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³ªº®É­Ô¡A§A¦b°µ¤°»ò¡H©ÎªÌ¡A§A·Q°µ¤°»ò¡H¡m¿Ë·Rªº¤p¤ý¤l¡n

2011 / 06 / 15
第379期

本報訂閱份數
59137
總訂閱份數
1871432

編輯 / DL

本期要目 》
  ‥ 取消 / 訂閱電子報 ‥
  出版線上 》

本週頭條書訊 >

人文科普文學小說心靈養生 親子共享 語言電腦 商業理財 生活風格藝術設計
 ▲ Go Top
[ 看23分類新書 ]
  本週選書 》

郝柏村解讀蔣公日記一九四五 ~ 一九四九

作者:郝柏村
出版社:天下文化

推薦理由:
郝柏村曾於1965年到1971年間,擔任總統府侍衛長,親炙蔣介石多年。近年來,幾個問題常在他心中盤旋:為何國民政府要接受雅爾達密約?馬歇爾調停國共紛爭為什麼會失敗?為什麼堅持動員戡亂?為什麼國軍在軍事戰略上,始終犯同樣的錯誤而不知調整?向歷史提問後的反饋,以及對公開日記史料的深掘,促成郝柏村以四年的時間,寫下近二十萬字「解讀」蔣介石日記的外交與軍事紀錄,帶領讀者重回歷史現場,在硝煙彈雨中,重建兩岸分野的關鍵時點。


塗鴉鬼飛踢

作者:畢恆達
出版社:遠流

推薦理由:
塗鴉是「我寫故我在」的一種表現,也是文化探討的重要議題。《塗鴉鬼飛踢》介紹塗鴉的類別、起源與發展,搭配繽紛多樣的塗鴉照片,帶領讀者認識千奇百怪的塗鴉,介紹街頭塗鴉文化的發展與特色,深入了解塗鴉客表達意見、衝撞主流文化的心理,如果你很少注意塗鴉,或認為塗鴉只會破壞市容、造成治安惡化,本書能讓你對塗鴉有全新的看法與理解。此後走在街上,你會發現處處充滿意想不到的驚喜與期待!


有錢人的數學:用數字解決問題的人,一定會有錢!

作者:卡加坦.波斯基特
出版社:大是文化

推薦理由:
賣場購物時,折扣30%、買2送1、同類商品第2件半價,到底哪一個最讓你省錢?作者利用有趣的例子、圖像化的說明,結合生活中的經驗,幫助你信心滿滿解決每天面對的數學問題,還告訴你學校沒教的簡單捷徑與技巧。如此一來,你也不會被找你討論數學功課的孩子給看扁,還能比別人更有機會過好日子。


性愛國學課:從上古到隋唐

作者:王威
出版社:木馬文化

推薦理由:
中國哪些皇帝最好男色?古代為了促進生育,曾舉辦過全國性聯誼轟趴?本書從文化發展、思想觀念、宗教信仰,乃至身心靈的啟發等多層面探討「性」的議題。並搭配多幅古籍圖畫、照片等,有助於了解中國歷代「性」在人類生活中的發展變化。

▲ Go Top
[ 看其他排行榜 ]
  暢銷書排行榜 》

人文科普新書排行榜 >

01.教育應該不一樣
02.
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
03.不服從的創新:創造自己的規則,過你想要的生活,或者改變世界
04.理所當為:成就公平正義的社會
05.消失的湯匙:一部來自週期表的愛恨情仇傳奇與世界史

[ 人文科普新書排行榜 ]

人文科普暢銷排行榜 >

01.教育應該不一樣
02.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03.
15分鐘聊出好交情:66個開場、提問、接話的超級說話術
04.大腦開竅手冊
05.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

[ 人文科普暢銷排行榜 ]

▲ Go Top
  TOP新書 》

作者:劉易斯.史密斯
出版社:大石國際文化
出版日期:2011 / 06 / 14


 【科學輕鬆讀】系列2書以上75折,購書滿800再贈送『HANSA手工精品鳥類玩偶』

吃恐龍的史前巨蛙:61場驚心動魄的生存競爭

獵豹為什麼要偷腥?而且偷腥的獵豹還是母的?!

動物之間不但有兩性戰爭,還有軍備競賽;灰狼會捕魚、床蝨的「上床」方式超暴力、海豚求偶時是送「草」?!不只人類會喝得醉醺醺?

史前有巨蛙能夠一口吞下小恐龍?劍齒虎原來是成群結伴,而不是獨來獨往?在史前海洋中有恐怖怪獸,能夠直接撂倒鯨魚?有牙齒的鵝媽媽是什麼樣的動物?達爾文的失落環節又在哪裡?這些都是當年曾經主宰地球的掠食者,但牠們具有的利器卻無法讓牠們生存到今天。

你知道嗎,如果地球大滅絕,只要5萬年就能抹去人類曾經存在於地球的幾乎一切痕跡、1萬6000多種生物的大部分能立刻解除滅種危機?

科摩多龍能孤雌生殖、動物會出門「瞎拚」、射水魚會計算把獵物打下水時的水量、鋸針蟻的大顎咬合速度高達時速233公里,這些只是動物學家們觀察到的,自然界古怪秘密的一小部分而已。

61場驚心動魄的生存競爭
46個驚世駭俗的動物秘辛
79個驚天動地的科學發現
69個驚奇怪異的科學新知

從天文學到動物學,最迷人的科學新發現。【more】

更多人文科普推薦書
▲ Go Top
  編輯手札 》

30歲的時候,你在做什麼?或者,你想做什麼?《親愛的小王子》
文/DL

常聽朋友們訴說著關於30歲的夢想與限制;當然,我也是。30歲好像是個無形門檻,跨過這個門檻一切都將不同;很多事,好像在30歲之前不做就沒機會了。你30歲的時候在做什麼?或者,有什麼事是你決定在即將到來的30歲之前,一定要完成的?

康諾計畫在30歲前環遊世界。不過這夢想說起來不太偉大,所以他轉了個彎,他加入非營利組織做志工,而其中一項任務,就是到尼泊爾的孤兒院擔任為期三個月的保母。

孩子的故事總是吸引人的,當然,孤兒院的故事更是;因為感覺上總是會帶點悲苦啦、無奈啦、奮發向上、克服萬難的味道;雖然在康諾的描述裡不完全是那麼回事。

這個29歲的大男孩可以說完全沒有跟孩子互動的經驗,(直到站在「小王子兒童之家」的藍色鐵門前,康諾才想到自己跟孩子的接觸經驗,大概只限於幫他們從地上撿東西吧?!)孤兒院的孩子肯定是可憐的。不過他們畢竟還是孩子,理所當然充滿著孩子的精力旺盛、不按牌理出牌,或許還帶點無理取鬧;這些,康諾從一踏進藍色大門就都見識到了:十幾個孩子興奮迎接美國來「大哥」的方式是衝過來、一隻隻「掛」在康諾身上;教孩子垃圾分類,一不小心卻拿到他們剛完成的畫作當做紙類垃圾示範,接下來一整個晚上就是得忙著安撫小小的受創心靈;周末帶小孩去寺廟洗澡,卻發現脫掉衣服後的小孩都一個樣,原本仰賴衣物辨認的康諾這下根本分不出誰是誰,但在孩子面前卻不能露餡免得他們傷心……一連串手忙腳亂卻又充滿個人情緒的生動描述,是的,這是一群孤兒院孩子,而且是在環境惡劣、內戰頻仍的尼泊爾,你卻依然能在字裡行間讀得到笑聲。《親愛的小王子》,是康諾記錄他在尼泊爾擔任孤兒志工的故事。故事依著時間順序,一開始,我們讀到這個美國大男孩慌亂沒輒的適應過程,辛苦卻還算新鮮有趣。直到有一天,康諾發現這些孩子或許不一定是孤兒。

由於長期內戰,反政府的「毛派」極需兵源。兵哪兒來?毛派的方法是從窮村抓孩子從軍:年紀大的、可以打仗的當然不會放過;就連年紀小的,也先抓來幫忙打雜。不少人口販子就利用父母害怕孩子被抓走的心理,騙他們說會把孩子帶到不受毛派控制的加德滿都;一方面藉此向這些家庭收取巨額的「服務費」,一方面將這些孩子帶到有觀光客的大城市乞討賺錢。事蹟敗露或是沒有利用價值了,就直接將孩子遺棄在加德滿都。

「小王子兒童之家」收容的就是這些被遺棄在加德滿都的孩子。當然,這裡只是一部分,整個尼泊爾至今仍有數以萬計的失蹤兒童。書的第二部分,就是康諾描述他在非營利組織的協助下陸續發現、救援更多這些「可能不是孤兒的孩子」;他一邊計畫將他們收容在安全之處,一邊計畫從這些孩子口中問出關於他們家鄉的蛛絲馬跡;康諾想送這些孩子回家。

故事都這裡都非常完美,或者該說「理所當然」。因為親身經歷,自己都還是個大孩子(不知怎麼,我每每讀著他寫到與孩子互動段落都有這種感覺。)的康諾非常鮮活的描寫與孩子的相處過程,讓我們對被「孤兒院」、「戰亂」這些名詞框住的孩子有了一些些不同於既定印象的認識;自然也就理所當然理解他收容,或是救援這些被人口販子拐騙的孩子的熱忱努力。

不過接下來,就在康諾千辛萬苦抵達孩子們的家鄉「胡姆拉」,找到孩子們的父母之後,這個29歲志工拯救戰亂孤兒的故事開始出現一點不那麼理所當然的部分。康諾該怎麼該這些父母們描述這些孩子現在的生活?

胡姆拉的人都很窮,非常窮。可是當他們聽到這個美國男孩來告訴他們自己的孩子現在住在加德滿都的孤兒院,有正常三餐可吃、穿的暖,還可以上學。戰亂仍未結束,如果下次再有人口販子來騙他們的孩子,他們會不會把孩子交出去?他們當然已經知道人口販子騙人伎倆,可是只要把孩子送出去,只要離開這個貧窮的村落,就有機會遇到好心的美國人,就有機會脫離貧窮。這些父母會怎麼做?康諾,向來衣食無虞的美國大男孩,怎麼做才是最好?或者說怎麼做、該怎麼說,才是符合他過去29年來既有價值觀的結果?

康諾在他即將到來的30歲前,用不太一樣的方式體會到所謂貧窮這回事。當他發現,最困難的事其實不是送孤兒回家,他才算真正見識這個世界;當然,僅僅一小部分罷了。

我們總是覺得,很多事好像在30歲之前不做就沒機會了,或許是因為我們自己在這個無形門檻上,關閉了我們推翻既有世界的勇氣,還有動力。其實對康諾而言,「小王子」的經驗只是個開始,他回到美國後成立了創立「尼泊爾下一代」(NGN)非營利組織,致力讓內戰過後遭拐賣的兒童與家人團聚。

當我們思索所謂30歲的意義時,想到的究竟是什麼?

30歲的時候,你在做什麼?或者,你想做什麼呢? ...more

相關閱讀 >

.《親愛的小王子》, 康諾.葛瑞南, 天下文化,
.《邊境漂流:我們在泰緬邊境2000天》, 賴樹盛, 天下雜誌,
.《藍毛衣》, 賈桂琳.諾佛葛拉茲, 天下文化,
.《三杯茶》, 葛瑞格.摩頓森、大衛.奧利佛.瑞林, 馬可孛羅,
.《三杯茶2:石頭變學校》, 葛瑞格.摩頓森, 馬可孛羅,
▲ Go Top
  OKAPI專訪【紀大偉】 》

紀大偉:我只想以側面示人
文/陳琡分

「我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的正面,我喜歡給別人看側面。」那天坐定不多久,與紀大偉聊起重新集結出版的《膜》,他這麼說。

「我自己其實沒有想過要再出這本書,我也很好奇出版社為什麼想重出。但我想,最近很多九○年代的經典一一重新上市,像《荒人手記》、《迷路的詩》等等,應該是編輯人希望與現在的年輕讀者一起回顧那個時代,畢竟那是一個世代共同的文學記憶。」

身為酷兒文學╱同志文學開疆拓土的先驅之一,相隔十餘年再度現世的《膜》,螢亮的書腰上大剌剌地宣示著「老字號酷兒小說家」。紀大偉坦承,現在的文學寫作,從題材到環境,從讀者到作者,都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過去的讀者,不論是同志或非同志,他們會將很多情感寄託在文學上,但現在不見得了。」而他自己,在旅美居住的十年來,除了偶見於報章媒體的書評導讀之外,近乎再無其他新作問世。「你問我為什麼沒有再寫新的作品,其中一個原因是我不想出自己的書。」紀大偉表示,文學創作的傳統,小說容易讓人對號入座,散文則需要直接面對讀者,兩者都不是他想要的。「當然你也可以瞎掰,或是戴個假面具。可是我甚至連面具都不想戴。」他說,這是個性使然。

一九九九年,紀大偉在取得台大外文所碩士後,決定赴美攻讀比較文學博士。彼時他所出版的作品,不論是當年的《膜》,抑或是《感官世界》、《戀物癖》等,紀大偉選擇用更冷眼、更抽離的態度,描述著那些當年近乎禁忌隱晦的情節,有別於其他創作者自我耽溺的呢喃,樹起了一股與眾不同的迷人氣息,於文學界激起了一波波的漣漪。而他卻毅然決然地捨下才剛起步的作家生涯,飛向自己另一個階段的人生。

「我從小到大最期待的事情就是開學或轉學,那代表一個全然的新開始。假如那時候留在台灣,會讓我坐立不安。」對紀大偉來說,他要的不只是不斷地求新求變,更是要徹底地與過去切割。「所以我並沒有特別看待自己以前的作品,因為我一直想做新的東西與新的題目。而且我覺得自己那時能做的、想做的,好像已經差不多了,就算再寫也只是延續,我比較希望能改做別的事情。」

於是他擱下成形中的文學現場,轉而投身進入他的研究生涯,一去就是十年。這十年當中,紀大偉並非全然不牽掛那開始吐出芽苗的種子,只是換了一種更寬廣的耕耘方式。回到國內,在研究所執起教鞭,他褪下了作家的外衣,披上了學者的袍子。「很多人提醒我說,應該要好好經營自己有的東西,而不是好像犁了幾畝田之後就跑走,也不管它上頭長了什麼東西。」但他清楚自己開耕了一畝什麼樣的田,也知曉自己相較於其他人更熟悉其中的梗概,這使得他在同志議題的領域上,選擇由創作轉向學術,路程可能更艱辛,但成果與影響卻能夠更加豐碩。

「我覺得人應該要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位置上,做適當的事情。對我來說,研究與創作都在我大腦的同一區,只是表面不一樣、見諸的材質不一樣,但地基是一樣的。」紀大偉認為,學術研究與個人創作當然有並重的可能,但是這兩種同樣耗神的全職工作,不論何者,每個人每天能生產的可用量終究相當有限,在認清這個現實限制之後,他反而更篤定了自己的位置。

「寫小說與做論文,對我都是同等焦慮、掏心挖肺且耗費體力的事。」紀大偉知道,個人創作不論再怎麼閃避,永遠都有投射與指稱的危險,這終究違背了他渴望背轉過身的初衷。「但一般讀者不會在學術專書裡看到『我』,所以我可以保持神祕感。」

與其說現在的紀大偉不再往作家之路上推進,倒不如說他以此基礎,來拓寬自己的界限。「我覺得我目前不是處在一個很大的高度上,將來如果還要寫小說,勢必要超越現在的高度。但我更希望未來自己寫的學術專書,不論是同志文學史或是身體研究的論述,都可以讓眾多研究者認為那是值得一讀再讀的。」紀大偉期許自己要在五年內寫出這樣的作品。「這會花上很大的精神,就像經營長篇小說一樣。」

紀大偉想了想,笑著問這樣講是不是很遜?他反覆地叨念著,總覺得好像該回答,我要投身寫小說,這樣才對。

「我會不會變成是所有受訪者裡,對自己的創作最疏離的人?」紀大偉這麼問。

相關閱讀 >

.《膜【限量親筆簽名版】》, 紀大偉, 聯經出版公司,
▲ Go Top
  活動現場 》
新書「賣國賊」,這我們耳熟能詳,甚至不用提示,都能想出幾個名字。但「愛國賊」呢?
書展2011時報全書系,划算價99元起,優惠只到6/30!
書展「把關自己來,無毒生活保安康!」防毒保健康書展,全面79折!
書展【自此,我們改變世界】2011遠流人文科普展,3書以上75折
特賣沒看過的書,就是新書!2011跳蚤市場,100萬點購物金大放送!
影音21世紀,我們即將見證且沉醉於這一切【重灌80年代】
雜誌「印度重生」,讓人驚嘆及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國家!
新書連載> 

小心,別讓思考抄捷徑

熱量捷思 Calorie Heuristic
──為了食物而工作

熱量捷思是大腦對於食物、金錢和公平之間的古老聯繫。……經濟學家使用這麼多圓餅圖來代表錢、財富和預算,可能也沒有錯。這是熱量捷思的一種反射,大腦傾向把食物、現金和公平連結在一起。

◎遭到不公平待遇的確會在大腦裡產生不愉快的反應。
◎如果一個人肚子正餓,會變得對金錢比較吝嗇。
◎如果一個人變得貪心,也會變得更貪吃。
◎比較沒有錢的男人,會更想跟體重較重的女性約會。
◎法國人普遍比美國人更健康、苗條,關鍵很可能是食品容器的大小。

我有個跟我年紀相差不大的兄弟,我們一起長大,對於是否得到公平待遇都超級警覺。誰輸誰贏也許沒那麼重要,但只要跟甜點有關,我們就會認真得不得了。我母親對於處理孩子之間持續不斷的競爭有著各式各樣的聰明技巧。譬如說,如果我們兄弟倆要搶最後一塊派,她會隨機指定我們其中一人把派切成兩半,但在開始動刀切之前,她會再補上一句:「另一個人可以先選擇他想要的那一半。」

真討厭!她這麼一說,所有持刀的樂趣都消失無蹤,而事實上,她可能轉移了競爭優勢。在任何情況下,她都混淆了我們幼小心靈中對於自身利益和公平的概念。

其實,我的母親並不是第一個發明切派的開局讓棋法。事實上,世世代代以來,人類已經在瓜分各種各樣的派──不管是實際上的或是隱喻的。對於我們最早的祖先來說,食物就是金錢。在最低工資、信用卡、退休金計畫和華爾街紓困方案等的億萬年前,最接近收入和儲蓄的就是人類狩獵的成果。食物不只是營養補給,也是一種資產、一種可交換的貨幣。因此,難怪這兩種資源至今仍然緊密交織在一起,在我們現代的心智中可以互換。食物等於金錢,金錢等於食物。

因此,經濟學家使用這麼多圓餅圖來代表錢、財富和預算,可能也沒有錯。這是熱量捷思的一種反射,大腦傾向把食物、現金和公平連結在一起。即使我的母親並未發明公平的把戲,她仍舊能從她彼此競爭的孩子們身上分辨出一種根深柢固(而且還頗為憤世嫉俗)的人生觀。這種觀點假定每個人都像是理性計算的機器,完全是由功利性的利己想法所主宰。但這是真的嗎?公平真的只是一個詭計,我們只有在偷偷發現對自己有利的時候才會使用?而且,我們覺得別人也只顧自身利益嗎?這個世界上真的有純粹為了公平而存在的公平嗎?

許多心理學家在最近幾年擺脫了單純只以功利的觀點來看待公平,認為這樣過於簡化。但是重點應該是在行動中有沒有表現出真正的公平,不受貪婪和需求這樣的利己動機所汙染。認知科學和神經科學的最新研究發現,都讓心理學家得以用一些不同的方式看待這個問題,也獲得了一些有趣的結果。

我很快就會說明公平和熱量的關係,但先讓我們看看一個關於公平和自身利益的簡單研究,這個研究使用的是經典的心理測試,稱為「最後通牒遊戲」(Ultimatum Game)。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心理學家葛兒娜茲•塔碧尼亞(Golnaz Tabibnia)和她的同事訂出這個遊戲的一個版本如下:甲有一些錢,譬如說二十三美元,他可以用任何方式和乙分享這些錢。乙可以做的只能接受或拒絕甲的提議,不能談判。如果他拒絕這筆交易,就表示交易不成功,甲跟乙都拿不到任何一毛錢。但在實驗室的實驗中,並沒有甲這個人真正存在──只是由主試者祕密地提出各種提議,從慷慨的、公平的到吝嗇的提議都有。受試者則得去衡量提議並做出回應。

從道理上來看,無論甲提議給乙多少錢,對乙來說都是不勞而獲的意外之財,即便是很吝嗇地從二十三美元中只分給了五美元,所以對一個絕對功利主義的人來說,都該拿了錢走人。但是,實驗室裡的情況並非如此。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科學家以不同的金額提議進行實驗,有時候只給五元代表吝嗇,有些時候則較為公平,譬如說接近一半的錢。實驗的目的是確保受試者對公平的提議做出回應,而不是意外之財的金額數字。當他們要求受試者從高興到輕蔑的評量表去評估自己的心情,他們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結果:即使當他們很有可能會獲得和可以運用的錢相同的金額,他們對於公平的提議還是比較高興,對於不公平和以利己為中心的交易則比較蔑視。事實上,很多受試者其實拒絕了顯然很不公平的提議,即使這樣會讓他們一毛錢也拿不到。這表明了他們的尊嚴感勝過他們理性、精於計算的頭腦,對別人佔自己便宜做出了情緒化的反應。看更多《小心,別讓思考抄捷徑!》

▲ Go Top
與客服人員聯絡取消/訂閱電子報到博客來首頁回本期要目
Tel:(02)27821100•Fax:(02)27856789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博客來網路書店」或授權博客來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