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其餘一切,皆屬遊戲。《社會生物學》

2012 / 10 / 31
第447期

本報訂閱份數
60854
總訂閱份數
1916307

編輯 / 瑪塞林

本期要目 》
  ‥ 取消 / 訂閱電子報 ‥
  出版線上 》

本週頭條書訊 >

  ▲ Go Top
  本週選書 》

不公平的貿易:大企業剝削全球貧民之路

作者:康諾.伍德曼
出版社:財信出版

推薦理由:
他們可能永遠買不起自己製造的商品,他們終其一生為遙遠國度人們的飲食、衣飾、3C產品而努力。「公平貿易」的標記,可能只是一場騙局——這是一本關於貧窮勞動力的書。大型企業為什麼不願意保障工作者享有安全的工作環境...


追求出版理想國:我在岩波書店的40年

作者:大塚信一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推薦理由:
沒有比編輯更有趣的工作了!編輯是怎麼樣的奇妙人種?出版業的工作方式有多不可思議?原來編輯是「二十四小時不停歇」的工作,每天過著「尋覓理想國」的生活。這是一部傑出出版人的回憶,也是一部日本當代知識人的縮影...


戰後歐洲六十年 卷三 大衰退1971~1989

作者:東尼.賈德
出版社:左岸文化

推薦理由:
告別繁榮樂觀的六○年代,七○年代迎接歐洲的是一連串的舛錯。越戰之故,美國漸次放棄布雷頓森林協議,穩定世界金融秩序的美元固定匯率被埋葬,歐洲貨幣匯率跟著浮動,通貨膨脹、貨幣貶值接續而來,兩次石油危機火上加油,引發失業潮、進出口貿易下滑...


CG日本史 01 戰國信長戰記

作者:雙葉社
出版社:楓樹林出版社

推薦理由:
本書試著透過CG技術,以影像的方式重現,織田信長所居住的城廓、發生的戰役,描繪出信長邁向天下霸主的歷程!織田信長,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安土桃山時代初期,勢力最強大的戰國大名,著名綽號為「第六天魔王」,當時的天主教傳教士更稱他為「黑衣裡包裹著一團赤紅烈火」,由此可見信長帶給世人的印象...

▲ Go Top
 
  新書排行榜 》

TOP1

TOP2 TOP3 TOP4 TOP5
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 超譯尼采  看得到的世界史:99樣物品的故事 你對未來會有1個答案【博客來獨家書盒套書】  思考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  被囚禁的台灣:國共聯手構陷本土政權陰謀侵吞台灣 
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  超譯尼采  看得到的世界史:99樣物品的故事 你對未來會有1個答案【博客來獨家書盒套書】  思考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  被囚禁的台灣:國共聯手構陷本土政權陰謀侵吞台灣 
         
▲ Go Top
  TOP新書 》

作者:夏慕聰
出版社:基本書坊
出版日期:2012 / 11 / 01

同志,為什麼不能結婚?

博客來導讀 >

今年五月,美國總統歐巴馬首次公開支持同志婚姻。而早在1989年,全球第一個通過民事結合法,允許同性戀和異性戀伴侶享有相同權利的丹麥,也在今年成為第十一個通過同志婚姻的國家。從同居伴侶關係(Domestic Partnership)、民事結合(Civil Union)到同志婚姻(Same-Sex Marriage),承認同志伴侶關係,並給予等同於異性戀伴侶、無差異的法律權利與保障,蔚為世界人權與各國公民平權的潮流趨勢。

反觀台灣,十多年來,眾多LGBTQ(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及不以前述為限的酷兒)社群的朋友們,分別以各自的力量舉行公開的結婚儀式、接受家人與社會的祝福,不間斷地出現在台灣各地與媒體報導之中。近期十分活躍的同家會(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也讓我們看到同志社群養育下一代的多元家庭樣貌與需求。

可是在民法中,同志婚姻依然不能擁有與異性戀一樣的權益。

除了批判性地看待既存的、並不完美的婚姻制度,我們希望國家把親密關係的定義與法律權力,還給人民,還給關係中的當事者;每一個人都應該可以自由約定、保障彼此在遺產繼承與財產分配、醫療探視與開刀同意、保險受益、撫養監護等民法契約。...more

▲ Go Top
  編輯手札 》

你還在相信缺乏科學基礎的哲學思考嗎?
文╱左岸編輯,王湘瑋

「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其餘一切,皆屬遊戲。」存在主義大師卡謬用一整套哲學刻劃人生的荒謬,而《社會生物學》卻開門見山地挑明:卡謬還是說錯了。

也許有人覺得奇怪,威爾森研究的是生物學理論和螞蟻生態,無論他對存在主義有何高見,寫進一本學術專書,還用來當作開場白,豈不有點撈過界?事實上遭受威爾森無情批評的,不限於哲學家;動物行為學、比較心理學,乃至於各門社會科學,他認為都要用天擇適應的角度重新解釋,不能再侷限於表層現象的描述。

為什麼?社會科學研究的根基在人性,而人性由基因組合決定,不是天使與魔鬼在拔河,也不是超我與本我在鬥爭。我們心頭之所以不時浮現溫情、惡意、勇氣、怯懦,最根本的理由在於:這些感受使得有關的基因能夠從祖先身上順利傳遞到我們體內。

不同層級的演化單元,承受的天擇壓力互相衝突。對個人有利的事情,可能對社會有害;對社會有利的事情,可能對個人有害。我們在兩難情境下產生矛盾情緒,反映各種天擇壓力的平衡。人的可塑性並非無限,遺傳因素牽動我們的心智發展。

這種論點引燃不少學者的怒火,臺灣讀者最熟悉的大概是《達爾文大震撼》的作者,古生物學家古爾德。他反對威爾森說基因控制著文化,指出這條陳述只有間接證據而沒有直接證據。古爾德擔心社會生物學對人性的看法,使得科學再次為既得利益者服務,「把那些被社會犧牲的人貼上『劣勢生物』的標籤。」

古爾德本身是優秀的演化理論學家,對《社會生物學》前二十六章建立的理論架構也十分讚賞。然而到了第二十七章,威爾森竟讓演化理論染指人類的倫理學,他就無法接受了。

威爾森的確野心夠大,他肯定認為演化論有朝一日,能夠完全解釋人類道德觀念的演化史,說明我們之所以有這樣那樣的道德規範,是如何演化出來的。但是他到底有沒有暗示「所以,如果不符合演化優勢的人類行為,就一定不道德?」這,就請你直接玩味他字裡行間所透露的意涵,我想每個人的看法未必相同,其他人無法代勞。

以上所說均為結論與後話。《社會生物學》站在達爾文的肩膀上,寫的是另一道長長論證,其中既有清晰的理論骨幹,也充滿動物行為的實際案例。威爾森打算把演化論再往上拉一個層次,不只解釋動物的所有社會行為,更是大宇宙當中永恆的真理。道德倫理與自由意志等等歷史悠久的哲學問題,都不能忽視現代綜合理論所提供的實徵知識。唯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開始互動,合力探索生理與文化如何交互作用,才能明白我們的心靈受到哪些限制,並以此為基礎,為哲學問題提供有意義的答案。 ...more

相關閱讀 >

.《社會生物學:新綜合理論 1 社會演化的原動力》, 威爾森, 左岸文化,
.《蟻丘之歌》, 愛德華.威爾森, 晨星,
.《達爾文大震撼 —課本學不到的生命史》, 古爾德, 天下文化,
▲ Go Top
  新書搶先試閱 》

兩岸青春的碰撞
文╱李政亮
二○○七年,我進入南開大學執教。一堂研究生的討論課中,大家突然把話題轉向兩岸交流。據學生說,當時網路上流行一則「兩岸大學生交流時,會問對方哪些問題」的討論主題。不少台灣學生想問中國學生:「為什麼學習如此刻苦、努力?」不少中國學生則想問台灣學生:「台灣為什麼要進行去中國化?」在我的觀察中,這兩個問題頗符合兩岸大學生的風格,台灣學生注重實際生活面,中國學生則習慣從國家民族立場出發。

當時兩岸交流並不特別熱絡,直到二○○八年政黨輪替之後,兩岸交流才步入新的階段。二○一一年,陸客自由行啟動、中國學生亦可來台就讀。在這樣一個新的局面下,兩岸年輕人在真實接觸之後,究竟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躍動中的中國青春

中國青春正在躍動,不少中國年輕人開始反思既有價值觀,試圖跨越國界,在文化衝擊中找尋理想的人生。前面提到,陳綺貞的〈旅行的意義〉成為小清新的聖歌,事實上,中國年輕人也正積極實踐旅行與旅行書寫。

旅行與旅遊有所不同,旅遊指的是參加旅遊團、購買紀念品,與景點合照留下到此一遊的證明。旅行指的則是個人式的實踐,在旅行地的人文景觀與日常生活中穿梭。

旅遊與旅行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接續出現。一九九九年,中國政府推出五一(勞動節)與十一(國慶)各放假七天的黃金週政策(二○○八年開始,五一黃金週已取消)。這個政策的目的就在於透過假日帶動內需,旅遊產業便是其中的重要支柱。一九九九年創下驚人的兩千八百萬人次的出遊紀錄之後,中國各省莫不打造觀光經濟,甚至也出現參訪中國共產黨革命根據地的「紅色旅遊」。此外,隨著中國經濟起飛,旅遊簽證相對容易辦理的情況下,出國旅遊的熱潮也逐漸出現,中國富豪階層遊客的出手闊綽,也成為另一重國際間的中國印象。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媒體開始出現大量的旅遊團廣告,甚至電視臺也有旅遊臺的出現,但源自歐美的城市介紹翻譯書籍以及台灣出版的旅行指南,仍是出版業的中流砥柱。

不過,這一、兩年來,中國年輕人的旅行書寫成為出版的亮眼書系。小鵬是中國知名的背包客,二○○四年便已出版《我把歐洲裝進背包》,二○一一年更出版《背包十年:我的職業是旅行》。其他年輕旅行者的旅行書寫更是令人目不暇給,光從書名便可看出旅行形態的多樣:孫東純的《遲到的間隔年》、劉暢的《搭車去柏林:三十歲的成年禮》、吳非的《打工旅行:一年實現一個夢》、龍泓全的《我睡沙發去旅行》、陳宇欣的《我就是想停下來看看這個世界》、蔻蔻梁的《辭職去旅行》等。

這些作品的共通之處,在於作者都很年輕,最多三十歲出頭。在他們的心目中,旅行就是青春進行式,旅行就是以特別的方式走入異國的日常生活世界。旅行是個人的實踐,世界是自我的想像,而不再是旅遊團制式的景點,也沒有固定的行程。這些作品最引起我注意的,不是那些旅行中有趣的異國文化衝擊,而是跨出旅行的那一步,這一步可以看出中國年輕人的次文化以及挑戰既有價值觀的嘗試。劉暢在《搭車去柏林》的前言中,特別提到美國「垮掉的一代」的代表小說《在路上》。《在路上》與《麥田裡的守望者》(台灣譯為《麥田捕手》)同樣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表小說,在一九九○年與一九八三年分別翻譯為簡體中文之後,迅速成為中國年輕人次文化讀本的聖經。小說主人翁的內心徬徨和叛逆,成為中國年輕人的心情寫照。

但是,那樣的徬徨與叛逆只是小說文字,中國年輕人對既有價值的挑戰正透過自身的旅行實踐展開,在旅行中做自己。這樣的心情記錄在他們的旅行書寫中,吳非的《打工旅行》寫道:「我如願以償地進入了上海最好的大學,如我父母所願。我是被第一志願錄取的,可填那個志願的人並不是我。」碩士生階段休學去旅行的陳宇欣則寫道:「從小學起,我們就開始被教育要好好學習,將來能考上重點初中;上初中後,又被教育要好好學習,將來能考上重點高中;上高中後,繼續被教育要好好學習,將來能考上重點大學。然後呢?沒有人告訴我們每個人應該是不一樣的個體,沒有人教育我們應該怎樣去認識自己、如何找到自己最喜歡的東西。讀書是唯一的出路,找到好工作等於找到了幸福,而錢是衡量好工作的唯一標準,是這樣嗎?人生還有沒有更多的選擇?」

跨出腳步去旅行的那一步,也就是對既有價值進行反思的足跡。

場景式旅行

許多陸生與旅行者也帶著相同的青春能量來到台灣,甚至也寫下觀察文字並在台灣出版,趙星的《從北京到台灣:這麼近,那麼遠》、劉霄的《台灣人.情.味:北京八○後環台筆記》,以及張昊的《請問么零么在哪裡?一個北京女學生的愛台遊學記》等,便是其中代表。

與前述的旅行書寫者相同,作者們都非常年輕,不過,有個地方非常不同。前述的旅行者中,有不少人是以相當另類的方式在世界地圖上前行。劉暢和朋友以沿路招手攔車的方式從北京出發,耗時三個半月、搭車八十八次,終抵柏林。陳宇欣則是以邊打工賺錢邊旅行的方式,從莫斯科、漢堡到北歐。某種程度來說,他們的旅行方式有點像是流浪。與之相較,旅台書寫的作者們,對台灣之行有很明確的台灣旅行地景想像。這個旅台地景想像非常有趣,先是制式教育下對日月潭、阿里山的想像,而後則是台灣流行文化(主要是電影)而來的台灣印象。劉霄看了《練習曲》以及經典臺詞「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的影響,來台騎自行車環島;恆春更因為《海角七號》而成為趙星與張昊的旅行之地。

這一波的台灣電影復興,再現了一個異質、庶民與青春的台灣。台灣,不再是從台北看天下的台灣。《練習曲》從高雄出發,透過旅行探訪被遺忘的歷史(如莎韻之鐘)或是民間信仰儀式(如媽祖遶境)。《海角七號》中的主角阿嘉更是痛恨台北,回到南部故鄉。台北,則在《一頁台北》、《聽說》、《第三十六個故事》甚至《艋舺》中的夜市小吃、誠品、咖啡館乃至八○年代景況中,綻放城市之光。「青春」其實也是這一波台灣電影的主角。對於中國年輕人來說,也正是台灣電影中的別樣青春狀態吸引他們。

非常有趣的是,台灣電影的崛起恰與中國大片風潮的頂峰交錯,《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堪稱大片與政府宣傳的極致。這兩部電影猶如前述教科書中具革命傳統的課文,與之相較,台灣電影倒像是日常生活場景中的青春描述。大片與台灣電影的差異,就是革命英雄為主體的大歷史與庶民生活狀態的對照。

生活狀態,正是中國年輕人所探尋的。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年輕的電影導演在中國刮起新一波的「台風」之外,吳念真、舒國治等長一輩作家的作品也在中國受到重視。吳念真的《這些人,那些事》簡體版在二○一一年問世後,成為獲得好評的暢銷書。吳念真描寫人間百態的文字功力自不在話下,然而,文字中濃濃的台味為何能夠跨越台灣海峽?在這本書的簡體版中,台語表達的部分並未被修改,甚至多加了注釋說明。這些台語表達部分並未成為中國讀者閱讀的困擾,反而成為鋪陳人與人、人與鄉土之間細緻複雜情感的元素。吳念真書中的主角是庶民,而在二○一○年以《理想的下午:關於旅行,也關於晃蕩》等作品開始接續登陸的舒國治,其文字所關注的也是生活。在重尋理想生活方式的脈絡下,吳念真與舒國治的作品同時在中國受到重視。 ...more

相關閱讀 >

.《中國課:繫上紅領巾的中國式青春》, 李政亮, 日出出版,
.《走進都會中國:一個台灣人登陸十年的文化觀察》, 李政亮, 夏日出版社,
.《拆哪,我在這樣的中國:1/3流行文化的+1/3國族想像的+1/3日常生活的》, 李政亮, 夏日出版社,
▲ Go Top
  活動現場 》
與客服人員聯絡取消/訂閱電子報到博客來首頁回本期要目
Tel:(02)27821100•Fax:(02)27856789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博客來網路書店」或授權博客來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