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價:399元 優惠價: 79 折 315元 | 以狹義的標準來看,伊坂幸太郎的《瓢蟲》並不能算是推理小說。
所謂狹義推理,一開始便必須發生明確的事件,諸如死亡、失蹤、偷竊、犯罪預告云云,緊接著調查人員或偵探角色登場、嫌疑犯一一浮現,事件持續發生(以長篇小說來看,最好有複數的被害者),偵探採取行動,逐步排除涉案者、進逼真相(允許偶爾碰壁、遭遇挫敗,但必須藉機修正錯誤推理),最終謎底揭曉,逮捕令人意外的真凶。
不過,若以此狹義的標準為核心,往外擴展的「廣義推理」中,我們倒是可以把《瓢蟲》放進來。而且,參照上述狹義的說法時,我們還可以找到極有趣的對應,在在顯現伊坂幸太郎非常熟悉推理小說的架構,並能聰明地組成屬於自己風格的嶄新故事。
《瓢蟲》故事一開始,敘述四組人馬「水果二人組、七尾、王子、木村」,分別在東京搭上開往盛岡的新幹線列車「疾風號」。木村是有酒癮的前殺手,此行為了復仇,攜槍找上將六歲大的兒子自百貨公司屋頂推落導致重傷的國中生王子。殺手二人組蜜柑與檸檬接受大人物委託,搶救回遭綁架勒贖的大少及贖金,正要搭新幹線回去交差,同行七尾另接獲委託,欲偷取裝滿贖金的行李箱。
此時,讀者可以看出四組人兩兩互有牽連,但並未浮現明確的事件,也不見因此而生的偵探與嫌疑犯。然而,當木村找上王子,殺手二人組發現行李箱遺失後,整個故事便開始動了起來……
故事的發展並非源自核心事件的驅使,而是四組人馬的行動;這些人的行動並非為了恰如其分地扮演偵探、凶手、被害者等身分,而是依自己的行事準則與性格完成肩負的任務。除此之外,這四組人都是「惡人」,卻同時得像個正派偵探般找出線索進行推理,迅速擬定對應策略,用擅長且顯然違法的手段剷除障礙,只為了達成設定的目標──不僅僅是遂行任務,有時只是宣洩情緒,或為了滿足小小的好奇而已。
像是一面鏡子,《瓢蟲》照射出狹義推理小說全然背反的一面,在人物的身分與行動上,得到了詭異又奇特的自由。《瓢蟲》將推理小說讀者帶往一條看似遠離終點的路,前方不是令人放心的真相與真凶的樣貌,而是紛亂的混沌未明。
「我們把四組殺手放在一塊吧,然後,看看新幹線列車上會發生什麼事?」感覺伊坂躲在這本書的背後,笑笑地對讀者說。
於是,我們忍不住好奇驅使,往前走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