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新書 》 |
作者:許芯瑋、社團法人臺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 出版社:凱信企管 出版日期:2012 / 04 / 05 | 【 給孩子改變世界的機會! 】 博客來導讀 > 牽動全球30餘國,逾2500萬人的創意思潮! 創新教育哲學「Design For Change」的全球首部專書!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寶庫,但唯有讓孩子透過自己的感覺,探索自己的潛力、興趣以及對自己的願景,才能真正開創最有價值的未來。別急著給答案,留給孩子獨立探知世界的一扇窗,有了父母的耐心與信心當養分,孩子將更有勇氣探索未知,而那將是一個改變世界的機會! 「Design For Change」是一個在印度發起的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在臺灣,由師大英語系畢業的前師大附中英語科代理教師許芯瑋 Kate Hsu發起響應,經歷三年的努力,目前臺灣的部分挑戰辦得有聲有色,更被原發起人讚為「亞洲區楷模」! 本書結合作者本身對於教育的看法,及DFC在臺灣的實際活動經驗,闡述對萬事好奇的孩子比常人更有能力達成目標。透過DFC這個活動讓孩子學習人生最寶貴的課題:建立「我做得到」的自信心、讓孩子知道「解決生活周遭問題」並非一件不可能的事。 |
▲ Go Top |
編輯手札 》 |
如果你在街頭巧遇萊爾,請不要尖叫。他不是鱷魚,他是我家人! 文/洪桑尼 這種機會不是每個人都有,但我相信,它是真的,而且真真實實地發生在東88街上的那棟房子。 「嘶喂噓,嘶哇噓,嘶啪啦噓,嘶嗚噓…」這樣奇怪的聲音,斷斷續續從東88街上的房子裡傳出來…是房子裡機器故障?是窗戶沒有關好?還是整棟房子被老鼠佔領了?不會吧!還是裡頭有…有鬼!?在普林姆一家人搬進去前,它始終是個神祕的謎。 終於,在一個陽光普照的早晨,搬家公司開始在東88街上的那棟房子前卸下普林姆一家人的東西。工人忙進忙出的吆喝聲,讓人短暫忽略了這樣規律的「嘶喂噓,嘶哇噓,嘶啪啦噓,嘶嗚噓…」聲,但當普林姆家最後一盆開心果樹定位後,再聽到這樣的聲音,那可就不太尋常了。普林姆太太循聲走到浴室門口,在打開門的那刻,她緊急召喚普林姆先生,要不是兩個人同時看到,或許她還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隻鱷魚,一隻活生生的綠色鱷魚。而且,牠還開開心心的躺在他們的浴缸裡! 「噴水!」「報警!」「爬到樹上!」哦,不,不能爬到樹上,牠不是熊,但有誰教過我們遇到鱷魚該怎麼處理?尤其是一隻出現在家裡的鱷魚!在普林姆一家人想到辦法前,鱷魚已經走下樓來。原來這隻鱷魚叫萊爾,就如同遺棄牠的前飼主法蘭堤先生(舞台表演藝人)給的紙條所說,牠是一隻溫和的鱷魚,也是一個擅長表演特技的藝人。牠在普林姆一家人面前盡情地表演牠的拿手戲,終於,卸下了每個人的心房。從那天起,萊爾就成了普林姆家理的一份子,他們一起用餐、一起出遊,一起完成許家庭會做的事;直到有天,萊爾因在一場遊行中的傑出表現而聲名大噪後,故事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 法蘭堤先生回來了,以養父的姿態出現。他不顧普林姆太太的眼淚,執意帶走了他一手栽培的萊爾,想要藉此重創他輝煌的走藝事業。他帶著萊爾遠渡重洋、住過各式各樣的旅館、但怎麼也喚不起萊爾逗大家開心的戲胞。萊爾在海的另一頭留下了眼淚,而這頭的普林姆家庭卻是止不了的哀聲嘆氣。看到這,想起了【我們買了動物園】電影裡的情節,看著男主角面對一隻即將被放棄的生病老獅子Spar,那種用盡全身力氣想要挽救獅子的畫面,是那麼純粹,一種純屬家人間的不捨。同樣的,我在這頭看到的鱷魚眼淚,也感受到同樣的感動,故事中沒說的,卻是再真實不過的家人式牽掛。 就像書的畫風一樣,故事雖然沒有太多的高潮起伏,卻有一種復古的樸實感。紅磚房、木板地、老式浴缸,溫暖的讓人相信身旁就有這樣一個故事,一隻貼心的鱷魚。所以,如果你在街頭巧遇萊爾,請不要尖叫。他不是鱷魚,他是萊爾•普林姆,普林姆家裡的一份子。 ...more |
▲ Go Top |
洪蘭老師說教改 》 |
日本能,為什麼台灣不能? 文╱洪蘭(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曼德拉(Nelsor Mandela)說「教育是世界上最勇猛的武器」,因為只要把孩子教好了,這個國家就無敵了。教育是國家的命脈,這是無庸置疑的,所以每次內閣改組,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誰是教育部長。可惜雖然每個人都知道教育要改革,但是怎麼改,卻沒有定論,十個人有十二個意見,所以教改改了十幾年,學生還在痛苦中。不過這麼多的不同意見中,有一個意見是大家都贊同的,那就是教育應該「因材施教」。每個孩子不一樣,因此教材教法應該量身訂造,把每個孩子帶上來。孔子在三千年前就指出了這一點,我們在論語中也的確有看到孔子有落實因材施教。 目標對了,問題就解決了一半了,那麼應該怎麼做才能達到因材施教呢?這本書指出了一個方向:小組學習、協同學習,它告訴你,能力分組已不合時代了,現在是協同學習時代,校際合作形成生命共同體。其實我們在醫學改革上,也是朝著問題導向的小組學習在走,只是走得很辛苦,因為過去的包袱很重,積習難改。人都害怕未知,不喜歡新的東西,老師已經很習慣舊的教學模式了,大腦只要花最少的力氣就可以上完一天的課,就如一位老師說的:「教了七年的四年級,我閉著眼睛就可以上課。」 但是世界在改變,沒有「以不變應萬變」這回事。不知為何台灣沒有人去挑戰這句話的不合理性:當世界在改變,而你不改時,你會被淘汰,世界往前走遠了,你還留在原地。學如逆水行舟,已經不是比喻,它是現實,只要看韓國就知道了。所以日本已有做過pilot study的新方法,成果很好,學生喜歡上學,我們何不借來參考一下,不成功沒有害(其實學生也不會比現在更痛苦),但是成功了,千萬的孩子就會有笑容了。 我們目前的教育制度一定要改的原因是它不符合人腦的發育,在大腦的實驗中,我們看到每個孩子成熟(開竅)的時間早晚不同,它有基因上的關係,當班上有人已聽懂,有人還不知道老師在講什麼時,協同學習對開竅慢的同學的確有很大幫助,他會比較沒有跟不上的羞辱。此外,我們在同卵雙胞胎做同一件事情的大腦圖片中有看到,雖然他們既是雙胞胎又是同一個父母帶的,但是大腦活化的迴路很不同。因為二人後天的經驗不同,經驗促使神經連接,大腦活化的迴路就不同了。我們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基因不同,後天環境也不同,比起來是很不公平的事,孩子只要今天比昨天有進步,他就是有在學習,就不該責罵他,因為學習的快慢不是操之在他,而在他的基因上頭。 教育應該是去適應孩子的天性而不是把孩子拿來適應教育的制度。我們心疼孩子做白老鼠,但是教育不改又不行,因此,請細讀這本書,想一想,它有可能發生在你我的周遭嗎?如果日本能,我們為何不能? ...more |
▲ Go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