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線上 》 |
本週頭條書訊 > - 呷飯.看戲.讀冊.摩登•拜拜•起厝.創業.投票:台灣百年生活印記《台灣久久》
《中國時報》自二○一○年一月一日起,推出「民國99.台灣久久」的大型專題,從多數人經歷過的庶民生活出發,以台灣這片土地為敘述主體,整體刻畫過去一百年的人民情感與共同記憶,在編輯與作者重新整合下,十二大主題及三百多則子題將分為三卷,以軟精裝開本、圖文並茂的方式呈現,希望透過書籍的出版,將台灣的百年記憶補足完整。 - 在這個12x5公尺的小潮池,隱藏了236種生物共生的祕密。《一個潮池的秘密》
台灣東北角的海洋,得天獨厚匯聚南方黑潮與北方海流,為平靜無波的岩岸潮池孕育出二百多種生命。陳楊文歷經四年,將大量的第一手研究資料,融入活潑輕鬆的敘述,搭配鮮豔迷人的寫真照片,記錄兩百多種海洋生物的外貌與特殊習性,以及每每叫人驚奇的共生關係,為大家揭開台灣東北角前所未見的潮間帶秘密。 - 他既在中國之內,也在中國之外;既身處現在的台灣也面對未來。──吳祥輝《陪你走中國》
本書是吳祥輝繼「國家書寫」三部曲後,「父子三部曲」的首部曲。吳祥輝與子縱走中國。從中國最北方的城市黑河,一路南行,走過哈爾濱,瀋陽,北京,旅順,大連,青島,上海,最終到香港。他用人類文明進化的觀點和世界觀點看中國,既在中國之內也在中國之外,既身處現在的台灣也面對未來。這是一場接一場別開生面的「中國學」。 - 他讓所有穿衣服的人都驚慌起來……《個人意見之品味教學》
知名部落格「個人意見」全新創作,講述時尚與個人的關係。所謂的品味不只建立在你選擇了多少東西上,其實,更重要的,是建立在你拒絕了什麼上。作者改編西洋俗語為:「You are what you wear.」並用一種幽默細緻、又似乎帶有學術研究的精神切入,描述「衣著」與「人類的自我感覺」密不可分的關係。 |
人文科普|文學小說|心靈養生 |親子共享 |語言電腦 |商業理財 | 生活風格|藝術設計 |
▲ Go Top |
TOP新書 》 |
作者:漢娜.帕庫拉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1 / 02 / 01 | 【 宋美齡新傳:風華絕代一夫人 】 宋美齡:我身上唯一和東方有關的是我的臉孔。 宋美齡,不但一路扶持著蔣介石的事業,更在對日抗戰時期,發揮了她極大的影響與外交能力,作為蔣介石的特使。並成為第一位在美國國會演說的中國人…… 故事從宋美齡父親的身世背景開始說起,本姓韓的宋耀如,在如何的機緣下改姓了宋、到了美國並受洗成為基督教徒,也因為這樣的背景,使得宋美齡從小就留學美國,學習所有的西方思想,包含思維方式、餐飲習慣及宗教信仰等。 著名的美國傳記作家帕庫拉,以流暢的說故事技巧,細細描繪了宋美齡這位第一夫人充滿傳奇的一生與背景。【more】 |
更多人文科普推薦書 |
▲ Go Top |
編輯手札 》 |
他們的生命態度,讓我們聽到台灣公民社會的腳步聲。《我的小革命:顛覆主流》 文/DL 書,當然是要給人讀的。可是我們都知道有些書其實不太在乎有沒有讀者,因為,這些書往往在完成當下就已經達到了它的使命。有些書的意義不在於閱讀,而在記錄、陳述或是披露。 老實說,我本來以為它們是屬於這類型的書籍:由中時專欄集結成的『我的小革命』系列。 我絕對肯定書中的每一個故事,甚至可以說是佩服,因為他們把每一個人都知道,且無庸置疑的價值,用自己的行動做了最好的詮釋。這些行動當然應該被記錄下來,只是,我不太確定該用怎樣的心情來閱讀這樣的一本書。你會知道有人很有夢想、有人很努力、有人很了不起,然後呢?闔上書,我們依然掉回庸碌混濁的世界,江國慶的誤判誰該負責、吳淑珍該不該發監服刑、菲律賓遣送人犯有沒有失當……我們用遙控器跟滑鼠控制這些價值在我們心裡的分量,因為大多數時候我們被生活所困;大部分的人,是不會革命的。 不過年假結束前,我翻開了書,小革命的第二本:《我的小革命:顛覆主流》。老實說,大部分的故事背景都不怎麼美好:遊民、外籍配偶、人權、援外醫療、關懷目睹兒、八八風災、性自主權……他們講的都是沉重的事,可是讀著讀著,你會感覺到自己鼻子沉沉的,卻仍不自覺微微笑出來。我意識到因為有他們的革命,我們好像可以開始想像一個比較美好的世界,比較美好的台灣。 每個月第二個星期一晚上八點,AI(國際特赦組織)台灣一組的成員會固定聚集在義光教會,根據英國總部提供資料進行跨國救援任務,救援所謂的「良心犯」。良心犯指的是「僅因政治理念或宗教信仰或特殊社會地位,沒有涉及或鼓吹暴力與仇恨,而遭到囚禁或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他們做什麼?他們寫信。他們寫信給該國的政治人物、政府單位,也寫信安慰良心犯的家人。他們每個月至少寫信聲援3位良心犯,過去20年,台灣一組已經聲援超過700人次的各國良心犯。 1989年以前,台灣是受關懷國家,AI分會曾長期致函警備總部、蔣介石要求釋放彭明敏,也曾關心張學良、柏楊、王幸男、余登發、呂秀蓮、陳菊……1989年12月,台北一組成立。台灣,也開始可以關心別人。 尼泊爾鄉間有許多貧窮農民,一輩子沒錢上醫院。壢新醫院的許詩典帶了護士跟醫療器材,請纓上陣。他們太窮了,斷了腿可能會因為沒錢照X光最後導致截肢。對於援外醫療,偶而會有人質疑「為什麼不先救台灣人?」許詩典說:我們曾自問,從醫療資源的觀點看,台灣有什麼是我們能做的?答案很有限,因為台灣的醫療可近性很高;反觀尼泊爾等國家,他們極度缺乏醫療體系,而且他們的貧窮是無可奈何、無可選擇的。「畢竟,我們應該去更需要幫忙的地方。」 徐子凡顛覆一般人對書店老闆的印象,在永和一個小公園附近,建立了他自己的王國「果菱派客來」。獨立書店總讓人有浪漫不切實際的想像,不過最實際的是,他們提供社區的另一種連結,另一種服務。那關於賣書呢?「在這個混亂市場的縫隙裡,我們反而更有機會。」 何榮幸在編者序最後這麼寫到: 當功利主義成為顯學、現實路線變成王道之際,你(妳)們的燃燒熱情、追求理想,讓我們看見另一種忠於自己的生存方式。透過一則又一則的溫柔革命故事,我們試圖告訴讀者,顛覆主流是一種值得珍惜的進步價值,只要踏出勇敢的第一步,每個人都可能用顛覆主流的姿態主宰自己的人生。 一直有許多人,用他們不切實際的樂觀跟最實際的行動,完成了我們的夢想,或是夢想中的美好價值。而他們的生命態度展露的,不僅僅是一種價值或姿態,也是台灣公民社會的腳步。 他們讓我們聽到了台灣公民社會的腳步聲;所以藉此我們可以想像,自己也將走向更有希望的未來。 ...more |
相關閱讀 > .《我的小革命:顛覆主流》, 何榮幸等, 八旗文化, .《我的小革命:相信夢想,相信自己內在的力量》, 何榮幸等著, 時報出版, |
▲ Go Top |
國際書展 》 |
余華來台:不當拐彎抹角的魯迅 參加書展的大陸作家余華說,他到法國參加書展時,一名女記者和當時法國總統席哈克握完手,馬上衝去洗手。他說:「政治家的手很髒,因為選票多寡和手髒成正比,所以跟政治家握手記得戴手套。」他說:「跟大陸政治家握手不須擔心,因他們不需要選票」。 談到「大國崛起」,他認為「大陸是窮人覺得自己富了,台灣和香港的富人覺得自己窮了」。 這就是余華。從「活著」到「兄弟」,總能以笑中帶淚的故事,引領讀者探索人生的荒謬。這次余華帶給台灣的新作不是小說,而是散文集「十個詞彙裡的中國」。這十個詞彙包括:人民、領袖、閱讀、寫作、魯迅、差距、革命、草根、山寨、忽悠。 第一個詞彙「人民」。余華形容:「在今日的漢語中,還有那個詞彙像『人民』這樣處境奇怪,它無處不在,又被人視而不見。」 第五個詞彙是「魯迅」。大陸找得到像魯迅這樣具批判性的作家嗎?「大陸只有說話拐彎抹角的魯迅。」余華不想再做「拐彎抹角的魯迅」。余華說,這書若在大陸出版,好幾個詞彙得拿掉,「我不接受刪節版。我的書多一本少一本,不會改變我的命運」。∼文章來源:聯合新聞網 【關於本書】 |
相關閱讀 > .《十個詞彙裡的中國》, 余華, 麥田, |
▲ Go Top |
活動現場 》 |
【 新書 】 你不只是買票看電影的觀眾。你是這部史詩的一份子。《賽德克•巴萊》系列首波搶先開賣 【 書展 】 像我這樣一個小說讀者::大塊文化小說展 【 推薦 】 妳八十二歲了,身高縮了六公分,體重只剩下四十五公斤,可我比以前更愛妳。安德烈•高茲《最後一封情書》 【 推薦 】 她的世界仍只是一個小菜攤,她卻已改寫我們對助人的看法。《陳樹菊:不凡的慷慨》 【 主題 】 大清盛世•瀋陽故宮文物展:延伸閱讀 【 影音 】 吉卜力工作室最新力作─《借物少女艾莉緹》,映畫化完整收藏!獨家贈品抽獎活動開催! 【 雜誌 】 脊椎動物的兩性交配行為從何時開始?《性之初:科學人 2月號/2011》 【 Mook 】 科學知識玩家趣味特典:泰奧楊森藝術世界 【 活動 】 新學期歐啪,人生好PA!12家推薦出版社,結帳時輸入「@pass」,立即折抵25元! |
台灣的閱讀競爭力在哪裡? > 閱讀是一輩子的事》章節試閱(5-4) 心靈一輩子都不寂寞 蔡穎卿 我一直相信,希望孩子愛閱讀,得由分享自己從閱讀中獲得快樂開始。 我深信「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不管是閱讀,是生活,還是工作,都一樣。 如果希望孩子喜歡上閱讀,必須先成為喜歡閱讀的母親。 從小看著父母親沉浸閱讀又時常相互討論書的身影,一直是成長過程中深刻腦海的印象。 小時候住在台東很鄉下的小漁港,東部的台灣像文化荒漠,甚少資源。很幸運的,我的閱讀資源和經驗不假外求,全來自家庭的供給。 與閱讀間美好的連結,來自傾聽父母親對談閱讀心得或交換意見,無形中理解閱讀與人生的巧妙互動,當孩子可以透由大人,了解閱讀帶給人的喜悅和變化,無形中也牽引孩子走進閱讀的世界。如此身教比直接把書餵給孩子看要好。 我一直相信,希望孩子愛閱讀,得由分享自己從閱讀中獲得快樂開始。 想培養有趣的孩子,自己必須先成為一個有趣的母親。我深信「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不管是閱讀,是生活,還是工作,都一樣。如果希望孩子喜歡上閱讀,必須先成為喜歡閱讀的母親。 在沒有童書的年代,家裡有個小書房,大半是日文書及英文翻譯類書,至今仍保留著當時看的《讀者文摘》及《今日世界》等雜誌。雖然書中所提內容離自己的生命經驗很遙遠,好處是一開始閱讀就是成熟的作品。如此經驗,無形中也影響我帶領孩子直接閱讀時,沒有太多想法上的限制。 承襲父母身教的經驗,深覺父母是小孩和世界連結最好的橋梁、最重要的價值詮譯者。今年父親八十五歲,母親八十歲,至今我們仍時常分享各自看書的感動。 母親嫻熟日本歷史,隨意提及一道料理,母親都能將與此料理有關的日本歷史背景說得一清二楚。從小就很羨慕也很想像母親一樣飽學,那種追趕學習的心,在親子教養中顯得重要。親子間各讀各的書,透過分享,彼此都讀了雙倍的書般。如此美好的交流經驗,也同樣延續在我與兩個女兒之間。 我和先生閱讀的書類相當不同,但時常交流分享閱讀的體會。孩子看在眼裡,自然找有興趣的書來看,我從不強加介紹或指定閱讀。正因為書涵蓋人生所有的面向,提供足夠的觀點及經驗,可供孩子由閱讀中發現自己的疑惑,想要的答案或新觀點的刺激,都比父母親說教的效果好。 至今一直感念,得與文字結緣。 自覺很幸運,童年處在物資不充裕年代,拿到一本書,與得到一顆糖一樣是很珍惜的,總是細細的咀嚼,慢讀而回味無窮。相較身處知識爆炸的年代,很多人急著追逐新書、新資訊,卻忘了閱讀是一種沉靜而久遠持續的心靈活動。 在日常生活中給自己一點安靜閱讀的時間,有助於抵擋生活中的不安,無形中可以得到安定生命的力量。 至今,我仍然延續長年的閱讀心情,享受閱讀,一點不急於求讀得多或讀得快。細細的讀,慢慢的讀,享受文字的力道與美感,特別在求新、求速度的當下,我花更多的時間回頭讀舊書。 好的書禁得起一讀再讀。 因此,我幾乎每年都會挪出一段時間,重複閱讀值得一看再看的書。不斷咀嚼反芻一本書,比不斷找新書更重要。「讀書以百遍為度」,才能慢慢讀出書的精髓,因此雖不敢說看了很多書,但書的味道是存記心中的。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閱讀的好處,可能來自背誦,這種引導表面上雖與閱讀結伴,但實際上還是忽視了真正有益的長遠價值。人生安身立命之所歸,來自閱讀的影響甚巨,得靠時間醞釀及歷練的累積,其實一點都速成不來。 喜歡寫作是閱讀的反芻與整理,也是與自己對話的窗口。每天保留一段時間閱讀文學類書及寫作,是多年習慣。至今仍一直書寫親子紀錄,作為留給自己的生命禮物。 距離出版第一本書《媽媽是最初的老師》已經四年了,寫作的心情也與十多年前記錄時,多了一點不同的感受。我發現,如果母親的心不能安定下來,親子的教養關係也會變得複雜,父母得先學會當大人,先培養自己,再談教養,再談培養孩子。 親子間可以一起成長,但立足點不同。 隨著女兒長大並獨當一面,我有重當母親的心情。面對女兒已是獨立大人的親子教養,更豐富,更有學習價值。 母親對子女的愛,不會隨子女長大而有變,但教養的方法需有所調整。 最近出版的《寫給孩子的工作日記》,仍是親子教育的延續,是我對親子教養最完整的理想。父母對孩子所有的教養,本來就是為了讓他們變成一個完整的大人,懂得享受獨立的美好,而工作可以使孩子變成完整的、能負責任的大人,成為好的工作者。有好的工作態度的工作者,生活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當然,從小的教養中即讓孩子清楚知道,用功就是一種負責的態度。好好讀書本身,就是在學習工作方法。未來將可以應用於職場,不論是性格、態度、道德或價值的確認,都由此而來。 閱讀雖未必能讓人變成有教養或變得幸福,但終身享有閱讀之樂,可以為工作、為人生、為生活,時時找到撫慰及激勵的力量,心靈一輩子都不會寂寞。 閱讀真的好好玩,而閱讀有用武之地嗎?也許「無用之用,方為大用」可以回答一二。 (陳紅旭╱採訪整理)看更多《閱讀是一輩子的事》 |
▲ Go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