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í¥NÃÀ³N¬O©U§£¡H¬O¯«¸Ü¡HÁÙ¬O¡K¡K¡H

2011 / 01 / 05
第92期

本報訂閱份數
60182
總訂閱份數
1852128

編輯 / M87

本期要目 》
  ‥ 取消 / 訂閱電子報 ‥
  出版線上 》

本週頭條書訊 >

藝術設計╱建築攝影表演藝術創意美學
  ▲ Go Top
  本週選書 》

倫敦女孩.家的風格設計

作者:Editions de Paris
出版社:田園城市

推薦理由:
色彩繽紛的雜貨、浪漫風格的裝飾品,從舊的傢俱中,找到新的靈感,賦予新的運用價值。獨家公開倫敦市12位佈置達人家的風格設計,告訴您如何運用色彩變化、個性雜貨、裝飾品,組合出別緻的英式家居風格。


插畫設計市集308

作者:三采文化
出版社:三采

推薦理由:
插畫市集已經出版四年了,一開始參與這個活動的插畫達人們,現在都還好嗎?經過這幾年是不是又有什麼新作品想要跟大家分享?本期邀集18位創始達人們的的作品,請大家來欣賞老朋友們的精采新作。


大銀幕後:好萊塢錢權祕辛

作者:Edward Jay Epstein
出版社:遠流

推薦理由:
本書,除了透露外人不知的財務祕辛,為創建好萊塢的先驅勾勒浮凹鮮明的形象,另也滿載內幕消息,看得人瞠目稱奇。想要了解好萊塢當今的現況,想要知道好萊塢古往今來複雜又精采的求生歷程,沒看本書還真看不到全貌。...


收納空間改造裝修聖經

作者:漂亮家居編輯部
出版社:麥浩斯

推薦理由:
本書特別收錄30間房子的收納空間設計,不論是三代同堂、小家庭、二人世界、單身貴族都可以找到類似的案例供讀者參考與學習,從中挖掘設計師們的各種收納密技,是自己裝修或與設計師溝通時最佳的參考。

▲ Go Top
  暢銷書排行榜 》

1

2

3

4

5

感動70億人心,才是好設計:好品牌的吸引力法則 從○△□開始的簡筆插畫book2 from Magazines世界創意雜誌嚴選 設計木生活LaVie Wood 攝影師之眼:數位攝影的思考、設計和構圖
 
▲ Go Top
  TOP新書 》

作者:陳德政
出版社:大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 / 01 / 03

給所有明日的聚會

博客來導讀 >

如果我想遇見美麗的人物與深邃的歷史,
我必須去紐約。

如果我想在青春成為鄉愁以前,將它保存在一個真空的盒子內,永遠記住當時的模樣,我必須去紐約。

如果我想讓二十餘歲的最後幾年縱情燃燒,體驗生命的極限與荒蕪,感受狂喜的溫度也看見寂寞的顏色,我必須去紐約。

因為紐約就是搖滾樂的首都。



它蘊含一種催眠的魔力,音量雖小,卻很堅定。退伍不到一個月,我置身在飛往紐約的班機上,隨著屏幕顯示的剩餘里程數逐漸歸零,機身開始迴旋傾斜,穿過雲層準備降落。我感覺世界的中心點此刻就在自己腳下。


2004年陳德政前往紐約求學,開始在部落格「音速青春」分享他的紐約生活,書寫心愛的樂團和電影、遇到的搖滾明星,與動人的現場表演。他在部落格發表的文章後面,其實暗藏許多私人碎片:年輕靈魂的莽撞出走,及後青春期晃晃悠悠的成長感傷。


於是他從回憶中尋覓梳理,一點一滴;在收藏裡翻箱倒櫃,一只票根與一張唱片,以文字重現那趟改變生命的旅程,四年半刻骨銘心的日子,與那座永遠有場明日盛會等著你的城市。

四十個篇章如同四十首歌,是四十段難忘旅程的原聲帶:由音樂伴隨的成長碰撞、對舊日的眷戀、夢想成真的喜悅、與陌生人交會的微光,那些三十歲前放下的東西與迎來的東西。燃燒的夜晚沸騰了血液,熟悉的前奏撼動著耳膜,他將那些與心跳同步的神奇時刻記錄下來,成為永恆。

謹以這本書獻給曾經有過,或正在擁有一個義無反顧二十餘歲的我們。獻給紐約,獻給搖滾樂,獻給無畏滾動的青春,以及所有明日的聚會。 more

▲ Go Top
  編輯手札 》

當代藝術是垃圾?是神話?還是……?《村上隆 藝術戰鬥論》
文 / M87

「我的作品只是太新了,新到你們看不懂而已。」


2010年,絕對是藝術家村上隆再造顛峰的一年,同時,也或許是他藝術生涯中最受爭議的一年。

去年9月,村上隆以亞洲藝術家的身份,參與法國凡爾賽宮於2008年起策劃的當代藝術展,這檔企畫預計為期10年,計畫邀請法國及其他國家各5位藝術家舉辦個展,已受邀參展的藝術家有美國裝置藝術家Jeff Koons,和法國跨界藝術家Xavier Veilhan,村上隆則是此計畫的第三檔參展藝術家。

這原應是一場法國藝術界的年度盛宴,卻因村上隆過於卡通化與扁平化的創作風格,引起傳統派人士的激烈反彈,不僅有2萬人聯名反對撤銷展覽,就連凡爾賽宮建造者路易十四世的後代也大動作向法庭申請禁制令,甚至,此消息傳回日本,也被媒體刻意以抗議活動作為話題報導,甚少人關心村上隆的展出作品及策劃精神。

「我做的藝術,那怕通俗,它就是藝術!」

事實上,村上隆自90年代起即開始在藝術界嶄露頭角,他為了創作出具有日本意識的藝術作品,放棄跟隨當時盛行的「反資本主義式」的藝術潮流,轉而從日本的動漫、次文化中思考所謂的日本圖像,他在御宅族、女僕、動漫人物...中看見日本文化的優勢與特色,並從中汲取養分,作為藝術創作的發想原型。爾後,他創造出DOB君、KaiKai kiKi兩個代表作玩偶,逐漸獲得藝廊、藝評人的注目,接著又以《Hiropon》和《我的寂寞牛仔》兩件風格大膽的雕塑創作,在藝術市場上創造高價,一舉成名。

然而,村上隆的藝術聲勢,一方面隨著其創作的多元與革新,不斷在國際上水漲船高,一方面卻也因其風格趨向通俗、主題情色而招致許多反對聲浪,尤其是日本人對其抨擊最烈,多數人無法理解,村上隆挪用御宅文化所創造出來的作品為何能稱之為藝術,同時也對他啟用大批人力共同完成作品的創作模式有所質疑。不過,即便作品不被本國人所接受,村上隆仍繼續秉持著頑強的戰鬥姿態,以高度的創作力、企畫力和執行力,貫徹他的藝術理念,同時在西方藝術市場上不斷晉級,對他來說,藝術家是沒有時間等著被說明的。

「創作作品一要膽識,二要膽識,如果不拿出膽識充斥整個作品,就會沒完沒了,一幅畫從開始畫到最後,就是這麼回事,一點都沒什麼訣竅。」

現今,村上隆在全球藝術家排名高居Top 20,其地位及成就當然不容置疑,不過他並不滿足於此,為了帶領更多年輕藝術家擠進藝術市場的版圖,為了讓日本的藝術教育能夠徹底變革,村上隆決心將他所看到的當代藝術現狀、當代藝術界的遊戲規則,以及自身的創作和參展的實戰經驗向大眾開誠布公,《藝術戰鬥論》即是在此立意書寫而成。

為了讓有意成為藝術家的人能夠以更快速,更正確的方法朝向藝術之途邁進,村上隆在書中的首章先耙梳西方藝術的歷史脈絡,從中找出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的斷裂處,剖析「何謂當代藝術?」,並從藝術家、畫商、顧客三者的關係解構當代藝術市場的潛規則,同時也找出日本人為何始終無法認同當代藝術的問題根源;理解並掌握當代藝術的變通要領後,接著則必須發展出藝術創造的實力,而創造前必須先懂得鑑賞,第二章村上隆就以四個鑑賞元素,破解當代藝術的神話及謎團,而後在第三章進入實作面,村上隆以全方位的角度解剖自己的作品,拆解其創作步驟,並從中展現出當代藝術在製作上的技術性和複雜度,最後一章則是從日本和歐美的藝術環境,暢談成為一位藝術家的養成途徑,及成為A級藝術家的勝負關鍵。

關於村上隆在書中所說的論點,在此就不一一闡述。我想特別說明的是,乍看上述的章節,或許會認為這本書是針對想要成為藝術家的讀者而寫,然而,實際閱讀完此書後,我認為,任何一位對當代藝術議題感興趣的人,都會從中受益,無論你是欣賞當代藝術的一方,或是始終對當代藝術有認知障礙的觀賞者,必能從村上隆的犀利見解中,窺見當代藝術既複雜又簡單的多變面貌。即便你打從一開始就不認同村上隆的藝術,我相信看完書後,你絕對會被村上隆過人的決策與膽識所折服,而願意嘗試以更開放的觀點重新理解村上隆,而我,就是這樣的讀者。

相關閱讀 >

.《村上隆 藝術戰鬥論》, 村上隆, 大藝出版,
.《美術手帖 村上隆特集》, 美術手帖編輯部等, 大藝出版,
.《藝術創業論》, 村上隆, 商周出版,
.《當代藝術商機》, 小山登美夫, 商周出版,
.《當代藝術收藏指南》, 露薏莎.巴克、茱蒂絲.葛瑞兒, 典藏藝術家庭,
▲ Go Top
  活動現場 》
新書你在Facebook上發表的任何資訊,都是未來潛在的包袱?!《隱私不保的年代》
新書典藏最初的激動!朱天文創作美學生涯代表作《荒人手記》限量精裝書盒簽名版
新書史上最強英文單字筆記法:用一個「圓圈」,搞定所有單字!《哈佛高材生的英單速記本》
新書他將當代中國的滔滔不絕,縮寫為十個簡單的詞彙─余華,《十個詞彙裡的中國》
新書一整年不用錢,是窮困?還是重獲自由……
新書這是一個關於告別摯愛,卻溫暖無比的故事。《白狗的最後華爾滋》
新書一封小女孩寄往天堂的信,拯救了一份因死亡而瀕臨破碎的愛……《於是,天使來到身邊》
新書我想知道,世界上有沒有只是呼吸都覺得重要的地方!兩個七年級女生的環浪計畫《探尋即將消失的國度》
博客來連載

給所有明日的聚會
Chapter 14 Like A Rolling Stone
滾石不生苔

Date: 30 April, 2005

When you got nothing
You got nothing to lose
You're invisible now
You got no secrets to conceal
How does it feel
To be on your own
With no direction home
Like a complete unknown
Like a rolling stone?

Like A Rolling Stone by Bob Dylan

九局下半,一出局,跑者攻佔滿壘。打者大棒一揮,球從本壘板中央乘著一道美麗弧線輕盈地飛向右外野,安打!三壘上的跑者奔回本壘得分,洋基隊以4:3擊敗多倫多藍鳥隊,球員擠在本壘前慶賀。

我站在一壘後方,歡呼聲像海潮襲來,整座球場隨著聲波微微晃動著。球迷相互擊掌,享受能自在擁抱陌生人的時刻,「瘦皮猴」法蘭克辛納屈的〈New York, New York〉從播音系統竄出,歌聲盤旋在內野上空,隨後被一陣風吹向外野草坪,這是洋基球場的散場儀式。

我和數千名球迷一同走向地鐵站,腦中想著剛結束的球賽:王建民的大聯盟初登板雖然被後援投手搞砸了,七局只失兩分還是很夠水準。況且有幸置身場內,看他沉穩地投出每一球,勝負其實並不重要,我已目睹了歷史。

搭乘B線地鐵告別布朗克斯區,列車一路南行,我從西七十二街出站,天黑前抵達上西城的Beacon Theatre,趕赴今天第二個行程。我將目睹另一種歷史:20世紀流行文化的象徵,搖滾史上最傳奇的人物巴布狄倫。今晚是他連續五場演出的最後一晚,過往的經驗告訴我,最後一晚通常最棒。快步來到門前,入口處的鵝黃燈泡亮著「BOB DYLAN & HIS BAND」這幾個字。

Beacon Theatre是典型的20年代浮華建物,比帝國大廈還早兩年屹立在曼哈頓街頭。由於完工後才進入大蕭條年代,搭建時沒人知道美國經濟就要大難臨頭,建材與裝飾都極盡奢華:白色的大理石地板,晶亮的銅質扶手吧台以桃花心木打造,屋頂掛著富麗堂皇的吊燈。

這只是前廳而已,主廳更像古代帝王金碧輝煌的陵寢。我突然覺得自己穿著T恤就大剌剌入場有點不太禮貌,這種感覺在坐定之後更強烈。

環視周遭,自己可能是全場最年輕的觀眾,多數人不是一身白領裝扮,就是飽經風霜的老嬉皮模樣,花白的頭髮與臉皮的皺褶隱隱透露出「1969年烏茲塔克音樂祭老子就在那」的神氣訊息,與我平日在下東城撞見的物種截然不同。

照理說任何情況下能拿到「全場最年輕」這個頭銜都該感到開心,可是當我坐在主廳的紅色絨布椅等待狄倫登台,盯著金光閃閃的屋頂與色彩斑斕的壁畫,卻油然而生半夜偷偷打開老爸的酒櫃找酒喝,卻因「經驗值太低而挑到最難喝的一瓶」那種做錯事的感覺。

我好像不屬於這裡,這裡似乎不是我該來的地方。

狄倫出場時大家都站起來拍手,他緩緩走到舞台左邊,挨著鋼琴站著,面無表情敲著琴鍵。第一首歌是〈Maggie's Farm〉,四十年前的夏天,他在新港民謠音樂祭(Newport Folk Festival)也以這首開場。當時的狄倫才二十四歲,頂著鳥巢亂髮,身著皮夾克、緊身褲與尖頭靴;電吉他背在身上,脖子架了一把口琴,與五人伴奏樂團展開一段總長不過十五分鐘,卻永遠改變搖滾史的表演。

冒冒失失的貝斯,山雨欲來的滾燙鼓點,前奏的四小節已傳遞出濃濃的窒息感,彷彿某種不祥的前兆。狄倫胡亂吹了幾聲口琴,火辣的藍調吉他奏著挑逗的語句,一隻裸身魔鬼正將舞台團團籠罩,跳著狂亂的舞,露出邪惡的笑。

對台下樂迷來說,那隻魔鬼其實就是狄倫自己。他們心中民謠是神聖純潔的,狄倫替吉他「插上了電」,不只出賣了民謠社群,也背棄了這份道統。震耳欲聾的音量更令人坐立難安,群眾開始鼓譟,發出帶有敵意的噓聲。民謠大老Pete Seeger更是氣急敗壞,差點拿斧頭把電纜砍斷。

狄倫的轉變確實讓人措手不及,世界壓根還沒準備好,他已改頭換面。

「你還跟我們站在同一陣線嗎?」一名樂迷絕望地對台上大喊。他喊出眾人的心聲,眼前所見實在太荒唐了,被封為時代的良心,反文化旗手,狄倫竟甘願糟蹋自己,轉投世俗淫靡的搖滾樂陣營。狄倫不動聲色,把歌唱完:

Well, I try my best
To be just like I am
But everybody wants you
To be just like them

他讓歌詞說明一切,拒絕被定型成抗議歌手,人民的英雄,那擔子太沉重,他只想當自己。《搖滾啟示錄》以更戲劇的手法重現這一幕,凱特布蘭琪飾演的狄倫與樂手們一字排開,在台上冷不防地轉身,用衝鋒槍掃射觀眾,意思是:「不要吵,你們通通給我閉嘴!」

〈Maggie's Farm〉標示出狄倫從民謠歌手過渡到搖滾巨星的階段,是他生涯的重要作品,可是一如在飛機失事現場吃力地搜尋黑盒子殘骸,我直到曲末才察覺出它的身分,因為從頭到尾聽來都像別的曲子。怎麼會這樣呢?

年輕時狄倫受人稱道的特質,是歌聲早熟得像名歷經世事的老頭,待他真的成了老頭,聲音卻模糊刺耳,如前一夜喝了太多咳嗽糖漿,早上又被熱咖啡燙到的咽喉含了一顆滷蛋,聽來受盡了折磨。若說錄音室版本是五檔狂飆,現場版反而像一檔起步,溫馴,不時還會熄火。

拿現在和過去相比當然不公平,再勁朗的嗓子都逃不了歲月。只是望著離我不過幾十公尺的狄倫,卻感到我們之間隔著好幾光年。他整晚沒說一句話,沒正眼瞧過觀眾,自顧自地彈鋼琴,偶爾吹吹口琴,從未將身旁的吉他拿起。

「他真的是狄倫嗎?」我不斷反問自己。

會不會開演前被外星人綁架了,眼前的他只是蒼白陰森的活體標本?猶如不遠處自然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填充動物,得配合櫥窗內的情境擺出相對應的姿勢:犛牛在飄雪的山脈苦行,美洲豹在雨林追捕獵物。牠們註定永久靜止地活下去,被人觀看,被指指點點。

驚訝的是其他人都樂在其中,我卻心不在此,變成徹徹底底的局外人。

走出Beacon Theatre金色的門,心情非常沮喪。這是我買過最昂貴的門票─我大可用同一筆錢去看十場電影,我更驚覺革命的年代離我好遠,為何還要緊緊抓著從不屬於自己的經典不放?沿著百老匯大道往南,我想起《失戀排行榜》尾聲約翰庫薩克在傾盆大雨中失神踱步,配樂正是狄倫的〈Most Of The Time〉。那首歌陪我度過整個大四的寂寥冬天,不同的是約翰庫薩克剛參加完女友父親的葬禮,而我,剛從生平第一場狄倫演唱會離開。

往後幾年我曾想賭氣,不再理他,但是我辦不到。在紐約過活,每日穿梭於藏滿搖滾史蹟的巷弄間,狄倫會冷眼靠在路口的電線杆打量著你,你終究得向他走去。他像一具懸浮在城市領空的幽靈,想看見陽光,就得讓視線穿透他的羽翼。

我在唱片行與咖啡館,雜誌與電影中,反覆聽聞他的事蹟,一再讀到以前的他究竟是多酷:十九歲那年遠離明尼蘇達老家,隻身闖蕩格林威治村;如何開創時代,引領時代又終結時代;如何抗拒成為典範,卻宿命般地成為最卓越的典範。

正如布魯斯史普林斯汀所說:「貓王解放你的身體,狄倫解放你的心靈。」我情不自禁蒐集他的唱片與書籍,在格林威治村尋找他曾經駐足的證明,曾經存在的蛛絲馬跡:1962年搬入的西四街公寓(樓下開了一間情趣用品店),駐唱過的小酒館(如今大多關門了),與女友結伴走過的小徑(路樹依然長青)。

我的好奇心不減反增,那些傳說是那麼精采,我更確信Beacon Theatre那一夜他一定被外星人綁架了。我得再給他一次機會,這次我們要做個了斷。

...more >>

▲ Go Top
與客服人員聯絡取消/訂閱電子報到博客來首頁回本期要目
Tel:(02)27821100•Fax:(02)27856789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博客來網路書店」或授權博客來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