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ä¹ê¡A·R±¡´N¬O·R±¡¡C¡v±i®Sªâ¡A¡m·Rªº¦Û¥Ñ¦¡¡n

2011 / 06 / 08
第378期

本報訂閱份數
59137
總訂閱份數
1871432

編輯 / DL

本期要目 》
  ‥ 取消 / 訂閱電子報 ‥
  出版線上 》

本週頭條書訊 >

人文科普文學小說心靈養生 親子共享 語言電腦 商業理財 生活風格藝術設計
 ▲ Go Top
[ 看23分類新書 ]
  本週選書 》

張學良與趙一荻的清泉幽禁歲月1946-1960

作者:張閭蘅、張閭芝、陳海濱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推薦理由:
他曾在回憶錄裡說:「我的事情只到三十六歲,以後就沒有了。」本書是張學良、趙一荻於1946-1960年在新竹清泉溫泉軟禁生活的紀錄,保存了許多不曾公開的珍貴照片及手稿,並根據張學良的日記、口述梳理編撰成冊,讓我們見證了一段時代的無情與捉弄,和一場愛情的永恆與絕美。


祖國的陌生人

作者:許知遠
出版社:八旗文化

推薦理由:
「我在書本上成長起來,所以每當脫離書本時,現實給我的總是困惑和不安。」許知遠解讀人物的鑰匙,不僅僅是從文本上閱讀他們,更從他們生活的土地、他們周邊的人切入,思考到他們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以及他們何以成長為他們。這是一段跨越中國東北至西南的壯遊,一幅無數常民面孔的浮世繪,更是一部中國新一代知識分子的沉思錄。


人類學家眼中的美國人:一種跨文化的分析與比較

作者:愛德華.史都華、米爾頓.班奈特
出版社:八旗文化

推薦理由:
二十世紀的第一個十年裡,儘管評論家們言之鑿鑿的宣稱「後美國時代」即將來臨,美國的影響力仍然無所不在。美國人,這個似乎我們都很熟習的民族,為何充滿著這麼多的矛盾呢?我們對美國人的好惡喜憎,有多少是基於事實,又有多少來自誤解呢?媲美《菊花與劍》風靡四十年的人類學經典!讓我們一窺讓人又愛又恨的美國人的心靈深處!


能源真相揭密:一場遲來的氣候正義

作者:賀柏特.吉拉德、米格爾.曼登薩
出版社:寶鼎

推薦理由:
三十年以來,所有國際大國所操盤的能源政策,已對地球造成了前所未聞的影響!本書從了解能源變遷、氣候變遷、再生能源、綠領經濟、都市更新、核子問題的爭論到《京都議定書》等全球重要能源政策的重大演變,詳盡剖析,並提出具有說服力的計畫,主張全球合作,共創繁榮無須耗費鉅資就可達成的願景,為人類指出了一條未來希望之路。

▲ Go Top
[ 看其他排行榜 ]
  暢銷書排行榜 》

人文科普新書排行榜 >

01.教育應該不一樣
02.
理所當為:成就公平正義的社會
03.不服從的創新:創造自己的規則,過你想要的生活,或者改變世界
04.大腦、演化、人:是什麼關鍵,造就如此奇妙的人類?
05.消失的湯匙:一部來自週期表的愛恨情仇傳奇與世界史

[ 人文科普新書排行榜 ]

人文科普暢銷排行榜 >

01.教育應該不一樣
02.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03.
15分鐘聊出好交情:66個開場、提問、接話的超級說話術
04.大腦開竅手冊
05.苦苓與瓦幸的魔法森林

[ 人文科普暢銷排行榜 ]

▲ Go Top
  TOP新書 》

作者:雷.赫伯特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1 / 06 / 07

小心,別讓思考抄捷徑!

我們真能對每件事都深思熟慮、做出正確的選擇與決策嗎?

我們的生活是由數以百萬計的選擇構成的,小從瑣事大到改變生命的重大事件。幸運的是,我們的大腦逐漸形成了能夠迅速解決這一切的心理捷徑和技巧。我們不想理性地認真做出每個選擇,而這些認知的經驗法則也讓我們不必大費周章。

然而,這些內建的捷徑常常是嚴重的偏誤,也可以很危險。它們會以我們看不到的方式扭曲我們的思維,引導我們做出錯誤的決策,讓我們變得更容易被操弄──甚至賠上性命!

因此,有時候你最好還是停下來說:「再多考慮一下……」

知名科普作家雷.赫伯特提供我們如何達到這種平衡的最佳指南。借鑒種種實測現實世界的最頂尖科學實驗,帶我們踏上迷人、內容廣泛的旅程,看清我們與生俱來的認知陷阱和工具,揭露潛伏在熟悉和重複生活中的隱患,例如:

我們因為無法正確評估風險和價值的障礙;
我們因為難以準確預測未來而造成的錯覺;
我們因為嚮往秩序和簡單所導致的危險;
我們的恐懼可以影響我們感知世界的方式;
……還有許多許多。【more關於本書】

更多人文科普推薦書
▲ Go Top
  編輯手札 》

「其實,愛情就是愛情。」張娟芬,《愛的自由式》
文/小光

在開始之前,讓我們先做一個簡單的回顧:

1994年,《鱷魚手記》
1995年,《惡女書》
1996年,《蒙馬特遺書》
1998年,《姊妹戲牆》
2001年,《愛的自由式》

從鱷魚的軀殼幻化為人,走出悲情,學會「愛的自由式」,這中間需要歷經七年,然後再過兩年,2003年,我們有了台灣的第一屆同志遊行。

回頭看張娟芬十多年前的舊作,《姊妹戲牆》裡的事件、《愛的自由式》裡的談話,都還歷歷在目,時報重新出版這兩本對這個世代、下個世代都舉足輕重的大書,文字依舊深刻,而在這十年間,這個社會,我們生存的世界,有什麼改變?

對比當年的台大BBS點名事件,前陣子才發生施明德要蔡英文表明性向的新聞,兜了個圈,好像又回到原點。不過,從這兩個事件來看這兩個世代,縱然歧視並沒有消失,事情的架構也十分類似,但是可以從社會輿論、傳媒報導上,看見一般大眾的反應。於此同時,「台灣真愛聯盟」以家長和教師的名義大舉集結,聯合政治和輿論壓力,大動作的要求同志教育全面退出中小學。張娟芬認為,「時代的進步是一種鋸齒狀的過程,歧視還是頑強的存在,也有一些進步的東西。」也許我們可以說,時代其實有所進步,只是過程中有些踉蹌。

即使處在一個異性戀主流的社會中,同性戀的汙名也有正向的轉變,現在的女孩喜歡上另一個女孩,她最大的困擾可能是:這種感覺是喜歡還是愛?「如果今天一個青少年,愛上一個男孩或是愛上一個女孩所經歷的困惑掙扎是差不多的,那其實『性別平等』也只是要求這個東西而已。」張娟芬清楚簡單地點出。同志運動像是在跟時代跳一場雙人舞,也許進三步退兩步,往好處想,還是在前進的路上。

那十幾年間究竟前進了多少距離?台灣同志遊行將在今年邁進第九屆,舉此為例,參與的幾萬人裡面,大部分的人沒有化妝,走在隊伍裡面的人,就是不怕被以為是同性戀所以才走在那裡,這個進步是非常非常大的,「我想不出任何一個社會運動可以有這樣的進展。十幾年前的狀況,根本想都沒想過要辦遊行,」張娟芬說,如果拿過去跟現在相較,把鏡頭拉遠來看,進展是很驚人的。

女同志風格也在這段時間內有了更多元的轉變,當年的T、婆風格兩大軸線之外,又熟成出「不分」這個族群,或者加上「不分偏婆」、「不分偏T」。張娟芬笑說,「我的男同志朋友說這樣的分類很像公館藍家割包,可以選肥肉、瘦肉、綜合,甚至是綜合偏肥、綜合偏瘦!」這些風格轉換的可能,帶來更多的自由排列,也許有哪一天,也許就在這個世代,框架和說法都會完全被打破,長成更新的詮釋。

今日的小拉拉們也許還是泡bar,在舞池裡跟帥T美婆眉來眼去,在一般的場合聚會中,書架上那本《愛的自由式》,始終還是用以相認的最大利器。

然而故事並不是被侷限住的,張娟芬表示,「女同志雖然可以在書中看到一些認同,看到正面的幸福可能,但是其他人也可以看到一些愛情故事;其實愛情就是愛情,不見得有什麼太大的差別,每個人都可以找到一些跟自己的連結。」如果讀者多點好運氣,在講述女同志故事的《愛的自由式》之後,也許我們可以等到她跟朋友笑談間說要寫的──女同志分手慘烈史之《愛的狗爬式》。

近幾年,張娟芬的筆鋒一轉,關心的層面更寬廣,甚至在演講後的交流時間,聽眾遞《殺戮的艱難》來索取簽名,底下疊放著的是《姊妹戲牆》或《愛的自由式》。她把本來關心同志議題的人,拉到一個新的議題,建出一條新的橋樑。「這方向是可逆的,也許他們是先看《無彩青春》,再回頭去找先前的書。」她說,選擇書寫題材時,真正的共同點是對故事的興趣,她看見被困在櫃子裡的人、在制度裡被綁住的人、在生活中尋找幸福的人。

在瞬息萬變的島嶼上,人們用記憶頂住遺忘,張娟芬用書寫幫我們釋放一個又一個的好故事。站在那些壞時代的肩膀上,我們腳踩的,無疑是最好的時代了,讓手上的火炬熊熊燃燒,驅逐掉所有黑暗,路似乎還很漫長,但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們,繼續努力! ...more

相關閱讀 >

.《愛的自由式:女同志故事書》, 張娟芬, 時報出版,
.《姊妹戲牆:女同志運動學》, 張娟芬, 時報出版,
.《殺戮的艱難》, 張娟芬, 行人文化實驗室,
▲ Go Top
  OKAPI專訪【羅毓嘉】 》

羅毓嘉:我不想工作。其實想要交配。或者,愛
文/郭上嘉

我說我不太會打。他說沒關係我們一隊,我罩你。一掌拍在肩膀上我棄械投降。我們,他這麼說。……皮鞋休閒褲與針織罩衫,臀部在背後畫成個漂亮的弧形。他像是鷹,要捕獲我。——〈中魔者〉,《樂園輿圖》

談話時自信幽默的大男孩羅毓嘉,書寫時敏銳細膩且赤裸,他寫詩、散文、小說,曾獲多項文學獎肯定,被媒體譽為「最被期待的年度新人」,1985年生的他,亦是《中國時報》「三少四壯」最年輕的專欄作家,日前,他將專欄文章集結推出《樂園輿圖》,這是他繼詩集《嬰兒宇宙》後的第一部散文作品。

走入羅毓嘉的樂園,這些地標皆是他從青春期至今密集出沒的據點,也是在台北生活的時光切片。「我想描繪出七年級生與台北這座城市的關係,更帶出人與空間、人與文化的關係。」他從建中、台北車站、政大,乃至西門町紅樓、東區、健身房……勾勒出一條少年的成長軸線。

每處場域,他從過往的記憶寫到現在的景況,「我的朋友年齡層很廣,我想呈現出各時期大家歷經過的樣貌,」他說,為了觀者有共鳴,敘述時要符合一種「氣」,彷彿攝影的snap shot,將畫面瞬間凝結,再去進行描述。有朋友讀過之後告訴他:對對對!當時就是這樣。「能得到這樣的肯定,就算成功了……」

看姓李的又再胖了,說就算端午節被打回原形,怎麼沒看過這麼胖的白蛇。我是森蚺,行吧。——〈秘密集會I:老八板〉,《樂園輿圖》

羅毓嘉妙筆生花,輕巧舞弄同志好友間戲謔互虧的幽默語言,這類自嘲亦稱作「發妖」(Camp),他說,這概念源自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人格面具」(Persona),比如人在面對家人、朋友或同事時都會戴上不同的面具,展現出不同的性格樣貌,用在書寫上,則是刻意在面具表象上裝飾雕花,從五年級作家王盛弘的散文〈夜遊神〉,到六年級作家徐嘉澤的作品,均可窺見Camp特質。

「上一輩作家面對社會的敵意或不諒解,常將自己的身分藏在比較疏離的位置,我們這一輩的自由度相對大了些,能更坦然面對自己,」他說,這並不代表社會偏見和歧視從此消弭,但困境拉近個人與社會的距離,他時常為了捍衛信念在網路上為文筆戰,例如同志議題、先前樂生療養院被迫搬遷議題……等等,「就是不平而鳴,遇到不對的事一定要去抗爭、戰鬥,這是文人的『道統』啊!」語畢,他立刻笑自己好老派。

談及寫詩和寫散文,羅毓嘉說創作的情緒很不一樣,寫詩是在「感覺」與「知道」之間捕捉情境,「很像矽晶圓的磊晶製成,自動篩濾多餘部分,僅留下純度最高的部分,那是自己長出來的,」他精確具體地形容著,「寫散文比較像拼組積木,就手上有的材料,將場景、對話進行組裝排列。」

進入職場後,寫作時間變得零碎,羅毓嘉仍維持一個月寫兩首詩的節奏和紀律,他表示,每天的日記亦是一種寫作習慣,雖然都是流水帳和零散的片段,卻能為每天留下一點線索,「日後書寫時將這些線頭一拉,就能把彼時的感覺,瞬間召喚回來。」

相關閱讀 >

.《樂園輿圖》, 羅毓嘉, 寶瓶文化,

▲ Go Top
  活動現場 》
新書遺傳密碼的破解過程中,每一個階段都有他的身影。他是1962年諾貝爾生醫學獎得主,他是發現遺傳密碼那個人《克里克》
新書900道「絞盡腦汁」測驗&訓練,活化你的腦細胞,防止大腦老化!《瞬間喚醒思考力!》
新書揭開250種現代機器運轉的祕密,讓孩子透視生活的最佳工具書-《生活科技大透視》
書展男女教養大不同~男孩、女孩在本質上是不同的,教養方式就該不一樣!
獨家預售記住,要低調、不惹人注意,又要被看見。妳懂了嗎?《塔羅牌送行者》
影音旅遊達人蛙大跨刀設計,以聲音為起點,開始一趟台灣音樂漫遊之旅。─風潮音樂年度推薦
雜誌重力是一種幻覺嗎?時間是雙向的嗎?《科學人聚焦物理世界》讓大師領你踏進物理之門
雜誌MONOCLE 6月號:全球運輸業特別調查報導,如何更火速、友善地向前推進
推薦博客來6月選書
新書連載> 

小心,別讓思考抄捷徑

流暢性捷思 Fluency Heuristic
──書寫的力量


世界充滿了各種刺激,其中有些我們比較熟悉,大腦就會因應而去快速、輕鬆並直覺地處理這些熟悉的刺激。而對比較困難或陌生的線索,需要更多心智工作、更緩慢的審慎思考;為了安全起見,大腦切換到更謹慎和盤算的模式。

◎為什麼越是熟悉的事情才愈可能犯錯?
◎餐廳的菜單印刷越清晰易讀,顧客會覺得餐點更好吃、更值得花錢。
◎上市公司的名字越容易朗朗上口,投資人對該公司的評價會越高。
◎給別人一紙指令,若印刷書寫越清晰易讀,他們會越覺得指令越容易達成。
◎當人們拿到較少見的一美元硬幣,會覺得比常見的一美元紙鈔較沒價值。
◎候選人口才越流利,我們越覺得他值得信任。

人類的基本天性讓我們比較喜歡自己已經知道的東西。熟悉會影響我們如何處理和理解這個世界上的幾乎所有層面,可能是一張臉孔、一段對話、一篇報紙評論、一份股票招股說明書,或一段滑雪坡。

為了了解這個偏誤有多根本,考一考你這個問題:「摩西帶上方舟的動物,每個種類有幾隻?」
這是個腦筋急轉彎,如果你花了幾秒鐘來想,可能會發現玄機。但如果要你立刻回答,大多數人會說:「兩個。」也就是說,他們並沒有真正聽到實際問題,因為他們處於自動駕駛狀態,而這個問題有熟悉的元素。只要花一點腦力,就那麼一點,真的,他們會想到這個問題的謬誤,然後說:「把動物帶上方舟的是諾亞,不是摩西。」但是要把荒謬掩蓋過去很容易,因為我們常常連花個幾秒鐘分析身邊正在發生的事也不願意。

認知心理學家把這種普遍的誤解稱為「摩西錯覺」(Moses illusion)。了解我們如何度過每一天很重要,因為這其實就是我們如何處理和理解我們所讀的、人們所說的,其實也就是我們所遇到的每句話和每個字。語言充滿扭曲,如果我們不留意,語言會以許多方式讓我們犯錯。但決定我們是否要密切關注或不這麼做的到底是什麼?

科學家一直利用摩西錯覺來評估流暢性捷思的作用。流暢性捷思是我們最根本的認知策略,而它的本質是,我們被生活上的安逸及舒適性所左右。因此我們不僅更快、更不花力氣處理特定的資訊,還更喜歡且信任這樣的資訊。

再多花一分鐘想想這個腦筋急轉彎。如果我問你:「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帶上方舟的動物,每個種類有幾隻?」你連一秒鐘都不會搞錯,甚至一毫秒也不會,因為你的大腦會立刻發現柯林頓無法取代諾亞,完全沒有認知重疊的問題。但摩西和諾亞重疊了──他們都是古老的聖經人物,故事中也是留著鬍鬚的男子且必須解決水的問題。因此,你需要多花一點力氣才能發現錯誤。

愈來愈多心理學家推測,語言的可親──也就是流暢性,決定了我們是否會讓心思慢到足以發現不合邏輯的思維。密西根大學宋賢真(Hyunjin Song)和諾柏特•施瓦茨(Norbert Norbert)兩位心理學家就是抱持這個想法。他們做了幾個耐人尋味的實驗來檢驗這個想法。在其中一項實驗,他們只是詢問一組受試者摩西的腦筋急轉彎。心理學家把問題寫在紙上,而且他們動了個簡單而巧妙的手腳,讓文字在認知上比較可親或比較富挑戰性。有些受試者拿到的問題是用清晰的黑色字體印成,字體簡單且便於閱讀,就像你正在閱讀的本書;另外的受試者則拿到用淺灰色草體字印成的問題,字體既少見也更難以閱讀。

很容易就得出結論。那些拿到用難以閱讀字體印出問題的受試者,比較不容易被摩西幻覺所騙;而那些拿到印刷清晰問題的受試者,則比較會迅速(且錯誤的)答出「兩個」的答案。一開始,這結果可能顯得有些違反直覺,但這就是心理學家認為應該會發生的情況:不熟悉的灰色字體很難處理,缺乏流暢性,所以大腦被迫放慢速度,切換到更沉重緩慢、小心翼翼的風格。一旦大腦放慢速度來辨認字體,也就有時間去注意到邏輯的瑕疵。用我們的大腦同步處理這樣的觀點來解釋,那就是慢慢分析的大腦戰勝了快速射擊的大腦,達成更完善的判斷。

但是,流暢性捷思並不總是優勢,這就是最有趣的地方。宋賢真和施瓦茨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做了另外一次實驗,這次他們把問題改成:「哪個國家以布穀鐘、巧克力、銀行和小刀而聞名?」當然,正確(而簡單)的答案是「瑞士」,十位閱讀以清晰黑色字體印成的問題的受試者中有九位答對。他們的自動大腦做了這件事。但另外一些拿到以難以閱讀的灰色字體印成的問題的受試者,只有大約一半答對。對於如此熟悉的刻板印象來說,這算是很大的差異,也的確很有意義。但是,當以困難的方式呈現而讓更慢、更謹慎的大腦介入,大腦反而會過度思考這個問題,讓問題變得比實際上還要困難。看更多《小心,別讓思考抄捷徑!》

▲ Go Top
與客服人員聯絡取消/訂閱電子報到博客來首頁回本期要目
Tel:(02)27821100•Fax:(02)27856789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博客來網路書店」或授權博客來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