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線上 》 |
本週頭條書訊 > |
藝術 |設計╱建築 |攝影 |表演藝術 |創意美學 |
| ▲ Go Top |
TOP新書 》 |
作者:吳東龍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12 / 09 / 12 | 【 東京設計誌01:澀谷 代官山 惠比壽 自由之丘 橫濱 】 第一本最新、最即時的設計東京誌介紹 這本書的特色除了將東京的設計景點全面大翻新之外,更以地區的導覽方式,希望可以引導更多想去、去過、準備啟程的讀者們,一起透過設計師的眼睛,去認識、觀察、體驗那些「知道」卻不「瞭解」的設計東京。 對於作者來說,創作形式的創新也是他一直不斷嘗試的方向,透過設計、影像和文字感受獨特而雋永的設計觀點。因此本書除了在形式上一改過去的創作開本與走輕質旅行的路線外,還有很多設計人的私密路線。尤其作者不只分享自己的、東京人的私密景點之外,還邀請了30位港台設計好友,包括兩個八月、聶永真、葉怡蘭、歐陽應霽、鄒駿昇、易瑋勝等,一起分享東京的那一塊設計綠洲。此外,將東京必去的50個美術館一網打盡。如果你是準備秋天要去東京看設計師週的話,書中的全攻略更不可錯過。 當然,這不是單純的旅遊書,因為作者藉著長期的觀察與關注,並以設計師的觀點,還會深入分析在這些設計背後所透露著不只是設計的訊息,設計愛好者想要擁有更具深度的設計眼光,一冊別錯過。澀谷車站最新形態的複合文化設施「澀谷HIKARIE」、代官山「蔦屋書店」、「1LDK」、「TODAY'S SPECIAL」、代代木初登場「代代木Village」、TOKYU PLAZA、晴空塔。最新景點,一次收錄。more |
▲ Go Top |
編輯手札 》 |
從《感傷之旅.冬之旅》啟程…《荒木經惟.寫真=愛》設計概念 文/ 原點編輯部 如何詮釋天才攝影家最感性坦誠的一次告白 這本書就像是荒木經惟的「半自傳」,攝影家寫下人生各階段的真實心情。對照日文原書,封面上是頂著一頭招牌惡魔髮型的荒木半身照,戴著圓框黑色墨鏡直視鏡頭,沒有任何道具(攝影家過往的自拍照,通常會有巨型玩具蜥蜴陪襯),而是以最樸實的方式呈現攝影家真誠的一面。 反觀《荒木經惟.寫真=愛》,這是荒木的第四本中文著作,要如何從外在的盛名「走進他的內心世界」?原書封的樸實直率少了某種動人的氛圍。我們自問,一本類傳記,除了傳主的照片外,還有什麼可能?要如何才能呈現書中終於揭露的真相「寫真=愛」? 從《感傷之旅.冬之旅》思考 設計師何佳興在最初的提案選擇了一張荒木與陽子的結婚照作為封面主視覺,並建議結合荒木識別度極高的手寫書法和簽名一併設計。但照片中的兩人表情真的不是普通的「臭」 ,若最終成為封面,是不是會硬生生地將這書的感傷、愛戀情緒,扭轉到一個帶著憤怒與詭譎的暗黑世界(原本封面還要結合銀版印刷呢)。 設計師建議,如要傳達真誠的感情,可選用荒木在蜜月旅行中拍攝陽子躺在船上睡著的照片,這也是荒木識別度最高的經典影像之一。這張照片出自他最知名的成名之作《感傷之旅.冬之旅》中,這本攝影集記錄著與陽子婚後蜜月旅行到陽子罹癌後過世的相處時光,而可愛的貓咪Chiro也在攝影集中碰碰跳跳地來回串場。 這張照片除了具有感傷、甜美與愛情等象徵,更傳遞著一種「生」(如胎兒在子宮內縮捲軀體)與「死」(睡著了……)的符號隱喻,也呼應著荒木經惟的「私.生.死」寫真人生。 愛貓Chiro被選作封底照片。這隻被荒木稱作「上天派來的使者」的貓咪,是荒木與妻子之間最重要的「愛的連結」,經常撫慰他的心。陽子過世時,她躺在棺木內的照片就放有一本《愛的CHIRO》攝影集,而荒木與Chiro共處二十二年後,直到2010年Chiro也離他而去,可說是一隻在他的人生和創作中(或許也是人類攝影史中)地位十足的一隻貓。 完成理想中的荒木之書 全書的設計,設計師何佳興與編輯有共同的默契,希望能將編輯質感融入設計美感,做出一本不只是好看、也好讀的珍藏之作。書封採金銀雙色印刷在黑色色紙上,搭配紫藍色,用荒木手寫書法,大大地鎮住要傳達的意念。 設計師在書中精製了一張銀版照片拉頁,選用日歐進口美術紙,以特色黑油墨印刷。過程中,挑戰一直來一直來,比如,挑選兼顧影像品質又不會造成閱讀反光的內文紙張;黑色紙張的特別尺寸如何下模,以避免紙張浪費及再版時缺紙;裝訂時,內頁歐洲銅版紙的密實紙質,突然造成折封口紙絲斷裂,該如何解決……出版的複雜性非數句話能道盡,但終於完成我們理想中的荒木之書...more
|
相關閱讀 > .《荒木經惟 寫真=愛:直到生命盡頭,我依然相信寫真》, 荒木經惟, 原點, |
▲ Go Top |
活動現場 》 |
|
精選摘文 > 尋訪香格里拉:探索失落的茶馬古道 這一切,都是從九寨溝開始的。九寨溝位於四川省北部是中國最受歡迎、位置最偏遠的國家公園。在這裡,清澈的水流自雪峰流洩而下,注入一連串翡翠綠的湖泊、池塘、溪流與細水,間或點綴著碧藍的瀑布和豐美的植物。傳說西藏的天神用雲和風磨成一面寶鏡,送給一位女神,後來女神不慎讓寶鏡掉落,碎片散落在九寨溝,成為118 座晶透的湖泊。九寨溝於1960 年代被一群伐木工人意外發現後,至今還沒有太多中國人認識它,知道的外國人更少,每天2 萬名遊客中有90% 都是中國人。我在當地的攝影朋友都說,九寨溝是全中國最上鏡的地方。也是在九寨溝,我第一次聽說茶馬古道。這條古老的貿易路線起源於2500 多年前,當時,中國的商人開始賣茶葉給西藏人換取馬匹,以抵禦不時來犯的蒙古鐵騎。很快地,這條道路就超越了茶與馬的貿易,成為文化交流的道路。偏遠地區的民族在一條條深入西藏高原的山路沿線,交換著物品與風俗。這一片路網,至今仍有一部分蜿蜒於九寨溝。 我震懾於這片仙境般的美景,也深為茶馬古道的故事所吸引,於是我向已合作了32 年的《國家地理》雜誌的編輯提出了這個報導題目。我在三個不同的季節來到九寨溝,度過了宛如置身天堂的四個星期,為周遭誇張到不可思議、幾乎到達俗豔程度的絢爛色彩而讚嘆。這些色彩極為亮麗飽滿,我甚至有點擔心雜誌讀者會以為這次我修圖修過了頭。從那時起,九寨溝就成為我心目中的天堂,對一個攝影師而言,這裡就是我的香格里拉──在每一個層面上都如此。在九寨溝拍到的照片讓我欲罷不能,想要進一步探索這條傳奇的貿易路線。完成九寨溝報導後(刊登於2009 年3 月號的《國家地理》雜誌),我已準備好繼續追尋茶馬古道,這後來成為費時兩年、尋找其他天堂祕境的一段旅程(也成為另一篇雜誌報導)。 正如我在世界各地的工作坊與講學中經常提到的,一個攝影師的職責、也是他最大的挑戰,就是要把一個主題拍出前所未見的新意。每次展開工作前我一定做足功課,讀遍所有文章,設法把前人拍過這個主題的所有照片都找出來看,務求成為這個主題在每一方面的專家。但是在茶馬古道的例子中,可供參考的研究資料卻少得讓人訝異。我找到幾本從中文翻譯而來的書籍,全都沒有照片,還有一些旅遊網站,提供在西藏與周邊地區(雲南、四川與青海)以及西藏自治區的私房旅遊路線。茶馬古道涵蓋了縱橫於西藏高原山脈、湖泊與河流間的三條主要道路。也許這個主題的規模與範圍太大,使得策畫與後勤工作超越了大部分雜誌與書籍出版者所能負擔。另一方面,這一片由山隘、公路與步道所形成的網絡朝四面八方輻射,涵蓋了形形色色的地域與文化,使得要找到一個中心焦點,或說一個敘事上的「黏著點」,變得難度十足。但這個主題的複雜度並未使我卻步,反而成為我展開茶馬古道報導的最大動力。我要的正是這樣的任務:針對一個在中國以外幾乎無人知曉的主題拍出一篇新的故事,篇幅與複雜度都足以讓《國家地理》雜誌投入至少一年的時間採訪。 2008 年早春,距離北京奧運只剩下幾個月,我計畫從茶馬古道北端、四川省雅安的第一次採茶工作展開報導。那時整個中國洋溢著歡欣鼓舞的氣氛,全國上下都忙著為中國在新千禧年最盛大的一次亮相做最後準備。然而3 月15 日,也就是1959 年西藏抗暴周年這一天,拉薩與成都以西的康區發生暴動。中國政府對外國人關閉了所有通往西藏的道路。因此,2008 年我在中國大多數的時間都用來拍攝──還兼品嘗──大量的茶,等待進入西藏地區的許可,以展開我在茶馬古道沿線的旅程。...more >> |
▲ Go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