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如果能夠回答任何問題,一定是個無知的人。 文/Snow 這句話來自伏爾泰之筆,從字面來理解或許會有點讓人誤解,不過文意其實是要帶你從求知的角度去想:一個人應該要對很多事情具備好奇心,而且還要發問,如此才能夠進步。這正是李家同教授這本《從28篇經典演說學思考:李伯伯帶你看大人物怎麼想》的中心出發點,因為為人作事,光靠自己的舊有經驗與習慣是不夠的,所以我們學習;倘若又完全仰賴於學校教的學問、老師講的觀點,更有危險,因為這些屬於教育體系下篩選過的想法與知識,如果沒有進一步了解它的事態在前後脈絡與影響,只懷抱一個經典般的形象,恐怕只是懷抱著一個自以為是的誤會!能夠對這些知識內容作自我思考、甚至發問探究,才有能力判斷不停面對的新事物,這大概也雷同另一位思想家笛卡爾的名言「我思,故我在」了! 因此,這次面對學子、一般大眾著書開講時,李家同教授倒是換了個角度來談「思考」這件事,不教你全盤接受傳統想法或經典論述,試試看質疑的方式來進入每一個大人物的經典演說,精華摘錄原始內文(包括了中文譯文與英文),然後一同導讀這些文字,看看他們是否說的名實相符!書中摘錄的都是比較現代的大人物演講或文章,畢竟他們也都不能保持神秘,必須讓大家知道它們的想法! 很多李家同教授的有趣導讀側寫,讓這些大人物說的話有了故事性,也感受它們凡人的一面,好比美國獨立宣言中,有一句重要的話,那就是「人人生而平等」,聽起來很偉大,但是卻明認了黑奴制度的存在,而且美國南方的法令還禁止黑奴學認字,李家同教授說,這可以看出白人不願意承認黑人是人,所以不讓他們享有與白人平等的權利;但是諷刺的是擬文的傑佛遜,當初是為了反抗當時英國喬治三世對殖民地的不平等與壓迫對待,而且要等到下一個世紀的南北戰爭才廢除奴隸制度! 另外像是諾貝爾的遺囑雖然立意良善,但是開始居然引發了瑞典社會的一致反彈,主要原因在於遺囑沒有「本國優先權」,瑞典得不到半點遺產,無利益可言卻還要承攬獎項的頒獎工作,首先瑞典科學院院長就拒絕參加會議;另外和平獎還貝特別交代由與瑞典水火不容的挪威來評選,瑞典人怎麼會願意把一個名為「和平」的獎項,給無法和他們「和平」共處的挪威人頒發呢? 書中不但評論也交代了這些大人物演說與文字背景與後續發展,即使看經典也不再是平淡無味的教材,而且不再只能全盤吸收與背誦、抑或被頌揚!但是,仍不乏有令人感動的文字,像是在德國納粹時代,主張毀滅不具生存價值的生命的「安樂計畫」,從「與低等生物無異」的畸形兒下手擴延至「不具備生產力的人都得安樂死」,詭異的是,執行的醫護人員都覺得自己在行善,而1941年的星期天早晨在德國境內敏斯特區,克萊門斯•馮蓋倫主教冒著生命危險,公開譴責這個納粹安樂死計畫;而目前全世界最反對安樂死的就是德國,正因為過去血淋淋的教訓。此外,還有很多精彩演說,諸如邱吉爾的就職演說、柯林頓面對參議院彈劾的道歉、愛因斯坦的反核演說等,都可以透過這本書重新打量這些文字,重新解讀這些故事與後來事件的關連與影響。 擁有自己的想法之前,要先參透了解你所思考的事物,即使是原本認識的既有價值,仍可以保留彈性,然後繼續延伸嘆就更多新的方向與新的知識,學習似乎也就是這麼一回事。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