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Ú¡mÄá¼v®v¤§²´¡n³£ÁÙ¨SŪ§¹¡A¬°¤°»ò¤S­n§Ú¬Ý¡mÄá¼v®v¤§¤ß¡n¡H¡v

2011 / 04 / 20
第104期

本報訂閱份數
60818
總訂閱份數
1868956

編輯 / M87

本期要目 》
  ‥ 取消 / 訂閱電子報 ‥
  出版線上 》

本週頭條書訊 >

藝術設計╱建築攝影表演藝術創意美學
  ▲ Go Top
[ 看23分類新書 ]
  本週選書 》

Canon EOS MOVIE 短片拍攝功能完全解析

作者:萩原 章
出版社:尖端

推薦理由:
本書針對Canon EOS系列相機的Full HD影片拍攝功能、基礎知識、ZoomBrowser EX影片編輯、適合拍攝短片的交換鏡頭、將高畫質短片透過藍光光碟保存、EOS MOVIE人像短片剪輯等主題提供精闢且完整的介紹。


台灣設計風格旅店

作者:La Vie編輯部
出版社:麥浩斯

推薦理由:
La Vie精心挑選全台50家設計風格旅店,從國際級、藝術感、獨特性到符合個人化需求的風格旅店,深度挖掘設計風格旅店背後的故事、設計概念及當地結合的文化背景,不論是國際級的旅館連鎖集團或是深耕台灣飯店集團的轉型之作,都在本書中精采呈現!


如何成為頂尖設計師(全新修訂版)

作者:艾德里安.蕭納希
出版社:積木

推薦理由:
這是一本設計師寫給設計師的學習書;也是一本對設計有興趣的人必讀的經典。「寫這本書的目的,是為了幫助那些相信平面設計的文化與美學價值大於商業行銷的人,那些被設計創作過程所吸引而投入這行的人,以及那些相信設計能讓設計者發聲,而不至於被單調俗套淹沒的人。」


360°愛上莫內:在花園中,看見美麗的力量

作者:鄭治桂、鄭麗卿
出版社:原點

推薦理由:
1874年莫內與畫友籌組聯合畫展,以「印象.日出」參展,還遭當時藝評記者諷刺,但卻在西洋美術史引爆美學震撼,之後「印象派」一詞就此衍生,影響20世紀抽象藝術發展。本書細說莫內的創作與人生記述。《360°系列》認識藝術家人生及經典的最佳導覽閱讀。

▲ Go Top
  暢銷書排行榜 》
1 2 3

4

5

攝影師之心:數位攝影的意圖、風格和過程 新手學畫畫的第一本書:33個輕鬆學會畫畫的小練習 無限的網:草間彌生自傳 攝底片.重度迷戀 LaVie Wood設計木生活vol.2 愛木北歐一百年
 
▲ Go Top
  TOP新書 》

作者:草間彌生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11 / 03 / 31

無限的網:草間彌生自傳

博客來導讀 >

我深深感受到人生真是太美妙了,身體甚至為之顫抖。
藝術世界樂趣無窮,對我來說沒有比這個世界更能湧現希望、激發熱誠的地方了。
因此為了藝術,再怎樣辛苦我也不會後悔。
我就是這樣一路走到現在,今後也會這樣繼續生活下去。


本書為草間彌生第一本中文版自傳,回顧自己這一生充滿傳奇的創作之路。書中開頭是從她1975年前往美國的人生開始敘述,因為她認為,儘管自己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喜歡畫畫,但真正具有決定性的、命運的關鍵時刻,還她是下定決心離開日本,前往美國的那個瞬間。

草間彌生在書中詳細敘述她在美國的生活、藝術創作源頭與概念,以及她如何以自己的特色勇闖紐約藝壇,進而舉辦畫展,與當代知名藝術家安迪.沃荷一起喝酒創作,成為普普藝術的先驅之一。但書中也穿插敘述了關於自己童年的過往、家庭背景、求學過程,以及她會走上藝術創作一途的影響來源。

草間彌生自稱為「精神病藝術家」,在書中她毫不避諱談到自身的精神狀況,也談到藝術創作如何將她從瀕臨崩潰的邊緣,一次又一次地挽救回來。「我一圈圈收著藝術這條線,盡可能努力摸索自己的生存方式。若是沒有這個窗口,我一定會在更久更久之前就受不了周遭的環境跑去自殺」。正是因為剛起步摸索的藝術給她指引方向,她才得以生存下來,最後成為在日本影響深遠的重要當代藝術家。more

▲ Go Top
  編輯手札 》

「我《攝影師之眼》都還沒讀完,為什麼又要我看《攝影師之心》?」
文 / 賴淑玲 (大家出版社總編輯)

對你我而言,語言文字已如呼吸般平常,化為生存本能。我們都離倉頡造字的時代太遠,來不及親身見識那意符和意指逐漸變化成形的神奇過程,但攝影不一樣。拜數位技術之賜,我們就恰好趕上攝影發展空前也可能絕後的顛峰時代,人人都可以參與影像語言演化的過程,人人都可以拿起相機,用有別於文字的另一種「語言」來述說,來溝通。

攝影本身就是充滿奇蹟的過程,「好照片」與「普通照片」同樣都充滿了嘈嘈作響的符碼。然而,即便你懂得如何使用語言溝通,傳達簡單的快樂難過、要吃要喝,那跟咀嚼現實後從內心發出的一句喟嘆,都是完全不同層次的事。

拍照也一樣。尤其文字舉重若輕的事,影像有時更不容易做到。

從辨識顏色,到辨識顏色對比,然後更進一步看出對比想突顯的主體,接著忽然某一天,終於讀懂了在視框以外迂迴幽微的「什麼」。攝影以嶄新的語言之姿,帶給我們窺知創世與造字之秘般的神聖狂喜與敬畏。

當初簽下《攝影師之眼》,儘管不被看好,但從身邊攝影同好的討論中仍能感覺到,台灣對攝影進階書的需求早已經到達某種決堤臨界值。《攝影師之眼》的銷售也確實驗證了我們的預測。但事隔兩年,再推出《攝影師之心》,卻完全不像當初在堤防上砸出一道缺口,而是個大工程,你可能得大刀闊斧打掉很多腦袋裡既存的高牆,才能看到麥可.弗里曼想帶給你的開闊風景。而這堵高牆首先就出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在選封面時傷透腦筋。


《攝影師之眼》的封面照片就如同書名,直指作者的寫作意圖:尋常的畫面,透過攝影師的構圖,展現全新的視覺張力。同一幅景色換作你我來拍,可能不過是另一張風景照。在這張照片中,我們清楚看見了何謂「攝影師之眼」。所以設計只提一款封面,一次到位,絲毫未修。

《攝影師之心》卻難多了。如何呈現攝影師之心?首先不能選構圖精巧、圖形強烈的照片,因為那是「攝影師之眼」;拍攝要有點難度以展現作者的素養,但又不能太難以免有炫技之虞;要有心的悸動,但不能像報導攝影。如此一來,要選的就是安靜但耐看的照片(是啊耐看,何等重要又何等艱難),但這樣會不會太冒險,反而讓讀者以為這只是一本技術平庸的攝影書?設計選了十來張照片,無數次電話討論:不,這張是國家地理雜誌的封面、那張把作者想表達的重點裁掉了、這種商攝擺拍不合適……最後設計失去耐心問了:「你們到底要什麼?」是啊,我們到底要什麼?這個疑問成了心魔,某個夜裡我甚至夢見一位讀者拿著書責問:「我《攝影師之眼》都還沒讀完,為什麼又要我看《攝影師之心》?」


這位讀者手上所拿的,正是日後我們所選的封面:在一片奪目鮮綠中,兩個孩子背向鏡頭,走向視框以外的地方。不管那是何處,都充滿未知的想像。我被這個夢驚醒,心魔卻頓時散去:我們又憑什麼揣想台灣讀者想拍什麼程度的照片、想看什麼程度的書?我們只能回到當初選這本書的初衷:攝影不止是視覺的再現,更是心靈的表現──這件事你我都知道,甚至從不拍照的人也知道,難就難在,我們不是攝影天才,如何做到?《攝影師之心》,從頭至尾,便是在一步步剖析如何憑學習而不是憑天分做到這件事,如何把抽象的想法化為具象的光影點線面。你知道這件事的難度,而當有個作者膽敢以此為題寫作時,你也看到他的高度。

茅塞頓開。就像Amazon上有某位讀者的書評:「如果你沒買《攝影師之心》,你不會後悔,因為你不會知道你錯過了什麼。就像你一直把相機設在自動模式,也不會感到遺憾,因為你也無從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

關於影像建構的核心本質,我們一直都在探詢趨近的路上。答案當然不會容易,然而,一旦知道,一旦開始,你的渴望就不會停止。

相關閱讀 >

.《攝影師之心:數位攝影的意圖、風格和過程》, 麥可.弗里曼, 大家出版社,
.《攝影師之眼:數位攝影的思考、設計和構圖》, 麥可.弗里曼, 大家出版社,
.《攝影師外拍手冊:帶著DSLR旅行的必備指南》, 麥可.弗里曼, 大家出版社,
▲ Go Top
  活動現場 》
書展【專題企畫】博客來世界閱讀日書展
書展《鬥陣俱樂部》作者,讓出版社嚇到不敢出版的經典名作!《隱形怪物》
新書【點.串.連.網】社群媒體群起爭鳴,我們有了更有效認識世界的新提案!
新書給來得及的你,一個機會;給來不及的你,一個安慰。《請照顧我媽媽》
新書我拒絕移植手術,不是為了等死,而是想活下來!《漢娜的抉擇》
新書沒有運動細胞的高木直子,將要挑戰夏威夷馬拉松!《一個人去跑步:馬拉松1年級生》
新書是什麼關鍵,造就如此獨特的人類?大腦在其中扮演什麼關鍵角色?《大腦、演化、人》
書展下筆,盡是爭議!--日本重量級作家湊佳苗新書齊發,系列作品69折起
新書旅行,不是結束在回家那一天!Discovery探險頻道製作感動人心作品──《我的小探險》
新書連載

我為什麼要練琴:音樂老頑童葛拉夫曼

第十三章 上帝是個巴西人

我的第一個外國巡演,出師大吉。

一位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樂團經理人透過一位紐約的經理人,邀請我去南美演出。這次沒有讓哥倫比亞經紀公司經手,因為在一九五五年,美元非常強勢,大的經紀公司壓根不會浪費時間,跟那些貨幣不值錢、財務不穩定的國家的經紀公司打交道。德州以南都不被信賴,無法履行的合約、一籌莫展的樂團這些故事層出不窮。唯有一件可以確定的事情是:沒有人會在沒拿到來回機票的情況下,跑去世界的那些角落去。

和南美經理人合作的紐約經理人,是一個俄國人,他長得很像《彼得洛希卡》(Petrouchka)裡面的熊。他會說帝國風俄文和很怪異的英文。我相信,他完全不會西班牙文。雖然如此,他確實跟南美的經紀人有工作關係。我的意思是他會寫信、打電報、打電話給他們,他努力不懈,偶爾也會得到回音。直到最後一分鐘,關於巡演的細節都還是霧裡看花。所以,很不意外的,在我要離開的前一天,機票證明還沒有送達。

我的經理人親自去了阿根廷航空的辦公室。我不知道他對他們吼了些什麼,也不知道他用哪國語言,反正他拿到了機票。他離開時,有如戰無不克的凱旋部隊,當然沒把門放在眼裡,於是玻璃上留下了與他身體大小相同的洞。我聽說,他完全沒有注意到有什麼不對勁,他太生氣了。然後機票從經理人那裡,連同一張紙條送到娜歐米那裡,顯然,娜歐米要順便提醒我在外國該怎麼處事。上面這麼寫:

請你告訴蓋瑞:
一、在那裡他要穿得很像樣。
二、其次,他看起來不能有困惑、失落的樣子,一定要很堅定、愉快等等等等。

DC六準時起飛,第一站是卡斯楚當權之前的哈瓦那。一切看起來正常。等我們到了第二站加拉加斯(Caracas),機組就有點騷動。沒有人透露什麼不尋常的消息,我們到了下一站里約,才知道航程結束了。原因是:阿根廷有狀況。

所謂的阿根廷狀況,其實是他們罷黜裴隆(Peron)[1]的革命開始了。航空公司的人都不知道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機場什麼時候才會重開,於是我的第一次外國巡演,在里約熱內盧的意外度假中開始了。那時,我真覺得自己選對了行業!

等我真的抵達布宜諾斯艾利斯,他們帶領我通過了沙袋圍繞的街道,來到了克拉里奇酒店。還有一個美國芭蕾舞團、一個德國歌劇團、幾個室內樂團體,以及鋼琴家巴克豪斯(Wilhelm Backhaus),全都被困在酒店裡。

在我狼吞虎嚥巴西美食的那個星期,他們就已經擠在克拉里奇的地下室,吃著酒店僅有的食物配給:白麵包和瑞士乳酪。如果我晚一天離開紐約,根本不會成行;更糟的是,如果我提早一天離開,就會跟這些倒楣鬼一樣,擠在地下室吃一星期的乳酪三明治。

既然人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當地的經理人要求我還是得演一場預定的音樂會,那是在下午五點,晚上宵禁之前。我照做了,還答應隔年回來完成今年未竟的巡迴演出。

隔年八月我回去了,這次帶著娜歐米。上回我單身在伊帕納瑪的海灘度過一周,她一直還沒有原諒我。

頭一場音樂會在烏拉圭的首都蒙得維迪亞。我們到目的地前一站是布宜諾斯艾利斯,我們下了飛機伸展伸展雙腿,同時已經對南美巡演的內容做出了結論。

一個紅髮紳士上氣不接下氣地朝我們走來,用帶著一點德國腔的英文說:「你們是葛拉夫曼夫婦嗎?我是傑哈德經紀公司的烏費德,我不是你們的經紀人。我來這裡接瑟諾夫斯基(Berl Senofsky)。瑟諾夫斯基人呢?」我們跟他保證瑟諾夫斯基沒有在我們那班飛機上。烏費德很一派樂觀地說:「好吧,他肯定會在下一班飛機上。哦,還有,你們經紀人唐.伯納多.伊利貝瑞讓我帶個話,他讓我問候你們,還有,你們在蒙得維迪亞的音樂會要晚一天。你要彈的是貝多芬第三號,不是普羅高菲夫第三號;指揮不是恩里克.岡薩雷斯(Enrique Gonzalez)而是維多.特瓦(Victor Tevah);你們要住的酒店不是宮廷酒店,而是維多利亞廣場酒店。」說完他開心地揮揮手,很快的走了。

那次之後我們又去了南美洲很多次。我學到了教訓,演出曲目名單應該簡短,而且都是不需要花太多時間練習的曲目,最後的演出曲目更可能跟原來的幾乎毫無關聯。有些改變,你只能聳聳肩接受。譬如說我到了卡拉卡斯,以為要彈拉赫曼尼諾夫的《帕格尼尼狂想曲》,前一個星期在里約拼了命練習,那可是我應該待在海灘享樂的時光啊!但是到了那裡,他們告訴我要彈孟德爾頌。好啦,可是為什麼沒有人早點告訴我?

當地的經紀人把臉拉得老長:「客座指揮來了以後,看了曲目,就說那絕對不可能。他說他上次指揮那首拉赫曼尼諾夫後,他最要好的朋友就死了。」

一九五○年代末的烏拉圭是南美洲的瑞士。匯率是四披索兌一美元。蒙得維迪亞(Montevideo)是一個漂亮的小城,乾淨整齊,有搖曳的棕櫚樹、很多公園、兩座可愛的音樂廳,還有令人愉悅的氛圍。

印象中,我的演出曲目、指揮、演出日期、酒店都沒有再更換了。不過,在某場音樂會上,我接在樂團的管弦樂曲之後演出時,有個打扮像舞台工人或守衛的男子,大搖大擺地穿過舞台。我正在彈蕭邦。我從眼角看到他停下來,細看我一陣。我對他點點頭,他也點點頭。接著他越過我和鋼琴,走到舞台後面另外一邊。我沒有再看過他,也沒人知道他到底是誰。…
...more >>

▲ Go Top
與客服人員聯絡取消/訂閱電子報到博客來首頁回本期要目
Tel:(02)27821100•Fax:(02)27856789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博客來網路書店」或授權博客來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