

電影匕首獎(Film Dagger)
Inception(全面啟動)

電視匕首獎(TV Dagger)
Sherlock (BBC)(影集福爾摩斯)

國際電視匕首獎(International TV Dagger)
Wallander Series 2(韋蘭德,小說皇冠出版)

最佳女主角匕首獎(Best Actress Dagger)
Maxine Peake (Criminal Justice)

最佳男主角匕首獎(Best Actor Dagger)
Benedict Cumberbatch (Sherlock)(影集福爾摩斯)

最佳女配角匕首獎(Best Supporting Actress Dagger)
Dervla Kirwan (The Silence)

最佳男配角匕首獎(Best Supporting Actor Dagger)
Matthew Macfadyen (Criminal Justice)

最受歡迎偵探匕首獎(People's Detective Dagger)
Christopher Foyle (Foyle's War)
10.15 【美國】國際推理讀者協會(The Mystery Readers International)公布2010年麥卡維帝獎(Macavity Award)得獎名單:

最佳小說(BEST MYSTERY NOVEL)
Tower, by Ken Bruen and Reed Farrel Coleman

最佳首作(BEST FIRST MYSTERY NOVEL)
The Sweetness at the Bottom of the Pie, by Alan Bradley(亞倫.布萊德雷《餡餅的祕密》,漫遊者出版)

最佳非小說(Best Mystery Non-fiction)
Talking about Detective Fiction, by P.D. James(P. D. 詹姆絲,聯經出版其作品)

最佳短篇小說(Best Mystery Short Story)
"On the House," by Hank Phillippi Ryan

蘇.費德歷史推理小說獎(Sue Feder Historical Mystery)
A Trace of Smoke, by Rebecca Cantrell(光磊國際版權代理
 
10.15 【美國】《致命的快感》(Deadly Pleasure)雜誌公布2010年巴瑞獎(Barry Award)得獎名單:

最佳小說(BEST NOVEL)
THE LAST CHILD by John Hart(約翰.哈特,春天出版其作品《順流而下》)

最佳首作(BEST FIRST NOVEL)
THE SWEETNESS AT THE BOTTOM OF THE PIE by Alan Bradley(亞倫.布萊德雷《餡餅的祕密》,漫遊者出版)

最佳英國小說(BEST BRITISH NOVEL)
IF THE DEAD NOT RISE by Philip Kerr(菲利普.凱爾,林白曾出過《所謂謀殺》,皇冠曾出過《床墊下的4200萬》)

最佳平裝本原創小說(BEST PAPERBACK ORIGINAL)
STARVATION LAKE by Bryan Gruley(ANA代理

最佳驚悚小說(BEST THRILLER)
RUNNING FROM THE DEVIL by Jamie Freveletti

十年間最佳推理╱犯罪小說(MYSTERY/CRIME NOVEL OF THE DECADE)
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by Stieg Larsson(《龍紋身的女孩》,史迪格.拉森,寂寞出版)

唐.山斯壯獎(Don Sandstrom Award for Literary Achievement in Mystery Fandom,終身成就獎)
Len & June Moffatt and Cap'n Bob Napier
 
10.16 【美國】美國私探小說作家協會(PWA, The Private Eye Writers of America)公布夏姆斯獎(Shamus Award)得獎名單:

最佳精裝小說(Best Hardcover PI Novel)
Locked In, by Marcia Muller(梅西.米勒,小知堂曾出版其作品)

最佳首作(Best First PI Novel)
Faces of the Gone, by Brad Parks

最佳平裝小說(Best Paperback Original PI Novel)
Sinner's Ball, by Ira Berkowitz

最佳短篇小說(Best PI Short Story)
"Julius Katz," by Dave Zeltserman

終身成就獎(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Robert Crais(羅伯.克里斯,正中書局曾出版《人質》)

漢默獎(Hammer Award,偵探角色獎)
Sharon McCone by Marcia Muller(梅西.米勒筆下的秀蘭.麥康)
 
10.17 【英國】英國犯罪小說作家協會(CWA, The Crime Writers Association of Britain)公布伊莉絲.彼得斯歷史匕首獎(Ellis Peters Historical Award)入圍名單:

REVENGER, by Rory Clements
WASHINGTON SHADOW, by Aly Monro
HERESY, by S. J. Parris
HEARTSTONE, by C. J. Sansom
ANATOMY OF GHOSTS, by Andrew Taylor
TO KILL A TSAR, by Andrew Williams

得獎名單將於11月4日於倫敦公布。
 
10.18 【美國】2010鮑查大會(Bouchercon 2010)公布2010年安東尼獎(Anthony Award)得獎名單:

最佳小說(BEST NOVEL)
THE BRUTAL TELLING - Louise Penny

最佳首作(BEST FIRST NOVEL)
A BAD DAY FOR SORRY - Sophie Littlefield(光磊國際版權代理

最佳平裝本原創小說(BEST PAPERBACK ORIGINAL)
STARVATION LAKE - Bryan Gruley(ANA代理

最佳短篇小說(BEST SHORT STORY)
"On the House" - Hank Phillippi Ryan

最佳評論類╱非小說作品(BEST CRITICAL NONFICTION WORK)
TALKING ABOUT DETECTIVE FICTION - P.D. James(P. D. 詹姆絲,聯經出版其作品)
 
優惠活動
四個無用證人,一個崩潰母親;不幸發生之後,如何才能贖罪《告白》作者話題大作!
2010 博客來當代文學展:十年備忘,懸疑風潮!
只到10/31!克莉絲蒂120誕辰紀念版.全球暢銷TOP12上市!
最狡猾的紳士,最優雅的怪盜!亞森•羅蘋法文直譯本再現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