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自己碰觸到的所在美好,悉數描繪成一幕幕動人的遊走紀錄。 --《旅途上的畫畫課》王傑專訪 文 / 陳琡分 在數位載體如此發達、幾乎人手一台數位相機(或者手機也可兼代相機)的科技迅捷時代,也許你要問,「有誰出去旅行還要站在那邊寫生?」 關於這個問題,近年來以基隆為起點、掀起一股「旅遊速寫」風潮的畫家王傑說,「畫畫,可以達到一種心理層面的交流。」 於西班牙取得巴塞隆納大學美術博士學位的王傑,2003年自西班牙回國後,開始以他獨有風格的水彩畫作,記錄故鄉基隆的人事景物,並先後以《手繪西班牙時光》《畫家帶路.基隆小旅行》驚豔四方。不只基隆市民可以在七堵舊火車站重建區看見他的公共藝術,其「Lives in the windows微軟資訊廣告」,更為法國坎城廣告獎唯一台灣入選作品,同時榮獲紐約廣告獎繪畫類優選及時報廣告金像獎。回國近十年,王傑將他這段時間在水彩寫生領域的心得,彙整成《旅途上的畫畫課》一書,他說,這算是自己這個階段的總結。 「其實我在大學以及在西班牙唸書時,畫的一直都是抽象畫。」王傑此語一出,在座無不驚訝,因為從已出版的三部作品中,幾乎看不見一絲抽象畫的影子。「我是在回台灣後,才轉換到水彩寫生的領域。抽象畫的創作對我來說不算困難,但水彩就真的是我以前從沒有嚴肅認真去面對的。」 之所以轉換創作方向、重新摸索與研究,王傑說,與他決定留在家鄉基隆,有很大的關連。「十年前剛回到基隆時,我發現這個城市雖然是我的家鄉,對我卻幾乎是全然陌生。」這讓當時三十幾歲的他,感受到深刻的衝擊——回到日思夜盼的家鄉,卻彷若走到異鄉。他覺得這是不對的。「這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而我也算具備一些人文背景,我不應該對自己所在的這塊土地茫然,甚至漠然。且在我那個年齡,如果再不好好面對這件事情,就會一直錯誤下去。」 於是王傑想起以前在西班牙的生活片段。彼時的他假若有時間旅行,偶爾就會拿起筆,畫上幾張寫生。「這是我在西班牙的餘興節目,西班牙文叫pasar el tiempo,殺時間的。」他覺得這是有趣又有意義的方式,便開始用自己的感官觀察基隆的景物,用紙筆與時間,換取當下的記錄。 而這樣的記錄方式,不僅讓王傑與家鄉母土逐日有著愈發緊密的連結,也讓他有了機會,藉著基隆市文化中心的例行月刊,與諸多讀者民眾親近。不少鄉親店家看見自己入了他的畫,會主動找上王傑,對他說起一個又一個家族世代的故事。「有人會寫信告訴我,他們家是我哪張畫裡、哪一家小小的店,那是父輩努力了四、五十年的成果,靠這樣的一爿小店,養活了他們一家人。」王傑坦言,這些意外獲得的分享,對他都是恩惠,不只是寶貴的故事,更是真實的歷史。「我一直覺得,我這個時代,過了就過了,不會再來第二遍。不管再怎麼追憶,也不可能找得回來。」眼看著既有留存的往昔傳統,不斷被所謂的進步浪潮無端擊碎,王傑只感到沉重的無奈,他所能做的,就是在每一次的遊走中,將眼前所見,一筆一幅地畫下來。 那麼,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現在數位相機既普及又便利,為什麼還要畫? 「之前有個節目來採訪,中間安排要我教主持人現場寫生的橋段。我們去了基隆忘憂谷,往外面看就是基隆嶼,我就教對方怎麼把眼前的大海跟基隆嶼簡單地畫出來。大概花上半小時,畫完之後,那個主持人跟我說:『現在這個島是我的』。」 攝影是一種銳利的瞬間捕捉,快門一按,就是凝結的片刻,然不免缺乏某種對話與交流。有時我們點出電腦裡自己以前拍下的數位相片,卻屢屢發出「這幾時拍的?」「在哪裡拍的?」「誰幫我拍的?」「我跟誰去的?」種種疑惑。但畫畫不同。「如果你真的要畫,你就非得坐在那邊觀察與體會,即使只花上短短半小時,都會非常深刻,深刻到日後你再把那張畫拿出來,還是可以感覺到那個當下的光影與空氣。」王傑說,畫畫這件事,就是一定要逼得你掏心掏肺。 「畫畫不過是一張白紙跟一些線條,最多再加一點顏色。但有時候一張畫拿出來,會讓看到的人掉眼淚。我認為這是一種魔法。」走過世界各地,從抽象轉而寫生,王傑希望自己的畫,可以將自己感受到的,準確地傳遞給觀看的人;更希望藉著十年來的摸索,將這套魔法之術擴散給更多人共享,一起將自己碰觸到的所在美好,悉數描繪成一幕幕動人的遊走 紀錄。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