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楣鬼定律:如果抹了果醬的吐司掉到地上,通常有果醬的那一面會沾到地板。

2012 / 06 / 13
第428期

本報訂閱份數
60482
總訂閱份數
1907220

編輯 / 瑪塞林

本期要目 》
  ‥ 取消 / 訂閱電子報 ‥
  出版線上 》

本週頭條書訊 >


誰在淘寶中國


所述之言:布赫迪厄反思社會學文集


秦始皇:從戰國到一統天下(上下冊套書)

 
  ▲ Go Top
 
  本週選書 》

昆蟲記中記

作者:楊維晟
出版社:天下文化

推薦理由:
『昆蟲記』於百年前由法國人法布爾先生所撰寫,十冊的巨作至今被翻譯成多國語言,『昆蟲記』啟發了古今中外無數的讀者。本書作者楊維晟以法布爾的昆蟲記為藍本,依照原書的架構,適時加入作者於法國拍攝的生態作品。


國家地理:直擊大災難

作者:朱迪.佛雷丁、丹尼斯.佛雷丁
出版社:大石國際文化

推薦理由:
與其擔憂世界末日,不如掌握科學知識!我們的地球並不總是風和日麗,它也有狂怒猙獰的一面。書中不光呈現了自然界令人震驚和恐懼的那一面,更幫助讀者了解它、學習如何面對它。


老子診療室

作者:葉海煙
出版社:東村出版

推薦理由:
比泡澡更能療癒心情,比針灸更能緩解疲勞,比氣功更能強健身體。免掛號,免服藥,請直接走入診療室內,讓老子以其寬闊的胸懷,與博大精深的智慧,穿越時空,為焦慮憂愁的現代人把脈診療。你有沒有想過,哲學家老子竟然是個醫生呢?有病沒病,追根究柢都是「心」的問題。以老子的古老智慧解開 現代人的病徵與心結,針對不同症狀開出五十帖處方,撫慰每一顆挫敗的心靈。


一看就懂圖解台灣 套書 (一看就懂地理百科+一看就懂鐵道百科+一看就懂台灣文化+一看就懂古蹟建築+一看就懂台灣地理+一看就懂台灣博覽)

作者:黃美傳、戴震宇、遠足地理百科編輯組
出版社:遠足文化

推薦理由:
將生活與學習常見的地理名辭與理論,歸納整理對照, 並用簡潔易懂的文字,加上多量、大幅、全彩、精緻的手繪圖與照片,讓無形的現象在圖畫中成了易於理解的常識。豐富的圖解內容沒有文字的枯燥,更能詳細清楚呈現台灣這個美 麗小島。

▲ Go Top
 
  暢銷書排行榜 》
Top1  Top2 Top3 Top4 Top5

地理課沒教的事:用Google Earth大開眼界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欺騙的種子:揭發政府不想面對、企業不讓你知道的基因改造滅種黑幕  鄧小平改變中國 
地理課沒教的事:用Google Earth大開眼界  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集(上下冊)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欺騙的種子:揭發政府不想面對、企業不讓你知道的基因改造滅種黑幕  鄧小平改變中國 
人文科普新書排行榜      
▲ Go Top
  TOP新書 》

作者:馬思樂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12 / 06 / 13

毛主義的誕生:中國共產革命之路

博客來導讀 >

一條通往毛澤東與中國共產革命之路的知識捷徑

  中國一九九二年改革開放以來,毛澤東思想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代,從神龕上走下來,成了茶几上裝點廳堂的花瓶。然而,伴隨經濟發展而來的各種弊病,喚醒了中國人民心中被迫服下安眠藥的「毛主義」。即將登場的中共「十八大」今年下半就要上演,無論接班人是誰,似乎都難逃面對毛澤東幽靈的命運。在這敏感時刻,要理解中國的路線之爭決定擁毛、反毛之前,大概都需要先讀一讀馬思樂的這本毛澤東評傳。

  毛澤東「史上最大規模革命之領導人」的身分,讓他在世界歷史地圖上鋒芒畢露。然而,後世對他的評價卻難以定論。多少年來,中外學者前仆後繼,就為了理解此人矛盾的一生。無論光明面和黑暗面多麼衝突難解,兩者共同構成毛澤東漫長的革命生涯。

  作者馬思樂從思想與政治層面切入,剖析這位史上最大規模農民革命的領導人,如何從一位民族主義國家統一者、現代化催生者,歷經「超英趕美」大躍進的失敗,最終走向發動文化大革命的獨裁暴君。其寫作動機若說是為呈現更公允的毛澤東,倒不如說是為了讓世人更認識具宏觀歷史意義的「毛主義」。

  一九二○年起,毛澤東開始自稱為一位馬克思主義者,但他被奉為圭臬、指導中國革命進程的思想體系,其實在基本論點上處處與馬克思主義相抵觸,形成獨樹一格的「毛主義」──或可稱之為「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毛澤東給人的印象兩極,既是與人民站在一起的革命家,又是善於權謀政治的獨裁者。本書獨特之處,在於以毛澤東各個階段對馬列主義的回應與再詮釋,做為解讀其一生正負面向的關鍵。作者主張若能系統地釐清所謂的「毛主義」,掌握貫穿其革命事業的種種信念,譬如信任人民、農民內含的革命潛能、落後國家的發展優勢、文化革命是社會變遷的基本前提、人的意志可決定歷史的發展等等,就能照亮他政治生涯的一切作為,甚至有助於理解循毛澤東路線前進的中國共產革命。

 
▲ Go Top
  編輯手札 》

倒楣鬼定律:如果抹了果醬的吐司掉到地上,通常有果醬的那一面會沾到地板。
文╱瑪塞林
「好人的結局是幸福的,壞人的結局是悲慘的。這就是小說的意義。」─王爾德《不可兒戲》

顯而易見的,真實生活與小說不同。因為壞事確實會發生,但從不僅僅是發生在壞人身上。在世界各地陸續發生地震、海嘯或各種自然災害時,總會聽到人們抱怨老天太不公平,更不明白那些可憐的人到底做了什麼要遭受悲慘的命運?同樣的當有些好人得了重病死去時,我們也會大嘆「天理何在?」

問題來了,為什麼壞事會發生?為什麼好人會遭殃?這是《什麼才是真的?:真實世界的神奇魔力》中某一章節的問題,這個看似有點宿命論的發問,其實全然可用科學的角度來回答。作者理查.道金斯試圖藉由這種引導式的思考,進一步告訴你各種自然現象背後的原理。

如果事情可能出錯,那麼就會出錯

你或許聽過「莫非定律」,有時又被稱為「倒楣鬼定律」。定律裡提到:「如果抹了果醬的吐司掉到地上,通常有果醬的那一面會沾到地板。」或是更常聽到的講法是:「如果事情可能出錯,那麼就會出錯。」有些人真的覺得做什麼事都不順,而這世界總在跟他作對。但事實可能只是因為抹了果醬的那一面較具重量,才讓它先落地朝下。

至於有些人說:「當你擲銅板時,你越想得到正面,越可能出現反面。」這看來是個悲觀的觀點,因為樂觀的吸引力法則會告訴我們,越想得到正面,越可能出現正面。可是看完本書後,你馬上就會了解,這些定律全是鬼扯,因為銅板與吐司不可能知道你的想法,也不可能妨害或支持你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對某人是壞事的事,對其他人可能是好事,就像參加球賽的選手每個人都祈求勝利,但終究有人得輸。

人們多半很難避開,「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的看法,總覺得天地間應該有股自然正義,但除非壞事的機率確實高於我們的預期,否則我們沒有理由特別關心壞事。然而就某種意義來說,「事出必有因」這句話說的沒錯,例如地球版塊移動造成地震,地震又引發海嘯。但當然也有一類人,像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日本「311」大地震時說的,這一切都是「天譴」,即便看起來荒謬,卻不得不承認,這類的說法,自有他的一票信徒。

遇到太多倒楣事後,總該走點好運,真的嗎?

書中提到關於「厄運」這件事,大家應該都有切身經驗,常聽朋友嚷嚷,「最近遇到太多倒楣事,總該走點好運了吧。」聽起來好像頗有道理,但道金斯一語道破,若你曾這麼想,那顯然是對「平均律」存有誤解。在擲銅板的比賽中,A在先前的99次中全贏,因此最後一次,大家覺得也該輪到B贏了吧,否則就太不公平。但事實上是,不管A曾經贏了多少次,這次他贏的機率仍是百分之五十,因為「該誰贏」與「公平」根本毫無關係。我們也許關心公不公平的問題,但銅板才不管這些,宇宙也不會在乎這種問題。

基於相同的理由,有些人認為在脖子上帶著幸運符或者在背後交叉手指可以增加運氣,殊不知這也很可笑,因為這些動作並不會影響即將發生的事,它頂多給你一些信心,好讓你在上場時保持冷靜,這些行為與運氣無關,它純粹是心理作用。但你可能會說,確實有些人常招致壞事,但換個角度看,他可能只是因為「手腳不靈光」因此容易碰上意外,這樣看或許比較符合事實真相。

《什麼才是真的?》每個篇章幾乎都以某個疑問做為章名,為的是回答問題。它並非一本單純想要闡述真理的科普書,反而,他用了許多的神話傳說,告訴你事情呈現在人們眼中的各種面向,但最終,不可思議的事情仍需解答,而最合理的解釋顯然是透過自然科學的方法。當然,你可以選擇信與不信,但當我們沉浸在某些命運或傳說的氛圍時,或許什麼是真的不一定那麼重要,但我們至少獲得了一種觀看世界的新說法。

相關閱讀 >

.《什麼才是真的?:真實世界的神奇魔力》, 理查.道金斯, 大塊文化,
.《自私的基因》, 道金斯, 天下文化,
.《我在MIT燃燒物理魂》, 華爾達.盧文、沃倫.高斯坦, 遠流,
▲ Go Top
  編輯私房書 》


左岸文化編輯╱許越智

甘地與我的因緣,要從好幾個失眠的夜晚說起。

許多電影台會在半夜播放所謂的「金獎名片」,比如《第一滴血》、《麻雀變鳳凰》,而且一再重播,《魔鬼終結者二》我就看了五次。《甘地》尤其適合失眠的夜晚看,它片長三小時,大半夜一下就過去了。由於長年失眠問題,所以《甘地》這部電影我至少也看了三次。電影是真的非常好看,它橫掃了一九八二年的奧斯卡各大獎項,性格演員班•金斯利也拿下最佳男演員。若在網路上對比劇照與歷史照片,很容易搞不清楚誰是金斯利、誰是甘地本尊。

後來我去某個出版社應徵工作的時候,主編問我最想出什麼書,我就拿出了當時唯一市面上一本夠權威的甘地傳記,是時報出版社的「發現之旅系列──甘地:神聖的騾子」。主編不置可否,後來沒得到那份工作,這個想法也一直放在心中。後來到左岸文化任職時,由於負責《第三帝國興亡史》的編輯工作,才赫然發現其作者威廉•夏伊勒曾經出現在《甘地》電影中,也就是馬丁•辛所飾演的記者。夏伊勒到了晚年,把他跟甘地的訪談過程寫成一本回憶錄,也就是《甘地與我》。

最難的是要說服敝社老編願意出版此書。人物傳記若非成功值得學習,不然就是得驚世駭俗,再要不也得情節動人。甘地的人生不只是悲劇,仔細一想也不大勵志,奮鬥的大半輩子還死在自己人手裡,這明著是叫人不要活的太認真,省得好人沒好報。幸而老編慈悲為懷,既然國內夠權威的甘地傳記不多,又是出於名家之筆,當然也值得出版,以饗讀者。

有時候,人想做什麼事情的時候,就是會有些機緣巧合出現。在尋找譯者時,正好遇到高紫文先生,他先前就讀了《第三帝國興亡史》的英文本,熱愛戰爭文學與歷史小說,這下一拍即合。那麼就只剩下封面設計的問題了。

太乙廣告的美設團隊已經是第二次合作了。在歷史上,甘地與夏伊勒未曾真的合影,只有電影劇照。而甘地大部分的歷史照片都像苦行僧。為了呈現出這本回憶錄感性、溫暖的一面,所以找到一張甘地到倫敦時在唐寧街門口拍的照片,它的好處是看起來很平凡,就像我們幫朋友留影一樣。但是甘地的服裝特色展露無遺,他到倫敦那樣的現代城市,也還是裹條布、穿著拖鞋。(他年輕的時候可是穿著西裝在這兒念書。)太乙廣告的資深編輯林瑞霖小姐非常有心,為了呈現夏伊勒採訪甘地手寫稿的模樣,她要了原文書,手抄其中幾個段落,在美編張小蛙的處理後,就是現在封面的樣子。

回到書的內容本身。究竟這個看來毫無勵志成分的人生,有什麼值得我們一讀?

台灣教改的先驅、台大數學系退休教授黃武雄老師提出了這個大哉問:「甘地前半生只是一個普通的律師,才智與能力毫無出色之處,可是為什麼他解下西裝,變成一個如苦行僧式的人物時,卻變成世界知名的政治領袖?」《甘地與我》的作者威廉•夏伊勒也提了這個問題,與希特勒相比,甘地的口才與學識都稍嫌遜色,但何以人民爭相要追隨他,哪怕能見到一面都好?

回到個人生涯的層次,每個人一生都有適合自己的角色。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律師。甘地雖順利取得律師執照,但是他回印度後當律師的生涯一點也不順利,他生性害羞,連去找人理論都被人趕出來。後來甘地去南非擔任救護志工時,才漸漸發現自己的本性在於奉獻與服務人群。他最終成為印度的聖雄,也只是照著內心的意願與理念不斷前進。更重要的,推動甘地最重要的力量,是他內心真誠相信的真理,就是他所謂的「真理的力量」(Satyagraha,薩-蒂-亞-葛-拉-哈)。被刺身亡的那一刻,他只說了:「噢,神啊。」

《甘地與我》順利出版之後,大概像還願一樣,我的失眠次數減少許多。可能是學了甘地:晚上睡前念念書,早上起床散散步,少量多餐心情好,坦白真實無所畏。這樣說來,甘地不只是民權領袖、不合作運動之父,也是樂活養生的先鋒啊!

相關閱讀 >

.《甘地與我》, 威廉.夏伊勒, 左岸文化,
▲ Go Top
  活動現場 》

▲ Go Top
與客服人員聯絡取消/訂閱電子報到博客來首頁回本期要目
Tel:(02)27821100•Fax:(02)27856789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博客來網路書店」或授權博客來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