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新書 》 |
作者:石井直方 出版社:本事文化 出版日期:2012 / 10 / 02 | 【 你的身體保固年限只有50年,現在就要開始養肌肉:防止跌倒、失智,與心血管疾病,隨心所欲最後三十年的健身法 】 博客來導讀 > 你可以單腳站立穿襪子嗎?坐在椅子上時,可以只靠單腳站起來嗎? 若做不來這動作,就表示肌力不足,現在就要開始「養肌肉」! 保命防跌靠養肌,一週兩次超簡單,15分鐘就OK! •養肌操可以活化大腦,持續分泌生長激素與賀爾蒙 •過度的慢跑造成分解肌肉,反而使肌肉變少 •健走無法鍛鍊肌肉,散步效果更是零 •游泳無法強化骨骼,對骨質疏鬆症沒有幫助 •女性比男性更需要養肌肉 現在很健康,那老了之後呢? 中老年健康的大敵是骨骼、肌肉、關節等運動器官由於衰弱或障礙,連站立與行走都有困難,萬一跌倒導致臥病,需人照護或無法起身。 養肌肉可以幫我們從根本解決這三種疾病的危機 : 1.肌肉能夠防止我們失去行動能力,臥床不起。 肌肉每年以0.5~1%消失中,至70歲時只有20歲的一半。換言之,40歲以上的人有八成的人以後會臥病至需人看護。有了適度的肌肉才能支撐身體,防止因跌倒或過度衰弱而造成的臥病。 2.肌肉能夠燃燒大量脂肪。 肌肉愈多,愈不容易肥胖,可減少罹患醣尿病、高血壓症、血脂異常,以及心臟疾病與腦血管疾病的機率。 3.肌肉會刺激大腦,預防失智症。 養肌會分泌生長激素,促使大腦活動,預防失智症。 ◎運動障礙症候群檢查表 1.曾經在家中絆到、滑倒 2.爬樓梯時需要抓扶手 3.無法連續行走十五分鐘 4.無法在綠燈期間走完斑馬線 5.無法單腳站立穿襪子 6.購物時東西買到二公斤(約兩瓶一公升牛奶)左右,就難以提回家 7.難以從事較粗重的家事,例如使用吸塵器、搬動棉被 *其中,第五項「單腳站立穿襪子」的動作囊括了所有重要的肌肉能力。比方像是大腿前方的股四頭肌、臀部的臀大肌、肚子裡面的腰大肌、腹部肌肉的腹直肌等。 (建議四十歲以上的人士定期自我檢測。檢查項目如下,只要符合其中一項,就有運動障礙症候群的危險。) |
▲ Go Top |
OKAPI人物專訪 》 |
白色巨塔的水蜜桃革命──《醫療崩壞!沒有醫生救命的時代》 作者:居樂斯 「台灣醫療崩壞的速度,會比日本來得更快!」今年四月,一名護理人員在護理站吊點滴的畫面,迅速占領各大新聞時段,「醫療崩壞」瞬間成為熱門話題,但對醫勞盟的成員來說,這是他們身處醫療現場,時時刻刻面對的現實一種。今年九月,簡稱醫勞盟的「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正式成立,發起人之一的蔡秀男醫師與臉書上串連的26位醫師,在聯盟成立的同時,出版《醫療崩壞!沒有醫生救命的時代》,由重大事件紀錄到政策分析,為台灣醫療崩壞現象做了一次全面性的揭露。這股從臉書興起的力量,蔡秀男說,「如果說我們掀起了一場社會運動,那麼這就是台灣醫療的『水蜜桃革命』。」 健保實施後,台灣的醫病文化隨之改變,醫勞盟站出來之後,醫生「為自己謀福利」的雜音從沒斷過,護理人員集體反應嚴重超時工作,更遭到部分醫界人士奚落他們是如同水蜜桃一般脆弱的世代。「醫勞盟記者會隔天,我就聽到病人抱怨現在的醫生比起以前真是沒醫德,都賺那麼多了還想要怎樣之類的話,」長期書寫醫病故事的亮亮醫師陳家如苦笑著。也才是兩三年前,從醫生口中道出類似討論是不受歡迎的,「老實說,當時媒體的態度不太友善,與現在大不相同。」蔡秀男說。臉書革命的最大成就,其一在於成功扭轉媒體對此議題的態度,透過臉書即時串連的訊息傳播力,這些在醫療第一線的醫生、護士,不再害怕被扣上沒有醫德的大帽子而甘於沉默。 早於台灣前頭,日本近幾年同樣出現醫療崩壞的問題,諳日文的蔡秀男、方瑞雯醫師發現,日本書市冒出大量相關書籍,這讓在網路發聲的他們,有了出書的想法。日本的問題來自於公衛預算的刪砍,認為高支出的醫療預算,將為國家稅賦帶來根基動搖的惡果,方瑞雯表示,「但台灣的健保制度,更大的問題是分配。」書中直指台灣健保中,醫療人員的勞動支出,並沒有納入計算,長久下來便形成醫生與護士勞動力大量剝削的情況。在給付項目不斷增加,健保費又未能調整的情形下,身處在最前線的護理人員,成為醫院血汗工廠裡,最辛苦的醫療勞動者。 2011年秋天,醫勞盟成員隨勞陣上街頭聲援護理人員,被認為是醫療人員超時工作從個案轉為議題的重要行動。這也是亮亮醫生的遊行初體驗,她說,「還沒有上街頭的時候,我對臉書按讚這件事,抱持很大的懷疑,不就是隨手一個點擊,真的有這麼多人關心這些事嗎?」這也是許多醫勞盟成員首度的碰面,「可是大家卻一點都不覺得陌生,我們在討論串中已經是朋友了。」 聯盟中,格外有行動力的蔡秀男,支撐其走上推動醫療制度改革之路的背後,卻有個傷痛的生命經驗,在〈我的醫生就這麼死了,我以後怎麼辦?〉寫到同僚因過勞引發心肌梗塞,在醫院猝逝的事件。「當一切救治均宣告無效的時候,」蔡秀男說,「我記得的是他的體溫。」第一時間,蔡秀男回溯整理同僚的臨床職務紀錄,詳細查閱法條,半年後,同僚因公積勞的死亡撫卹有了著落,「但其他的醫療人員呢?」目前正攻讀法律博士的蔡秀男說,法律對他而言是種關懷社會的方法,「我沒有遇過醫療訴訟,但這對所有醫療人員造成很大的壓力,很多人因此沒勇氣繼續走下去。」 台灣社會近二十年來,強調人民當家作主,把醫療崩壞的議題拉大來看,「民主化跟最基本的人權保障風潮,並沒有吹進醫院。」蔡秀男說,《白色巨塔》揭露醫療體系的官僚化,在台灣,醫生納入勞基法保障範圍乃至於成立工會,則被視為洪水猛獸,「講白一點,被說是吃飽沒事幹」。台灣已將護理人員納入勞基法,但醫療勞動人權的觀念,起步卻很慢。蔡秀男表示,甚至在醫學院裡也缺乏這樣的討論,聽見「勞基法」三個字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抗拒,或覺得與自己毫無關聯,「幾乎有半數以上的醫生,不認為自己是廣義的勞動者。」 健保實施後,醫療人員的工作負擔為何嚴重加劇?方瑞雯點出一塊一般人比較看不見的隱形支出,就是因應各式評鑑所動用的人力,像是月評鑑、健康醫院、老年醫院等等,名目不一而足,光應付評鑑所需的大量文書資料,就足以讓醫療從業者喘不過氣。方瑞雯表示,更大的影響反映在於醫院經營者與政府相關單位的心態,「通過評鑑,意味著實際補助有著落,會讓人產生一種已經『有所交待』的錯覺。」蔡秀男則從勞動的概念出發,基本的工資跟供需是必須獲得保障的,「建立在血汗醫院上面的醫病關係,自然會讓病人流露對醫護人員的輕蔑,有一種可任意使用的便利感。」 在與醫改會等團體舉行的公聽會中,蔡秀男主張要把醫療勞動力的數字清楚攤在陽光下,「既然已經知道有所欠缺,就該把不足的部分具體暴露出來,」民眾能不能接受為了保障一國的醫療資源跟系統,將現行6%多的健保負擔,增加到應有的20%以上,「這20%的必須,就是政府以及所有單位,必須反映給大家知道的;所有的數字,政府單位都有。」讓數據合乎現實,才能有效監督醫院執行健保經費的合理性,「不然評鑑制度,永遠都是在比寫報告的能力。」方瑞雯說。 從出版提案到成書,短短不到一個月,程度上也反映了醫療體制的急遽惡化;擲出強而有力的第一枚石頭,醫勞盟在既有的臉書串聯、部落格平台外,把觸角更加延伸,下一本書將是護理的崩壞現象。 問及有沒有跳船、轉換跑道的念頭?方瑞雯表示,台灣的醫生缺乏勞基法保障,面臨中國醫美市場的拉力,醫生會出走得更快,「我自己跟許多醫生一樣,就是喜歡醫生這個工作,如果環境讓人待不下去,那麼為什麼不起身改變環境?」有人因為自己的醫術重獲健康,蔡秀男說,這是身為醫生無比的成就感,「我的病人說『謝謝』的比例增加了,我想這是我們繼續撐下去的最大動力。」 左起為醫勞盟成員陳家如醫師、方瑞雯醫師、蔡秀男醫師(攝影/但以理)
|
相關閱讀 > .《醫療崩壞!沒有醫生救命的時代》, 方瑞雯、白映俞...等/合著, 貓頭鷹, |
▲ Go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