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線上 》 |
本週頭條書訊 > ◎越能明瞭自己生命經歷的主題,越能找到通往和諧完滿的方向。──《神之手2:透視你的生命藍圖》 探索自己的生命藍圖,能幫助你瞭解自己為何生為這樣的一個人、為何擁有這樣的人格特質、為何誕生在這樣的環境、生活中的各種遭遇如何影響自己,以及更重要的,這一切是為了帶給我們什麼?
◎面對愛情消褪或外遇時,是要繼續耗著,還是選擇脫困?你的決定,將寫出不同的人生劇本!──《親愛的,我們還要不要一起走下去?》 這不是一本勸合或勸離的書,而是透過故事,以孩子的角度,綜觀兩性內心的世界,呈現外遇家庭的新契機。書中因父母一方外遇而徬徨的兩位孩子,遇見了心靈導師梅里婆婆的整個情節與對話,導引出真正的教導與方向。 ◎該如何協助末期病患,放下世俗的煩擾,讓他走得安詳、走得尊嚴、沒有痛苦?──《聽診器與念珠:安寧病房裡的宗教師》 《聽診器與念珠:安寧病房裡的宗教師》從臨終病人最常見的「死亡恐懼」開始,順著病人與其家屬心靈的轉折:不捨、心願未了、自我尊嚴的傷害、自我放棄、對安寧緩和醫療認識不清;;步步來讓讀者朋友對臨床宗教師有所了解。 |
| ▲ Go Top |
TOP新書 》 |
作者:褚士瑩 出版社:大田 出版日期:2012 / 02 / 01 | 【 給自己10樣人生禮物:成就動詞型的生命地圖就在這10個關鍵【博客來獨家簽名藍章版】 】 人生很長,很多決定看起來很急迫,其實只要是好的決定,不論什麼時候開始都不嫌晚,因為我很相信只要循著夢想的方向,畫出清楚的地圖,一定會越來越近,雖然沒有人能保證,我們都能夠到達目的地,但只要能夠一直走在夢想的道路上,就是夢想實現。──褚士瑩 每個人的生命,都擁有很多禮物, 但如果不打開使用它們,禮物等於是廢物! 彷彿擁有任意門的褚士瑩,被很多人羨慕與好奇, 但他說:其實我只是打開我人生禮物而已!! 小學三年級就有環遊世界的夢想,17歲就開始出發,至今未停止過。每年飛行的哩程數就可以繞地球六圈, 其實他只是將舒適圈擴大了而已。 他說,他最賴皮的一件事,就是死趴在夢想的彩虹上,因為他愛上滿天星斗的辦公室,到印第安保護區追蹤大角鹿,到緬甸當農夫,他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方式! 他給自己最高額度的健康保險就是一輩子的運動,他堅持沒有朋友比沒有錢還要不幸千百倍!當朋友在MSN上敲說,嘿,褚士瑩,我覺得你真是這輩子活得最爽的人!他卻相信只要做好自己的專業,就算冷門,就算不是第一名,就算不是大師,每天專心做喜歡與擅長的事,就是一個很棒的人! 太多人問他:你怎麼辦到的? 太多人羨慕他的無國界價值觀, 太多人欣賞他的夢想與現實的結合力, 但他卻想說:我給自己10樣人生禮物, 形成了自己熱愛的生命地圖,你們一定也可以的, 但最重要的是,我已經打開它!使用它了。more |
▲ Go Top |
編輯手札 》 |
陰影的背後,同時就是陽光──蔡穎卿《我想學會生活》 文/ 居樂斯 (OKAPI 專訪《我想學會生活》作者蔡穎卿) 若親子教養成為近年出版的熱門趨勢,「蔡穎卿」絕對是不可缺席的名字。自2007年1月正式開寫,短短五年,共交出九本題材不一的精采作品。勞動於餐廳經營跟家庭生活的忙碌,不禁好奇,她的寫作時間是打哪擠出來的?說起話不急不徐,眼前看似柔弱的嬌小女子,雙眼卻直射出一股無可忽視的能量,穩定且十分專注。 「沒有任何一本書是為了出書而寫的,」蔡穎卿笑說,自己並不是個有計畫的人,出第一本書的前十年,她以文字記錄下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點滴,「那的確像是在寫日記。」因為先生的職務調動,當年的蔡穎卿面臨與家人分開或是離開家鄉出國打拚的抉擇,「就像現在許多台商的家庭一樣,但相較起我那個時候,現在女性所遭遇的處境,要更複雜得多,」她最後決定「要和家人一起生活」,離開了台灣。幾年下來,住居過泰國曼谷、比利時等地。離開生養的母土,中文成為她領孩子閱讀的重要課題,一篇刊載在《光華畫報》描寫親子共讀《論語》的徵文投稿,成就「作家蔡穎卿」注定要被「看見」的機緣,旋即在一個月後,交出她的第一本書《媽媽是最初的老師》。 專心在現在的事情上頭,是蔡穎卿面臨人生大小變化時,從不改變的準則。「我很幸運,在快三十歲的時候,接觸到一本書。」呼應一開始創作的本心,蔡穎卿的新書《我想學會生活》也是個「意外」,她放下手中正在進行的書,由一篇推薦序的邀稿開始,延伸鋪展出一本全新的散文集,蔡穎卿回復自身,十二則看似插隊的文章,其實可以遠溯回二十年前,在她生命裡「曾經發揮作用」的閱讀經驗。那是美國探險家也是知名作家林白夫人的一本小書《來自大海的禮物》,蔡穎卿說,這是上天給她的一份禮物。身為作家以及名人的太太,林白夫人有一塊生活必須持續為公眾開放;書寫在五十歲的年紀,以潮汐比擬,林白夫人當時已歷經了複數回的起落,「而二十年後,我五十歲的時候,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當年那個決定與家人一起生活的女子,面對未可期的將來,暗暗向自己丟出了這個問題;而這本來得正是時候的小書,也成為蔡穎卿總是邁開腳步向前,至今仍與之持續對話的勇氣泉源之一,「有人先走在前頭告訴你,所謂的變化才是人生正常的樣子,你會感覺到一種平靜。」 在蔡穎卿的書寫裡,畫面感是她另一項「天賦」。新書《我想學會生活》裡頭,蔡穎卿描述一段父母親日常生活的景象,台東老家老房子的慣常與不便,在城市居住久了的身體,很誠實地感覺局促。從困陷中領會,蔡穎卿再次體悟現代生活的便利性「並非理所當然」,而那種「親眼看著」親人勞苦的滋味,蔡穎卿說,現在孩子們所缺乏的正是這份「為大人憂慮」的機會。還不到上學的年紀,打掃家裡已經是她每天的日課,不是被大人規定著分擔家務,爸爸媽媽為生活奔波的勞苦,從記憶始便牢牢「看進」孩子心底,「我的母親是做磚工廠的,一遇到下雨天,就要擔心今天叫不叫得到工人……」人是寂寞的動物,孩子更甚,母親每天六點即出門趕工,滿腦子只想幫媽媽做點什麼,即使遇到吠叫不停、惡狠狠的看門狗,當年的那個女孩,終究得鼓起勇氣,「自己想辦法」對付牠。「人在想的時候都是害怕的,只有動手去做,才不會讓恐懼無限蔓延,」從行動中習得勇氣的力量,看著父母親的背影,蔡穎卿的記憶之門,有一部分直通那個與大自然共處的童年。 回頭檢視生命「第一個高原」,所謂的中年或話題正熱的「初老」,對蔡穎卿而言,只是潮汐人生的某個段落。時光悄悄來到了五十歲,蔡穎卿對現在的自己感到滿意,二十年前的那個叩問,對往後的人生同樣受用。跟林白夫人相同,現在有一部分的蔡穎卿必須為公眾開放。征戰無數演講場合,蔡穎卿說每次都跟第一次一樣緊張,也正由於這種欠缺,讓她總是習慣做好兩百分的準備。生活的滋味對蔡穎卿而言不是想像,林白夫人乃至自己母親的「動手去做」,早就成為其身體、大腦裡的軸心;在獲得極大迴響的「小廚師」計畫之後,蔡穎卿近期將開展另一個與孩子「一起動手」全新互動。至於人生的下一個階段會是什麼樣子,答案也早已握在她動個不停的手裡。 |
相關閱讀 > .《我想學會生活:林白夫人給我的禮物》, 蔡穎卿, 遠流, .《來自大海的禮物》, 林白夫人, 遠流, .來自大海的禮物+我想學會生活,2書合購75折 >>前往選購 |
▲ Go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