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N¡A¤TºØ¤¤°ê­±»ª¢w¢w¡m©î­þ¡A§Ú¦b³o¼Ëªº¤¤°ê¡n

2012 / 01 / 18
第410期

本報訂閱份數
59944
總訂閱份數
1893391

編輯 / 辛喬

本期要目 》
1/23∼1/29農曆春節期間,博客來電子報將停刊一次。不便之處,敬請原諒!
  ‥ 取消 / 訂閱電子報 ‥
  出版線上 》

本週頭條書訊 >






  ▲ Go Top
  本週選書 》

台灣限時批:100個新世代尋夢藍圖

作者:王美玉、張瑞昌、何榮幸
出版社:天下文化

推薦理由:
100 個人,寫下100 封信,每一封信,帶著一個夢想,每個夢想,都是引領台灣邁出下一步的光芒。一開始,只是想要栽種一百朵小花,將眾人寫下的許諾埋進時光膠囊,等待十年後開花結果。沒想到,一封又一封的精彩動人書信,累積成一片樹海,用力撼動著台灣社會每一個角落。


八重山的臺灣人

作者:松田良孝
出版社:行人

推薦理由:
「如果要問我是哪裡人,是日本人嗎?還是臺灣人?我想都不是吧。我就是人啊。」
人們的紛爭與歧異,往往來自對自我的認同與對他人的排斥。美/醜、黑/白、本土/外島、殖民地/宗主國、先進的文明/落後的文明,這些相對的概念影響了整個世界,也將影響著世世代代居住在八重山的臺灣人。


劉邦.大風歌(上下套書)

作者:王立群
出版社:本事文化

推薦理由:
劉邦,真正的男子漢,英雄中的英雄。這段歷史,比電視電影還精彩,史記名家王立群,還原歷史場景,如臨現場,呈現一個大時代,劉邦的真實面貌。


毛澤東的大飢荒:1958-1962年的中國浩劫史

作者:馮客
出版社:印刻

推薦理由:
毛澤東統治時代的核心事件:大躍進,這場實驗最終帶來了史無前例的災難,奪走數千萬人的性命,損失無法估量。

▲ Go Top
  暢銷書排行榜 》
TOP1 TOP2 TOP3 TOP4 TOP5

人文科普新書排行榜】 
▲ Go Top
  TOP新書 》

作者:張冀明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2 / 01 / 20

你最好要知道的司法真相!

博客來導讀 >

司法是一隻變形蟲
法條的解釋會變檢調人員的執法方式會變,法官的審判風格也會變。
在你決定打官司以前,如果不知道司法真相,
就免不了要經歷一場司法夢魘……

本書作者張冀明,繼法律暢銷書《律師不會告訴你的事》、《律師不會告訴你的事2:訴訟糾紛全攻略》之後,首度針對司法內幕與法院生態做獨家的揭露。我們的司法環境是由一群通過國家考試的人組成,包括法官、檢察官及律師等等,目的是為了實現司法正義。然而,根據作者親身的實戰經驗及體悟,這群司法人員的心偶爾會受到「魔鬼」的引誘或攻擊,使司法成為隨時可能改變的「變形蟲」,讓人難以掌握。

本書對司法的食物鏈做了一番剖析,告訴你法官有哪些類型、檢察官有多少能耐、律師是不是真的可靠,協助你在瞭解司法真相的情況下,做出最好的訴訟策略。除了指導如何「用心」觀察所處的司法環境,做好因應的心理與訴訟準備外,本書還要告訴你,在真的走進法院以前,其實你有很多事情可以學、可以做!

這是一位執業二十五年的律師最真心的告白:當你不幸遇到糾紛,訴訟是解決問題的最後也最不好的選項,因為如果操作不當,它會帶來最悲慘的結果。

內文試閱

▲ Go Top
  編輯推薦 》

OKAPI人物專訪】李政亮:三大世代,三種中國面貌
文╱陳琡分

一個台灣人,既非從商,也非依親,只為了近距離觀察中國在近代的劇烈變化,更為進一步理解生活在中國裡的每一個人,將會如何因應轉型期間翻天覆地的浪潮。基於這些想法,身為台大法學碩士的李政亮,在2000年移居中國,一住就是11年。而他將這段時間的體會,寫入了《拆哪,我在這樣的中國》,成為最實地的在中第一手生活資料。

拆哪,我在這樣的中國李政亮不僅在中國完成他的最高學歷(北京大學哲學博士),更在中國落實娶妻、生子與求職(天津南開大學傳播系任教)等人生過程。歸屬於「八零前」世代的他,因著生活與工作,同時接觸到中國八零前、八零後,乃至於九零後的人們,正是近十年來正面迎接變動中國的三大族群,也剛好分別代表了主力、承襲與醞釀世代。

帶著台灣的成長與求學經驗而去,對於中國這個近乎處處皆爭議的世界話題中心,李政亮既不用國際經濟的標準衡量,也避免用政治分化的眼光看待,而是以一個身在其中真實度日的知識小民,來接收與試著理解中國劇烈的變化。如同《拆哪,我在這樣的中國》的副標所註解,在他對中國的初步結論中,包含了「1/3流行文化+1/3國族想像+1/3日常生活」;而在這三個層面裡,不同的世代,也有著不同的觀念與處置方式。

「在中國檯面上的年輕知識分子,似乎讓人感覺很樂於或勇於批判,其實不免也有『媒體化』的成分存在。」李政亮表示,中國的學者專家們與台灣一樣,都出現了體制化與邊緣化的問題,「一些敢言、敢動的學者,只要被綁在學校裡、卡在升等的規章當中,氣勢就會慢慢弱掉。」學者批判的聲音受困,線上媒體的記者或文字工作者們,多半只著眼於具時效的新聞議題,一抓到機會就窮追猛打,跟台灣沒什麼兩樣。差別在於中國尚有言論管控的問題,一旦受到管控,議題也就瞬間消失,等待下一個議題再出現。彷彿處於一種將鬆綁又未鬆綁的狀態,諸多族群伺機而動,隨時都要衝撞,但一衝撞又會遭到打壓。「有族群要衝撞,但也有族群要捍衛這個體制。」李政亮認為,這種弔詭的情形,在這一兩年會有相當關鍵的轉變。

或許我們可以說,隨時準備要衝撞的世代,屬於言論與行動都風風火火的「八零後」;而捍衛體制的,則是依舊抓著中國政治經濟重心的「八零前」。「就像中國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提倡的『唱紅歌』,就是呼籲要『回復過去的精神』。」過去的精神是什麼?是某些八零前的人曾經擁有的「上山下鄉」的經驗,他們認為這是此代人最重要的精神資產。「這批人覺得現代社會矛盾太多、過於空洞,缺乏一個共通的價值。」眼見貧富差距日漸擴大,社會缺乏團結的基礎,無力以實際作為去處理民生經濟問題的結果,就是重新用文化民粹主義,高舉著道德旗幟,來重建社會主義原初的精神,「唱紅歌」便因此出現。

「唱紅歌頌揚的內容,最經典的就是毛澤東說的:年輕人要『像八九點鐘的太陽』那般光明向上,要把當年上山下鄉勤勞刻苦發揮出來。」這樣的緬懷在價值虛無的環境裡極易產生,可說是八零前無力掌控國家轉變,於是呼喊回歸。「中國對『維穩』(維持穩定)的想法很根深蒂固,永遠覺得需要團結。但團結需要一個核心價值,當下找不到、未來看不到,只好從過去挖。」李政亮說。

即便是八零後,也逐漸進入了三十歲大關。「他們其實是物質最充裕的一代,還親眼見證了中國崛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過程。」八零後不僅看著國家經濟起飛,更經歷了北京奧運等全民事件,體會到前後的激烈昂揚與急速冷卻,「這讓他們對於國家與個人的聯結,產生了更多的反思。」加上八零後不只是網路與新媒體最重要的使用者,也面臨了相當嚴苛的城市生活壓力,要他們對這些問題視而不見,近乎是不可能。

「九零後,特別在他們的次世代文化裡,流行起所謂的『穿越』。」「穿越」簡而言之,就是跨越時空,回到過去(或未來)。此世代對此話題著迷的程度,不只在小說或戲劇裡,甚至發生北京的小學生因此自殺、留下遺書說明自己回到過去的哪個朝代。「很多人都在討論『穿越』出現的脈絡是什麼,甚至對之批判。」李政亮自己對這個現象也充滿好奇,認為是相當值得持續關注的一件事。然而,無論是八零前的唱紅歌,或是九零後的穿越,差別只在前者的概念曾經存在,而後者屬於架空虛構,兩者的根基其實很接近。

「當我們在現實上遇到問題,自然會從成長經驗裡,找出一些自己覺得美好的回憶。」也許在近十年的中國裡,我們可以看見的是,因為對現狀的無能為力,各世代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逃避或追尋,期冀有個場域可以交託自己。而,中國如此,台灣又何嘗不是?

相關閱讀 >

.《拆哪,我在這樣的中國:1/3流行文化的+1/3國族想像的+1/3日常生活的》, 李政亮, 夏日出版社,
.《走進都會中國:一個台灣人登陸十年的文化觀察》, 李政亮, 夏日出版社,
.《美好年代.巴黎片斷:廣告海報中的城市故事》, 李政亮, 山岳,
▲ Go Top
  活動現場 》

▲ Go Top
與客服人員聯絡取消/訂閱電子報到博客來首頁回本期要目
Tel:(02)27821100•Fax:(02)27856789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博客來網路書店」或授權博客來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