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復仇女神的懲罰》為推理藏書閣八月份的嚴選書時,我的腦海裡迅速浮現近來書市中頗受讀者好評的兩本書。 一是《正義:一場思辨之旅》,哈佛大學教授邁可.桑德爾主持課程的文字結集,利用新聞時事、熱門話題和生活中的事例,闡述歷代哲學家對道德與正義的描述與反覆辯證,並提出自己的詮釋觀點。 一是《罪行》,德國刑事律師費迪南.馮.席拉赫將十多年來的執業見聞與經驗,以說故事的口吻娓娓道出十一件令人驚愕、憤怒或感動的犯罪情事,深入每一樁罪行的根源,展現各種人性的難題。 這兩本書分別採用多個實例,關注那些一不小心就可能枯燥乏味到令人打瞌睡,較抽象、哲學的思維,探討的是人性的掙扎、行事的準則、生命的價值、為與不為的兩難云云,讓讀者由淺入深地參與思考,視為與自己切身相關的議題。 然而,當我閱畢《復仇女神的懲罰》一書時,霎時驚覺,作者尤.奈斯博不正是利用這部作品做同樣的事?只不過他選擇的體裁是類型小說,在虛構的情節裡不斷帶領讀者遭遇、提問,並藉由故事中的角色嘗試抉擇與回答嗎? 這個企圖在前作《知更鳥的賭注》中,或被巨大的國家歷史陰影給掩蓋了,直到本書才取得更方便、開闊的揮灑空間,讓一個有缺陷如你我的凡人警探哈利.霍勒奔波於精心策畫的銀行搶案與可疑的自殺案之間,遭逢上述的種種困難。 書名「復仇」二字反倒是隱身情節中,不似金田一漫畫中十有八九的老梗設定──凶手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泣訴告白且趁所有人不注意時給那該殺沒殺到的傢伙捅上一刀,並刻意在小說前半部讓行動者與動機混沌不明。如此一來,我們可以屏除多餘的偏見,抱持偵探循線推敲的精神,細嚼前因後果,看清罪行、正義與復仇三者之間的關係。 近年來幾部膾炙人口的推理小說,如湊佳苗《告白》、史迪格.拉森《直搗峰窩的女孩》、湯姆.羅伯.史密斯《第44個孩子》等,都試圖在某個困局中彰顯這三者的互動,暴露出「復仇」不再只是可憫的犯罪動機、「正義」大旗底下或許滿溢犧牲特定少數的邪惡私欲、「罪行」是不得不然的唯一行徑…… 一部開闊你我閱讀視野的佳作,別錯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