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線上 》 |
本週頭條書訊 > |
藝術 |設計╱建築 |攝影 |表演藝術 |創意美學 |
| ▲ Go Top |
TOP新書 》 |
作者:唐納.諾曼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1 / 10 / 08 | 【 好設計不簡單:和設計師聯手馴服複雜科技,享受豐富生活 】 博客來導讀 > 為什麼我們相信越簡單的設計越好使用,卻又偏愛設計複雜的產品? 科技的發展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複雜,連向來簡單的家用電器都被加上繁複的控制面板,更別說家裡堆滿了各式各樣的遙控器。我們必須要放棄這些東西才能回歸簡單的生活嗎?在抱怨的同時我們也正享受著科技帶來的便利。其實科技反映出的是我們生活的豐富程度,所以真正的問題不在複雜,而是不良的設計造成不必要的挫折與困惑。 複雜也可以好用,簡單也許只是一場美麗的誤會,因為強調簡單最好可能會讓人們覺得無聊──讀書、寫字、開車、打球,這些事都非常複雜,我們卻可以經由學習而得心應手並樂在其中。所以平衡的關鍵在於同心協力:設計師用合乎人性的設計原則來馴服複雜的科技,使用者也以敞開心胸的學習態度來熟練新的使用技巧。 諾曼博士談的設計始終以人為本,同樣的道理不只可以應用於產品設計,在服務業也有很大的發揮空間。無論是餐飲、娛樂、通訊、金融、航空、醫療乃至公家機關提供的服務,只要重視人與人的互動與溝通,妥善分析服務流程或規劃排隊的方法,就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創造優質生活。 未來設計的挑戰在於服務與互動,需要集合許多人的力量才能克服。好設計必須建立在設計師和使用者的夥伴關係,而樂於分享與合作的天性,將幫助我們在複雜的世界中追求美好生活。 more |
▲ Go Top |
活動現場 》 |
【 新書 】 被缺席仍可以有選擇;他們選擇以一種無法不被看見的方式出現。誰怕,艾未未? 【 新書 】 下班後的深夜,總有個地方等著你光臨。吃飽了,心暖了。明天,請繼續加油《深夜食堂》 【 新書 】 要理解村上春樹,先讀川本三郎。撼動日本爭議之作《我愛過的那個時代》 【 書展 】 【港式文化】從香港人的角度,去看香港的人和事:土製漫畫•電影娛樂•街景風土,本本79折。 【 書展 】 賈伯斯,是怎麼改變這世界的? 向時代巨人致敬 ── 書展7折起! 【 新書 】 上網閒逛,「英語聽讀力」也能突飛猛進的大絕招!哈佛、東大生親授《YouTube英語學習法》 【 書展 】 N日檢!大丈夫∼2011日語檢定衝刺,精選推薦7折起! 【 新書 】 走到哪玩到哪最新二集來啦!這次不只小孩,連大人都安靜了! |
博客來通告 > 當代藝術關鍵詞100 宏大敘事的終結 法國哲學家讓.弗朗索瓦.利奧塔在一九七九年發行的主要著作『後現代的條件』中,所提倡的概念。大致而言,這裡所指的「宏大敘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因為美蘇冷戰結構而被強制規定的社會或文化狀況,而「終結」則是根據黑格爾在歷史分為古代、中世紀、近代的框架下,嘗試捕捉的進步史觀,對應所謂「歷史的結束」。宏大敘事的終結這項概念,能夠適當指出當時正從現代大幅度切換到後現代的社會和文化狀況,因而獲得熱烈迴響。 查爾斯.詹克斯的著作『後現代的建築語言』(一九七七)是最早將後現代主義引進,作為和現代主義抗衡概念的書籍。不過,書中打算在建築設計的變遷之中捕捉後現代主義,使得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對比缺乏特色,思想部分多半不易深入探討。在不久之後也提出這項概念的利奧塔,他運用控制論、路德維希.維根斯坦的遊戲理論、尤爾根.哈貝馬斯的溝通理論等各式各樣的理論成果,來立體實證後現代主義的同時代性意義,為一九八0年代這個終結一件「宏大敘事」、以無數「微小敘事」取而代之的社會文化狀況,統整成為能夠運用後現代主義闡述的狀況。利奧塔的這項觀點,在之前著作『性慾經濟(libido economy)』(一九七四年)時,就已經確立。 因為誘導吉爾.德勒茲的「游牧論」而聞名的利奧塔理論,其實雅克.德里達、米歇爾.福科、路易.阿爾都塞等擔任不同立場時代的「法國現代思想」旗手,也都具有和利奧塔想法不同形式的意識。當然,這也為代表新表現主義、擬態主義的「宏大敘事」現代主義之後的現代美術之間,開拓了回路。 利奧塔曾出版論述法國美術家雅克.莫諾利的繪畫論,也企畫過龐畢度文化中心的「非物質展」(一九八五年),對於當代美術,他擁有多人一倍的強烈關心。在討論美術問題時的利奧塔,將藝術的經驗置於言語外部,認為對美術而言是「宏大敘事」的現代主義,而這個現代主義提供的「崇高美學」,在後現代主義時代呈現出各式各樣的進展。 幾乎和「宏大敘事的終結」在相同前提下所成立的概念,可舉出美國哲學家亞瑟.C.丹托在一九八0年代中期所提倡的「藝術的終結」。丹托在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美術界,從普普藝術、低限藝術等各種潮流交鋒的一九六0年代,經過平淡無奇的一九七0年代,再到許多藝術家不依據以往的「宏大敘事」,進行各種實驗的一九八0年代,他描繪出這個變遷的平面圖,在這個變遷過程當中,區分出作為「形成故事結構的藝術」(因應「近代」這項時代計畫的藝術)的現代藝術,以及當代藝術。丹托的理論主要根據黑格爾的進步史論,以及格林伯格的現代主義美術觀點,而不是來自法國的現代思想。不過,他提出的根本思想其實和利奧塔的理論相通,讓當時席捲美術界的國際性後現代主義狀況,更為明顯深刻。 混沌chaos 混沌是意指無秩序的概念。語源是希臘文的χάος。古代希臘神話中,根據宇宙誕生說法,首先誕生混沌卡厄斯,然後才是井然有序的宇宙形成。所以混沌chaos和「井然有序宇宙」cosmos,形成對比的關係。同樣架構的宇宙創世論,也出現在舊約聖經和古代中國神話當中。 在這種對比之下,接著將宇宙和人類的關係,描繪發展成大宇宙(macro cosmos)和小宇宙(micro cosmos)。宇宙秩序和人類秩序形成對應關係的想法,已有體系化,例如西洋的占星術,中國的十二生肖。 混沌是秩序混亂不穩的因子,是必須經常警戒的對象,從中發現思想開端的是法國文學家喬治.巴塔耶。巴塔耶認為人類潛藏著想從日常井然有序的狀態,回到無狀態的慾望,他主張這種慾望獲得解放時,能夠獲得巨大的快樂。根據巴塔耶的說法,性亢奮就是這種快樂的性模仿。於是,從混沌當中尋找思想開端的視線,誕生各種衍生概念,例如後來結合「混沌」、「井然有序宇宙」的義大利哲學家翁貝托.埃科,他提出「混沌(chaosmos)」;以及組合「浸透(osmose)」的法國精神分析醫師費利克斯.瓜塔里的「混沌(chaosmose)」。 今天,科學思想觀點也將焦點擺在混沌上。從脈絡來看,混沌隨著電腦的發達,成為「定論式系統創造出無法想像的行為」,換言之,只是初期條件的細微不同,卻產生預料之外的迥異結果,每種現象即使能夠進行定論式的預測,然而整體卻顯現出非連續的散亂舉動和難以預測的現象;於是,混沌演變成為闡述上述情況的用語。以這項觀點建立學說著稱的是動物行動學家康拉德.勞倫茲。 此外,雲、山、海岸線的形狀等遍存於自然界的事物形狀,放大細部之後,發現其實都是一樣,這是猶太法國裔美國數學家伯努瓦.曼德勃羅的破碎幾何學(fractale)理論,這也是追究自然界混沌和井然有序宇宙之間的關係,從而導引出的結果,可囊括在廣義的混沌理論當中。這項破碎幾何學理論,一九八二年,在IBM任職的曼德勃羅,他的同事理查.沃斯第一次以電腦繪製行星,成為後來許多藝術家CG藝術的靈感主題。 另一方面,當代美術中,最符合現代混沌理論的是新概念藝術。新概念藝術吸收一九七0年代迎接鼎盛時期、隨後退潮的概念藝術,以及隨後興盛的擬態主義,多文化主義等要素,以不同於以往姿態重新登場。古巴出身的移民、投射自己同性傾向裝置作品的菲力克斯.貢薩雷斯.托瑞斯;以幾何學圖形,只表現最低限度的概念和視覺的加布里埃爾.奧羅斯科;積極引進地景藝術、照明藝術等要素的歐拉弗.艾力森;這些藝術家的作品都能看出這些徵兆。 如果說破碎幾何學的作圖,是將混沌理論直接視覺化的造型,而他們的作品則是以更概念式的造型反映出混沌理論。同樣現象也見於許多媒體藝術作品當中。 ...more >> |
▲ Go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