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線上 》 |
本週頭條書訊 > |
藝術 |設計╱建築 |攝影 |表演藝術 |創意美學 |
| ▲ Go Top |
TOP新書 》 |
作者:Steve Simon 出版社:悅知文化 出版日期:2012 / 02 / 24 | 【 攝影的熱忱:成就精采攝影的10項心法 】 博客來導讀 > 在這個影像已過度飽和的世界,我仍相信它擁有改變的力量 本書內容汲取了作者30年來的攝影經驗,將其濃縮為10項心法,無論是思考方式或是實用的攝影技巧,引導每位讀者找到自己的觀點與方法。 首先,必須擁有攝影的熱忱。 第二,大量的拍攝並累積作品。請記住,你的前10,000張作品都是最糟糕的照片。 第三,構圖之舞。將構圖方法以不同觀點呈現,你必須不斷探索不同角度與畫面,緊盯著觀景窗,改變自己的位置或姿勢。 第四,出發去冒險吧。人容易安逸在自己的舒適區,限制了冒險犯難的精神,而錯失獲得傑出作品的機會。離開自己的舒適區吧!嘗試與陌生人交談,為他們拍一些照片。 第五,人像攝影的力量。顯露出真實人性的瞬間,就值得按下快門。笑容雖然美好,但自然放鬆且沈浸在自己思緒中的作品更加自然。 第六,攝影構築於光線之上。要擁抱光線、崇拜光線、愛上光線。沒有光線就沒有攝影,光線可以是自然的現場光或人造光源,學習如何掌控光線是獲得傑出作品的基本法則。 第七,後製編輯的藝術。去蕪存菁,呈現最好的作品,花時間編輯自己辛苦拍攝而來的作品非常值得投資,這包含整理、後製、標示、備份等。 第八,自我檢視優缺點。請記住,最好的作品永遠在未來等著你。越來越多人喜歡用「錯誤」來表達自己,「LOMO運動」就是其中之一。與其聽到贊美,你該更希望聽到有建設性的批評。 第九,付諸行動。設定拍攝計劃的目標、策略、時間及路線。行動方案可以先從家開始;小至鄰居的每日生活(當然要事先徵得他人同意),大至遍行全國來捕捉豐富人像及風景。 第十,和全世界分享你的作品,將自己推銷出去。想將自己的攝影作品商業化,就要想辦法自我推銷,在這裡有許多方法,讓你在這個網路與社群主導媒體的世代裡,脫穎而出。...... more |
▲ Go Top |
編輯手札 》 |
他不是瘋子,他有的是比瘋子還瘋狂的意志,去規訓自己,創作藝術—《現在之外:謝德慶生命作品》 文 / M87 「生命是一場終身徒刑」。 對一般人來說,這聽起來是件悲傷,也是件殘酷的事。但有人卻畢盡其力用生命展演這件事。 為什麼「生命是一場終身徒刑」? 對一般人來說,這或許是一件難以理解,也難以體會的事。但有人卻畢盡其力用藝術說明這件事。 如果「生命是一場終身徒刑」,它可能是藝術作品,它會是什麼樣的形式?它要如何被展現?又如果,「生命是一場終身徒刑」,它不僅僅是藝術作品,它還會是什麼? 這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甚至,連思及這樣的問題都必然費力,但有人卻畢盡其力思考這個問題,並且,創作這個問題。或者,相反著進行,藉由創作這個問題,他才得以不斷逼近這個問題;藉由創作,他才得以在提問中尋找答案。無論,最終,他的作品是提供了答案。 謝德慶,80年代台美藝術家,自1978起開始執行「一年行為表演」,至1986年止共創作了五件作品,每件作品的時間長度是一年。一年,是作品的完成時間,也是作品的生命時間。他為每件作品立下規則,尋找律師簽署協議書,然後,在律法起效力的一年間內,他必須服從他所制訂的律法。 第一件作品〈籠子〉:1978-1979年,一整年將自己關閉在籠子裡,不閱讀、不寫作、不聽音樂、不看電視、不與人交談。第二件作品〈打卡〉:1980-1981年,一整年,一天二十四小時,每個整點時刻至工作室的打卡鐘上打卡。第三件作品〈戶外〉:1981-1982年,一整年,完全在沒有庇護遮罩的街頭上生活。第四件作品〈繩子〉:1983-1984年,一整年,和女藝術家Linda Montano用一根繩子近身束縛,但不能碰觸彼此。第五件作品〈與藝術無關〉:1985-1986年,一整年,不做藝術,不談論、不觀賞、不閱讀、不參與任何藝術。 這是謝德慶的「一年行為表演」,這不是文字陳述,這是他真實經歷與實踐的表演,每次都以一年為單位,一年,是他創作藝術的時間,也是他活著的時間,是他將自己囚禁在藝術裡面的時間 。這是一般人所無法想像的時間長度,這也是一般人所無法體會的行為藝術,但如果我們試著想像,想像…我只能承認,每一件作品,我都無法想像,我甚至不願意去想像,有人,曾經將自己置身在如此受困的處境,他是怎麼活過來的?在那樣的自我刑求中,他怎麼可能不發瘋? 但他肯定不是瘋子,因為瘋子會真的失控。他有的是比瘋子還瘋狂的意志,去規訓自己「身心沈浸」在藝術裡,去規訓自己思考藝術,去規訓自己展演他所思考的藝術。 就像他的第一件「一年行為表演」,作品核心即是「思考」。他將自己禁閉在籠子裡,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思考,唯一要做的事,也是思考。重點不是思考什麼,而是要讓「思考藝術的過程變成一件藝術作品」。可怕的是,這是思考的極致,也是思考的空無,因為我們始終無法得知他思考了什麼,但我們確實可知,他將自己關起來了,他什麼事都做不了,他只能思考。 我們唯一能猜測的是,他在〈籠子〉裡的思考,可能延續至他第二、三、四、五件的「一年行為表演」,他持續思考,但可能不是展演思考本身,而是透過將自我監禁在時間裡、流放到戶外、綑綁在他人身上的種種將存在逼至極限的運動中,思考生命的意義、思考藝術與生命的關係。或是,完全推翻藝術思考的可能性,在第五件作品裡,從事一種完全相反的運動,創作「不思考藝術的思考」。 「我的「一年行為表演」呈現了我對生命思考的不同角度,但這些角度都基於相同的前提:生命是一場終身徒刑。」謝德慶在與Adrian Heathfield的一次對談裡,自陳他藝術作品的內在之核。他用長達五年的時間,創做了令人震驚的藝術創舉,走入了無人能抵達的藝術之境。 「一年行為表演」計畫結束後,他創作了人生最後一件作品:1986-1999年〈十三年創作藝術但不公開展示〉。他在2000年的第一天,以一張海報發表了這件作品: 謝德慶 1986年12月31日-1999年12月31日 我使自己存活。 我渡過了 1999年12月31日。 謝德慶2000年1月1日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地球 他告訴眾人:我不再待在藝術裡面了,我只是走入生活。 這件十三年的巨幅創作,在謝德慶的作品檔案中,是十三張空白紙頁。他再度創作令世人震驚的作品,這十三年,有人好奇,有人質疑,有人全然的信服他的創作,但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這件作品仍然是不可解的謎。謝德慶無法親自回答這件作品是什麼,因為這是他自訂的律法。 如果,「生命是一場終身徒刑」,它不僅僅是藝術作品,〈十三年創作藝術但不公開展示〉這件作品這會是它可能的樣子嗎?我們無從得知,但我們得勢必重新再走一遍,從《現在之外:謝德慶生命作品》開始,再度回到他的創作源頭,細細耙梳他的創作軌跡,循著他的作品脈絡,重新理解謝德慶,理解藝術與生活的裡與外,理解何謂藝術,何謂生命。 |
相關閱讀 > .《現在之外:謝德慶生命作品》, 亞德里安.希斯菲爾德、謝德慶, 典藏藝術家庭, |
▲ Go Top |
活動現場 》 |
【 新書 】 林書豪太「灌籃高手」啦!經典籃球漫畫《灌籃高手》套書,限時優惠66折∼ 【 書展 】 2012第84屆奧斯卡│影痴必備佳作推薦展 【 新書 】 如何穿出簡單又不失流行的韓系Style! 【 新書 】 你知道,你是狗狗生命中的唯一嗎? 牠尋尋覓覓,只為了與你相遇。 【 新書 】 體驗繪本的魔法!凱迪克得獎大師作品展 【 新書 】 年近35、40出頭……現在開始還不遲,掌握人生最關鍵10年! 【 新書 】 花少少的錢、簡單幾個步驟,即使是租屋族的你,也能把家變身日雜現場!《自然風家屋布 【 新書 】 人們說:愛情使人成長,情傷讓人迅速茁壯,那麼性呢?《亞當的禁果》 |
博客來連載> JOURNALS:塗鴉大師凱斯.哈林【博客來獨家限量書套版】 帆布是很棒的材料。堅固、可銷售、還算耐久。但我面對它時卻覺得綁手綁腳。我花八塊錢買張30×40的帆布和油畫顏料,卻因用掉十二塊錢作畫而對將來的成果疑神疑鬼,認為它應該有點價值。若畫在較便宜的紙上,使用攙水的顏料,畫一整幅4x9英尺幾乎不需花什麼錢。我愛畫畫。光看作品就能了解。 我不管它到底是繪畫╱素描╱雕塑。 我不在乎你是否不喜歡它。 我不在乎紙被弄皺、撕裂。 我不介意有人走過,將它弄髒。 我不在乎自己是否沒在上面畫畫。 如果我不管一切次要的繪畫元素;如果它不被視為「神聖」或「有價值」,那麼我就能毫無拘束地作畫,體會線條與形狀間的互動。我可以自發性地畫畫,毋須擔心它是否「好」看,讓自己的動作與即時反應╱回應控制作品,掌控自己的能量(如果有控制存在)。或許控制是不好的字眼。我能「利用」這全部的元素,不擔心結果和完成(沒有真正完成的事物)的作品是否表達出完整的感覺。看著就開心。從秩序中出走。或是只浮現於這些條件下的另一種規矩。它需要個體的互動與回應—可能是個人的詮釋。 寬鬆、自然、真實、無拘無束、超出定義。作品是暫時的,永久性並不重要。它的存在已被證實。可藉由相機成為永恆。我不需要令它不朽。 我的原紙畫作甚至有可能與正在進行中的帆布作品保存得一樣久。原子彈一炸,毀掉畫布的速度就跟紙張一樣快。 電腦矽晶片變成新的生活形式。到頭來,人類的唯一價值是為電腦效勞。我們已經走到那種地步了嗎?從許多方面看來,答案是肯定的。電腦系統掌控了我們無法處理的資訊。我們操縱電腦,或只是協助它們駕御我們?這是《一九八四》的場景,而且已有十年之久了。如果電腦持續作出重大決策、貯存超越我們心理能力的訊息、設計具體的東西(機器),人類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服務電腦? 藝術家的地位呢? 應該抗拒或接受這種狀況? 在我看來,人類已抵達演化過程的終點。如果我們繼續依循原路,最後將毀掉自己。我們正在創造毀滅自己的科技。自取滅亡。也許電腦會救我們一命。或許我們創造了能不斷演進並超出本身能力的生活形式是件好事。 儘管最主要的問題在於我們能否駕馭電腦化心靈的演變,或者它能否逐步發展並超越自身?電腦能否不透過我們的協助,決定自身的未來並且使它成真?每一天,電腦能做的事情愈來愈多。我想我們能(以我們的心智、技術和電腦)創造電腦成為一種在幾乎各方面都比自己更有效率的生活方式。 機械美學? 電腦擁有審美意識嗎?美學的模式能被寫為程式輸入電腦,讓它思考、推理,並根據特定的美學下決定嗎?為什麼不行? 藝術在人類生存中所扮演的角色將受到檢測。這或許是世人曾經歷過對藝術最為關鍵的時刻。這時期的藝術家處在始終意識到被電腦追趕的情況下創作。我們遭受威脅。即將來臨的機械美學危及了我們的存在、個體性、創造力、生命。在日常生活中、於人類生存裡為藝術建立牢固的地位就要靠我們了。 如果可以犧牲人,那麼人類的情緒、樂趣、耽溺、創作美學以及人格都能被消耗殆盡。 ...more >> |
▲ Go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