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究竟是病毒、貧窮,還是所謂「現代性」所引起?

2013 / 01 / 23
第459期

本報訂閱份數
61088
總訂閱份數
1921345

編輯 / DL

本期要目 》
  ‥ 取消 / 訂閱電子報 ‥
  出版線上 》

本週頭條書訊 >

  • 「有些理想和信念,值得你就這麼堅持下去」當代最狂妄的知識分子,希鈞斯──

  • 「你是否曾經為自己的任何理想而堅持?從什麼時候開始,或許你已經不是你自己?」「在殘忍的物質世界,人們被藥物包圍著,有很多東西可以殺死你,沒有殺死你的話也會讓你變得越來越軟弱。」希鈞斯在罹癌期間,曾在雜誌上寫作關於癌症的專欄,並在2011年5月贏得了全美雜誌專欄和評論獎。本書即是以他的獲獎隨筆為基礎的最新的回憶錄。
  • 看中國如何在全球佈局,改寫「新殖民主義」世界史!

  • 中國在2005~2011年間已執行超過350項、總值高過4千億美元的對外直接投資,尤其是天然資源。過去我們以為,中國的搜購行動只限於非洲、南美等落後地區,本書明確指出:這個資源布局行動早已遍布全球!作者為我們攤開世界地圖,繪製出地球上各種大宗物資的分布板塊,全盤解析中國如何操控全球期貨交易市場,一步步寫下「新殖民主義」的史頁,以及世界各國如何進行制衡;而現在和未來,又對全球政治、經濟、社會造成怎樣的深遠影響。
  • 沒有邊界,何來模糊曖昧的想像與認同?報社裡的人類學家,阿潑的,《憂鬱的邊界》

  • 要確定「我是誰」,往往需要先知道「我不是誰」;而這些故事,往往都從旅行或移動開始。阿潑站在東亞各國的邊界上,對每一個性鮮明但又揹負著跟台灣類似殖民歷史的國家,作出關於邊緣、身分、認同這幾個主題深刻且生動的描述,而她也點出了新一代人關於認同的想法。透過一次次邊界的旅行,阿潑勇往直前,她讓我們理解:在邊界之外,還有更多的邊界。
  • 第一套以圖文編寫故事、兼具百科功能的中國歷史──《話說中國》

  • 1500餘則經典故事、1500位歷史人物、3000幅以上珍貴圖片、7500條歷史文化百科知識;以豐富的圖文編排,故事文體的寫作,將政治史、文化史融為一體,讓厚沉枯燥的歷史「生動」了起來。英國斯特林大學安德魯教授在看過本套書後,真情地說:「這是我見到最好的一部中國書!」
 ▲ Go Top
[ 看23分類新書 ]
  本週選書 》

非凡小人物:反對、造反及爵士樂(上下)

作者:艾瑞克.霍布斯邦
出版社:麥田

推薦理由:
「我的重點是,假若不是做為個人,而是從集體的層面來看,這些男男女女正是主要的歷史行動者。他們的一言一行並非無足輕重。他們能夠、而且已經改變了文化和歷史的樣貌,關於這一點,二十世紀比歷史上的任何時期更形顯著。這就是我為何把一本關於普通人的著作,即傳統上被認為「尋常人物」(common people)的一群人,稱作「非凡小人物」(Uncommon People)的原因。」


中國改革的歧路

作者:朱嘉明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推薦理由:
朱嘉明可說是由文革、改革開放與六四這三大歷史局面所塑造出來的一代人,1989年6月後流亡海外,一度擔任海外民運負責人。1993年退出民運,擔任過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經濟學家,現任教於維也納大學。〈中國改革的歧路〉一文原刊載於《思想》雜誌並同步在大陸共識網發表,為朱嘉明對中國現狀與前景所提出獨特且全局的觀點。


台灣會不會死?:一個火星人的觀點

作者:范疇
出版社:八旗文化

推薦理由:
今天,清朝皇室已經消失100多年,台灣所謂的民主化也已經20年,但請問,台灣政治人物,不分藍綠,腦袋中的朝廷意識、長官意識消除了嗎?台灣人民腦袋中的百姓意識洗掉了嗎?台灣的選舉,是不是還停留在一人一票選父母官的原始階段呢?人民是不是還只把自己當成老百姓而非公民,期待「民主」的結果就是傳說中的包公清明斷案、媽祖無限慈悲?「封閉病」、「中國病」和「主權病」,范疇認為,這三種病症,使得台灣正處於民主化以來的最大危機階段。


保釣風雲錄:一九七○年代保衛釣魚台運動知識分子之激情、分裂、抉擇

作者:邵玉銘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推薦理由:
保釣運動延燒至今,燃起釣運烽煙的參與者當年在想些什麼?而後做了些什麼?1970年,中日發生釣魚台列嶼主權爭議,引爆有史以來海外留學生最大規模政治運動--保釣運動。在美曾親身參與的邵玉銘,回顧了參與保釣人士當年之言行、其後之省思,以及生涯之抉擇;引用了第一手資料和大量的書籍、報導、歷史檔案,揭露保釣運動的來龍去脈、檢討知識分子問政和言行,更對保釣運動做出整體歷史評價。

▲ Go Top
  暢銷書排行榜 》
TOP1 TOP2 TOP3 TOP4 TOP5
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反對完美:科技與人性的正義之戰 輕鬆駕馭意志力:史丹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心理素質課 超譯尼采
人文科普新書排行榜
▲ Go Top
  TOP新書 》

作者:劉紹華
出版社:群學
出版日期:2013 / 01 / 21

我的涼山兄弟:毒品、愛滋與流動青年

所謂現代,充滿了個人性的選擇、危機四伏的自由,以及新興的不平等。

涼山兄弟乘著青春下涼山。他們回到涼山的時候,帶著毒癮、毒品、愛滋、牢獄紀錄,以及對外面世界的見識。當事情演變成高愛滋感染率,國家的手便再次伸進涼山,企圖用掃毒樣板來解決問題。國家對諾蘇人的第一次干預,是一個「現代性」的承諾,將諾蘇人逼下涼山;因為山下比較文明,比較現代,比較進步,花樣比較多。第二次干預,則是以公共衛生與疾病防制,尾隨涼山兄弟一同回鄉;因為山上太多疾病,太多藥癮,需要「現代」醫療才能治癒。這一上一下,將涼山更深刻地嵌入現代化的歷史過程。

以現代性與全球化為時代背景和理論視野,劉紹華生動鮮活地呈現出諾蘇流動青年與吸毒者的生命經驗,將之與中國在過去一世紀的鉅變中所經歷的多元現代性、社會韌性,以及個人生命憧憬交織在一起,並從中揭露少數民族文化的延續與斷裂。這部兼具民族誌知性與報導文學感性的動人作品,銘誌了一個可能即將灰飛煙滅的時代紀錄。

當代歐美人類學已被後現代的抽象論述與反思敘事所佔領灘頭,紹華不逐流行,堅守民族誌的傳統,以白話、生動、準確、流暢的文字,剖析社會變遷的物質過程、洞察社會災難的結構根源,見證了現代與傳統、全球與在地、生命與死亡的交織辯證。本書不僅應該成為人類學與社會學研究者的必讀教材,對於在現代性洪流中載浮載沉的我們所有人,都可以從中得到重要的啟發。--藍佩嘉

▲ Go Top
  OKAPI專訪 》

劉志偉:美援年代,再鳥的事都得認真當成一回事
文╱陳琡分

早上出門太趕,早餐,你可能直接喝瓶牛奶果腹了事;中午用餐,你覺得叫碗麵或啃個麵包,比買飯配菜的自助餐簡便許多;假日返鄉,媽媽端出一鍋醬色誘人的滷肉,說這黑豬肉可是跟菜市場尾那攤獨賣黑毛豬的豬肉榮買的,味道比平常吃的白毛豬要來得好。

然而,如果不是翻起了劉志偉的《美援年代的鳥事並不如煙》一書,你可能沒有想過,乳品、麵食、白毛豬,這些我們已然習慣的飲食日常,竟都和美國有關。

約訪劉志偉的那天,聊到一半,搞笑部落格界第一把交椅史丹利突然跑過來,手上拿著一本《美援年代的鳥事並不如煙》,變成了劉志偉的粉絲:「我的包包裡最近放的就是這本書耶!通常這種跟歷史有關的書看起來都很無聊,但你寫得好好笑啊。」

能讓搞笑魔人史丹利說好笑,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翻看《美援年代的鳥事並不如煙》的各個篇章,其中所陳述的有關台灣農業社會在50到60年代美援時期的種種,的確也有不少令人覺得荒謬、莞爾或發噱的趣味片段。但劉志偉談到撰寫此書的初衷,卻與搞笑相距十萬八千里遠。

「我爸是從大陸來台的軍人,我家裡其實跟農業一點關係都沒有。」不說沒人會知道,眼前這位渾身上下充滿草根味、致力專研台灣戰後農業發展史與農業政治經濟學的留美社會學博士,竟不具備絲毫農家淵源。「我會研究台灣農業,是因為原本想寫關於『國民黨政權與社會之間的羈絆關係』的碩士論文,沒想到從這個題目開始發問,會一路問到農業裡頭去……」

為了論文,劉志偉以50年代的「進口替代時期」為起點。「因為這個時期的台灣,整個經濟活動都由國家操控,能生產什麼、進口什麼,都是國家決定的。理論上這是國民黨時期國家權力最強的階段。」循此線頭,劉志偉拉出彼時台灣資本家跟國民黨的關係,發現資本家們的背景形成,多由土地改革而來,於是他必須重新了解土地改革的因由;隨後又歸納出,推動土地改革的力量,最主要來自糧政體制,也就是農業生產。此後,劉志偉的學術之路,走的不是多數社會學學者關注的勞工、性別或族群議題,而是幾乎無人聞問的台灣土地與農業問題。

如同言談中每三兩句就要扯個笑話,總用詼諧淺白的描述字句,來掩藏對台灣農業發展議題的嚴肅討論與關懷,如此複雜的峰迴路轉,是劉志偉甚少說起的曲折演變。這一連串的探尋過程,實則觸動了他對台灣糧食問題的興趣,讓他化身為台灣農業史的考古人或拼圖者,埋首在無盡的農業報告與史料中,一點一點地追出造成你我現在習以為常的飲食緣由,以及其後革命般的翻轉影響。

於是我們看見,遠在60年前的美援年代,美國為了傾銷國內生產過剩的小麥與玉米,是如何插手將台灣人的米食習慣改變成麵食,是如何將玉米與白毛豬一併送進台灣的農村大肆普及,使得原有的黑毛豬成為特種;又是如何用全面的配套,將台灣社會從上到下「美化」於無形。「我會佩服美國的一點是,他們做事格局很大、很有計畫,很清楚知道該如何達到目的。」美國永遠會先把「環境」創造好,讓你心甘情願跳進去,還認為那是對自己有利的。「我們總是說『這是美帝的陰謀』,其實這是陽謀。如果是陰謀,你怎麼會看得到呢?」比起我們現在推廣米食水果,只會空口喊著「多吃一口飯」,或是走「農夫很辛苦」「支持本土愛台灣」等或悲情或熱血路數,早期的「美帝陽謀」確實是鋪天蓋地的高明策略。

而在這些陽謀帶來的鳥事中,劉志偉更欽佩的是,昔日任職農業相關機構的官員們,面對這些來自美帝的壓力,與各種不符台灣社會需求的荒誕陽謀,是如何絞盡腦汁地努力因應。例如那不由分說便送上門的成堆大麥片、弄得大家不知如何是好的25頭驢子,以及駐紮在台的美國大兵和僑民「買不到兔肉」的投訴,或許不致滿分處理,卻也都化險為夷。畢竟在那經濟欠安的年代,不論是多麼雞毛蒜皮的美方鳥事,一旦沒處理好、引發事端,來年的美援物資都有可能遭到刪減,進而影響到台灣的國計民生,怎能不嚴陣以待。

「你可以看到在美援年代發生的很多事情,講起來都很好笑,但不管是怎樣的小事、鳥事,官員們會很仔細地思考前因後果,然後切實去做。他們是很認真的。」寫下這本書,並不代表劉志偉全然同意當年的政策或做法,更不是要偏挺當時的政權,而是希望讓讀者看見,過去官員們在面對問題時,那種盡其所能、通盤考量的態度、思考與執行力。對比今昔,差異簡直天壤之別。

「每一件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其實背後都有整套國際政治經濟結構在主導。」對應者是只能短視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還是能洞察地看進病痛核心,對症下藥?鳥事並不如煙,每一件鳥事,都如蝴蝶效應般,影響足以持續到數十年後,甚至到你我都無法想像的未來。 ...more

相關閱讀 >

.《美援年代的鳥事並不如煙》, 劉志偉, 啟動文化,
▲ Go Top
  新書搶先試閱  》

《戰後歐洲六十年》
結語 來自死者之屋——論現代歐洲的記憶

一九四五至一九八九年間,在遣送出境、入獄、擺樣子審判、「正常化」的陸續摧殘下,蘇聯集團內的幾乎每個人,若不是自己遭到損失,就是成為帶給他人損失的共犯。公寓大樓、商店和從已故猶太人或遭驅逐出境德裔那兒侵吞的其他資產,大多在幾年後被以社會主義的名義重被沒收——結果是一九八九年後,賠償過去損失這問題陷入該從何時開始賠起的無解麻煩。共黨掌權時人民的損失該予以賠償?如果決定賠償,該賠給誰?賠給一九四五年戰後開始擁有資產,卻在幾年後失去該資產者?或該賠給一九三八至一九四五年間被侵占或偷走的那些產業、公寓的原始所有人的繼承人?時間要抓哪一年?一九三八?一九三九?一九四一?每個年份都牽扯到道德先例和可能在政治上引發軒然大波的國家合法性或族群合法性的定義問題。

然後還有共產主義自己內部歷史所特有的兩難問題。請俄羅斯派兵摧毀一九五六年匈牙利革命或鎮壓一九六八年布拉格之春的那些人,該因為這些罪行而被傳訊嗎?一九八九年革命剛完成時,許多人認為該這麼做。但他們的受害者裡,有一些是前共黨領袖。誰有資格得到後人的關注:被剝奪資產的斯洛伐克或匈牙利無名小農,或將他們逐出家園、但幾年後自己也受害的共黨黨工?哪些受害者——哪些記憶——該先得到照顧?該讓誰講話?

因此,隨著共產主義垮台,湧來滾滾的痛苦回憶。針對該如何處置秘密警察檔案的熱烈爭辯,只是這事的其中一部分而已(見第二十一章)。真正的問題在於想藉由顛倒對共產主義的記憶來壓下那記憶的衝動。原是官方捧為真理的東西,這時遭到徹底的唾棄——可以說是被官方定調為虛假不實的東西。但這種打破禁忌的行為,本身有其風險。一九八九年前,每個反共者都被抹黑為「法西斯主義者」。但如果「反法西斯主義」原只是共產黨的另一個謊言,那麼這時候人們就不由得想以事後的同情,乃至贊同,看待此前所有遭抹黑的反共者,包括法西斯主義者。一九三○年代的民族主義作家鹹魚翻身。有些國家的後共產主義國會通過動議,讚許羅馬尼亞的安東涅斯古陸軍元帥(Marshal Antonescu)或巴爾幹、中歐境內的同類人物。他們在不久之前還被痛斥為民族主義者、法西斯主義者、與納粹合作者,此後地位提升,他們戰時的英勇行徑受到推崇(羅馬尼亞國會甚至為安東涅斯古默哀一分鐘)。

還有一些禁忌跟著遭唾棄的反法西斯言論一起倒下。紅軍與蘇聯的角色,這時可以從另一種角度來予以探討。甫獲解放的波羅的海三小國,要求莫斯科承認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協定不合法,承認史達林片面破壞他們的獨立地位。一九九五年四月,波蘭人終於得到俄羅斯承認,在卡廷森林遇害的兩萬三千名波蘭軍官,其實是死於蘇聯人民內務委員部之手,而非死於納粹國防軍之手,然後波蘭人要求俄羅斯讓波蘭調查人員自由取閱俄羅斯的檔案資料。至二○○五年五月為止,這兩項要求似乎都不可能得到俄羅斯的默許,餘恨仍然未消。

但俄羅斯人也有自己的回憶。從衛星國的角度看,蘇聯版的晚近歷史明顯不合史實;但對許多俄羅斯人來說,它可信之處甚多。二次大戰是「偉大愛國戰爭」;蘇聯軍人和平民的死傷人數都居世界之冠;紅軍的確使東歐大片地區脫離了德國統治的魔掌;希特勒的戰敗帶給大部分蘇聯公民——和其他人——真正的滿意和寬慰。一九八九年後,俄羅斯境內許多人對於過去的兄弟之邦——一九四五年靠著蘇聯軍隊的犧牲而脫離德國魔掌的那些國家——不思感激的表現,著實大吃一驚。

但儘管如此,俄羅斯人的記憶分裂為兩半。這一分裂分出了兩個機構,兩個民間組織應運而生,以推銷具批判性但彼此觀點南轅北轍的俄國共產主義史敘述。「紀念碑」(Memorial)於一九八七年由自由派異議分子創立,以取得、公布蘇聯歷史真相為目標。該組織成員特別關注傷害人權之事,特別強調應承認過去的作為,以防止同樣的事重演。早兩年成立的「回憶」(Pamiat'),也致力於找回、推崇過去,但兩者的相似之處僅止於此。「回憶」的創辦人,屬於反共異議分子,但遠遠談不上是自由派,他們想提供經過改善的俄羅斯史:不只拿掉蘇聯「謊言」的污染,還擺脫掉不屬俄羅斯傳統的其他影響,特別是「猶太復國主義者」的影響。才幾年工夫,「回憶」就擴張勢力,進入民族主義政治領域,把俄羅斯遭忽視、「濫用」的歷史當武器來揮舞,藉以抵擋「世界主義」的挑戰和闖入者。

悲情政治——不管這些政治在細節上有多大差異,甚至彼此抵觸——構成前蘇聯核心地帶與前蘇聯其他加盟共和國間最後僅存的連結。對於國際社會貶低他們過去的苦難和損失,他們同感憤恨。前蘇聯勞改營的受害者怎麼辦?他們為何未受到像納粹壓迫的受害者、倖存者那樣的賠償和紀念?還有戰時受到納粹壓迫,戰後沒多久又受到共黨壓迫的數百萬人怎麼辦?為何西方如此視若無睹? ...未完,繼續閱讀

相關閱讀 >

.《戰後歐洲六十年 卷四 新歐洲 舊歐洲1989~2005》, 東尼.賈德, 左岸文化,
.《戰後歐洲六十年 卷三 大衰退1971~1989》, 東尼.賈德, 左岸文化,
.《戰後歐洲六十年 卷二 繁榮與革命1953~1971》, 東尼.賈德, 左岸文化,
.《戰後歐洲六十年 卷一 進入旋風1945~1953》, 東尼.賈德, 左岸文化,
.《戰後歐洲六十年 1945~2005(全四卷)》, 東尼.賈德, 左岸文化,
▲ Go Top
▲ Go Top
與客服人員聯絡取消/訂閱電子報到博客來首頁回本期要目
Tel:(02)27821100•Fax:(02)27856789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博客來網路書店」或授權博客來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