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來,書市上出現了三本令人眼睛一亮的翻譯小說,我稱之為「今年最特別的老人物新故事」。 首先在七月中旬,打著「每個傳奇人物,都有『然後』:吸血鬼德古拉新章再起!」旗號的《德古拉》正宗續集《不死傳奇》出版了。一生充滿傳奇色彩、欲用耗時六年多完成的著作與大文豪王爾德一較高下的布蘭姆.史鐸克,在距今一百一十四年前,揉合了東南歐的歷史人物(嗜血國王瓦拉第.德古拉)以及新英格蘭地區的鄉野傳說(農夫的孩子一一遭吸血而亡),創造出虛構的惡魔、從東歐來到英國的德古拉伯爵,堪稱是今日所有吸血鬼小說的老祖宗。晝伏夜出、尖銳的獠牙、害怕聖水與大蒜、嗜食女人和小孩的鮮血維生,這般吸血鬼形象至今仍深植人心──為何如此深具魅力的角色,直到百年之後(二○○九年)才由原著者的曾姪孫推出續集故事? 另一個同樣在十九世紀末登場(比德古拉早了十一年),成為「名偵探」濫觴的夏洛克.福爾摩斯,在原著作者亞瑟.柯南.道爾過世八十年後,遺族終於決定授權(雖然道爾的小兒子雅德里安曾與密室之王約翰.狄克森.卡爾合寫過《福爾摩斯的功績》)找來唯一的執筆人選,是英國暢銷小說家也是福爾摩斯研究者的安東尼.赫洛維茲,續寫福爾摩斯與華生的新冒險《絲之屋》,於十一月一日全球同步出版。 與《不死傳奇》一樣,《絲之屋》同為「正宗續集」,但與前者不同的地方在於,早在赫洛維茲接手之前,世上已有上萬篇「仿作」流傳──包括台灣最近翻譯出版的《百分之七的溶液》、《福爾摩斯俱樂部:消失的日記》等等,連恐怖大師史蒂芬.金也曾寫過由華生破案的短篇故事〈醫生探案記〉哩,赫洛維茲能超越過去各式各樣的「山寨版」故事,寫出讓全球書迷由衷敬佩的作品嗎? 接下來要介紹的第三部作品,續寫者所面臨的挑戰性,可又較前兩者有過之而無不及了。 007情報員龐德的人物形象,早已從小說的文字世界跨進電影的影像世界,電影公司每要換一個新演員來詮釋這位永遠不老的間諜特工時,消息肯定佔據了當日影劇新聞版面頭條。縱橫大銀幕近半個世紀後,丹尼爾.克雷格飾演的第六代龐德,在系列第二十一部電影中,還以「首部曲」的姿態「重新啟動」(reboot)──小說世界的龐德,是否也面臨必須「轉型」的瓶頸與危機呢? 原著作者伊恩.佛萊明的遺族並非第一次另覓續寫者,早在電影界改拍完十二部長篇原著之前,就曾找來如金斯利.艾米斯、雷蒙.班森等知名小說家執筆,這回則鎖定過去以鑑識專家林肯.萊姆系列作品奠定大師地位、曾獲伊恩.佛萊明鋼鐵匕首獎的傑佛瑞.迪佛,他會在最新的龐德冒險《全權秒殺令》中創造出怎樣不同以往的新風采? 這三部乍看順理成章、寫來應該輕鬆愉快的續集故事,恐怕不如一般人想像中容易。尤其福爾摩斯、007龐德與德古拉伯爵這三人鮮明、立體的樣貌,在現代讀者的心裡可能早已偏離原著的敘述與定位。原因在於,這三位分別代表了偵探、間諜、吸血鬼的經典原型,使得後人跟隨續寫的類型故事或延長既有的設定或另闢蹊徑,兩者皆使書寫範圍加深變廣,再加上新的時代元素不停地加入(高科技、新知識、更玄妙的幻想云云),自然使得這些「老人物」顯得陳舊甚或乏味,僅剩無限追憶。 這就像一曲老歌,可以懷舊回味,可以新編新唱,後者便得好好拿捏「過去」與「當下」,才能型塑出新的風貌。 如此說來,續寫者利用老人物創作的新故事,需得讓讀者在熟悉的安心感與陌生的新鮮感中取得巧妙的平衡──保有原型人物特有不變的魅力,轉換角度或添加新元素,重新活化故事核心人物的靈魂。 因此,在安東尼.赫洛維茲的《絲之屋》中,保留了既有的時空背景與人物關係,不過改變了好友、助手兼事件記敘者華生的書寫時間,從福爾摩斯已逝的華生晚年找到不同於原著者道爾的敘事觀點。此時的華生毋須再顧慮福爾摩斯的名聲,灑脫地寫下這位名偵探所犯的錯、繁華倫敦的社會底層現況、挑戰二十世紀初期英國社會倫理道德的邪惡行徑等等,直接又深刻。 戴寇.史鐸克的《不死傳奇》是《德古拉》故事的延續,一來解開前作遺留下的謎團,二來重新描繪吸血鬼的定位──「他」絕非無惡不作的凶徒,更不是早餐穀片盒上卡通化的滑稽人物(以喝牛奶吃穀片取代吸血吧!),透過與歷史懸案「開膛手傑克」結合,顯露出德古拉伯爵人性化的一面。 至於傑佛瑞.迪佛的《全權秒殺令》,則跟電影相似,「重新啟動」詹姆士.龐德,讓他瞬間年輕二十六歲。新龐德出生於一九七九年,經歷與老龐德相近,不過顯然不曾參與過二戰,而改打區域型的阿富汗戰爭;現代龐德要面對的已不是冷戰時期的諜報遊戲,更難以捉摸的恐怖組織、新興的綠能產業是英國的新威脅,而他浪漫不羈的性格依舊沒變…… 在新舊之間,我在這些作品中看到了某些傳承致敬,以及更多的開展創新──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這三部門道深厚、熱鬧有餘的老人物新故事,歲末年終之際,還沒買來看的該趕緊下手,別錯過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