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的一天:明茲伯格談管理[限量軟皮精裝版]》摘文連載 與人共舞、與事共存的管理者 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兼EMBA執行長 -黃崇興 明玆伯格的這本書,不是散文,也不是閒書,是一本貫通古今、源源流長的智慧百科。讀他這本書,宜泡一壺濃茶,正襟危坐,仔細做筆記。 我喜歡明玆伯格是從《Managers not MBA》開始,那時,他揭櫫管理不是科學,不是專業,而是一種有背景網絡,透過時間經驗累積的實務工作,必須要相當的因地制宜。管理是需要巧思、技藝,加上科學。當下,我頓然有醍醐灌頂般的清醒。 未出國之前我在美商公司擔任經理,在學校服務後又曾多次擔任行政管理的職務,自己又在教企業決策。我真的知道「管理」這兩個字的真義嗎?自己在管理的學理與實務上未曾有一些不當的假設與迷失嗎?先談一個這本書對我的震撼彈,就是書中他對「領導者如同樂團的指揮」這個有名論點的批判,讓對此論點曾經奉為圭臬的我,有如當頭棒喝。 管理者一直在做似乎很表面的工作,由非正式的資訊管道連結一堆瑣碎的事,透過內隱的知識,靠著別人的專業,有效「處理」,而不是解決問題,更同時進行多方面的議題。最後,稱職的經理人只是要負起整個單位的責任。 他們其實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依策略規劃,依照協調後的計畫與承諾逐一實現,讓一切井然有序,有條不紊。一個不錯的管理者能掌握與感覺自在的工作環境,你看到的應該是:適度的混亂,可控的失序。 管理者當愈久會愈讓別人覺得膚淺,因為他必須柔性的處理眾多平行、又懸而不決的問題,蒐集資訊、傳播資訊,進行大量的(口頭)溝通。他們甚至不是高深莫測的當一個藏鏡人、一位天威難測的領導者,而是一個疾如風無所不在的行動派。明玆伯格在本書中利用類似田野調查的方式訪問觀察二十九位管理者的工作,這份實實在在的研究工作,歸納出來的內容正是「何謂管理」、「管理者是什麼」的最好論述。 其實,我認為一位盡責的經理人,要顧及文化、領域、產業的「外部因素」;組織形式、歷史、階段、規模的「組織因素」;階層、職能的「職位因素」;暫時的壓力、時尚潮流的「情境因素」;還有背景、任期、風格的「個人因素」。然後面對:聯繫困惑、授權困境、衡量困難的「資訊難題」;秩序維持、掌控兩難、自信拿捏的「人事難題」;行動模糊、變化對應的「行動難題」;以及所有排山倒海撲到你身上的「綜合難題」。管理工作可能清楚定義嗎?管理者好當嗎? 明玆伯格最後對於管理者的建議,我以我的方式稍加詮釋:管理者要能「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管理者要敢於決斷、挑戰弱點、突破困境、抓住機遇、發揮強項、調整心態、立即行動、善於溝通、真誠熱情。如此才能:「能攻心則反側自消,不審勢即寬嚴皆誤」。...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