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線上 》 |
本週頭條書訊 > - 你知道你最多只能擁有150個朋友嗎?從演化角度解密社會行為《150法則》
古今軍隊基本單位約150人、部落社會組群大小約150人、MSN初始連絡名單上限是150人、部分手機SIM卡儲存號碼上限是150人,你知道你最多只能擁有150個朋友嗎?你知道企業最經濟的規模是150人嗎?這一切現象背後就是150法則:人類活動最有效的組織規模。在這本創新的書中,鄧巴教授透過演化的各種角度,觀察並解釋了許多看來有趣實則深具意義的人類社會行為,以及這些行為作為我們生活與生存的目的。 - 如廁需要誘因、睡眠就是談判……如何用賽局理論教小孩?《父母經濟學》
作者革恩斯是經濟學家,他第一次當父母的心情一如許多新手父母,不同的是,他將自己的經濟學知識應用在養育孩子。他提出種種有趣的觀念轉換,例如睡眠就像一種談判;如何教孩子吃得好且吃得理智成了交易問題;還有,假如一天內得帶著孩子趕幾場生日會,該如何做好時間管理等等。如果說經濟學幫助他思考育兒問題,那麼養兒育女這件事清楚闡釋了經濟學原理,而本書便是他「精心研究」的成果。 - 尼采:「人類身體的智慧,勝過腦中深奧的哲學。」一本關於血肉之軀的調查研究──《人都會死,所以我們知道如何活著》
作者有個精力勃勃的老爸,年過90依舊熱愛生命,身體比壯年的自己還活躍。這位父親9歲時被電倒在鐵軌上大難不死;成年後歷經嚴重車禍、失業、憂鬱症及喪偶的打擊仍奮力活著;86歲時在球場上心臟病發又延遲就醫卻逃過一劫;年過90歲依舊滿腦子性幻想……書中以精巧的敘事和客觀事實,串連人類從出生、成長、衰老到死亡這四段過程中的生理任務和心靈挑戰,其間交雜著家族故事、文人哲思、科學數據,以及和人體相關的一切耐人尋味的真相。 - 每個看似無關緊要的選擇,都可能撼動往後的歲月……《迷途》
三個人的過去,在抽絲剝繭、找尋真相的救援過程裡,關於愛與背叛、死亡與暴力的陰影,在最內心深處翻騰著。隨著氣溫愈來愈低,老克里斯生還的機率愈來愈渺茫,這場搜救能尋回的是一條人命、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抑或是無窮無盡的冷漠及孤寂? |
人文科普|文學小說|心靈養生 |親子共享 |語言電腦 |商業理財 | 生活風格|藝術設計 |
▲ Go Top |
TOP新書 》 |
作者:娜塔莎.坎普許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1 / 03 / 06 | 【 3096天:囚室少女娜塔莎.坎普許 】 車門重重關上之後,我清楚知道自己被綁架了,而且可能會死。腦中閃過珍妮佛喪禮的畫面,珍妮佛在汽車內遭到性侵,試圖逃脫而被殺。還有卡拉的父母親等著女兒歸來的畫面,卡拉遭性侵之後,被人發現漂浮在一座池塘上,當時已無意識,一個禮拜之後喪命。看新聞時我曾想像那是什麼感覺:瀕死,然後死去。人在死前是否會感覺到痛苦,是否真的會看到一道光? 1998年,十歲的娜塔莎在上學途中被綁架,之後就被關在一個車庫的地下室達八年半。在不斷的惡夢中,2006年8月,娜塔莎.坎普許總算成功逃脫,綁匪則在第一時間畏罪自殺。 ============================================== 逃出魔掌後四年,娜塔莎首度打破沉默,推出自傳《3096天》,記錄自己那三千多個日子的地獄生活。【more】 |
更多人文科普推薦書 |
▲ Go Top |
活動現場 》 |
【 新書 】 那些被我們當成理所當然、深植人心的謠言和傳說,事實上……柳田理科雄《空想科學讀本》第4集中文版! 【 西藏議題 】 沒有達賴喇嘛,流亡政府在藏人眼裡,甚至全世界還有正當性可言嗎? 【 外文 】 夢想•達人•私塾101。行家帶路,101個法則一探夢想職業 【 套書 】 透過漫畫,我對生硬的知識產生了興趣!知識漫畫展72折起再送提書袋! 【 2011小開學書展 】 未來的建築師們,請學會和環境溝通與眼前建築對話!建築與設計學群經典教科書85折起。 【 影音 】 「在寂靜的國度�,遇見自己」博客來音樂館首張音樂嚴選─《微光的絮語》 【 雜誌 】 未能做好「向上管理」,可能是你向上晉升的最大障礙─《哈佛商業評論:向上管理》特刊 【 Mook 】 正子公也作品集:戰國武將繪卷IAPONIA 【 售票 】 新銳導演改編英國同名暢銷小說,感動無數人心靈的愛情著作─『簡愛』 |
新書連載 > 《150法則:從演化角度解密人類的社會行為》 (一) 為什麼是150這個數字? 過去幾年間,最大的社交革命並不是什麼重要政治事件,而是我們的社交世界被臉書、MySpace、Bebo等社交網站重新定義,達爾文以及其同時代的人即使有再瘋狂的夢想,一定也沒想到會發生這種事。對於達爾文等坐擁特權的少數人,朋友的分佈距離可能被當時最新的郵遞和很多書信往來給擴大了,不過一般而言,多數人的社交世界多半局限於他們會親自遇到的人,但現在的社交網站似乎打破了達爾文時代限制人們社交世界的時間和地理條件。 這個科技革命的奇特副產品之一,是對於個人網站的朋友數量異常競爭,至少我們可以說,某些人聲稱的朋友數量實在過於誇張,有時近萬人。然而,即使略瞥一眼這個奇特的小小電子世界,它都可很快告訴我們兩件事:首先朋友數量的分佈極為不均,多數人的朋友清單上相當貧乏,只有少數人的朋友超過兩百人;第二,到底怎樣才算是朋友也是個問題,擁有極多朋友的人(即超過兩百人者)一定對清單上的多數朋友了解不多,甚或毫無所知。 從起始開始 關於靈長類為何有這麼大的腦?有兩個普遍的理論,較傳統的看法是他們需要大的腦子以協助他們在這個世界裡行動,並於覓食時解決問題;另一個看法則是靈長類之所有演化出大的腦子,是為了應付他們所生活的複雜社交世界,這個社交智能理論的主要版本,可貴之處在於它確認了靈長類異於其他動物之處──即靈長類複雜的社交關係。 靈長類社會異於其他動物社會的地方似乎主要有兩點:首先是個體間強烈的社交依賴關係,使靈長類群體看起來高度組織化,他們不能輕易加入或離開群體,不同於相對較無組織化的遷徙羚羊群或許多昆蟲族群。其他動物群體也可能高度組織化,例如兩個明顯的例子是大象和北美草原土撥鼠,但是牠們在第二點上不同於靈長類,亦即靈長類會運用本身對社交世界的了解,與彼此形成關係複雜的同盟。 支持社交智能說的證據來自多種非人類靈長類群體大小和大腦新皮質(主要負責意識思考的腦部表層)相對大小的強烈關聯性,這項結果似乎反映出:每個物種的個體能同時維持多少關係(及關係的品質)有其極限,如同電腦處理複雜作業的能力受限於它的記憶體大小和處理器大小,腦子運用瞬息萬變的社交訊息的能力,也可能受限於新皮質的大小。 從演化來看,群體大小和新皮質大小的關聯性顯示靈長類演化出大腦子的驅動力是生活於大群體的需求,動物想生活在大群體之中有許多理由,不只是為了防禦獵食性動物。 鄧巴數字(Dunbar's Number) 靈長類的新皮質大小和群體大小的關聯性引起了一個顯然問題:既然人類的新皮質異常之大,我們可以預測人類會出現多大的群體?從猿猴的關聯性,我們可以推衍出約150人的群體──人類社交關係數量的極限,這個數字現在被譽為鄧巴數字,不過是否有證據顯示這個人類群體數量真正存在呢? 表面看來似乎不是很樂觀,畢竟在現代世界,我們居住在數千萬人口的城巿和國家裡。然而,相當明顯的是,我們無法和同住在倫敦的其他一千萬人有什麼關係,事實上,這些人當中大部分從出生至死都不會知道彼此的名字,更別提見面了,這種大型群體的存在當然是我們必須找到解釋的事,但是它和我們在靈長類看到的自然群體相當不同。 一個我們可以尋找「自然」人類群體大小的地方是工業化以前的社會,尤其是狩獵採集者社會,多數狩獵採集者生活於以不同層次運作的複雜社會,最小群體是在夜間臨時營,大約有30~50人,然而,這類群體相當浮動不穩定,因為他們遷移至不同覓食點或水源期間,不時會有個體或家族加入或離開。最大的群體一般就是部落本身,通常是同語言的群體,以文化特徵作相當嚴格的區分,典型部落群體大小是500∼2,500人,這兩個層次的傳統社會在人類學上普遍被承認。然而,兩者之間常被討論到的還有一個第三種群體,不過它很少計算大小,有時它是具有儀式重要性的「組織」形式,例如定期舉行的成年禮慶典,有時的組織則依據對於狩獵區或一些水源的共同擁有權而組成。 在二十多個可取得人口普查資料的部落型社會裡,這類組織群體的平均大小是153人,這些社會裡的村落群體除了一個之外全在100∼230人之間,就統計來看,它落於150人的可預期誤差範圍內。相反地,夜營群體和部落群體的平均大小全在這誤差範圍以外。 不過,若在科技較發展的社會呢?是否有證據顯示150的數字可能是相關的社會性單位?答案是有,一旦你開始尋找,到處都看得到大約這個數字的群體,我的同儕羅素•希爾(Russell Hill)和我請一些人擬出他們寄送聖誕卡的人名清單,平均來說,68張卡片被寄送到至共約150人的家中。看更多《150法則:從演化角度解密人類的社會行為》 |
▲ Go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