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線上 》 |
本週頭條書訊 > |
藝術 |設計╱建築 |攝影 |表演藝術 |創意美學 |
| ▲ Go Top |
TOP新書 》 |
作者:保羅.高伯格 出版社:大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 11 / 30 | 【 建築為何重要 】 博客來導讀 > 建築為何重要? 因為建築物告訴我們,我們是什麼、我們想成為什麼。 而能提供最多答案的,有時正是那些平凡的建築。 人類生活不能沒有建築,屋頂為人遮風避雨,人們在建築物之中感到喜悅、悲傷、困惑、敬畏…… 當建築與人的情感產生關連,才超越了原本的功能,變得重要,即使詩歌、文學或繪畫都無法取代。 建築為何重要?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每天都會看到,無時無刻不影響我們。答案也很複雜,因為涉及能源耗損、綠建築運動、營造業經濟等重大問題。除此之外,還有社會責任、城市記憶、時間和地區營造等攸關我們生命經驗的因素。 《建築為何重要》談論的不止是建築界的偉大傑作,也有我們每日所見的普通建築。試想,要釐清建築的影響力,怎麼可能不走進攤販叫賣的街道,看看人們的喜怒哀樂? 《建築為何重要》鼓勵每一個讀者去看,並慢慢學會相信自己的眼睛。 與約翰.伯格《觀看的方式》、阿隆.柯普蘭《怎樣欣賞音樂》齊名的建築評論經典more |
▲ Go Top |
精選書摘 》 |
|
博客來連載 > 建築為何重要 建築及結構會影響人類的品格和行為,這點無庸置疑。人建造了建築,建築再回過頭來塑造了人,為我們定出生命的道路。──溫士頓.邱吉爾 我知道,建築對而言我非常重要,但我無意宣稱建築可以拯救世界。偉大的建築並非桌上的麵包,也非法庭裡的正義。沒錯,建築會改變生活品質,而且影響往往十分驚人,然而建築無法醫治病人、教化無知,光憑建築也無法維持生命。建築不過是提供一個舒適、令人開心的環境,讓上述事情得以發生。但雖然建築本身無法創造生命,卻以種種方式為現存的生命帶來意義。要討論建築有多重要,就必須了解建築以何種方式展現影響力。建築除了「遮風擋雨」的功能之外,其重要之處就和任何藝術一樣,都是讓生命更加美好。 矛盾的是,最平凡的建築對人類的意義往往最為重大,像是頭上的屋頂,以及隨意造來讓我們躲雨、工作、購物、睡覺和玩樂的建物。建物是白話,是建築界的標準語言,但卻非本書的重點,但我仍想加以探討,原因在於我並不認同能明確劃分「嚴肅的建築」和「普通的建築」。建築與藝術史學者尼可拉斯.佩夫斯納爵士(Sir Nikolaus Pevsner)寫道:「腳踏車棚是建物,而林肯大教堂則是建築。」但那又如何?兩者皆是建物,也皆為建築。林肯大教堂這棟建築確實比腳踏車棚更複雜、更宏大,建造的動機也更為神聖。然而,每棟建築都訴說了背後的某些文化,每處結構至少都有些視覺趣味,也都能喚起某些情感和情緒。雖然宏偉的大教堂所引發的討論比普通車棚還要多,但兩者同樣塑造了我們的環境。再者,與車棚相似的建物包括商場裡、高速公路旁、郊區城鎮裡的地方商用建築及住宅建築等,對我們所居之地的影響都比遠方的大教堂大得多。 這些建築都稱不上傑作,某些政治正確的評論家會不以為然,且為此感到痛心。然而,我們仍冒險忽略這些建築。麥當勞?拉斯維加斯的賭場?移動房屋、郊區的貨櫃屋、路邊商圈、購物中心、辦公大樓停車場?這些建築可能很平庸,也可能充滿歡樂及巧智,但很少能給人超脫的感受,不過卻能讓我們知道自己是誰,以及自己想打造什麼樣的環境,而且往往成效頗彰,這讓大多數建築評論家大為難堪而不願承認。美國的建築大多醜陋,但話又說回來,十九世紀的倫敦居民也覺得當時的倫敦建築多半很醜。美國今日的建築環境如此缺乏藝術性,可能正反映出我們的文化,就像巴黎和羅馬的設計也反映出背後的城市文化。可以確定的是,想在今日認真討論建築,卻又想避開整體建築環境,絕對是緣木求魚。從高速公路到花園,從商場到教堂、摩天大樓、加油站,一切都是緊密相連、互相依存。我無意將二十一世紀之初的景觀浪漫化,但我知道,佩夫斯納的學術二分法再也無法成立。 建築在藝術和實用之間保持精準又不穩固的平衡,這當中的需求既不帶領藝術,也不追隨藝術;既不向藝術屈膝,也不比藝術優越。建築同時存在各種面向,而每件建築作品或多或少都得考慮所有面向。大約在公元前三十年,古羅馬的維楚威斯便寫下建築的三要素是「實用、堅固、喜悅」,至今仍無人超越,因為這三重定義剴切地總結了建築的矛盾:建物必須實用,同時又得與實用對立,因為藝術(也就是維楚威斯所謂的「喜悅」)在本質上並無世俗功能。最重要的是,建物在建造時還得遵守工程法則,也就是說,蓋了之後還必須屹立不倒。 建築確實有這種種衝突,但維楚威斯卻不將之視為對立,而是視為共存。他的觀點提醒我們,建築物必須同時有用、建造穩固、令人賞心悅目。此外,維楚威斯也並未明確將三大要素依重要程度排序。想像三者的重要程度依序遞增,固然並無不妥,但維楚威斯真正想傳達的訊息中,其實暗藏著一則幽微注腳:三者互相依存。沒有堅固和喜悅就不可能實用,但喜悅也有賴堅固,因為堅固不僅讓建築物屹立不倒,也讓建築藝術達到頂峰。金字塔、希臘神廟、羅馬水道、哥德式教堂的建造者,都同時是建築師也是工程師,對他們而言,這些原則是一體的。建造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布魯內雷斯基、設計聖彼得大教堂的米開朗基羅,也無不如此。 因此,建築既是藝術,也不是藝術。在不同的情況下,建築可能不止是藝術,也可能稱不上是藝術。這是建築的矛盾,也是建築的榮耀。建築的角色是提供庇護,這點與圖畫、小說或詩迥異,而建築在實體世界中的真實狀況,也有別於我們平常所認定的藝術。建築不像交響樂,建築必須有某種實用功能,必須提供空間讓我們工作、生活、購物、禮拜或娛樂。有些我們平時認定為實用的事物,也可能創造美感,例如飛機、汽車或烹飪鍋。可是建築又不同於這些,當建築成功達到美學目標時,我們會期待這棟建築所能提供的感動將遠比精心設計的烤麵包機還要深刻。 ...more >> |
▲ Go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