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新書 》 |
作者:吳樹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2 / 06 / 07 | 【 誰在淘寶中國 】 博客來導讀 > 第一手全面調查直擊, 揭穿中國古文物交易市場黑幕,以及層層利益糾葛的真相!
不只給圈內人指點迷津,更為局外人揭示真相。 繼全民經商、全民炒股之後,中國掀起一股全民瘋收藏的古文物淘寶熱,這究竟是「盛世收藏」還是「浮世亂象」?這波熱潮到底富了誰?忽悠了誰? 到底是誰在偷竊、假造文物?誰在走私、盜賣文物?誰又在冒充專家?有人窮畢生精力,更多人炒作搶短;有人一夕致富,更多人傾家蕩產。 兩岸三地的中國古文物收藏圈,沒有人不識得吳樹。 許多人對他熱心 奔走搶救國寶豎起拇指,但更多人對他揭露了圈內祕密恨之入骨,相同的是,每個人都不約而同要搶讀他的新書! 本書作者歷經六年,走訪了中國古物拍賣市場、盜墓現場、仿製品祕密基地,訪問了古文物鑑識專家、億萬收藏富豪、仿冒界傳奇高手,完成了這本最新、最全面的中國古文物調查總結報告! 誰挖到了曹操墓?中國最著名的盜墓村在哪? 洛河邊的青銅隱士,與頂尖青銅器鑒定專家仙拚仙,竟大獲全勝! 一堆假戰國玉器,騙過了中國海關;一件件高仿唐三彩,讓各大博物館搶當真品收藏! 一部真偽難辨的《本草綱目》手稿殘卷,讓窮作家成了拍賣公司CEO? 一個浙西鄉村窮醫生,靠著兩塊破瓷片起家,竟成了億萬富翁! 正所謂地裂天崩有人見,這般奇事幾回聞?更多精彩內容都在本書。 |
|
▲ Go Top |
編輯私房書 》 |
還平等的靈魂以真正的尊嚴,這或許是旁觀者的最大慈悲《永遠的戰爭》 大家出版編輯╱余鎧瀚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有一片英軍公墓,陣列著一千座英軍墓碑,其間野草蔓生,長可及胸,墓碑上的刻字久經日曬雨淋已日漸崩裂。每位軍人的故事都被濃縮至碑面所能容納的篇幅,但仍足以令人領會其生命的壯闊: 喬治.伯西.王爾德 米德塞克斯團 一九一八年七月十一日,得年三十八 以此紀念我深愛的獨子 悲傷的寡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由英國印度殖民軍和英軍組成的遠征部隊在底格里斯河下游遭到奧圖曼土耳其帝國軍隊痛擊。 當時沒有冷藏屍體的設備,戰死的英國官兵無法運回家鄉,只能就地長眠。 與這一座座已然落幕的故事相比,《永遠的戰爭》記錄的卻是至今仍在戰火下生活的人民,他們以進行式寫成故事,無論悲喜,仍等待著自己的結局。阿尼是伊拉克監獄的檔案管理員,在海珊政權垮台後帶著犯人的死亡證明回到家中。每天他推開家門,就會看到大批人潮在門外排隊。這些都是失去親屬音訊的伊拉克人,前來向他探詢家人的下落。對這些人而言,阿尼是他們最後的希望(或失望);對阿尼而言,喪親的家屬卻是他後半生都將不斷追尋的寬恕與救贖。納席爾是阿富汗喀布爾街頭討生活的擦鞋童,他會一面以英、法、德語說著自己的父母親被火箭炸死的故事,用手指頭劃過脖子,說「媽媽沒了,爸爸死了」,一面為外國顧客擦鞋。 初次閱讀這些故事時,我不由得數度屏息。太多衝擊轟然而至,令人一時不知該如何反應。作者費爾金斯的文筆節制冷靜,似乎惟恐引起讀者任何情緒反應,但我恍若行走在巴格達或喀布爾的大街小巷,感受風中夾帶的沙礫在周身肌膚摩娑,吸吐、嗅聞那裡灼熱的氣流,與血的氣息。那些來往於大街上的行人、小販、軍人,他們一一向我拋出自己的故事,於是他們的臉孔於我不再陌生,我再也不可能忘記他們的名字、他們臉上的神情。 羅根是美軍士官,因不願接受長官虐待伊拉克犯人的命令而受同袍排擠。役畢返回美國後,他持匕首搶劫飯店,然後坐在家中靜待警察上門。尤塞夫的兄長無辜遭海珊政權處決,他在領回兄長遺體前竟被要求要先為槍決用的兩顆子彈買單,「他們用兩顆子彈殺了薩迪,兩顆子彈。而我付了那兩顆子彈的錢,一百五十第納爾。」賈瓦德在迫擊彈的爆炸聲中前往投票所參與伊拉克第一次全國大選,叛軍誓言要讓投票者浴血巴格達街,但賈瓦德說:「我們不在乎。你知道嗎?我們不在乎。人都會死,為這事而死,至少我死得有意義。」 這些人一度靜默地活著,於我們甚至是不存在的。如費爾金斯所說的,「兩個世界之間沒有任何事物,沒有中繼站,沒有煉獄,只有這世界和另一個世界」。如今終於有了一篇文字,記下他們的生存勇氣、他們的苦難與掙扎。《永遠的戰爭》像是聯絡兩個世界的橋樑,把我們帶往另一種真實,原來戰爭不是發生在戰場上,而是發生在門外,在你開車甚至用餐時。常有人批評戰爭讓人性變得狹獈扭曲,但看完本書,我卻不禁懷疑身為旁觀者的我們又有何資格下這樣的評斷──在戰場上採訪多年的作者,顯然也不忍心對任何人下任何評斷。我們常不夠善良,不夠睿智,對人類同胞所知不夠多,於是我們所能付出的最大慈悲,就是如同作者一樣,靜靜聽著他們的故事,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他們,還他們真正的尊嚴。 費爾金斯在《永遠的戰爭》全書後記中說,身邊的朋友常向他問起那場戰爭的事,然而一旦他認真地分享幾個故事,就會看到他們「眼神開始飄忽」。經歷過那個世界的人,無論是記者、外交官或退伍軍人,多少都自覺與這世界有些格格不入。他們無法和這世界的人談論那�的事,只好在同樣去過那�的人組成的小圈子裡相互討論。他們經歷過太多震撼、太多舊有的認知被徹底顛覆,這段經歷只有藉由不斷地談論以獲取意義,才能在他們的生命裡找到安置的位置。 如果這些談論、這份寫作,於他們是種自我解放與超脫的機會,我們的閱讀正是重啟與那些人溝通的契機。他們見識的是我們無緣經歷的真實,宛如月球暗面。透過他們的目光,我們才能更真切地體會戰爭帶來的影響,與這世界真實的一面。 |
相關閱讀 > .《永遠的戰爭》, 戴斯特.費爾金斯, 大家出版社, |
▲ Go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