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線上 》 |
本週頭條書訊 > |
藝術 |設計╱建築 |攝影 |表演藝術 |創意美學 |
| ▲ Go Top |
TOP新書 》 |
作者:詹姆斯.艾爾金斯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11 / 11 / 03 | 【 繪畫與眼淚:畫作如何感動人心 】 博客來導讀 > 藝術創作的目的,不只是引起好奇心,而是要讓我們感動到掉淚,但為什麼我們就是不哭? 你可曾在美術館手忙腳亂,急著從包包裡抽出說明手冊,翻到正確的頁面,對照牆上的畫作,卻仍不得其門而入?你可曾在藝術展場,用心地聽著從耳機傳來的導覽解說,卻摸不著頭緒、對應不上專家的詮釋,也提不起勁? 作者認為,不論是藝術史的研究領域,或者針對大眾的藝術教育,都太重視理性的認知了,我們急著吞下關於藝術的知識,忙著認出每幅名畫,焦慮地學著分辨流派,卻忘記了繪畫與人類真正的親密關係——那就是,感動和眼淚。 從歷史的角度觀之,文藝復興之前,人類被畫作激發出淚水是件天經地義的事,那時我們與繪畫有著簡單而真誠的關係。隨著文藝復興以降,眼淚退位,藝術技巧走向舞台中心,透視技法成為偉大的發明,分析性的審視是藝評家的職責所在。除了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的復興,一代接著一代,我們面對繪畫時,感受越來越貧乏,體驗越來越殘缺。 於是,作者進行一項眼淚計畫,與世界上的策展人、藝術研究者、一般的愛畫者書信往返,試著探索繪畫如何打動他們(或者無淚經驗),他們又在畫中獲得什麼樣的領悟。 ..more |
▲ Go Top |
編輯手札 》 |
「攝影隨時都有一種安靜的不安…等待決定的瞬間」—《國家地理雜誌百年攝影經典》 文/ M87 儘管攝影發展至今,我們已不再輕易相信,相機所拍下的一切,等同於事件的全貌,但難以否認地,我們總是一再地懾服於,攝影捕捉事件的能力。而一張照片之所以動人,不僅止於相機拍下了「什麼事」,激動人心的,往往是攝影師在某事發生的瞬間,按下了快門,那是既真實也魔幻的瞬間;那一瞬間,是生活中的每時每刻,也是生活中千載難逢的一刻。 這個「決定性的一瞬」,使拍照的人成為探險家。他們不知道會遇見什麼,但他們願意遇見任何可能;他們不害怕遇到危險,因為拍不到危險的事件,更令他們害怕。與其說,他們靠近每個事件發生的地方,不如說,他們就在任何地方,帶著相機闖入,並且等待,他們期待但始終不可期待的那一刻。 《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正是這樣的一群探險家。在成為攝影師之前,他們多半是專精於某一領域的科學家、生物學家、天文學家、社會學家…,他們一方面藉由攝影,紀錄和報導現實,另一方面,透過攝影這項精密的技術,他們得以捕捉一般肉眼難以窺視的情景:壯闊的地貌、海底奇觀、天文異象、凍結的物體運動…無論他們拍攝的主題有多麼不同,他們總是能用撼動人心的照片,征服人們的雙眼,而注視著這些照片,我們也彷彿看見了,攝影師那雙好奇而又專注的眼睛。 《國家地理雜誌百年攝影經典》一書,收錄了這群優異的攝影師,在《國家地理》雜誌自1889年創刊以來,所發表過最傳奇也最經典的照片。這本書除了針對每張照片的情景、拍攝動機,做進一步的解說,讓觀者得以欣賞影像背後的故事外,透過這些照片,我們也見證了《國家地理》雜誌在攝影的技術、觀點與美學各層面與時代共進的成就與典範。 國家地理學會總裁吉伯特•葛羅夫納在本書的序言中提及,拍出世界一流的照片,其關鍵在於攝影師總是能適時的「在現場」,這不僅點出《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精神,也反映出攝影最可貴的本質:捕捉住「僅止一次」的時間。 「攝影隨時都有一種安靜的不安…等待決定的瞬間」。這些照片,總是讓我們一再地想起,布列松對攝影所下的最佳註解。 |
相關閱讀 > .《國家地理雜誌百年攝影經典》, 莉雅.賓達威瓦, 大石國際文化, .《國家地理終極攝影指南》, 鮑勃.馬丁、羅伯特.克拉克、約翰.黑利、理查.奧森聶斯、羅伯特.史蒂文斯、戴比.格羅斯曼、弗蘭.布利南, 大石國際文化, |
▲ Go Top |
活動現場 》 |
【 新書 】 攝影,人在現場才是關鍵!《國家地理雜誌百年攝影經典》迷你復刻板! 【 新書 】 英文單字在字典裡有N種定義,但美國人的理解只有一種!找出核心字義舉1反10《用美國 【 新書 】 紐約版《百年孤寂》,近乎完美的歷史小說--《夢想之城》 【 書展 】 【智慧的心】張老師文化心靈書展,任選三書75折! 【 書展 】 請來我家玩!2011兒童禮物書展66折起 【 外文 】 插畫大師JAMES JEAN 作品集REBUS,收錄10年代表作、新作、首度披露手稿 【 新書 】 沒有一本書,能如此徹底揭露Google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
博客來通告 > 祖父的六抽小櫃:與台灣老東西相處的真實感動 孔雀椅 跟著販仔進入南部民家,每每讓我有由衷的感動。原來,那些我從販仔或民藝業者手裡付錢買來的器物、傢私都是曾伴隨某個老人的生活事物。我常開著車,在販仔話語間的微微手勢下左彎右拐於南部鄉間的老舊村鎮裡,朝向某座早已頹圮但仍固執留守一、二老人的百年大厝。從省道或縣道拐入某條僻靜的小路裡,或甚至就是小鎮熱鬧街區裡一條早被忽視的歪斜巷弄之後,進入一棟或許周遭早被醜陋透天厝包圍的老宅很不顯眼地蹲踞於此,年代超過百年。 不需電話預先告知,老人們往往在家,他們僅剩的餘生早已定格於老厝的靜止時間之中。 販仔專程帶我去看的房子往往碩大華美,閩式或日據的磚木構造大氣動人,裡面年華已逝的老人們總是散發一種大家族末裔的無由衰弱,蛛網塵封的空間清冷荒敗,有曲終人散的悲涼。 儘管老厝屋宇不凡,但販仔並不怎麼在意。因為他是為了屋內某一座已被人們遺忘的錢櫃、中藥櫥、掌櫃桌、神龕或柑仔店櫥而來。我則是被帶來見識台灣常民之美的,儘管台灣家具的美好時光早已一去不復返。當然,最後我們多少也會如願買出某件販仔或許已想望十幾年的華美家具。 因為認識幾位販仔,我有幸參與了或許是真實意義下的第一線淘寶。 一間間大厝對我都是陌生而奇異的,我手裡偷偷攢著小相機,但卻不太能拍到什麼,或根本在老厝的迷魅下忘了拍照。老販仔總是鎮定地要我快回車裡拿手電筒,我跟在他後面如古代的書僮,看著他快速地在老厝的半樓裡四處翻看,或是鑽進屋主仍不願鬆口出賣的華美掌櫃桌裡挑撿老物。有三張孔雀椅(頁一六九)便是這樣從一棟立面有著巴落克山牆的日據水泥大厝買到的。 我跟隨老販仔而來,為了見識老屋裡令他難忘的一張掌櫃桌。屋裡那座古老中藥鋪的掌櫃桌果然有不凡的鑲嵌工藝,周邊有極細膩的起線,渾厚的桌板因多年的使用而透顯迷人的光澤與質地,整張老桌氣宇非凡,但閑置屋內陰暗角落恐有十餘年了,大厝裡的獨居老人不捨得賣。其他仍在使用的朱漆五斗櫃、刻滿藥名的中藥櫥與深鎖在後面另一進大庴正廳的八椅四几茄苳入石柳太師椅亦屬非賣品。 老販仔四處翻翻撿撿,為了要貼近窗子仔細瞧瞧上鎖的房內有否老家具,鼻頭上印了一小坨黑點;正當我在空曠的二樓不知能看什麼時,他整個人鑽進日式通鋪底下,「我要確定一下有沒有武士刀藏在床下」,撩滿整頭的陳年蛛絲的老販仔回頭對我喊道。 老販仔眼光準確犀利,是找老家具的高手,他對我稍有意思的尋常老吃飯桌不屑一顧。最後,在老屋開闊的中庭一角,他翻出三張被放倒棄置的孔雀椅,椅子搖晃的厲害,其中兩張且有蛀損。我們連同一個樁藥膏的溪埔石臼,一根沉手的烏心石木杵,一塊石杵頭一起買走。臨走前,我想再向老屋主買走他仍使用中的另一張孔雀椅,如此四張構成完整的一組椅子。老先生不賣,因為他還在使用。我亦不好勉強。載著付錢買下的幾件東西便離開探訪另一老宅了。 回去後我總是掛念著藥鋪裡剩下的那張孤單的椅子,覺得只買了三張很可惜,但卻不知怎麼再跑去向老先生遊說。等了兩週,我忍不住了,載著臨時找到的一把堪用孔雀椅,我又開車奔回這間中藥鋪。 午後的百年老厝外,老先生半關著店門,正坐在騎樓裡舒服地曬太陽。我走近與他攀談起來,告訴他我載來一張椅子想與他交換,椅子很穩固,使用絕沒問題。 在我的想像裡,老人只是要一把隨意可坐的餐椅,甚至只要一把可以置雜物的小几,所以只要能找來一把外形相近的椅子,在可使用的功能不變下,老人應會同意交換的。 出乎我意料的,老先生拒絕。他且搬出老販仔,「他從來不會勉強我的。」我感到尷尬極了。只好站在一旁,找話題與老人繼續說話。 老人日據時代在大鵬灣統管所有日軍駐台的水上飛機,凡要動用飛機皆需他的簽條。光復後回到開中藥鋪的老家,祖父是當地名醫,父親亦承習醫業。老人的祖父見他機巧,便回絕了許多店家老闆的請託,留他在家裡習醫。老人聽了祖父的話,幾天內便熟背了醫書,令行醫一輩子的祖父大吃一驚。於是開始在藥鋪裡學習,五年後離家到大鵬灣附近村落獨立開業並逐漸積累一筆財富。二十五年後正當他打算大量置產時卻逢喪妻,心灰意冷的他賣掉打拚半生的中藥鋪,再度返回老家。 老人的祖父與父親相繼謝世,老人在家裡繼續行醫到七十歲,有天突然決定退休不再看病給藥,「因為我已不太能再做跟腦力有關的工作了,」老人說。老人還是小學生時有驚人的記憶力,整本課本可以任由同學以各種方法反覆考問,甚至讓日藉老師懷疑他的高分是考試作弊得來。 然而,我看到的老人,已經是他停止行醫的十餘年後了。 這棟老宅是老人十幾歲時祖父新蓋的大厝。四張孔雀椅與樓上的吃飯圓桌配成一組,是新居落成時添購的家具。「椅子是我從小就有的。」老人淡淡地說,「看到這椅子就會讓我有懷念。」從老人八十多歲的眸子裡,我突然看到屬於孩童的純真。我知道我已不能再拿走老人剩下的那張椅子了。 老椅子擁有的,不只是客觀與中性的歲月,不只是沒有知覺的無人稱時間,而是一整個精采人生所可以依托、註記並融貫生命厚度的生活物件。臨走前我允諾如果途經小鎮會再回來看他。但不再是為了那張孔雀椅,而是為了這個對器物有情的老人...more >> |
▲ Go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