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書排行榜 》 |
TOP1 | TOP2 | TOP3 | TOP4 | TOP5 |
| | | | |
翁山蘇姬 | 社會性動物:愛、性格與成就的來源 | 欺騙的種子:揭發政府不想面對、企業不讓你知道的基因改造滅種黑幕 | 宗教的慰藉 | 科技想要什麼 |
【人文科普新書排行榜】 |
▲ Go Top |
TOP新書 》 |
作者:白先勇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2 / 04 / 30 | 【 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集(上下冊) 】 博客來導讀 > 我寫《臺北人》,卷首即表示,是為了--紀念先父母及他們那個憂患重重的時代。這部身影集,正是那一整個時代的縮影。 --白先勇 《父親與民國》系列書為白崇禧將軍之子、知名作家白先勇先生為其父編著的畫傳,分上下兩冊,上冊為《戎馬生涯》,分〈北伐〉、〈蔣桂戰爭.建設廣西〉、〈抗戰〉、〈抗戰勝利.國共內戰〉四章;下冊為《台灣歲月》,分〈台灣歲月〉及〈家族親情〉兩章。全書收錄約600張白崇禧將軍的珍貴影像、報導剪影,並由白先勇先生撰寫圖說及一篇篇小故事。全書洋溢著深刻雋永的父子情,更有許多還原歷史現場的珍貴畫面與史實追記。 上冊【戎馬生涯】 父親一生參與了民國的興衰,他本人就是民國史的一部份。在卷帙浩繁的民國史冊中,父親的身影應當立在相當醒目的位置。──白先勇 白崇禧,一八九三年三月十八日生,廣西臨桂縣人。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晚,武昌起義那一槍,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 十八歲的他,瞞著家人參加「廣西學生軍敢死隊」,隨軍北伐。兩位哥哥到桂林城北門去守候攔截,誰知他暗暗將武器裝備託付同學,自己卻輕裝從西門出去,翻山越嶺與大隊會合。十八歲踏出桂林西門那一步,他便走出了廣西,投身入滾滾洪流的中華民國歷史長河中。 北伐軍興,他率部由廣州打到山海關,對完成北伐做出貢獻。抗日戰爭,他運籌幃幄,決戰疆場,抵抗異族入侵,立下汗馬功勞。國共內戰,他更率部與共軍戰至一兵一卒,是與共軍戰到最後的一支軍隊。為了保衛民國,他奉獻了一生。 民國三十八年十二月三十日,他自海南島飛台灣。在風雨飄搖之際,他選擇入台,與中華民國共存亡,用他自己的話,是「向歷史交代」。 下冊【台灣歲月】 台南天壇重修落成,他替鄭成功書下「仰不愧天」的匾額。綜觀父親一生,這四個字他自己也足以當之。──白先勇 白崇禧將軍在台的十七年,雖然過著平淡日子,但內心是沉重的,大陸淪亡一直是他痛中之痛。他念茲在茲的仍是反攻復國的大業。 民國五十五年,離過世前不久,他託人攜帶一封長信給旅居香港昔日同僚廣西省省長黃旭初,信中言不及私,通篇都在分析國際大勢及國軍反攻大陸的可能性。 他在台灣的晚年也過得並不平靖,沒有受到一個曾經對國家有過重大貢獻的軍人應該獲得的尊重。但他並未因此懷憂喪志。 在台灣,他於逆境中始終保持著一份凜然的尊嚴,因為他深信自己的功在黨國,他的歷史地位絕不是一些猥瑣的特務跟監動作所能撼搖。最後他死在中華民國的土地上,是他求仁得仁。 |
▲ Go Top |
OKAPI人物專訪 》 |
即使失敗,風格依然絕佳——茂呂美耶《敗者的美學:戰國日本2》 文╱居樂斯 成功真的這麼重要嗎?長期觀察日本文化的作家同時也是譯者茂呂美耶(Miya),新作《敗者的美學:戰國日本2》說的是「失敗者」的故事,不僅親身走訪日本戰國時代名場景,更點出,「風格,才是做人的勝負點」。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且看茂呂美耶扭轉定義,聊聊她「不一樣」的看法。 OKAPI:這是你《戰國日本》系列的第二部,首先書名裡「敗者的美學」很快就奪人眼球,非常能吸引讀者的目光,想請你談談何謂「敗者的美學」?又,書裡描寫的幾位日本戰國人物,在程度理解上,其實都曾是雄霸一方的人物,勝與敗,於你是如何界定? Miya:我本來沒有定書名,只在稿件第一行寫著《戰國日本2》,打算交稿後,書名讓出版社決定。不過,寫完最後一段文章,舒了一口大氣後,腦中突然浮出「敗者的美學」這五個字,於是隨手在標題《戰國日本2》之後加上這五個字。結果出版社採用了我定的副標題。 書裡描寫的幾位日本戰國人物確實都是曾經雄霸一方的人物,但以結果來看,他們在日本歷史上的定位都是「敗者」。只有德川家康是勝者。不過,在我個人心目中,他們不是「敗者」,是另類的「勝者」。而我對「美學」的定義是「堅持自己的信念,貫徹始終」的人才有資格被視為「具有獨特美學」的人。我覺得,所謂「勝」與「敗」,是一種主觀評估,依個人的看法而定,沒有標準界限。 OKAPI:主僕關係,是本書另一個重點,像是名將身邊的軍師:武田信玄的山本堪助、上杉謙信的宇佐美定滿,他們擁有什麼樣的「魅力」,讓你選擇書寫這些人物?而這也很有企業經營書的感覺咧。又,其中你最喜歡(或偏心)哪一號人物呢? Miya:我在這回的「前言」作了說明,不是我選擇這些人物,是他們主動跳出來讓我寫的。動筆寫這本書之前,我已經決定了大致內容,構成跟這本書的內容完全不同。出版社主編收到我的稿件後,還吃驚說,怎麼和我當初構想的內容不一樣?其實我也感到很奇怪,怎麼寫著寫著竟變成這種內容?有關這點,我沒法解釋,也沒法分析為何會變成這種內容的理由。至於我最喜歡或偏心的人物,是直江兼續和石田三成這兩人。 OKAPI:同〈序〉裡提到,本書所寫的是一段不能斷裂來讀的時代,以獨立的篇目來書寫同時代不同陣營、每個人物的「苦惱」,這種紙上的時代人物對決,是否也是一種書寫時的樂趣? Miya:不,因為這本書的構成和我當初設定的構成完全不同,害我無法控制篇章字數和人物動向,寫得很辛苦。按照我過去的經驗,只要決定了內容構成,大致半年便可以完稿。可是這本書完全脫離軌道,害我一直拖稿,本來預計在去年十月底就完成,結果拖到今年二月中旬才正式交稿。而且,書中每個人物的「苦惱」和「對決」構成,都不是我當初預計寫的內容。我到現在仍覺得莫名其妙。 OKAPI:你提到,歷史小說中有個「歷史推理」的類別。請問有特別喜歡的作者、或這類的書嗎? Miya:沒有特別喜歡的作者或書,反正就是亂讀。但我絕不買所謂「戰國權威」作者寫的歷史書。因為「權威」是一種束縛,被冠上「某某權威」作者的書最無聊,缺乏新鮮的切入點。何況「權威」作者大部分是大學教授,他們也不敢提出任何新鮮論調,這會影響他們在學術界內的地位。默默無聞的地方史家發表的論文最有趣,畢竟地方史家都住在當地,隨時可以得知最新發現的第一手史料,而且他們終生只研究一名人物。 OKAPI:承襲你曾是推理書迷的現場重建特質,本書的對戰場景讀來十分有節奏感(以朗誦的方式閱讀,有意想不到的樂趣),請問在書寫歷史名場景時,有特別在意或著重的要點嗎?曾親身去幾個名場景的現址走走嗎? Miya:我沒注意到「節奏感」,真的有節奏感嗎?這樣說令我很意外也感到很榮幸。書中的戰場或城堡,大部分我都去過了。有些地方還去過兩三次,每次都有不同感受。只要轉換人物立場去逛歷史名場景,那些歷史名場景自然而然會改觀。當然景物不變,但你的感受絕對會改變。 我很想勸某些經常到京都或東京旅遊的人,不要只憧憬「京都」或「東京」這個地名去玩。假如你多理解一下日本歷史,每次去旅遊時,每次都鎖定在某個歷史人物,站在那個歷史人物的立場去逛京都或東京的大街小巷,那麼,你每次去時,感受就會不一樣。這是另一種旅遊方式,非常有趣。 OKAPI:身為作家跟翻譯家,兩者分別給你帶來的感受為何?很好奇,你如何安排寫作與翻譯的時間?翻譯工作是否觸動過你執筆自身創作的題材挖掘? Miya:對我來說,兩者都很重要,兩者的感受也完全不同。寫作時,我會把自己當作書中的人物,並考慮讀者的要求;翻譯時,則注重原著的文筆氛圍。我翻譯的作品和我寫的東西不相關,所以從未有過觸動我執筆時選材的經驗。翻譯算是我在動筆寫新書前、轉換心情的一種調節劑或緩衝劑吧。 OKAPI:可以透露一點點下一部作品的主題嗎?又書中透露可能會有「戰國日本III」,下一回將從哪個方向重新進入歷史呢? Miya:如果這本《敗者的美學:戰國日本2》銷售量不錯,不需要我主動提出,出版社自然會催我寫第三部。所以有沒有第三部,主權在讀者(消費者)手中,這不是我想寫什麼,出版社就任我寫什麼的問題,而是要看市場需求的規模如何。假設有幸能動筆寫第三部,目前的我真的無法預設主題或切入點。萬一設定了主題,可寫著寫著,文章內容再度脫軌,被害者是動筆寫文章的我呀。 茂呂美耶 Moro Miya 日本埼玉縣人,生於台灣高雄市,國中畢業後返日。1986年起在中國鄭州大學留學兩年。水瓶座的讀書人。因想在中文與日文圈之間架一座橋而翻譯寫作,談日本文化就像話家常般的親切自然。著有《物語日本》《江戶日本》《平安日本》《傳說日本》《歐卡桑的尖嘴兒子》《字解日本》,另有譯作多本。個人網站「貓娘家的大小事」。 |
相關閱讀 > .《敗者的美學:戰國日本 2》, 茂呂美耶, 遠流, |
▲ Go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