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º¥ý¡A§Ú¬O¤@­Ó§@®a¡A¸I¥©·Rªº¬O¤k¤H¡F¦Ó¤£¬O§Ú¬O­Ó¤k¦P©ÊÅÊ¡A¸I¥©·|¼gªF¦è¡C ¡m¬h¾í¤£¬O°ß¤@ªº¤ôªG¡n§@ªÌ±M³X

2011 / 10 / 05
第395期

本報訂閱份數
59565
總訂閱份數
1883116

編輯 / DL

本期要目 》
  ‥ 取消 / 訂閱電子報 ‥
  出版線上 》

本週頭條書訊 >

  • 寂靜,其實是一種聲音……媲美約翰.繆爾,自然書寫之作─《一平方英寸的寂靜》

  • 什麼是你聽過最寂靜的聲音……當世界愈來愈嘈雜,我們如何留下最後的寂靜?本書承襲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的遠見卓識,讓我們注意到視為理所當然的美,並且敲響了迫在眉睫的環保警鐘。獲頒艾美獎的聲音生態學家戈登.漢普頓發出警語,大自然的寂靜是美國消失最快的資源,他的使命便是在這些撫慰心靈的地球聲境因與日俱增的人為噪音而消失之前,完整地錄製並保存這些豐富多樣的聲音。
  • 為什麼你什麼都願意做,就是不願做「這件事」?《拖延心理學》

  • 拖延,其實是你害怕被人看穿的煙幕彈!拖延,已經變成你刻意反抗權威的手段!愛拖延的人,常常是完美主義者!?本書由兩位傑出心理學家以他們備受好評與創新的拖延治療課程為基礎,擷取他們豐富的諮詢經驗,以詳盡且幽默的方式,深入檢視與探索拖延的心理,並找出讓我們擱著事情不做的真正原因,像是對失敗、成功、控制、疏遠、依賴的恐懼,以及我們的時間觀念和大腦神經科學等因素,教我們了解拖延的衝動,以及如何以全新的方式採取行動。
  • 相信神,是一種本能嗎?《信仰本能》

  • 「信仰本能」是什麼?這個本能需求是演化的設計,或是神的設計?為什麼我們會相信有神、有來生及超自然?哲學家沙特一生都是無神論者,卻曾在私下坦言造物主認知其實一直觸動著他;文學與哲學的巨擘卡繆一邊倡言無神,一邊卻藉著小說人物透露了神的存在;就連演化論之父達爾文,都在死前留下向上帝靠攏的跡象,讓有神、無神論者爭辯不休。傑西.貝林揭露了信仰的心理根基,結合最新科學研究及文哲洞見,藉由貝林深刻而機智的引導,我們將獲得關於人類腦部與心理機制的全新視野。
  • 女兒揍兒子怎麼辦、老牛吃嫩草有錯嗎?英國金融時報最好看專欄《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

  • 來自英國金融時報最好看的專欄─《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書中「臥底經濟學家」提姆哈福特將針對各種生活大小事,從FACEBOOK、劈腿到幫你寫信給詐騙集團,給你一針見血又非常實用的建議,告訴你經濟學真的可以解決所有問題;雖然他講話很直,很沒禮貌,也沒有同情心,而且很愛用專業術語...但會為你獻上最實在的理性線索與生活建議,但如果你得問個人來解決這些生活上的難題,應該沒有比他更好的人選!
人文科普文學小說心靈養生 親子共享 語言電腦 商業理財 生活風格藝術設計
 ▲ Go Top
[ 看23分類新書 ]
  本週選書 》

卡繆札記Ⅰ1935-1942

作者:卡繆
出版社:麥田

推薦理由:
「人在宇宙中的處境,毫無任何個體的意義,人的處境只是荒謬而已。」本書是卡繆自一九三五年五月至一九四二年二月的札記,是了解卡繆其人和思想不可或缺的典籍,也是理解其作品的重要關鍵,他在札記中寫下他的讀書雜感以及寫作構思的方式,以及其動人的哲學的思維。


地球另一端的眼淚:知足,我在人道救援1000天後學到的事

作者:許以霖
出版社:春光

推薦理由:
這世上還有多少人是待在一個完全無醫療的環境裡?當醫師的白袍不再是生命的保障,當地球另一端的朋友,臉上永遠掛著絕望的淚光,他只想著:怎麼做,才能從哭泣中看見希望?我是一名醫師,沒有先進的醫療設備,沒有先進的醫療設備,是否就失去了救人的能力?1000天,走過大半個地球,我終於理解:從深谷底爬起,生命力也會隨之而起。


誰怕艾未未:影行者的到來

作者:徐明瀚/編
出版社:八旗文化

推薦理由:
誰是艾未未?「艾未未」一詞已不是人名,而是一種方法,一種在此時此地去愛未來的行動方式。本書我們可以藉由20位不同領域的文化評論者的角度與創見,重新在數個大大小小的艾未未現象中,看到艾未未各個階段作品的政治性,以及其人其事所涉及到的文化議題。本書亦首次收錄了艾未未本人談論他的紀錄片小組所拍的五部社運影片的訪談內容,是他現身說法的一手材料。


日本戰國梟雄錄.西國篇

作者:洪維揚
出版社:遠流

推薦理由:
日本戰國百餘年間,英雄豪傑俱出,也必有梟雄稱霸。繼以十大戰役為主軸的【日本戰國風雲錄】三部作,本書作者廣採史料軼聞,彙整消納,引介精彩不遜織田、豐臣、德川的西國諸位梟雄,深入解說其崛起的時代背景、地理環境、典章官制、神話傳說等諸多因素,旁及次級戰役與配角人物,幫助讀者對於戰國時代建構出立體通達的理解脈絡!

▲ Go Top
[ 看其他排行榜 ]
  暢銷書排行榜 》

人文科普新書排行榜 >

01.來自咖啡產地的急件:9個國家X4萬公里,一位人權律師的溯源紀實
02.好研究怎麼做:從理論、方法、證據構思研究問題
03.這一生:我的父親任顯群
04.人生的十堂英雄課:王浩一的歷史筆記
05.你不知道的台灣.國軍故事

[ 人文科普新書排行榜 ]

人文科普暢銷排行榜 >

01.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
02.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03.
教育應該不一樣
04.
漫畫.巴萊:台灣第一部霧社事件歷史漫畫
05.
來自咖啡產地的急件:9個國家X4萬公里,一位人權律師的溯源紀實

[ 人文科普暢銷排行榜 ]

▲ Go Top
  TOP新書 》

作者:郭明正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1 / 10 / 09

真相.巴萊:《賽德克.巴萊》的歷史真相與隨拍札記

郭明正老師是賽德克族人,也是霧社事件參與者馬赫坡社族人的後裔,與「霧社事件」有著不可分割的歷史淵源。他曾花了十多年時間採訪部落長老,致力於記錄賽德克文化與霧社事件。2009年,郭老師應邀將《賽德克•巴萊》的劇本翻譯為賽德克語,隨後也擔任電影的隨拍族語顧問。

對郭老師來說,他不曾想過自己祖先抗拒入侵殖民者的奮戰史能夠搬上大銀幕、甚或放諸國際大舞台,也無法想像賽德克語成為一部電影的主要對白。看著劇組辛苦搭建的傳統部落與住屋、精心製作的生活用具、演員的裝扮服飾及文面等,對他是看似親切卻又感到遙遠,似熟悉卻又覺得陌生。

劇中只要有賽德克語的對白,郭老師一定在旁「伺候」,戴上耳機「洗耳恭聽」,指正錯誤。遇到拍攝場次的劇情內容與部落中族老的口述情節雷同時,演員扣人心弦的對白、情緒的起伏波動、表情的喜怒哀樂,一幕幕闖入郭老師的眼簾,每每讓他悲切難忍地暗自飲泣或當場落淚。

因此,郭老師決定將這段隨拍經驗記錄下來,從賽德克人乃至霧社事件餘生者後裔、同時是電影工作人員的角度,來看賽德克族的文化與今昔狀況、霧社事件的歷史真相、探討策動者莫那魯道的歷史定位、對片中各個角色的闡述與深入剖析、劇本與真實歷史的對照解說、參與拍片的感想。【more】

更多人文科普推薦書
▲ Go Top
  編輯手札 》

首先,我是一個作家,碰巧愛的是女人;而不是我是個女同性戀,碰巧會寫東西。《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作者專訪
文/陳孟姝

第一眼看到珍奈•溫特森(Jeanette Winterson, 1959-)時,她正和同樣應邀參加上海書展(2011.08.17-23)的心理治療師兼作家伴侶蘇珊•奧巴赫(Susie Orbach)在大廳裡享用完早餐,一身帥氣的運動服,準備去健身房。她身高嬌小卻充滿活力,總是笑臉迎人。採訪的時間因為某些聯繫上的因素,原本一小時的時間被壓縮到只剩二十分鐘,但我想對她而言應該不是問題。只要曾經看過英國BBC電視台的名人五分鐘訪問,就知道在那麼短的時間,她依然妙語如珠讓人驚嘆連連。上海某位訪問過他的男記者,在微博上甚至表示:「好想變成女生當她的女朋友!」中國讀者也形容她:「氣場強大」,充滿熱情卻又溫雅自得的姿態,男女通殺,不論直的彎的無一倖免。

柳橙是一切的開始
珍奈•溫特森(Jeanette Winterson)被譽為廿世紀最有才華的英國作家,二十六年前寫下第一本小說《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Oranges are not the only fruit)便獲得一九八五年的惠特布雷特獎首作獎(First Novel of Whitbread Literary Awards),石黑一雄、伊恩•麥克尤恩、莎娣.史密斯都曾獲得同樣獎項。隨後改編成的BBC電視劇也獲得英國金像獎(BAFTA)最佳戲劇獎肯定,英國《衛報》票選「死前必讀百大英文小說」本書也毫無疑問列位其中,甚至被選入許多英國學校英國文學A級課程裡的指定讀物。

二十六年的時間對一個作家來說,是一個漫長的馬拉松比賽,目前她著作已有二十二本,已被翻譯成三十六國語言,今年十月英美將同步出版第一本她的自傳《當你可以正常的時候,為什麼要快樂?》(Why Be Happy When You Could Be Normal?)這個書名是她的養母在她離家時丟出來的一句話。

「那時候我其實一點都不了解自己。但我很想從文學裡找到一個答案,因此去了家裡附近的圖書館,把英國文學A到Z的部份全部都看過。發現人生所有的問題都在那裡面,在那A到Z之中。因此,我想如果開始寫小說的話,就會找到自己是誰。

《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是部份的事實以及部分的虛構所混合的小說。我的養母是一個非常虔誠的教徒,當我十六歲愛上一個女孩時,她恨不得把我丟到油鍋裡炸,覺得我把靈魂賣給魔鬼,她要求我離開那女孩,不然就是離開家裡。當你的選擇是這麼簡單的時候,就很清楚自己該做什麼。而這種選擇將形塑所有你未來的生活,在這裡我並不是指選擇愛上一個女孩,而是指選擇活出了自己。當我已經要離開的時候,母親卻又把我叫回來,我還以為她改變了主意,可是她問我:『珍奈,為什麼妳要這麼做?』我回答:『因為這麼做我會快樂。』她接下去說:『當你可以選擇正常時,為什麼要快樂?』而其實不算一個問句,但就是因為這個問題,我們現在可以在此討論寫作與藝術。」

信任自己的想像
對於溫特森來說,每個人都試圖去闡述自己,並且讓他人了解。而對於一個寫作者來說,所謂的成功就是將自己非常個人的事情,變成眾人的故事。即使作家的經驗與讀者如此不同,但人們閱讀故事時總會在裡面找到自己的部份,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而這個故事根本不必跟讀者的生活有關。她說:「就像十九世紀的生活已經離我們很遙遠,但我們仍舊會被珍•奧斯汀打動。」她認為作家的工作就是如何找到這個鏈結,所以她的小說超越了同性戀小說的界線,不僅在酷兒圈被奉為經典,更因為她的小說直視人類生命成長中所共有的苦楚與困境,被廣大的普通讀者所喜愛。

對於什麼是寫作,她回答道:「我在這書裡創造出一個空間請讀者進入。也就是說,寫小說如同是在蓋一座建築,而書就是個入口。當你打開書本,就像打開門一樣,進入一個新的空間裡。我要創造出一個三維的立體空間給讀者,不是那種虛擬的平面空間。我邀請讀者進入我的世界,進入我所創造的真實情境,這就是寫作要完成的任務。」因此她說,小說家最需具備的能力就是「信任自己的想像」。

透過身體寫作
溫特森坦言自己是喜歡熱鬧現代生活的人,渾身充滿了精力,採訪時她寧願站著也不要坐下,開開心心地說起自己熱愛上海悶濕的空氣,亞洲人的親切還有讓她非常舒服的身高(因為她個頭嬌小在美國都要抬頭望人);而討論會上非她發言時,也不是正經八百坐在椅子上,不時把腳躬起到椅子上,像個調皮好動的青春期男孩。她的身體在不同環境下依舊自在自得,不論動靜皆引人注目。或許是因為童年傳教士的訓練,溫特森演說時特別容易讓底下聽眾情緒高漲。在上海書展演講上,讀者問她關於上帝與同性戀的問題,她回答:「如果真有上帝,應該不在乎我愛的是女人還是男人,重要的是我們彼此相愛。」這句話讓她博得全場掌聲。

但談到寫作的習慣,卻古老如珍•奧斯汀時代──即使她也擁有許多現代高科技產品,Power Book、iPad等等,但當她想進入寫作狀態時,卻是使用一台1960年代購買的雷明頓牌打字機(Remington),還得使用打字帶來把字敲在紙上。

「使用這種打字機,不能打錯任何一個字,這讓我的心智保持在一種非常實體的狀態,包括鍵盤的搭搭響聲、紙的質感,這是一種可碰觸的真實,我非常喜歡。語言不是只有在我的腦袋裡作用,更透過身體的觸摸、聲響來進行,可以實體化。敲打鍵盤如彈奏鋼琴,我唯有藉由這種方式先創造出作品,然後才能再電腦上再來一次。」她形容自己的創作小屋是座道場,寫作宛如修行,身邊只有只有簡單的火爐、桌子、椅子以及打字機,都是古老手工製品,是一個可讓她安靜遠離塵囂的所在。

「寫作對我來說,是我自己本身,而不只是正在做的事情。」

她是以身體以及心靈貫徹自己作家之道的人。

人這種奢侈品
對於內與外的糾葛似乎是貫穿溫特森小說的主基調,外在關於各種空間、歷史的糾葛,以及內部的情感爬梳,並夾以各種抒情的童話、傳說在其中,使得她的文體相當獨特,既抒情又鏗鏘有力。她認為人活著就要不斷處理內在以及外在兩個世界,外部世界都是跟物質有關、是消費性的,而內在的世界則是要處理夢想、想像、人際關係、情感等等,是人的本質所在。她說:「很多人會說書或是電影、藝術是種奢侈,但這樣的說法,基本上意思就是說,我們人本身就是一種奢侈品。我希望創作出足以支撐住這種奢侈所在的內部精神空間。」

而這種空間裡面她所有要追尋和探索的又是什麼呢?

我想BBC電視台的名人五分鐘訪問裡主持人曾在訪問溫特森時,最後十秒鐘的那個問題來回答這個問題:「你覺得這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溫特森只回答了一個字:「愛」。

時間正好結束。 ...more

相關閱讀 >

.《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 珍奈.溫特森, 遠流,
.《重擔-亞特拉斯與赫丘力士的神話》, 珍奈•溫特森/著, 大塊文化,
▲ Go Top
  天天都有新•鮮•事 》

9月,跟著飛鳥去旅行
文/張蕙芬

生活在台灣的人何其幸運,大小適中的島嶼有豐富的生態系,除了四周的海洋之外,從平地、低海拔、中海拔一直到高山地帶,各式各樣的植物生態系蘊育了豐富的生物群相,加上氣候溫暖宜人,農業生產發達,我們擁有的優異自然條件確實足以傲視全球。

以賞鳥而言,獨步全球的世界性景觀就有9月到10月的墾丁賞鷹季,以及9月至隔年4月台南曾文溪口的黑面琵鷺,而以鳥種的數目來說,目前台灣正式記錄有533種鳥類,佔全世界鳥種的18分之一,若除以單位面積,則台灣的鳥種密度高居世界第二,堪稱是環境條件十分優異的野鳥王國。

生活在台灣,每一季都有鳥可賞,而且無須遠行,在都會公園、郊區山邊、海岸河口,都能欣賞到多采多姿的鳥類生態。如果還想一賞中高海拔的山鳥風采,許多森林遊樂區都是很好的選擇,山鳥不僅美麗,唱起歌來更是婉轉動聽,與賞水鳥是截然不同的自然體驗。

時令進入秋冬,熱愛賞鳥的人簡直分身乏術,從海岸、河口、濕地一直到中低海拔山區都有可觀之處,特別是火刺木、山桐子正值結果期,這些大自然的野鳥餐廳是山鳥度過秋冬的重要食物來源,只要找到結實累累的誘鳥樹木,守候附近,一定會有豐碩的賞鳥收穫。

每年9月一直到隔年的4月正是欣賞遠來候鳥的好時機,其中尤以雁鴨的水鳥最有看頭,不僅數量多,而且白天多半在河面上載浮載沉,只要定點以單筒望遠鏡觀察,就可以看個過癮。

除了關渡自然公園之外,其實還有許多地方可以欣賞雁鴨,一般狀況良好的河口濕地都不難找到雁鴨的蹤影。北海岸的清水濕地、田寮洋濕地,宜蘭的塭底濕地、下埔濕地、五十二甲與無尾港,中部的高美濕地或是嘉義的鰲鼓濕地、台南曾文溪口以及高雄的濕地公園等,秋冬季的鳥況都很不錯,值得一遊。

除了雁鴨等水鳥盛宴之外,台灣秋冬季的賞鳥焦點還有一世界級的巨星,即台南曾文溪口的黑面琵鷺。黑面琵鷺在全世界的數量剩下不到二千隻,被列為瀕臨絕種的鳥類,台灣也將其列為第一級瀕臨絕種的保育動物,受到法律完善的保護。由於黑面琵鷺備受囑目,加上台灣的度冬族群數量幾乎都多達千隻以上,是全世界最大的度冬群體,這個全球的關注焦點讓台灣的保育運動得以與世界接軌,同時也讓曾文溪口大面積的濕地得以保存下來。如今二十餘年下來,除了曾文溪口之外,其它如宜蘭溪口、塭底、竹安等濕地,以及西部、東部沿岸較大面積的濕地,都陸續出現黑面琵鷺的紀錄,顯見國際合作的保育工作有成。看著黑面琵鷺成群漫步河口輕鬆覓食,以長而扁的嘴喙在水裡掃食,那種景象讓人百看不厭。

跟著飛鳥去旅行,每一季、每一年都有說不完的新鮮故事,還有聽不完的好聽歌曲,就讓我們帶著望遠鏡看鳥去,這樣才不致辜負大自然給予我們的豐富鳥類相。 【more】

相關閱讀 >

.《自然老師沒教的事 2 爸媽必修的100堂自然課》, 張蕙芬/著、黃一峰/攝影, 天下文化,
.《自然老師沒教的事:100堂都會自然課》, 張蕙芬, 天下文化,
.《台灣野花365天:春夏篇》, 張蕙芬、張碧員/撰文,呂勝由/攝影, 天下文化,
.《台灣野花365天:秋冬篇》, 張蕙芬、張碧員/撰文,呂勝由攝影, 天下文化,
▲ Go Top
  活動現場 》
新書100年的歷史縮影──《百年風華》……更多人文新書推薦
書展創意自由。放膽去闖:2011天下文化全書系,精選好書買一送一再79折,還有超值66折加購喔!
預售19世紀外國人眼中的,辛亥革命。《辛亥百年典藏史畫》
套書很抱歉,讓讀者久等了!——最偉大物理導師的作品《費曼物理學講義》
特賣天下雜誌特刊精選,特價79元起!
售票父親的饅頭裡揉進了無止盡的思念,卻揉不出回家的夢【麵引子】
雜誌純愛只有Yes or No,向世界預約我們的婚禮!《LEZS 秋季號》
雜誌城市,讓我們看見解決問題的新希望《科學人 10月號》面對都市化帶來的巨大挑戰
話題用設計改變世界!2011閱讀設計特展,中外文參展書79折起
新書連載> 

信仰本能

一八四五年春天,庫克馬戲團團長威廉.庫克打扮成小丑的模樣,坐在四隻鵝拉的浴缸裡,招搖地在布爾河中晃蕩,當時他腦袋裡想了些什麼,我們大概永遠不會知道。不過,這個當紅侏儒的消息,想必讓當地百姓議論紛紛了好一陣子。當時,好幾百個受庫克海報吸引的人(多半是中小學生)都蜂擁到鐵橋上爭睹風采,沒人注意到水面下暗藏纜繩,正拉著浴缸前進。在接近人群時,庫克為了吸引更多注意,偷偷調整了一下方向,好直直地從橋下穿過。結果,圍觀人群真的都跑到橋上,重重地壓著鐵橋。

接下來發生的,是場不折不扣的悲劇。《諾福克紀事》幾天後報導:「一時哀鴻遍野,前一刻還歡天喜地的人群,現在一命歸西。」關於罹難者的數目,各家報導不一,但大致說來在一百人之譜,其中又有六十多名是兒童。近午夜時,船夫拉起了一具女人的屍體,她還一手抱著嬰兒,一手拉著四歲大的女兒。記者寫道:「她到死都還緊抓著兩個小孩,要把三人的遺體分開,著實費了一番功夫。」報導還說:「很多孩子的頭卡在鐵欄杆裡,要把他們拉出極其困難,有些人連手腳都斷了。」

庫克團長不僅大難不死,還毫髮無傷。在接受偵訊之後,他帶著四隻鵝逃之夭夭,之後再也沒出現在任何報導中。陪審團認定:橋樑之所以倒塌,是因為焊接不良、施工不佳,承包商威廉.克里難辭其咎。

當地居民後來怎麼看待這場災禍,相關記錄極少。資料顯示,在接下來的那個禮拜天,不只一所教會的講道提到了上帝意旨難測,同時也要信眾相信上帝自有安排。其中有一位名叫亨利.麥可坎澤的牧師,深信這場災禍是對當地罪惡的天譴,並以此為題發表了一系列挺受歡迎的講道,大聲疾呼當地居民急切反省「懺悔、謙卑、信仰與生命的改善」。今天,要是你到當地教會墓園看看,還可以看到不少罹難者的墓碑——根據麥可坎澤牧師的看法,他們之所以會死,都是因為有些人放蕩、酗酒、好鬥、賭博、八卦等等。

這樣的思考方式直到今天仍然存在。可是,生命沒什麼公平或不公平可言,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去問「為什麼好人會遇上壞事?」這種問題,已經預設了在這些事情背後,有一個有智慧、具道德關懷的行為者。這就好像知道答案之後,還想知道為什麼會是這個答案一樣。在碰到壞事時,我們通常很清楚這是怎麼發生的,然而,我們還是會去問這為什麼會發生——更重要的是,這為什麼會發生在我們身上。

事實上,近來的研究顯示,「神」很容易與「苦難」發生連結。在二○一○年發表於《人格與社會心理期刊》的文章中,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克特.格雷(Kurt Gray)和丹尼爾.韋格納指出:「苦難」與「上帝」這兩個概念關係密切,因為我們演化而來的認知系統無法接受生命裡有非道德變動(amoral vicissitudes)。他們的主要論點是,因為人這個物種極具社會性,所以在遇上壞事時,我們會馬上開始追究誰該為此負責。而由於人在道德上極具有警覺性,也會自然而然地想找出搗蛋者,所以對於犯錯、反社會的人,會立即予以懲罰,好維護群體的團結及個體的基因利益。格雷和韋格納表示:在罪行跟犯錯者明顯可見時(例如有人打了你一拳),這還沒什麼問題,但在災害較為抽象(如癌症、海嘯、地震),連罪魁禍首是誰也不明顯的時候,我們就會轉向上帝。
也就是說,這兩位學者認為:讓神承擔道德責任,其實是日常社會心理的延伸。他們說:「要是找不到人怪罪,就只好去找另一位有意志的行動者負責,好讓遭遇到的事件變得有意義,也藉此得到一些控制感。」下一段引文,也許有助於進一步說明他們的立場:

「想像有個小家庭正在郊外野餐,微風拂拂,陽光和煦,鳥鳴婉轉,美得像首詩、也像幅畫。突然,某個壞心的水壩工人看到了這一幕,心生嫉妒、開閘洩洪,結果這一家人(包括小狗在內)都被沖到谷裡了。請問:是神讓這家人溺水的嗎?」

大部份參與研究的受試者,都說「當然不是啊!是水壩工人弄的,白癡!」不過,在把水壩工人這個角色抽掉之後,有趣的事發生了。有半數的受試者讀到的故事是沒有水壩工人的版本,也就是說,他們只知道水位突然上升,沖走了這家人。結果如你料想的一樣,他們比另一組受試者更傾向將此事歸諸上帝。此外更有趣的是,只有在聽到這家人溺水時,受試者才會歸之於神,在沒有「道德傷害」發生時(例如雖然野餐毀了,但一家人安然無事),神不會被扯進來。

(本文摘自《信仰本能》第五章)看更多《信仰本能》

▲ Go Top
與客服人員聯絡取消/訂閱電子報到博客來首頁回本期要目
Tel:(02)27821100•Fax:(02)27856789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博客來網路書店」或授權博客來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