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新書 》 |
作者:余秋雨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2 / 11 / 30 | 【 何謂文化 】 博客來導讀 > 過去,每個人身上的文化只有文化界裡邊才會關注,現在,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都關注了。這樣的情況,可能是宋代以來第一遭吧 ?因為明清兩代的朝廷不斷實行文化恐怖主義,文為禍源,避之唯恐不及;近代和現代,則以軍事和政治的交雜為主調,有限的那一點文化 一直在蓬頭垢面地顛沛流離。其他難逃者看到幾副厚厚的眼鏡也許會投來幾分憐憫,卻怎麼也構不成嚮往。 但是,現在,當大 家都在嚮往文化的時候,怎麼來處置落到自己身上的文化,也就變成了一個問題。 而且,這個問題變得愈來愈迫切,愈來愈重 要。 近年來,先是學生們問我這個問題,後來,不同領域的一些重要人物也都來問了。其實我自己也在為這個問題苦惱、思考 、觀察、比較。終於能作一些回答了,供大家參考。 我認為,一個人身上要擁有真正的文化,必須先「祛病」,再「進補」,這就體現為兩個「不再」,兩個「必要」—— ...more |
▲ Go Top |
新書搶先試閱 》 |
〈中國朝酒晚舞〉 摘自《北京的腔調》 文╱胡赳赳 王朔在《新狂人日記》中描述過一個叫"三哥"的,大家每天都頂著"三哥"的名目吃飯:週一, 三哥要去天津了;週二, 三哥又不走了:週三, 三哥真走了:週四, 三哥回來了。 王朔說:"剩下的就全週末——必須的。"這個三哥是典型的飯局達人,最"駭人"的一次是在某次聚會上,七個人互相介紹後發現,彼此全叫"三哥",這機率真是小之又小,愣讓王朔給碰上了。吃飯其實很累,但再累也得吃。所謂"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革命了,不就剩下"請客吃飯"麼。美食專欄作家沈宏非說:"一週一個飯局是正常人,一天一個飯局是大紅人,一天三個飯局是交際花,一天很多飯局,是餐廳服務員。" 經濟學家茅於軾長期以來有個觀點,中國的糧食最起碼夠全中國再吃二十年,所以他贊同退耕建房,這樣房價就下來了。中國人的現狀說到底是"吃穿住行"只解決了吃穿,沒解決住行。基本溫飽、略微小康、雖有中產、塔頂特權是社會的寫照。住,房價太高,行,交通太堵。吃和穿則蔚為大觀,鈔票化做飯票、布票仍是主旋律。於是往死裡吃、往出格中穿。 喝紅酒加電腦桌,從微博上接入世界;喝白酒加麻將桌,從領導處搞好關係;喝洋酒加談判桌,從客戶處套取利益。 現代人每天外出遊弋,與原始社會出外打獵並無本質不同,碰運氣、談天氣、講義氣、聚人氣,"氣場"各有不同,"公關"無處不在。早期在房地產領域流行的"工作無非兩件事——找資源、建人脈"現在人人心領神會。說白了就是:尋找獵物,自己能幹掉就獨吞;幹不掉,那就找人來合夥幹掉。 酒是用來壯膽的,桌子是用來拍板的,酒和桌拼在一起,則無事不可為。有的時候,一桌客滿,硬擠不進來,你還得單開一桌,是為換個局;自己定喝酒規則,是為制度創新;吆喝人來,是為策劃推廣;分而食之,是為共同事業;酒醉飯飽,是為既得利益。陳天橋用網路遊戲起家,江南春靠寫字樓電視創業,馬云憑電子商務致富,無他,但懂得一個"吃"字。 魯迅先生作悲憤言,舊社會每一頁都寫著"吃人"二字。現在的社會不作如是觀,人們的活命思路轉化為:"是人就要有被利用價值"。潛臺詞是被吃一口未嘗不可。所以,娛樂界的潛規則被九○後少女轉化為"肉獻"一詞,與其被潛,不如主動肉獻。無論是看吳曉波《激蕩三十年》,還是看殳俏《吃,吃地笑》,最後得出一樣的道理:大國亦是盤中餐。 每逢年底,公司企業、單位部門都有年會,這是觀察中國生態的絕佳場合。企業文化不同,生意好壞有別,氣勢形態各樣,但有一處相似,總得有人喝醉方為盡興,總會有一句口頭禪言簡意"駭":"吃好,喝好。" 有酒無桌是酒鬼,有桌無酒乾著急。酒與桌的關係就像矛與盾的關係,沒有矛不甘心,沒有盾不放心。酒是催化劑,桌是能量源。酒桌不是PK台,而是PR場。中國的騎士,不用騎馬,而是騎驢找馬。也只有在酒後,民間智慧誕生了:"群眾都過了河,幹部還在那裡假裝摸石頭"。 據說,茅台空酒瓶都賣到了九十元一個,茅台當地的一個開發商說,現在市面上的茅台四分之三都是假的。原因很簡單,茅台酒的產量有限,而需求量太大,"批條子到茅台酒廠要酒的都生產不過來。" 酒沒有緩解"憂鬱"。憂鬱症位列第四大疾病,全球患者達到一億,每六十個人當中就有一個,在大城市中更嚴重,"每個人都至少認識一個憂鬱症朋友"。 但酒還是緩解了社會壓力。 喝酒達到"賴嗨嗨"狀態好過全民下藥。國進民退,未富先懶,小酌一杯進入自我陶醉狀態也許是最佳選擇。買完房,每個人都想吃後悔藥,每個人都需要一杯酒。"現在還被老婆抱怨,當時看好要買的大房子,錢都準備好了,結果接到一個電話說房子那兒以前是垃圾場,結果不知怎麼想就動搖了,過了幾天再去訂就沒有了。"有個想換房子的IT界人士喝過一杯後說。 工作上的壓力顯然更大,新人時常面對職場"冷暴力":無人指點、無人搭理、無人問津,要麼就是被搭理的大叔偏偏是個邊緣人員。"一杯茶、一張報紙看半天"的單位生活被如此多職場人士嚮往,但那已是上個世紀的事情。那麼,還是喝酒吧。 似乎一切事情最後都被酒代替、統管,像是打牌時的"替張"。助興時,喝酒;不爽時,喝酒;社交時,喝酒;獨處時,喝酒;對一個人好,喝酒;報復一個人,還是喝酒。 |
相關閱讀 > .《北京的腔調》, 胡赳赳, 文彩生藝文化, |
▲ Go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