³\µÏ­^¡G©t¥ßªº¥Í¬¡¡A¥Í¬¡ªº¶}©l

2011 / 02 / 23
第97期

本報訂閱份數
60528
總訂閱份數
1861198

編輯 / M87

本期要目 》
  ‥ 取消 / 訂閱電子報 ‥
  出版線上 》

本週頭條書訊 >

藝術設計╱建築攝影表演藝術創意美學
  ▲ Go Top
  本週選書 》

The Photograph:攝影構圖與色彩設計

作者:Harald Mante
出版社:PCuSER電腦人文化

推薦理由:
本書透過600張以上的實拍照片範例,與200多幅圖表與示意圖,深入闡釋了攝影藝術中關於點、線、面、色彩、對比性、構圖…等多元設計概念,並提供如何將這些理論運用於實際拍攝的相關技巧,以提升照片的視覺水準,同時完美表達出攝影者的構思與意涵。


設計師求生實用指南

作者:艾德里安.蕭納希
出版社:馬可孛羅

推薦理由:
從A到Z,一次徹底搞懂設計師生存的關鍵字!把「設計」與「設計之外」的事搞清楚,設計才能做得更好!130個基本功詞條+有觀點的設計思考+必讀大師經典書單+「巷仔內的人」的專業祕訣。專為學生、新手設計師和身經百戰的專業人員提供的圈內人指導手冊。


相機女孩日和:數位相機完全攻略

作者:CAPA特別編輯
出版社:尖端

推薦理由:
本書把36種熱門相機的評鑑與美少女插畫做結合。特別邀請日本暢銷漫畫《初音未來》的官方插畫家「KEI老師」、輕小說《狼與辛香料》的插畫家「文倉十老師」等數十位知名插畫家,透過極具魅力的漫畫人物來為讀者詳盡介紹每台相機的特色與操作方式。


微空間大設計:全球39間超小型風格商店之創意現場直擊

作者:約翰.史東斯
出版社:三采

推薦理由:
小空間雖有侷限,但對設計師來說卻不是限制,反而更能激發設計師的創意,創造出最扣人心弦的商店設計。本書介紹全球39間小店設計的創新案例,所有商店坪數皆少於45坪,每間店將由設計師分享設計概念、手稿、與使用建材,詳細解釋小空間的設計趣味。

▲ Go Top
  暢銷書排行榜 》

1

2

3

4

5

完全不累收納PLAY NO.35:小空間強效收納 逐光獵影:范毅舜的攝影心法 最愛GF2.輕觸美好瞬間:時尚輕單眼x寫真樂趣x操作祕訣 超閃!不可不知的閃燈實拍技法(附DVD) 一看就會:吉娜兒教你鋼珠筆可愛彩繪
▲ Go Top
  TOP新書 》

作者:林顥峰
出版社:流行風
出版日期:2011 / 02 / 20

就愛玩GF2

博客來導讀 >

GF2輕巧在手,用指尖記錄瞬間感動
專業相機編輯Wisely實拍示範,GF2優異功能超完全解說!


2011年Panasonic推出的新女友二號GF2,除了繼承原來GF1的優良攝影品質之外,並且以更簡化直覺的觸控操作,讓玩家更能貼近生活記錄的應用。以完整的專業拍攝功能、方便好用的情境模式,以及極具彈性的自定義操作Q.MENU快捷鍵,讓拍照已經變成相當容易且信手捻來的一項生活樂趣。在作品檢視時,也只要輕輕以手指在螢幕上滑動,便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快速瀏覽許多生動的照片。

對女生來說,這款相機更是輕便小巧好攜帶的最佳選擇,目前GF2有一機單鏡與雙鏡的組合銷售。新推出的Panasonic Lumix G 14mm F2.5 ASPH. 廣角餅乾鏡具備對焦迅速且廣角大光圈的特點,而Panasonic Lumix G Vario14-42mm F3.5-5.6 ASPH. Mega OIS 標準變焦鏡則擁有靈活使用便利取景的優點。對於入門使用者來說,都是極具好用的入門鏡頭,而且價格功能值極高。

7大拍攝主題教學,讓新手玩家也能迅速上手!

在本書除了介紹GF2與GF1的完整規格與功能之外,還羅列了11款原廠各焦段的鏡頭資料與實拍心得,並且在運用及操作分享上有著深入淺出的說明。另外,針對人像攝影、生活小品、遊記、食記、婚禮記錄、夜景與寵物等七大拍攝主題,也做了詳盡的解說與示範例圖分享,讓新手玩家也能夠得到快速入門的心法傳授! more

▲ Go Top
  編輯手札 》

許舜英:孤立的生活,生活的開始
文 / 趙啟麟

你家裡有沒有一個家庭主婦?或是有一位幫你整理家務的「阿姨」?許舜英在《購物日記》中寫:

家庭主婦會監視洗衣滾桶內的泡沫直到完全不見蹤跡,但是阿姨不會。
家庭主婦會在乎家裡的沙發坐墊會不會產生過敏、冷氣機濾網有沒有除菌效果、雞蛋是不是有機,但是阿姨不會。
如果有家庭主婦,我的冰箱裡充滿的會是食物,而不是食品。
有家庭主婦與沒有家庭主婦的差別,就是家和睡覺的地方的差別。
有家庭主婦的生活是經典的,沒有家庭主婦的生活是時尚的。


她列出近五十條有家庭主婦的好處,逐條逐條閱讀下來,感傷逐漸浮現。期望有家庭主婦的生活,只因為在意生活品質;生活與其是時尚的,不如是經典的。

她在三年前搬到上海,擔任Ogilvy Fashion China的首席創意長,「一開始住在酒店,連行李、洗衣服都有問題,更別說生活品質,」她說,後來住到service apartment,到後來有一個房子,可以開始煮東西,很想搬到好的超市旁。

她今天拎著一大袋衣服,準備待會送去給裁縫師修改。她現在已經不太需要買衣服了,甚至不喜歡穿新衣服,她喜歡依據自己的身體線條和需求,修改成自己滿意的衣服。或許不在意時尚的人,才有資格談論時尚。

在上海,她一個人學習生活,而在上海過一個有品質的生活,卻得費盡心思。例如食物,她形容上海的餐廳中「讓人驚恐的東西超乎想像的多」,即使是最基本的豆漿,也找不到一家肯乖乖純手工製作的正常的豆漿店,更不用說香菇、鮮奶、雞蛋、咖啡。她也不是喜愛高級餐館,但聽過太多驚悚故事後卻不得不如此。

在上海大都會謀生的外籍單身人士,如果希望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水準,「挑食」必然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求生策略 ──p134,《購物日記》

她說,「如果很在乎生活品質,無形中就會花很多時間,但這些都是生活中重要的事。」又例如洗衣服,她連上班時都在焦慮洗衣服的問題。衣服送去乾洗,擔心衣服被汙染,「而且乾洗,根本就無法徹底清潔,」但是偏偏有很多衣服只能乾洗。洗衣機也讓她擔心,「阿姨只會丟進洗衣機、按下一個程序的按鈕,但我會看是不是洗到完全沒有泡沫。」

相較之下,「之前在台灣沒有生活,生活上擔心的、煩惱的都是工作,」反而去了上海之後,她用另一種眼光看台灣,看到很多以前錯過的東西,例如一杯蔬果汁、一間友善且私家烘培豆子的咖啡店、苗栗銅鑼鄉的白菊、屏東網室紅肉木瓜,「以前的生活是虛擬的,看不到很多生活中的細節。」

生活品質,其實只是一些曾經以為理所當然的道理,喝乾淨的水、吃健康的食物、穿合身的衣服,衣服要洗乾淨。還有,常在城市中散步。

她早就放棄在上海散步了,不只是空氣品質的問題。「上海是一座發展中的都市,有大手筆的都市計畫,但對我來說不是很人性,」她說,例如巴黎,那裡的建築都已經存在了幾世紀,沒有像上海那麼壓迫,那麼多摩天大樓。

當我對整個大環境無法期待的時候,我自己的小小居所就是我的hide out,是精神與身體的避難所……從一個城市裡的人想不想回家就可以判斷這個城市的生活品質 ──p113,《購物日記》

她的閱讀同樣挑食。「我常常不是很知識性的閱讀,我必須看到文字美學的衝擊或新的思考方式,這對我來說比較有魅力,」她說。

她現在喜歡閱讀精神上孤立的作品,「對我自己而言,自己在世界上滿孤立的。喜歡的作家、thinker都有孤立的狀態,因此與自己可以對話。」例如她最近看了Jonathan Franzen的《How to Be Alone: Essays》,她喜歡這位小說家的散文,他認為小說已經很少人寫、很少人閱讀,「很多小說家為這現象擔憂,尤其是對文學有深刻信仰和訓練的人。但是做為小說家,必須堅持自己的孤立狀態,有些事情只能相信它。」

雖然有時相信也是徒然。她寫〈古典嚴重缺貨中〉,「我希望自己活在一個小黃瓜不曾被區分成有機或非有機,毛線編織外套不曾被區分成流行或過季,牛仔褲不曾被區分成精品和設計師……四川牛肉麵不曾被區分成創意和養生的古典年代。」寫下這篇時,她說,「生氣或傷感都有,有時不清楚是哪些情緒。」

所以她持續寫作,「這些具體或不具體的主題,也許無法用文字捕捉,但仍設法用文字捕捉,這是寫下一種思考的過程,所以也沒有離題的問題。」

她在〈當衣服的靈魂出殼〉描述自己創作時的專注程度,相當驚人:

越專注創作,我就越希望擁有對空氣中的柳絮產生意識的能力,我希望我能讓黑色的衣服也能分泌費洛蒙,我希望當文字群聚降落一如不斷突變的病毒也正是你像我投來無以名之的一瞥的時候

要求陽光、空氣、水的品質,在生活和閱讀中挑食,並且專注創作、凝視物件到自己成為靈媒。這一切真的與時尚無關,而是一種經典的生活,以及一種必須的生存策略。

相關閱讀 >

.《許舜英概念店:購物日記+古著文本(限量書盒款)》, 許舜英, 漫遊者文化,
.《許舜英購物日記》, 許舜英, 漫遊者文化,
.《許舜英古著文本》, 許舜英, 漫遊者文化,
.《我不是一本型錄》, 許舜英, 漫遊者文化,
▲ Go Top
  活動現場 》
書展勇闖野人山,橫渡怒江頭!2011野人全書系書展,邀您一起探索閱讀叢林∼
書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總是無法戒掉東京,讓我們一次次地來去?Milly的《東京憧憬角落》
新書好設計不分性別,但設計史上少了她們,絕對大為失色!《女力設計100年》
新書日本知名插畫家聯手企劃,36位夢幻萌系美少女為您帶來熱門相機評鑑!
新書奧斯卡倒數,提名片原著搶先看!
新書霍金睽違十年巨著,為生命終極問題,提供最新答案──《大設計》
新書100年2月•書籍雜誌暢銷推薦
新書五十首經典名曲,彷彿穿透紙頁而來…楊照音樂評論集《想樂:發掘五○首古典音樂的恆久光彩》
新書記得你的人生,是從哪一天開始不再單純嗎?《賈斯柏的夏夜謎題》
博客來內文試閱

女力設計100年

夏洛特.佩里安Charlotte Perriand

「藝術無所不在,在一個姿態、一口花瓶、一個鍋子、一只杯子、一座雕像、一項珠寶、一種生活方式裡,都可看到。」

大事紀
1903 出生於巴黎。
1920 進入裝飾藝術聯盟學院就讀。
1927 以〈屋頂下的吧台〉參加秋季沙龍展。以合夥人身分加入柯比意與尚納黑工作室的室內及家具設計團隊。
1930 加入現代藝術家聯盟基金會。
1940 前往日本。
1967 阿爾克(Les Arcs)滑雪站動工。
1981 獲頒文化藝術騎士勳章。
1999 以96歲高齡逝世。

生平
講到自由、奉行享樂主義、又有創作態度的女性創作人,誰的形象比夏洛特.佩里安更符合?看她那一頭短髮、念珠項鍊、優雅穿著,遇到難關都樂觀面對,她無形中代表柯比意理論的「新女性」典範。一生名實相符:熱情激昂,另類創新,交遊廣闊,生命中有旅行,有分手,又勇於表態。


夏洛特在巴黎市中心長大,但她的心卻始終留在薩瓦省(Savoie)的阿爾卑斯山區,那是她祖父母的家鄉。她在那裡很早就體驗到空間與自由的奇妙:這兩個詞是她的人生座右銘。父母都是手工藝職人,為各家服裝品牌工作。她是獨生女,對上學沒興趣,卻非常喜愛畫圖。1921年,她以獎學金生的身分進入裝飾藝術聯盟學院就讀,逐漸蘊釀出當建築師的夢想,同時選修裝飾藝術家沙龍主席杜弗內(Maurice Dufrene)的繪畫課程,充實自己。經杜弗內建議,並得到雙親金援,她在1926年發表〈沙龍角落〉,這套家具仍充滿裝飾藝術風格。她家中一位世交史洛菲爾德(Percy Scholefield)是布料批發商,立即全部收購成為買主。後續還有發展:他逐漸變成她的金主,然後…成為她的丈夫,完全無視兩人的年齡差距及夏洛特父母反對。


她在聖許畢斯廣場設立一家小工作室,親自構思藍圖及擺設家具。她閱讀柯比意的文章,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決定走訪大建築師位於塞弗爾街的工作室,把自己的作品拿給他看。柯比意卻趕她走,輕蔑地說:「小姐,我們這裡可不需要人來繡枕頭!」然而幾天之後,他在1927年秋季沙龍展看到她的〈屋頂下的吧台〉,便立刻改變心意。在這套作品中,夏洛特呈現了用管子與金屬製成的家具,在當時,運用這些材料是非常新鮮的構想。媒體大力吹捧,大師心服口服,造就出他與合夥人未來十年的豐碩成果。1933年,也就是夏洛特離婚一年之後,柯比意的合夥人表親,尚納黑成為她的伴侶。剛滿25歲,她就負責柯比意工作室的家具及居家設備部分。工作很辛苦,而且不支薪水,但這份合約讓她能跟在大師身邊見習自學。她是團隊中唯一的女性,承接私家宅院的設置工程,如洛許別墅(Roche)和薩瓦伊別墅(Savoye);也負責執行一些公共社會計畫,如救世軍旅社、巴黎大學城的瑞士館。十年之間,她與柯比意和尚納黑一起散發這份熱忱:「築人類的巢,種能撐起巢的樹。」


1930年,她加入現代藝術家聯盟基金會;這個組織的形成肇始於傳統裝飾家與現代主義推手之間的分裂。在加入這個團體的同時,夏洛特投入的領域範圍也擴大了。與當時許多知識份子一樣,她也對共產主義所勾勒出的烏托邦深深著迷。1931年,她前往蘇聯旅行,深受新世界的願景撼動,帶著複雜迷惘的心情回到法國。她從未加入共產黨,但在從事建築相關行業之同時,也積極推動共產思想,特別常與「人民陣線」(Front populaire,譯註:左翼政黨聯盟)並肩作戰。1936年,她在家居藝術沙龍展出一幅長達16公尺的相片剪輯作品〈巴黎大苦難〉,揭示大城市的生活條件,並試圖藉此引起人民重視城市化生活所引發的問題。


一年之後,她離開柯比意工作室,主要也是因為政治意見上的分歧。她與皮耶.尚納黑一致左傾,和柯比意的立場相反。1940年,正當德軍壓境,她獲得日本政府邀請,擔任工商部長之顧問,為期一年。於是她出發赴日。此行的任務是指導當地工業藝術生產的走向。這趟旅行為她的工作帶來新的啟發。一年半之後,太平洋戰事爆發;她回不了法國,暫時避居在中南半島。在河內,她結識了經濟事務局局長賈克.馬當(Jacques Martin,也就是日後的法航亞洲區及拉丁美洲區負責人)。馬當指派她擔任應用藝術督察。她試著立即轉移日本任務之經驗,但當地的工藝素質落後太多。1943年,她嫁給賈克.馬當。一年後,兩人的女兒珮內特(Pernette)在日軍炮火轟炸下誕生。1946年,夏洛特總算帶著她登上一艘遣返艦,逃離戰火。


回到法國之後,柯比意請求她支援〈光輝之城〉計畫。她以現代藝術家聯盟成員的身分,參與了「可用形狀」運動(Formes utiles);後來,她並特地撰寫〈居住藝術〉一文。這篇文章既可當實用指南,亦是一篇宣言,於1950年8月刊載於期刊〈技術與建築〉。在這篇文章中,她大力讚揚留白觀念,認為那是「思考與感動的唯一可能性」。然而,她也另外有一個野心,那就是盡可能製造最多作品。1952年,她與友人尚.普魯維(Jean Prouve)所創立的工廠簽訂合作協定,根據合約,她要負責改良既有式樣,同時設計新款家具。於是,在巴黎的大學城裡,墨西哥之家和突尼西亞之家的書櫃誕生了;此外還有由史提夫.西蒙藝廊(Steph Simon)在後來15年中陸續出品的許多家具物件。1955年,她在東京舉辦一次大規模展覽,名為「綜合藝術」(Synthese des Arts),結合了她自己的設計作品、畫家雷捷(Fernand Leger)和柯比意的畫作與織毯。她也為法國航空公司在倫敦、東京和里約熱內盧的辦事處設計格局裝潢布置。


在生涯尾聲,她回歸群山懷抱。1967到89年間,這位天生的冒險家,滑雪好手兼經驗老到的健行者,成為阿爾克(Les Arcs)滑雪站的工程主設計師。她主持一間研究室,構思兼顧都市生活、建築風格、滑雪設施與各建築中的佳句,目的在讓這座滑雪站能象徵「天空、山野與人類之間的完美和諧」。1993年,她還替聯合國文教組織設計了一座茶之屋(Maison de the)。她在96歲高齡與世長辭,去世前兩星期,仍在修改她最後一件設計原型…。...more >>

▲ Go Top
與客服人員聯絡取消/訂閱電子報到博客來首頁回本期要目
Tel:(02)27821100•Fax:(02)27856789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博客來網路書店」或授權博客來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