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故事我來聽──蕭青陽《有一天,我會和我的偶像一同老去》

2012 / 11 / 14
第183期

本報訂閱份數
62644
總訂閱份數
1917468

編輯 / M87

本期要目 》
  ‥ 取消 / 訂閱電子報 ‥
  出版線上 》

本週頭條書訊 >

藝術設計╱建築攝影表演藝術創意美學
  ▲ Go Top
  本週選書 》

鏡頭之後:電影攝影的張力、敘事與創意

作者:古斯塔夫.莫卡杜
出版社:大家出版社

推薦理由:
每部電影總有幾幕代表性的重要場景,這些關鍵鏡頭或許不是最美,卻埋藏最多線索。本書列舉一百部多部經典電影,告訴你大師在拍攝這些令人難忘的場景之前,都作了怎樣的複雜思考,以引導觀眾融入他們建構的動人世界。


有一天,我會和我的偶像一同老去(軟精裝)

作者:蕭青陽
出版社:遠流

推薦理由:
蕭青陽費時三年,精選創作生涯102張最具代表意義的唱片設計,細說每張設計的背後的故事。每一章均附唱片封面,以及蕭青陽親筆所寫注解,他以自己的設計,為台灣流行音樂留下最具份量的見證。


設計的方法:100個分析難題,跟成功商品取經,讓設計更棒、更好的有效方法

作者:布魯斯.漢寧頓、貝拉.馬汀
出版社:原點

推薦理由:
如何用方法激發團隊創意?什麼樣的調查法有助於貼近使用者需求?本書彙整100種方法,從靈感、創意、調查到評估,引導設計者為產品尋求亮點,在設計的過程尋找最佳解答。


攝影的人生,旅行的意義:RICOH GR/GXR與森山大道等攝影家的寫真紀行

作者:森山大道、橫木安良夫...等/合著
出版社:悅知文化

推薦理由:
究竟是因為旅行才帶著相機?還是因為有了相機才去旅行?為了探索這個答案,包括森山大道等12位寫真家各自踏上了名為攝影的旅程,手中握著RICOH GR/GXR,分享沿途風景,和他們眼中所見的世界...。

▲ Go Top
  暢銷書排行榜 》
1 2 3 4 5
一枝鉛筆就能畫:30天一定學會,超有趣又簡單的繪畫技巧 豐和日麗 攝影詩集 卡提耶.布列松:世紀一瞬間 拍貓,是很嚴肅的。:吳毅平15年貓寫真精選 做了這本書
▲ Go Top
  TOP新書 》

作者:Pen 編輯部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12 / 11 / 10

就是喜歡!草間彌生。

博客來導讀 >

不同時期的經典作品+從未公開的新作+世界知名人士的剖析讚嘆=就是喜歡!草間彌生。

擄獲世人的藝術創作歷程,草間彌生單純又複雜的謎樣世界;最多面向的詮釋,最多首度公開的新作;!

華文世界第一本草間彌生作品集,全球獨一無二的中英對照版; 平面設計師王志弘規劃設計,窺看國寶級大師圓點教母的絕讚視角。

本書描述的就是草間彌生奔流在藝術史當中的生命歷程,像動脈般火紅,以及音樂家(土反)本龍一、時尚隨筆作家芙蘭索瓦.莫雷香、工業設計師吉岡德仁、平面設計師佐藤卓等世界知名藝術工作者眼中的草間彌生。透過大量豐富的作品,細細剖析草間擄獲世界的藝術創作歷程、贏得世界認同的理由,揭開「圓點」當中蘊含的意義,分析草間和強迫症相抗衡增殖創新手法的「軟雕塑」,令世人嘆為觀止掀起風潮成為時代標誌的乍現活動,將日常環境瞬間變幻成異世界的立體藝術,以及她極愛的能展現生與死、現實與虛構的「鏡面」媒材,此外還呈現了草間在時裝設計、拼貼藝術、文學創作上的才情與成果。more

▲ Go Top
  編輯手札 》

你的故事我來聽──蕭青陽《有一天,我會和我的偶像一同老去》
文/ 居樂斯


台灣近幾年方興未艾的設計風潮,蕭青陽,無疑是其間引領風騷的一個名字。霸氣、台客、熱情,是形容這位設計師最多的關鍵字群,從美工到設計師,蕭青陽在職場上的歷練,程度上見證了台灣設計領域不同時期的流變。蕭青陽這回打開的是另一個視窗,歷時七年,精選102張參與過的唱片設計,出版第一本以唱片設計案例為體的「自選集」──《有一天,我會和我的偶像一同老去》

「跟一般作者不同,這本書的內容太大了,那麼多的音樂人和幕後工作人員,我不能自說自話,不能只有我自己的觀點,這其實是一本唱片業的作品集。」蕭青陽劈頭就為一寫七年的新書定了調。

新書以精裝、平裝版推出,分別呈現類同唱片封套尺寸、大正方形的「蕭青陽標準款」,以及一般書本最常見的正25開,前者一眼讓人看見題旨:這是本談唱片設計的書;後者則意外透顯本書文字與故事的厚度。作為設計師,他見證了台灣唱片圈由盛而微縮,紀錄歷史的企圖隱然躍上紙面,「我不可能等到30年後才來做這件事,我做設計這些年正是台灣唱片業最興盛的年代。」蕭青陽說,如同唱片銷售要辦簽唱、要宣傳、要登上小巨蛋,銷售量絕對是個目標,「但一直到出書前幾天,我還是認為這本書的銷售考量是被我放在最後的。」

台灣的唱片能不能再有下一個30年?蕭青陽不諱言,唱片行都消失得差不多了,「該是把故事寫下來的時候了。」以幕後人員的立場出發,蕭青陽偕同另兩位得力助手周昭平、許麗芩一起完成書的文字工作,前者從事音樂幕後工作多年,並親身參與書中提到的多張專輯;另在某次專訪中結識的許麗芩,則具備細膩的觀察力,讓這個最初由知名數位平台提出的創作計畫,最終能以書本形式面世。蕭青陽說,「有機會出書,卻只寫自己個人的花花草草,就太可惜了!」結合業界的在場經驗跟非業界人士的民間角度,蕭青陽要呈現的不只是設計,更是台灣流行音樂在八○、九○年代高峰期,唱片從業者的直擊紀錄。

問到手工完稿更替到什麼都可以電腦修圖的時代,蕭青陽提到多年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一名長期與他配合的打字行老闆一句「我這一行已經沒落了」言猶在耳,在幫蕭青陽做完以李雨寰為核心的電音團體DMDM首張專輯封面不久,打字行老闆便拉下鐵門歇業,回老家轉行賣排骨飯,「我那時才剛出來開工作室沒幾年耶,哪天我的行業會不會也跟打字行一樣,最後變成夕陽產業?」從經手的一千多張唱片設計案裡,蕭青陽特意挑出創作型歌手的案子來寫,唱片下架有時,偶像也會老去,「我的作品也只占唱片業的冰山一角。」這些比較沒機會被注意到的音樂創作人對蕭青陽而言,具備了一些「沒有被看見的力量」,如果透過設計能夠被挖掘出來,對他來說便是成功地完成任務。

提到工作夥伴的力量,蕭青陽說,當大家被台上耀眼的明星吸引的時候,年輕時的他,卻覺得舞台旁的工作人員更漂亮更帥氣,「他的燈光怎麼打得那麼好?這場的音響怎麼特別棒?」欣賞崇拜的程度讓他起雞皮疙瘩,「所以我會去找很棒的人合作。前幾天,我的助理還在問書的內文字是不是要這麼大?標題字體要不要去光暈效果?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他的影響力,有沒有做好溝通這件事是很重要的。」近年的演講邀約,蕭青陽不再傳授設計的方法,字體反左反右變大或是米粒字不是他設計的重點,美感之外,他更希望做到別讓看的人感覺負擔,「我從來不是聽話的人,就像我不會按照唱片公司的要求把歌手的臉統一擺在正中央。但設計不能只為滿足設計師而做,十年後我老了再翻開這本書,自己讀,至少不會吃力。」

不能只為自己,蕭青陽的書寫進許多人的故事。來到編輯後期,他親自為每張唱片寫下第一人稱、「蕭青陽說」的注解文字,這也許是身為設計師、幕後人員的蕭青陽,將自己置於台前也不會感到彆扭的方法。

「我最害怕接到會讓自己產生很多感觸的案子,在做音樂製作人陳志遠紀念專輯時,我看到老師留給親友的話──『在人生的路上,我先下交流道了』。我想,他對人生一定還抱有很多的想法……」書名《有一天,我會和我的偶像一同老去》,蕭青陽說,這幾年我們失去了很多位陪伴很多人青春時光的偶像,其中包括了鳳飛飛;但時間不會因此暫停下來,每一年他都給自己新的座右銘,隨新書精裝版首刷限量贈送的毛巾,上頭一句「不累幹嘛睡!」就是他給年輕助理苦於工作時偶得的一句話。

沒想過設計會做到上山下海,蕭青陽的設計人生從來不缺想像,「真的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我想就聽聽音樂吧!」

相關閱讀 >

.《有一天,我會和我的偶像一同老去(軟精裝)》, 蕭青陽, 遠流,
.《有一天,我會和我的偶像一同老去(平裝) 【紅色、藍雙版本隨機出貨】》, 蕭青陽, 遠流,
▲ Go Top
  編輯推薦 》
精選書摘 >

卡提耶.布列松:世紀一瞬間
一九五○∼一九七○:世界就是他的工作室


此時,布列松的作品已經廣為人知了,不但有人出版、展覽、引用、評論,還獲得獎項、讚賞和羨慕,在世界各地激發了他人的靈感,並引人追隨他的腳步;不過,也有些人嫉妒他的名聲。他本人則是一面享受這樣的名聲,一面又想回避。他一如既往地忠於自己矛盾的本性,以及他中產階級的自由主義和人生哲學,帶著諾曼第人的性格和日本弓箭手的禪學,保持對外在世界的好奇心和對內心智慧的追求。

馬格蘭的目標是成為攝影界的「勞斯萊斯」,正昂首闊步、有效率地向前邁進。根據「紐約郵報」的八卦專欄報導,某個晚上,布列松手持萊卡相機在一家時髦的爵士樂俱樂部裡穿梭拍攝,正在演奏的單簧管樂手迪克西蘭德湊到另一名樂隊成員身旁說:「那傢伙在攝影界的地位就好比我們這裡的爵士樂大師路易阿姆斯壯。」對布列松來說,這才是真正的肯定。

布列松欠下的書債讓他無可避免地想要自己出書,而且要以他自己的方式出版。

任何一本書的作者為自己的作品命名時都不會假手他人,因為書名體現了全書的本質和精神,但布列松卻從未給自己的書起過名字。他的第一本書《匆忙間的影像》,或叫《偷拍的照片》,就是如此。此書一九五二年由赫赫有名的「熱情」出版社發行,樣式與同名雜誌一樣,封面由藍綠兩色組成,馬諦斯設計,德拉蓋爾兄弟印刷。

布列松戰前的精神導師特里亞德擔任此書的美術編輯,他與來自紐約的西蒙和舒斯特出版社的西蒙共同負責這本書,西蒙本身也是攝影師。編輯小組要求布列松在選圖和頁面設計上給予他們完全的自由,並從過去二十年間拍攝的照片中選出一百二十六張,以大尺寸形式出版。本書除了攝影作品外,連最簡短的圖片說明都捨棄了,只按照拍攝地點將照片分成東方和西方兩部分,沒有安排順序,最重要的是,他們要求布列松以攝影為主題,寫一篇有分量的文章做為前言,這篇前言是布列松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個人反思。

「你是怎麼拍出這些照片的?」他們問道,天真的態度如同紀德詢問比利時偵探小說家西默農是如何創作小說一般。

「我不知道,那不重要。」

「少來這套,你為什麼會在這行幹了二十年?寫下來,把你的想法寫在紙上,然後由我們來決定。」

編輯小組早就知道布列松不喜歡談論他的攝影工作和作品,儘管這個要求多少有點無禮,卻是唯一能讓他就範的方法。布列松頗為猶豫,他從來不談論創作過程,現在卻要他用長篇文字闡述自己一直都在回避的話題。不過最後,他還是答應了,畢竟出版自己的攝影集十分誘人,這可不比他平常寫的那些簡短圖片說明。此外,卡帕又為他增添了一個誘因:「如果這本書能為你帶來金錢,你可以花了它,但如果能為你帶來名望,對你就大有幫助。」

特里亞德為了逼迫布列松寫稿,派了一位名叫蘭的助手盯著他,短短一周就在第一時間拿到稿子。文章篇幅共十頁,前言被冠上「決定性瞬間」的標題。這本書在美國出版時,翻譯忽略了原書名《匆忙間的影像》語意中的微妙之處,在出版商慫恿下直接定名為《決定性瞬間》。

從此之後,布列松就成了一名主張決定性瞬間的攝影師,傳奇從此造就。這個標題模糊了他在美國的形象,將他的想法推向極端,也徹底成為他的烙印。

「世間萬物皆有其決定性瞬間。」這句十七世紀雷茨主教說過的話在他的文章裡顯得特別突出,彷彿成了整篇前言的中心思想。

...more >>

▲ Go Top
與客服人員聯絡取消/訂閱電子報到博客來首頁回本期要目
Tel:(02)27821100•Fax:(02)27856789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博客來網路書店」或授權博客來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