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線上 》 |
本週頭條書訊 > |
藝術 |設計╱建築 |攝影 |表演藝術 |創意美學 |
| ▲ Go Top |
TOP新書 》 |
作者:伊東豐雄 出版社:博雅書屋 出版日期:2011 / 09 / 25 | 【 伊東豐雄 】 博客來導讀 > 建築大師伊東豐雄,一般公認他是一個「持續變化」的建築家。本書是他40年來主要作品和歷程的全紀錄,包含他的成長過程、競圖奮鬥記和伊東流的發想術與組織論,以及他的作品從「浮游感」到「幾何學」的轉變,再邁向「會呼吸的建築」。此外,還收錄1985至2010年的訪談及對談,解讀伊東對建築想法的瞬息萬變,是一般「作品集」無法做到的,這也正是本書的魅力所在。 伊東不將自己封閉於建築界的評價之中,而樂於面對「社會」。曾說:「從反映時代與都市這一層意義來看,我認為建築是很社會化的。而這也是建築最有趣的地方。」他自評為「凹型的建築家」,也就是「接受對方的想法並做出回應」因此和他有接觸的人,也因為接受了刺激而有大幅成長。本書特別邀請50位友人和後輩,透過他們的雙眼來解析伊東的「核心」,絕對是全面認識大師不可錯過的書籍。 more |
▲ Go Top |
編輯手札 》 |
低調的革命,理想,永保期限《我愛獨立創意刊》 文/ M87 提到「獨立刊物」,大家的印象通常是什麼?是免費報刊?是學校社團發的DM?是咖啡館常放那的些消遣讀物?還是文藝份子搞的意識文宣? 記得大四的時候曾修過一堂「雜誌編輯」課,當時的學期作業很具挑戰性,是要和同學合作,一起做出一本「貨真價實」的刊物,它不需要真的發行,但從刊名、專題、內容編撰、落版到印刷,並需從頭到尾親自參與,製作出一本完全原創的雜誌書。 現在回想起當時的製作過程,仍然記憶深刻。 從主題發想開始,一群人起初毫無概念,開了幾次會,天馬行空的討論,仍找不到明確的方向,大家只好分工蒐集一些雜誌和書刊做參考素材。在蒐集和討論的過程中,恰巧發現當時出版的〈misc.札誌〉(一本融合攝影、短文創作、素人訪談的圖文季刊,發行過4期,現已停刊。)非常接近大家心目中理想的雜誌型態,我們將從中汲取的靈感,轉化為具體可行的編輯創意,彷彿找到竅門一般,我們快速地定位刊物精神、確立好單元架構,分派每人負責的工作,有人手繪、有人攝影、有人編採,一點一滴逐步完成內容。 這是我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參與書刊的編輯製作,(這應該也算是一本獨立刊物吧!)雖然過程歷經波折,但我始終記得,所有人在影印店花了10多個小時,最後拿到完成品的那一刻,滿溢的喜悅與感動不言而喻,這大概是沒有親自做過一本書刊的人所無法體會的心情吧! 最近,因看了《我愛獨立創意刊》一書,而又再度喚起了這段記憶。 《我愛獨立創意刊》談的就是創辦、經營和編輯獨立刊物的二三事。這本書共介紹10本台灣各地具有特色的書報刊物,有大家非常熟知的〈蘑菇手帖〉、傳遞藝文訊息的〈華山1914玩報〉、或強調在地精神的〈嘉義•慢漫刊〉、〈宜蘭•藍調〉和〈花蓮•O'rip〉…等。《我愛獨立創意刊》透過編輯的經驗分享,一方面讓讀者瞭解獨立刊物的出版方式與過程外,一方面,也透過不同刊物的報導視野,讓讀者有機會深入台灣在地文化,重新感受不一樣的生活方式與情境。 像是以保護嘉義文化資產為己任的〈慢漫刊〉,在政府不斷推動都更,一昧求快的建設政策之下,想傳遞的就是一種「慢」的精神,但「慢」不是「緩慢」,或是相對於「快」的速度,而是指「有自己的節奏感」,一種「決定自己步調的權利」。〈慢漫刊〉的用意,就是希望在嘉義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能以自己的價值和省思,重新看待這座城市。 而同樣關心生活議題的〈蘑菇手帖〉,一樣將「慢」作為一種志業努力提倡,但所謂蘑菇式的「慢」,訴求的不是一種大主題和大精神,他們追求的「慢」,是龜兔賽跑裡的那種慢,必須慢得有志氣,慢得有風格。因此,對〈蘑菇手帖〉來說,生活中每件重要的小事,都值得他們花上許多時間慢慢關心,他們的編輯方式是很手工的,當然,他們的出刊頻率也很慢,一季一本,講求質感,講求用心,所以,從來沒有一次令讀者失望。 看《我愛獨立創意刊》這本書,讀到的不僅是10本有趣的刊物,而是10種或對生活熱愛的方式與堅持。這些獨立刊物的經營者,他們有一些理念要說,他們有一些夢想欲實現,但他們的革命方式很低調,他們透過刊物去發聲與實踐,這些刊物的時效會過期,但相信他們透過刊物所傳遞的精神,將不會隨著時間而消逝。 |
相關閱讀 > .《我愛創意獨立刊》, 編輯部採訪小組, PCuSER電腦人文化, |
▲ Go Top |
活動現場 》 |
【 新書 】 用設計改變世界!2011閱讀設計特展,中外文參展書79折起 【 新書 】 她談的是表演方法,也是人生!「優人神鼓」引路人—《劉若瑀的三十六堂表演課》 【 新書 】 一條毛巾讓你「胸大.腰瘦.臀翹.腿細」,比瘦更迷人!《史上最強S曲線塑身毛巾操》 【 新書 】 一趟找回自己的道歉之旅,帶你消弭生命中一切不該有的後悔!《救贖清單》 【 新書 】 跟著故事玩遊戲,讓學英文變有趣! 【 新書 】 你心中的美味,是什麼樣的「形狀」?對Yilan而言,是回歸料理最真實的原點--《終於 【 新書 】 不只光聽聲音看穿人心,更讓聲音成為你的力量,贏得健康財富好人緣!《聲財有道》 |
博客來通告 > 劉若瑀的三十六堂表演課 第一堂課 打破時間 精準地傳遞一件事,而且一次只告訴一個人,是很重要的事。 那天,我站在老泉山上排練場的木造亭子裡,望向遠方的山林──那是父親本想闢為茶園的一片竹林地,尚未開墾。那年我從加州回來,正想尋找一塊山地做為訓練基地,練習在遙遠的另一座山頭上,那些深刻難忘的記憶。那台小怪手將一叢叢竹幹拔起,漸漸闢出一小片平地。我和一些年輕人,就在這裡,透過竹林的痕跡,將沉澱在心裡的那個力量喚出來;雙腳踏在泥濘的地上,心想,雖然沒有遮雨的穀倉,但至少有一片山。望著遠方即將西下的夕陽,想起遙遠山頭上的那位老人,牧場上的那些人,和天天看夕陽的日子。 一九八三年夏天的暑假,第一次抵達那個牧場,大約是下午四、五點。已經有些人在那裡等了,有些人看起來似乎來了一段時間,有些人則和我一樣,是剛剛才報到的。之所以去那個牧場,是因為我被選上要接受一個特殊的訓練課程,所以千里迢迢搭飛機前往那裡,跟一位據說非常有智慧的長者學習。那個牧場所在位置非常偏僻,大片草原連接著樹林,草原上只有一座外表看起來很老舊的大穀倉,穀倉旁只有一戶人家,養了幾頭羊和牛。 我老遠地從紐約搭飛機來到這裡,已經有些累。剛抵達時,原以為會先點名,等同伴們自我介紹、互相認識後,就可以回家休息,沿途還可順便採購一些民生用品,因為牧場距離我住的地方還要一小時車程。 結果,我們只是坐在一個有幾張木頭椅子的休息區等待著,原來就已經在那裡的人也不太和其他人寒暄,只是很客氣地互相點頭。大約等了半個小時,一個滿臉大鬍子、穿著卡其上衣和褲子的老人走過來,跟在他身後是另一位穿著卡其裝的人(我第二天才知道她是女性)。當他們行經我們身邊時,老人看著我們,一個一個叫了一聲我們的名字,好像在確認誰是誰。但也就這麼一句而已,並沒有再說其他的話。隨後,我們被帶進穀倉;那是一個寬敞空曠的空間,除了地上有幾盞煤油燈之外,什麼都沒有。幾個人走過去,將燈點亮,但仍沒有人講話。 那個大鬍子老先生就是他們傳說的那位智者,他走到穀倉入口對面左方的角落,坐了下來,就盤坐在地上,然後點了一根菸,抽起菸,瞇著眼看向我們這裡。還是沒有說話。沒有開場白、沒有歡迎儀式,而我們也只是安靜地坐著。坐了一段時間後,有個人站了起來,開始唱歌,並跳了一種非常簡單的舞步,然後走到另一個人面前,沒有手勢,就只是繼續跳舞唱歌,就像邀請對方起來跳舞一樣。在他面前的那個人也站了起來,然後跟著一起唱一起跳;雖然一句話都沒有,但每個人好像都知道要跟著這麼做。就這樣,我們一個一個加入,然後一直唱歌跳舞到深夜。 那天晚上,除了唱歌之外,什麼事都沒做就結束了。沒有一般新來的人的那種介紹流程,沒有要填一張報到表格,也沒有人問你從哪裡來,做什麼或主修什麼之類的身家調查。總之,沒有人來跟你「交際」,也沒有人告訴你將會在那裡做什麼。什麼都沒有。 那天課程結束時,是晚上十點。後來我才知道,那天晚上其實算是很早結束的。第二天早上,我問一位住在附近比我早來的參與者,前一天晚上我們唱的是什麼歌,才知道那是混合著西班牙語和海地原住民語言的一首首海地歌謠,帶領我們唱歌的那個人本身就是海地人。我問歌詞內容是什麼,因為一唱完就忘了,我怕第二天去不會唱。這個人說,不用記,也不用擔心,第二天去還會再唱,這樣不斷重複唱,久了自然就會了。她說,不用頭腦記憶、不用文字寫下來、不事先學習,就是這裡學習的方法。 第一天晚上課程結束要回去時,我以為會有人出來,大聲告訴我們明天幾點鐘集合。可是,我卻只看到坐在角落的老先生,小聲地和離他最近的那個像男人的女生說話,不知說了什麼。然後,就這樣一個人、一個人地傳話過來,傳到我耳邊時,我才知道那句話是「第二天下午四點集合」,隨後我也轉過頭去,繼續告訴下一個人。 被小聲通知第二天下午四點集合後,開始有人站了起來,安靜地開門走出去。就這樣,沒有任何人站起來宣布任何事,這一天的課程就結束了。 那天晚上我學習到,精準地傳遞一件事,而且一次只告訴一個人,是很重要的事。通常老師在課堂上講話時,十個人當中,大概有八個人沒注意聽。可是,當一對一傳遞時,一個人聽見了,再告訴下一個人,每個人一定都會聽見! 在那一整年受訓過程中,從來沒有人遲到,也從來不會有人問明天幾點集合。這件事打破了我的時間慣性,以及成長過程中,所有知識輸入方式的內在慣性。我深刻領悟到,當訊息是以一對一的方式傳遞時,這個時間只跟自己有關,只有自己知道,所以自己的行為就會變得很主動。如果大家是一起被通知,我們可能就會想,晚一點也沒關係,反正大家都知道。 從牧場回來的記憶,這個一對一的時間傳遞,雖然這不是老先生的訓練內容,卻是我內心最深刻的第一印象。我們就以「打破時間」做為這個表演體系的第一堂課。 ...more >> |
▲ Go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