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債時代:第一本看懂全球債務危機的書》摘文連載 這樣搞金融,太神了! 借錢給別人,再也不怕被倒債了 金融,和人類其他形式的行為一樣,在二十世紀裡發生了一場大變革。這場變革就相當於藝術界出現了現代主義——顛覆常識,轉向一種很抽象、無法用白話文解釋的符號。 在文學上,這場變革發生在《荒原》(The Waste Land)的出版時;在古典音樂上,是《春之祭》(The Rite of Spring)的首演會;舞蹈、建築、繪畫——都有類似的時刻。至於我自己最喜愛的,是爵士樂上的大變革:在「突尼西亞之夜」〔A Night in Tunisia〕中,由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演奏一段薩克斯風,就在當下,有如現代主義的到來。據說,他的獨奏第一次飆出來時,其他的樂師全都愣住,忘了演奏。 金融界的這種時刻,出現在一九七三年。那一年,費雪.布萊克(Fischer Black)和麥倫.休斯(Myron Scholes)在《政治經濟學期刊》(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上發表了一篇標題為「公司債務與選擇權訂價」(The Pricing of Options and Corporate Liabilities)的論文。 用五百英鎊,買一台法拉利 今天,衍生性商品聲名狼藉,但把這玩意兒弄懂還是很重要的事。 打從很久以前開始,衍生性商品就已經存在於金融市場上。最簡單的形式,是農夫把下一季的收成,在幾個月前就同意以某個價格賣出。而購買該批收成的「權利」,就是一種衍生性商品,可以被拿來交易。衍生性商品(derivatives)這個名稱,正是因為這種商品的價值,是「衍生」自某種產品(underlying products)而來。 今天,大家最耳熟能詳的衍生性商品,就是選擇權和期貨了。選擇權給你一個權利──而不是義務──可以在未來某個特定日子,以特定價格,買進或賣出某種東西。例如:你可以花500英鎊,買一個在一年內以50,000英鎊購買一輛法拉利的「選擇權」。假如這一年快結束時,法拉利的市價是60,000英鎊,就意味著你的選擇權現在值10,000英鎊──因為當你執行(exercise)這個選擇權買進車子,然後用實際價格賣出,就可以賺到這麼多錢。 相反的,如果在這一年裡,法拉利以40,000英鎊促銷,這時去執行你的選擇權,就會讓你損失10,000英鎊。因此,你會選擇放棄這個權利,這樣你只會損失先前付出的500英鎊的權利金(premium,好像保險費一樣)。或者,你可以在這時候購買以50,000英鎊出售法拉利的權利。這一來,對你有利的方向就反過來了──你會希望未來的價格下跌,而不是上漲。 期貨就和選擇權一樣,差別在於:你必須按照某個特定價格買進或賣出。也就是說,買期貨,你必須對約定條件承諾,因此期貨的風險通常比選擇權高。 選擇權和期貨,都曾經是金融史上非常重要的商品,而這些衍生性商品最初是在大宗物資市場裡,尤其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前身是110年前成立的芝加哥奶油與蛋類交易所〔Chicago Butter and Egg Board〕)大行其道。有一段頗長的時期,衍生性商品是一種很有用的工具。它們非常實用,而且本質上不是很複雜。它們已經存在很久,而且很早就被廣泛運用,例如在美國內戰期間,南軍就是用衍生性債券來吸收外幣,以取得對抗北軍的資金。 用這個公式,就可以把雞蛋奶油變股票 芝加哥交易所把衍生性商品市場搞得更專業之後,大家馬上就發現:衍生性金融商品將會是個很大的市場,這種商品不但能「衍生」自雞蛋、奶油、或小麥,還可以來自股票。只不過,當時受到一個很大的牽制:沒有人能對股票衍生性商品訂價。時間、風險、利率、和價格波動性等相互影響的因素錯綜複雜,把數學家打敗了。 直到費雪.布萊克和麥倫.休斯在一九七三年發表他們的論文。那正是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Chicago Board Options Exchange)開業後的一個月。 布萊克和休斯的論文中最具革命性的,是一個公式,讓人們能夠根據標的資產的價值,計算出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價格。這個「布萊克-休斯公式」開啟了一個衍生性商品交易的全新領域。那是市場數學化的關鍵時刻,才幾個月的工夫,交易員就直接套用這個公式和術語(如今已是舉世皆知),而全球的衍生性商品業務就像火箭似的一飛衝天。 今天,全世界的衍生性商品市場,是以百兆美元來計算。雖然沒人知道確切的數字,但其「名目金額」一定超過全世界經濟總產出(約六十六兆美元)的好多好多倍——可能有十倍之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