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線上 》 |
本週頭條書訊 > |
藝術 |設計╱建築 |攝影 |表演藝術 |創意美學 |
| ▲ Go Top |
TOP新書 》 |
作者:陳順築 出版社:田園城市 出版日期:2010 / 11 / 30 | 【 迢迢路 】 博客來導讀 > 走在路上 Along the Road 出發 早在1990年,我曾以《影像.潛像》為名,選取大學時期和兵役之後的一段無憂遊歷的時光,用純攝影的熱眼內視故鄉澎湖,集結在台北的夏門攝影藝廊和台中省立美術館(國立台灣美術館)舉辦兩場巡迴個展。2009年底,在創作心境過渡的「轉場」時候,又想念起當年上山下海,能直接把心眼溶入底片,安全存放視界興味的美好感受,便決定回頭整理長年散漫,但又因持續不斷探看,隱然累積成形的攝影主題《迢迢路》。 獨步 時間上它銜接《影像.潛像》到現在的整整二十個年頭,但意識創作的緊疏節奏並不一致,多數是旅行記錄的另一種「錯視」,有時也是解決攝影慾望的快門反射,沒有目的地的刻意出走和迷路,澎湖仍然為情感發散的張望處,但經過二十年鏡像透徹的對望,在自己「看」與「不見」的取捨,已悄然化為量塊與線條的行腳印記,這些「人跡罕見」的絕對風景,沒有搶拍的流動衝撞,也不一定謹守安份的美學形構,在更多順勢而為的環顧中,小心收納每一處影像為不可或缺的對位元素,映照著反覆造訪澎湖鄉村野徑的細密思量。 經過 後來落居台北,因為工作和旅行,在熟悉的風土印象或全然陌生的海外境地,回家與返鄉,在馬路、海域和空中,以一種片斷而寫意的自由注視,一意孤行的透過屋宅或交通載體,在行程停駐的片刻,隔著門窗車框、輪船與飛機艙口,捕捉白日的遐想,不時即興的手、濃黑的影、山崖石頭、樹葉牆壁和無可名狀的前檔穿視框架,定焦與失焦的層層推移景深,再現我看故我在的現場和臨場,內外交錯雙重指涉,從自我封閉區間的幕後窺望,投向看似開放卻仍是一廂情願的劇場空間。 停泊 《迢迢路》篩選自五百卷35厘米的黑白底片,幾乎全為400感光度和微廣角的35鏡頭拍攝,讓我在有限但熟知的技術條件下得以專心拍照,印放出素描般的場域。圖冊採兩個對頁一圖落版,部份作品兩圖並置意象聯結,順序串連編輯,依循年代註記成時間落點亦為作品名稱,與記憶所及的地名一併放置索引。群聚主題的五十七件作品,若以地區和編年歸類分析,總量比例失衡分配,突顯純粹主觀偏執的藝術度量,澎湖群島有二十八張,台灣各地十六張以及國境之外十三張,無任何裁切、格放、後製與修圖,並帶有「決定瞬間」精神的細框黑邊實體照片,呈現單幅影像自體完整,還原當初所認知的光影對象。每個年份選集的照片數量亦不同,群組位置的安排,期待前呼後應的理想遇合,有些年份收錄多達八到九張,其它零至五張不等,而2008到2010年已明顯找不到我感興趣的照片,從容駐足街頭的直觀攝影至此,彷彿不自覺的逐漸淡出《迢迢路》。more |
▲ Go Top |
編輯手札 》 |
你們一定要去聽聽(土反)本龍一的音樂,當然,更不要錯過他的自傳!《音樂使人自由》 文/ M87 「你一定要去聽聽(土反)本龍一的音樂!」多年前一位喜愛音樂的學長極力向我推薦。那時,他一連介紹了好幾首(土反)本龍一在YMO樂團時期,最膾炙人口的曲目,像是〈THE END OF ASIA〉、〈東風〉、〈RYDEEN〉、〈Technopolis〉…等,「你要知道,YMO可是80年代日本最前衛的電子樂隊,他們可是影響了全日本,不,是全世界的電子流行樂的發展」學長既興奮又熱血地說道,彷彿將YMO視為神一般的偶像。 老實說,當時的我,實在不瞭解YMO有什麼厲害的,因為他們的音樂聽起來就像俗麗的電子舞曲,加上他們穿著奇怪的扮裝,跳著無俚頭的舞步,怎麼看都像搞笑藝人啊。「80年代的前衛音樂現在聽起來好復古喔」印象中,我好像用不太感興趣的口吻,結束學長的話題。 一直到,看了電影《東尼瀧谷》之後,我才重新認識了(土反)本龍一。 因為很期待村上春樹的小說改編成電影,所以我特地到戲院觀賞這部影片。現在回想起來,我幾乎忘了這個故事在說什麼,只記得,從電影一開始,我便被襯著影像悠緩流動的旋律所吸引,那唯美幽深的樂音,安靜地、優雅地從黑白琴建中滲出冰冷的哀傷,一段段靜謐低迴的旋律,代替影像說話。離開電影院,那傷感孤寂的樂符把心填滿了,也掏空了。我想再聽到這些音樂。 後來,我才知道,貫穿整部電影的主曲目叫做〈Solitude〉,創作者是(土反)本龍一。大概就是那個時候,我開始回頭認識,我所錯過的(土反)本龍一。 (土反)本的創作產量極為豐富,自1978年出道至今,已有超過上百張的專輯作品。無論每個人是從那張專輯、哪首曲目開始愛上(土反)本的音樂,一旦深受他的音樂著迷,相信每個人都會像上癮似的一路追逐他發表過的音樂作品。可惜的是,過去幾年,樂迷們只能透過他的音樂,或是雜誌、網路上的零星報導,淺薄地掌握他的相關消息,但對於(土反)本的創作背景和思想歷程,我們實在所知不多。 幸運的是,這一刻來的不算太遲,樂迷暗自期待的一本書—(土反)本龍一的自傳終於在此刻出版了! 《音樂使人自由》由(土反)本龍一親自口述,歷經2年多的專訪時間,於去年正式完成。這本書以時間為經、事件為緯,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書寫,敘述(土反)本自幼稚園起,歷經國、高中、大學求學階段,至出道創作音樂、參與電影演出…等一路以來的生命經驗。(土反)本坦率地揭開回憶,緩緩記述著在他成長時代中,那些引領他並改變他的人、事與物,包括影響他的音樂家、他於不同時期所喜愛的音樂類型、帶給他震撼的電影導演、啟發他的小說家和哲學思潮…等。 閱讀(土反)本的自傳,除了能進入他的生命軌跡,窺見他的音樂養成全貌之外,他在書中不經意流露的幽默,則顯現出他性格中純真率性的特質,有些部分讀起來甚至讓人不禁莞爾一笑。就像是,他自述國中時期深受德布西的《弦樂四重奏》影響,因為太過著迷,他將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德布西的生命經歷,一度覺得自己就是德布西轉世,甚至模仿德布西的筆跡,反覆練習他的簽名,讀到這段時,實在覺得好親切,這不就與我們年少時崇拜偶像的經驗一樣嗎?又或是,他好幾次提到,他做的許多看似煞有其事的活動,諸如加入籃球隊、搞遊行、反叛運動等等,其背後理由都只是因為這麼做很帥氣。他毫不避諱的表示自己年少時為了出風頭,什麼都敢做。 不過,性格中的某種矛盾衝突,又使得他在YMO成名後,對於被眾人關注這件事感到極度厭惡,好幾年背負著沈重的壓力。這本書的中章,即針對他加入YMO樂團始末,與團員高橋幸宏和細野晴臣兩人,歷經出名、對立與和解等情感糾葛,有著細膩的陳述與自白…。 如果是(土反)本龍一的樂迷,這本書就算不推薦,想必都會主動拿起來讀吧,但沒聽過(土反)本龍一音樂的人,讀了這本自傳,或許會覺得他真是個自大的傢伙呢!我不禁這麼想…所以,請你們一定要去聽聽(土反)本龍一的音樂!現在的我,以熱血又興奮的心情,真誠地向大家推薦! |
相關閱讀 > .《音樂使人自由》, (土反)本龍一, 麥田, .《感動,如此創造:日本電影配樂大師久石讓的音樂夢》, 久石讓, 麥田, |
▲ Go Top |
活動現場 》 |
【 書展 】 家的進化論!2010麥浩斯全書系書展,精省提案5折起 【 書展 】 【有錢沒錢 出國當大爺】博客來旅遊工具書展,一手包辦75折起! 【 新書 】 「激情、寂靜、悲哀」的愛情故事--《挪威的森林(電影書腰版)》 【 新書 】 香港潮店祕境,香港在地人不說你鐵定不知道--《潮敗最香港:吳家輝的私房潮店100》 【 新書 】 騎士與海賊的結盟能否擊退無情的勁敵?抑或,難解的宿怨將毀滅一切……《皇家騎士》 【 新書 】 英文論文寫作不求人!活用20個專業網站和語料庫,在家就能親臨哈佛、牛津大學講課堂! 【 新書 】 2010 博客來資訊月書展─體驗來自未來的便利資訊,開始過未來新生活! 【 新書 】 夢幻的裸身,私密的奇想!GEISAI TAIWAN藝術祭金獎創作—王建揚《宅》攝影作品選輯。 |
博客來通告 > 音樂使人自由 自己原來如此喜愛音樂──國中時期 我升上國中就讀的那一年是一九六四年,也就是東京奧運舉辦的那年。我雖然就讀家附近的區立國中,不過這裡的學生來自各個不同國小,很多人我都不認識。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一一調查我的同學,於是我逢人就問:「你知道披頭四嗎?」知道披頭四的同學就歸類到好友;不知道的人,就不用太過理會。認識這個樂團的剛好有四、五個人,我們會拿著掃把,模仿起披頭四。那段日子裡,我也開始留起了頭髮。 我讀書的那個年代,小孩的人數還很多,一個班級大約有五十五人左右。在人數如此多的班級裡,知道披頭四的卻僅有四、五人而已。班上大多數同學聽到披頭四的名字時,大概的反應都是:「那是什麼鬼東西?」而且還會用鄙視的眼神看著我們,就像是看到了髒東西一樣。然而,他們的反應反而帶給我們莫名的快感。 鋼琴和作曲都放棄! 升上國中後,我沒多久就加入了籃球隊。那個時候身材比較高當然也是原因之一,不過最吸引我的理由還是因為籃球隊最受歡迎。不論是籃球隊隊員穿的籃球鞋,或是可以拉開側邊排釦、褲腳有點拖在地上的籃球褲,看起來就很帥氣。 打籃球有時候會弄傷手,因此不適合彈鋼琴的人。父母和鋼琴老師當然是反對我加入籃球社,但是我還是想打球。那時候,我滿腦子只想著要受人歡迎,根本也沒有其他理由。「是要繼續學音樂?還是要打籃球?好好選一個!」被問到這個問題時,我當時很乾脆地回答要打籃球,於是就不再去上鋼琴課和作曲課。好不容易才開始學作曲,結果沒學多久就這樣放棄。開始學作曲時,歷經許多波折;要放棄時,又是鬧得雞飛狗跳。 大概有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我真的放棄了音樂,全心投入打籃球,但是那段日子裡,我逐漸覺得自己的體內好像少了些什麼。一開始,我不知道究竟是少了什麼,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後,我發覺到,少掉的東西就是音樂。 到頭來,我又回去找鋼琴老師和作曲老師,這次是我自己低下頭來拜託他們:「請讓我回來上課」。那是我第一次積極主動地下定決心學音樂。我察覺到「自己原來是如此喜愛音樂啊」,一旦放棄之後,我才了解到這個事實。有些人離了婚之後,又與同一個對象結婚,或許我的情況就像是這樣。自己主動去思考真正想做的事情,我想這應該是人生的頭一遭經驗。 要再回去學音樂,當然就得要退出籃球隊。於是,我去找了籃球隊隊長,吞吞吐吐地告訴他:「我想要退出球隊。」果不其然,隊長把我帶到了走廊盡頭的暗處,狠狠揍了一頓,甚至還扯住了我留了一段時間的頭髮。經歷了這場儀式後,我總算順利退出籃球隊,開始一心學音樂。 德布西衝擊 經歷了一段放棄音樂的時期後,我開始認真地全心投入學習作曲。先前一星期會有一篇作曲的功課,但我就像是在寫數學練習題一樣,只用一個晚上的時間寫完,就拿給老師。但是重新開始學習作曲後,我自己買了喜歡的樂曲曲譜,認真研究,即使那不是我的回家作業。我隨著自己的喜好決定每次要研究的樂曲,自動自發地開始從音符著手分析,或是把樂譜當成範本,試著創作類似的曲子。 那段時間裡,一開始讓我沉迷其中、徹底研讀的樂曲是貝多芬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現在聽,只覺得這首樂曲非常有貝多芬的風格,卻也沒有什麼特別值得強調的部分,不知當時為何會讓我如此著迷,可以連續半年左右重複聽這首樂曲的唱片,或是研究它的樂譜。當時大概是國中一年級下學期。 升上二年級,差不多也是對這首樂曲研究到膩的時候,我在舅舅收藏的唱片中,不經意看到了德布西的《弦樂四重奏》。這張唱片是由布達佩斯弦樂四重奏樂團擔任演奏,B面則收錄了拉威爾的《弦樂四重奏》。我偷偷把這張唱片帶走,拿回家中用立體音響聽──就是以前經常可見,如同家具一樣鑲著蕾絲的大型音響。聽了之後,我感到極度震撼。 這首樂曲與我所知的任何音樂都不一樣,與我過去喜愛的巴哈和貝多芬的樂曲截然不同,當然也與披頭四的音樂完全相異。一聽到德布西的音樂,我相當興奮,不敢相信怎麼會有這麼動聽的音樂,因而深深受到吸引。 或許由於太過著迷,我逐漸將自我與德布西混在一起,對他經歷的一切感同身受,漸漸認為自己就是早已逝世多年的德布西,覺得自己就是他投胎轉世而來。我甚至心想:自己為什麼會住在這種地方?又為何是說著日文?我還會模仿德布西的筆跡,在筆記本上練習他的簽名「Claude Debussy」,總共寫了好幾頁之多。 自己深深為之著迷的音樂,身邊卻沒有一個能夠共同分享的朋友;在學校沒有,回到家裡仍是沒有。我只有自己看著樂譜,斷斷續續地彈奏,思考為何會是這一個音符,感覺就像是獨自與音樂對話。 特別的時間之開端──升上高中 升學考試 接觸到德布西、開始沉浸於音樂中,是在國二的時候,也就是說隔年就得參加升學考試,但我還是和往常一樣,在家裡根本沒在念書準備。一去到學校,就到管樂社練習;回到家裡也是聽聽音樂、讀讀閒書,或是看電視。像這個樣子,學校成績當然不會好到哪去。 差不多快到升學考試時,級任導師問我:「想參加哪所高中的入學考?」 從國小開始,我就一直想要去讀東京都立新宿高中。我對班上的一位女同學有些好感,她哥哥就是讀這所學校,我也因此對這所學校感到親近。有時在路上遇見那位大哥哥,會覺得他穿戴整套校服、校帽的身影相當帥氣。這就是我想要報考這間高中的理由。現在想想,校服或校帽之類的,其他學校應該也都是大同小異才對。總而言之,那位大哥哥穿著校服的樣子真的很好看。順帶一提,我父母完全沒有要我去讀哪一所高中。 由於這樣的原因,我回答級任導師:「我想去讀新宿高中。」但是,在所有開放招生的高中裡,新宿高中的排名很高。級任導師當場告訴我:「你應該考不上吧!」這句話讓我相當不舒服,我決心要考上新宿高中讓老師看看,因此開始用功讀書。那時距離入學考試只剩下一個月左右,多虧了導師的這句話,我才能徹底集中精神讀書,總算考上自己的第一志願。 不過,我也沒有因為順利考上而感到特別高興,因為我覺得考上是理所當然的事。級任導師對這個結果大感驚訝,我就告訴他:「不就說了我會考上嗎?」真不知道自己在耍什麼個性。 ...more >> |
▲ Go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