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³¨ÇªF¦è¡A§Ú­Ì¥H¬°¦Û¤v¨S¦³§Ñ°O¹L¡Fª½¨ì¡A¦³¤H¥H¤£¦Pªº¤è¦¡´£¿ô¡C

2010 / 12 / 08
第354期

本報訂閱份數
58201
總訂閱份數
1846437

編輯 / DL

本期要目 》
  ‥ 取消 / 訂閱電子報 ‥
  出版線上 》

本週頭條書訊 >

人文科普文學小說心靈養生 親子共享 語言電腦 商業理財 生活風格藝術設計

▲ Go Top

[ 看23分類新書 ]
  本週選書 》

男人是不完美的女人

作者:迪特瑞希.史汪尼玆
出版社:商周出版

推薦理由:
女人太失職了,她們從來不曾像男人研究女人那般地好好地研究過男人,女人數千年來對於父權的控訴只是讓男人更加有苦難言、有口說不清。有鑑於此,本書作者史汪尼玆企圖打破男人的沉默,深入探究男性這個物種。在書中,他對男性性格與男人的自我認同進行剝絲抽繭般的詳盡剖析,希望藉此將男女自對彼此與自身誤解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以拯救兩性戰爭壕溝裡的世間男女。


大正文化:帝國日本的烏托邦時代

作者:竹村民郎
出版社:玉山社

推薦理由:
大正,一個充滿希望與不安的年代!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大量海外訂單湧入未受波及的日本,使其取代歐洲成為世界外銷工廠。景氣的熱潮,進一步促使大眾文化的拓展,電影、廣播、登山、海水浴、甲子園球賽,成為一般庶民的娛樂活動,而今日我們熟悉的可爾必思、松下電器、阪急百貨,亦發跡於大正時代。但在璀璨文化的表象之下所潛藏的,卻是社會矛盾的不斷擴大,也逐步將日本推向軍國主義的道路。


圖解戰鬥機事典

作者:河野嘉之
出版社:楓書坊

推薦理由: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飛機開始被當成一種武器,並且出現了戰鬥機這個分類。翱翔於天際的戰鬥機,擁有流線般的外型及強大火力,不管是不是軍事迷,都會臣服於它的魅力之下。作者從戰鬥機的基礎知識開始,一直到歷史、運用、構造為止,都進行了深度的調查與求證,並以圖解的方式呈現戰鬥機的相關資訊。


白蟻之魂

作者:馬萊
出版社:貓頭鷹

推薦理由:
你看過白蟻在天上飛舞,也知道白蟻愛啃木頭,成為人類欲除之而後快的害蟲。除此之外,我們對白蟻的認識少之又少。本書是作者馬萊在南非草原上獨立研究白蟻十年的心血結晶,充滿原創的動物行為觀察文本,埋沒八十年的珍貴文獻,中文世界首度公開。

▲ Go Top
[ 看其他排行榜 ]
  暢銷書排行榜 》

人文科普新書排行榜 >

01.回家的路 是這樣走的:無國界醫生在葉門
02.心智拼圖:從神經造影看大腦的成長、學習與改變
03.世界既簡單又複雜:為什麼我們總是做錯決定、擔錯心、看不清真相
04.
第一現場
05.尋百工:四個年輕孩子與一百種市井職人相遇的故事

[ 人文科普新書排行榜 ]

人文科普暢銷排行榜 >

01.看得到的化學:你一輩子都會用到的化學元素知識
02.回家的路 是這樣走的:無國界醫生在葉門
03.機場裡的小旅行:狄波頓第五航站日記
04.心智拼圖:從神經造影看大腦的成長、學習與改變
05.
世界既簡單又複雜:為什麼我們總是做錯決定、擔錯心、看不清真相

[ 人文科普暢銷排行榜 ]

▲ Go Top
  TOP新書 》

作者:李台珊 Laura Tyson Li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0 / 11 / 22

宋美齡:走在蔣介石前頭的女人

這本傳記,客觀地評價了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和魅力的女人之一:宋美齡

走過三個世紀的第一夫人,她協助蔣介石打敗日本,讓中華民國走向國際,但卻也丟掉大陸半壁江山,她的一生充滿了戲劇性,但功過皆有、毀譽參半。

本書從美齡年幼時講起、經過在美國唸中學的青澀、在衛思理女子學院的耀眼、初回國苦於無真正「工作」的憂鬱、與蔣介石結婚後在政商界的影響力、至美國國會山莊演講、陪同不懂英語的蔣介石參加開會會議,最後不得已隨國民政府遷至台灣的經歷。她的氣度、美貌、才氣及手腕都讓所有與她接觸過的人讚嘆不已。

多年來,美國內外對於宋美齡的研究甚多,加上中情局和外交部的檔案輔佐,成就了這本傳記,客觀地評價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和魅力的女人之一:宋美齡。 【more】

更多人文科普推薦書
▲ Go Top
  編輯手札 》

有些東西,我們以為自己沒有忘記過;直到,有人以不同的方式提醒。
文/DL

從一九九八年起,MSF每年都會選出十大被遺忘的危機,其中可能是國家,也可能是一些被世人所忽略的疾病,像二OO九年,無國界醫生組織就選了七個國家:剛果民主共和國、阿富汗、索馬利亞、葉門、蘇丹、斯里蘭卡以及巴基斯坦……另外三個為世人所遺忘的是疾病,包括了愛滋病、營養不良以及一些熱帶被遺忘的疾病,像是非洲睡眠病與布魯日潰瘍病。

有些東西,我們以為自己沒有忘記過;我們以為。

MSF,全文是Medecins Sans Frontieres,「無國界醫生組織」。一個聽起來很有意義、很偉大、很酷的單位,不過我們對它其實所知不多。這是1971年,由一群法國醫生、記者創立的國際性醫療組織。當時,他們認為聯合國人道救援仍舊不免受限於政治、宗教、種族等因素,失望之餘成立了這個團體,他們特別關注那些被主流媒體忽略的地方,那些沒有聲音、沒辦法發出聲音的地方。他們同時也是1999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以上是很了不起,或者說是很酷的部分。現實面是:資源不足是一定的,縱使對於被援助地來說他們已是相對優勢的一方,不過相較於已開發國家,或是這些醫生們過往熟悉的工作環境,每次出任務依舊是克難而又辛苦的。MSF成員來自大多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短時間內該如何磨合?該如何與病人溝通?若任務地是戰區,由於他們堅持中立立場,所以不支持、不偏袒爭端兩造的任何一方,這也表示沒有人罩,他們必須在沒有政府軍(或是反抗軍)的護送下自行進入(或離開)戰區。

台灣有一個無國界醫生,宋睿祥。以上那一點點簡單的認識,有的是從簡介看的,大部分是他書裡講的。2009年8月中他從台灣出發,前往葉門的亞塔,一個位於內戰火線上的城市。這次計畫原本預計會停留2個月,不過後來由於安全考量,決定提前在9月25日撤退。一個多月的日子,宋睿祥用日記的方式成書,《回家的路 是這樣走的:無國界醫生在葉門》

「面對生命,我們被賦予使命全力以赴,但對人生的無常,何時放手?醫生需要扮演判官的角色,卻沒有人教。」那一天是9月14日,他在亞塔已經待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這一天,本來預定只需要進行一檯手術,不過發生了一場轟炸;轟炸地點是菜市場。大量傷患湧入,他第一次使用了MSF配備中的傷患檢定卡片:綠色代表輕傷、黃色代表可以等,紅色的表示若不馬上處理,可能會有生命危險;最後一級,是黑色的。

有一個孩子,頭部遭到重擊,到院時已經神智不清,宋睿祥定著看了他5秒,然後拿出黑色的卡片掛到小孩脖子上。他不敢看周圍人的表情,轉頭進入手術室;那一晚他總共進行了10檯手術。第二天巡病房的時候,他看到3個小孩子,前兩個,他一看就想起是昨天掛黃牌的,第三個,看起來很虛弱,但他卻怎麼都沒有印象。

是那個掛黑牌的小孩,他活下來了。

那一刻的感受我想是很強烈的,前一天,判決生死,後一天,卻又看到如此強韌的生命力。他的角色是個醫生,「全力以赴」說來簡單也應然,可是誰能說什麼叫「全力以赴」?不全力以赴就不是個好醫生嗎?很多事全力以赴還是沒有用,怎麼辦?

這是其中一天的記錄。其他的日子裡,有的記錄槍傷、記錄接生;在那換藥、用水也是大問題;女人蒙面也是。決定撤退的時候,他們必須把能帶的都帶走,不然分掉,或是銷毀。不能留下來,留下來馬上就會被洗劫一空。這一天,他記錄的是人性。

宋睿祥將自己在一個極端的環境中遇到的一個一個大哉問,非常誠實的,寫下來。他誠實的寫出自己的懦弱、害怕、自私、偏見,看似一個醫生的掙扎,我們卻不能說全然與你我無關,他的許多思考許多想法,的確都曾在我們腦中一閃即逝。以各種不同的形式。

有些東西,我們以為自己沒有忘記過。不過每當以不同的方式被提醒,我們就會發現有些事,其實從來就沒有明確的被記得過;或是,我們其實並沒有真正的認識過他。

不論是一個偏遠的國家、戰爭、疾病、生命,或是自己的極限。


這是一個無國界醫生的葉門記錄。 ...more

相關閱讀 >

.《回家的路 是這樣走的:無國界醫生在葉門》, 宋睿祥, 天下雜誌,
▲ Go Top
  諾貝爾和平獎 》

二十年以來,劉曉波一直是基本人權在中國實踐的代言人。他曾參加了1989年的天安門抗議;他是作為中國人權宣言的《零八憲章》的執筆人——該憲章發表於2008年12月10日,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60周年紀念日。次年,劉曉波便被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之名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並被剝奪政治權利兩年。劉先生一直明確表示,此審判既違反了中國憲法,也侵犯了基本人權。

此項旨在確立普世人權的中國實踐的運動,得到了海內外眾多中國人的支援與回應。縱然身陷刑罰,劉曉波已經成為了方興未艾的中國人權奮鬥的標誌與豐碑。

==========================================

劉曉波獲獎,對關注中國人權狀況的人士來說,是一大鼓勵;但從中國外交戰略考量,卻增添了一條戰線。在經濟層面,人民幣匯率已早令中國受美歐逼迫,要求升值的壓力不斷升溫;在政治層面,由於中國近年來的經濟議題,人權問題隱而不彰,現在卻因劉曉波得獎,再次成為焦點,各方對中國的人權狀況將有更多指責,有學者就認為,劉曉波這次獲得諾貝爾獎,對中國政府來說,在政治與經濟兩條戰線上,未來都將面對來自世界更嚴峻的考驗。【more】

相關閱讀 >

.《中國當代政治與中國知識份子》, 劉曉波, 唐山,
.《大國沈淪-寫給中國的備忘錄》, 劉曉波, 允晨文化,
.《向良心說謊的民族:劉曉波文集(二版)》, 劉曉波/著, 捷幼,
▲ Go Top
  活動現場 》
新書愛滋病研究權威,何大一博士的家族故事──《悲欣路》
書展文字越界,世界可能•看見│2010聯經全書系,11/15-12/31,5折起。
預售氣候變遷勢必激化政治衝突!《氣候戰爭2.0》最新收錄「哥本哈根政治角力精彩評析」、「2045年台灣情境大預言」
外文《2010國際媒體年度選書》紐約時報、出版人周刊、亞馬遜書店等 聯合推薦
簡體荒島忘年會,倒數再加碼!12/6~12/10 買簡體書就送15%購物金!
影音這是一張嘗試將文學與音樂進行有機結合,與自然進行親密對話的新民謠作品。《林生祥 / 大地書房》
雜誌TIME 12/13/2010:維基解密
Mooklonely planet 12月號:北半球冬天的七大奇景現身,與不容錯過的奇景
活動300萬大放送!12.01-12.15 300種暢銷書籍雜誌,買就送50點購物金 (送完為止)
新書連載 > 

《探索時間之謎:宇宙最奇妙的維度》

在努力了解時間意義的同時,我們也想用最精準的方法來測量時間。哲學家和物理學家仍在苦苦思索時間的意義,世界各地的巧手工匠和技師則發揮了無比的創意,用最迷你和最龐大的時計來記錄時間。

自從人類存在以來,就發明了計時的方法。顯而易見的自然循環,如一天、太陰月、一年,都引起了人類祖先的注意(他們跟現在住在都市裡的人不一樣,晚上能享受到黑漆漆的天空,天體的運行自然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活)。葬禮儀式的跡象可追溯到幾萬年以前,其中的陪葬物也透露出永恆的概念。

在歷史上可以找到更為清楚的紀錄。每一個古老的文明都制定曆法來記錄自然的循環,有許多精細到令人嘆服。西方曆法的根源來自埃及和巴比倫,後來也做了一些修訂:每隔四年就插入一個閏年(這要感謝凱撒),且每四百年除去三次閏年(這要感謝教宗格勒哥里八世),讓我們能把一年的天數湊成類似自然循環的模樣,準確度也還算合理。然而,之後我們會看到,有很多方法可以跟得上自然的循環,格里曆只是其中一種。

在某些古老的文化中,當時的人認為時間會不斷循環,事件的結果一再重複;有些人覺得死亡本身只是轉成另一種人類或非人類的存在狀態。猶太教與基督教共有的神學理論想像到死後的生活,但對於歷史的觀點卻十分不一樣:事件在上帝的監督下按著獨特的順序一件一件發生,從創世的那一刻一直到最後的審判日──非常明確的線性時間觀。歷史學家認為,線性時間的想法就是西方世界觀的基石。這個想法或許也鋪下了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的道路,因而引發我們對理性的喜好,也有一種不斷進步的感覺。到了十七世紀末,歐洲人已經把時間當成抽象的東西,完全不受人類活動的牽制。

到了現在,時間無所不在:電子錶、手機和電腦上都看得到一秒接一秒滴滴答答地流逝;而讓全世界保持聯繫的電子網路,要仰賴時間差不到十億分之一秒的原子鐘發出的信號。在奧運比賽中,百分之一秒就可能是金牌和銀牌之間的差異;但物理學家能辨別出最短的事件長度是一百埃秒(一百埃秒有多短?跟一秒相比,等於一秒鐘和三億年的差別),和他們測量出這最短的時間比起來,一瞬間簡直就是永恆。

在所有的物種中,人類最在意時間,但所有的生物都會受到時間循環的影響;生理時鐘讓動植物的生物節奏與自然環境保持一致。說到負責讓我們察覺到時間的器官,大家都會回答是大腦。我們用某種方法從環境中吸收大量且混亂的感官資料,組織成有意義的環境寫照,但周圍事物的寫照會不斷改變;這幅圖畫在時間中演化,也紮根在時間裡。人類擁有非常精密的能力,能形成、儲存和喚回這些心理的意象。記憶似乎就等於時間。「現在」或許只持續了短短一剎那,但在我們心中卻能延續好幾十年。如果某段經驗特別深刻,比方說第一次接吻、兒女出世、所愛的人去世,有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我們不只記得過去,也會設想未來。事實上,我們可以在心中投射不同時代的景況。不論是古羅馬戰士,還是能遨遊星際的太空船,都很容易想像。心中的意象或許不完全正確,或許還有點四不像,但能想到這些東西,就讓我們跟其他生物有了區別。我們是時間的生物,完全融入時間裡面。

就算沒有歷史學家或考古學家,甚或人類根本不存在,宇宙仍會記錄本身的過去。這些紀錄不一定很容易解讀,但有了適當的工具後,我們就能閱讀自然的歷史書。舉例來說,化石告訴我們遠古時代有什麼樣的動植物(很多早就滅亡了),放射性原子可以告訴我們這些動植物存活的年代,峽谷告訴我們幾千年來所經歷的風化和腐蝕。天文學家發現,宇宙本身帶有它自己新生時期的回聲——光線的光子已經在宇宙間飄揚了將近一百四十億年。

一百四十億年這個數字看了就讓人心煩意亂,是我們所能估算出最接近宇宙年齡的數字,代表從宇宙形成到現在已經經過的時間。在最後幾章,我們會看到這項偉大發現的證據,也會向前展望,推測還剩下多少時間。很有可能眼前的時間遠超過已經經過的時間——宇宙看起來還算年輕。但從宇宙火熱的開端到現在所橫跨的時間仍令人難以置信。自從猿猴般的生物開始在地球上直立行走,那時到現在所經過的時間跟宇宙的年齡比起來,真是小巫見大巫,再跟我們懂得制定曆法、製造時鐘及使用科學工具來探索世界的時間相比,人類文明的歷史更顯得短暫。過去幾十年來,教育家同心協力,想要把那段漫漫的時間形象化;比方說在龐大的彎曲通道上標出每個漫長的時期(例如在紐約的蘿絲地球和太空中心),或用巨大的黃色捲尺(例如在多倫多的安大略科學中心),或用放滿了化石的自然步道展示地球的地質史(例如在大峽谷新建的「時間步道」)。事實上,這些表現方式都把時間轉化成空間:我們看不見時間,卻能在木頭、玻璃纖維或鋼鐵上看到有形體的倒影。或許在想盡辦法描繪時間的同時,我們也只能做到這樣了。

在這幾十億年間,沒有人知道在多少個星球(起碼有幾百萬個)上有多少物種進行演化。我們只知道其中有些生物或許曾思忖過時間的本質。這當然是推測。我們知道起碼智人(現代人的學名)想了解時間的本質。的確,這個最難以理解的維度已經變成人類最著迷的東西。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們會討論歷史上最具洞察力的思想家對時間有什麼看法,包括了亞里斯多德、牛頓和年輕時代在專利局工作的愛因斯坦。我們也會遇到當代最有深度的思想家:潘羅斯、戴維斯、巴伯、道伊奇、施莫林等人。我們也會看看哲學家、物理學家、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有什麼相關的發現,以及不同的文化(現代的和好幾百年前的)如何看待時間難以捉摸的本質和顯而易見的流動。如果真有人能把時間調查得一清二楚,本書內容離那個目標還有一大段距離,只能算是簡短的導覽,但願能激起讀者的興趣。看更多《探索時間之謎:宇宙最奇妙的維度》

▲ Go Top
與客服人員聯絡取消/訂閱電子報到博客來首頁回本期要目
Tel:(02)27821100•Fax:(02)27856789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博客來網路書店」或授權博客來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