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竟如此理所當然的,以此定義了全世界。劉紹華,《我的涼山兄弟》。

2013 / 02 / 20
第462期

本報訂閱份數
61174
總訂閱份數
1923404

編輯 / DL

本期要目 》
  ‥ 取消 / 訂閱電子報 ‥
  出版線上 》

本週頭條書訊 >

  • 本書讓那些想捨棄物質成就的人,尋找出「成就」的新意義。媲美梭羅《湖濱散記》經典之作《禪與摩托車維修的藝術》

  • 1968年,為了擺脫狹窄而受限的自己,波西格與長子克里斯一同進行一趟為期17天的摩托車之旅,這段旅程裡他反思了人與自然的關係、理解理性主義為何會造成他的精神崩潰,以及父子間的相處之道。最終他尋得了心靈的解脫,也找到了與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禪與摩托車維修的藝術》以優美流暢的文筆,闡述一場關於心靈與科技的辯證,尋求在現代生活一種追尋自我的旅程,並以簡單的語言,將哲學思考化為簡易的故事。

  • 我們若放任能源危機愈演愈烈,唯一的生存手段,僅剩獨裁政府與戰爭。

  • 《2001:太空漫遊》裡的月球基地沒有實現,《回到未來》裡的飛天車看來也不會出現。那些還在期待奇蹟的人,該醒一醒了。《沒有石油的明天》2005年在美出版後,引起了廣大討論、迴響與爭議。作者對於油價攀高、金融體系震盪等預測,在2008-09年逐一發生。這次,康斯勒從人類社會、都市發展、經濟、政治與科技等面向,解讀當前及未來世界局勢與危機,並警告我們若放任能源危境愈演愈烈,唯一的生存手段,僅剩獨裁政府與戰爭。

  • 上帝不是消失了,也不是死了,而是從未聽說過。《逃離14號勞改營》限時7折!

  • 作者以記者熟練、精湛的手法,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內幕報導,讓我們看到北韓意圖隱藏的勞改營真相。朝鮮中央通訊社曾對外表示自己的國家沒有「人權問題」,申的逃脫行為,卻弔詭地映證了北韓極權生活的真實存在。透過脫北者申東赫的經歷,我們看見人之所以為人的堅忍和盼望,也重新省視這個充斥著核武威脅與嚴重人權問題的國度。
  • 文人的詩集,可以是一種羞辱別人的方式!《擦擦史》

  • 紙是蔡倫做的,但衛生紙呢?廁所衛生紙用光時,背後的工作人員要做些什麼?誰偷了教宗的衛生紙?油墨會引發痔疾嗎?要怎樣才能讓衛生紙對折次數超過七次?總而言之,這是一個人類在某處不堪的世界裡,對溫柔感進行追求的故事。簡而言之,它是衛生紙的故事……
 ▲ Go Top
[ 看23分類新書 ]
  本週選書 》

掉進牛奶裡的e和玉米罐頭上的π:從1089開始的16段不思議數學之旅

作者:大衛.艾契森
出版社:臉譜

推薦理由:
廚房裡的玉米罐頭為什麼是那種形狀,但湯罐頭卻不是?湯和π有什麼關係,湯和圓又有什麼關聯?從1089開啟的16段數學之旅,帶領我們深入數學的精妙所創造的真正驚奇!在旅程中,透過克卜勒和牛頓,解釋微積分的真正意義、熟悉π的歷史,甚至讓我們認識了混沌理論和虛數。每一段旅程歷時簡短,卻又精心安排,幫助我們在旅途中不致迷了路。


世界史的結構

作者:柄谷行人
出版社:心靈工坊

推薦理由:
世界正陷入巨大的不安與變動之中。歐債危機、金融風暴、溫室效應、資源耗竭、急速擴大的貧富差距、紛爭不斷的世界政局……預示著全球化資本主義的末日已經逐漸逼近。接下來,人類社會將何去何從?中國與印度的崛起,不一定能成為世界霸權,卻極可能帶來世界資本主義的終結!日本當代重量級思想家,充滿創見的左翼理論大師──柄谷行人備受注目的劃時代鉅作!


用年表讀通世界歷史

作者:翁淑玲、陳沛淇、許曉倩、劉瑋琦
出版社:商周出版

推薦理由:
懂得運用年表,世界歷史一讀就通!上起遠古,下迄西元二○一二年,依時代分為八章,標示西元、地區、時代,繫以世界歷史事件,包括各國的王朝興衰、君王更替、戰役、改革、政爭、動亂、重要人物等;並有中國歷史大事直接對照。結合「編年體」與「紀事本末體」兩大特色,相互對照,這是你案頭必備工具書。


金錢與權力

作者:尼爾.弗格森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推薦理由:
金錢是一切罪惡的淵藪,還是推動世界運轉的動力?在戰爭時期,財政與武器一樣,都是國家致勝的關鍵。近代歷史告訴我們,國家的興盛端賴國家是否能善加管理它的金錢。然則金錢與政治究竟在何處交會?從1700年到今日,暢銷書《文明》、《貨幣崛起》作者尼爾.弗格森對這段歷史的經濟與政治演進做出大膽而眩目的分析。

▲ Go Top
  暢銷書排行榜 》
TOP1 TOP2 TOP3 TOP4 TOP5
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 幸福是什麼?:不丹總理吉美.廷禮國家與個人幸福26講 英語的祕密家譜:借來的文化、逆勢成長的歷史、強制推銷的人類意識大雜燴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輕鬆駕馭意志力:史丹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心理素質課
人文科普新書排行榜
▲ Go Top
  TOP新書 》

作者:丹尼爾.列維廷
出版社:大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 02 / 06

迷戀音樂的腦

總有一天,心理學家將能解譯音樂語言。

為何音樂在我們心中占有如此獨特的地位?

我們都能說出自己喜愛的音樂風格與類型,但你真的知道為何自己喜歡的是這種,而不是那種音樂?

作曲家荀白克曾說:「總有一天,心理學家將能解譯音樂語言。」如今預言的時代已然來臨。

資深音樂人〔史提夫.汪達、死之華樂團製作人〕暨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列維廷結合音樂分析、心理學與神經科學,運用磁振造影與記憶理論,探究人類心智與大腦如何傾聽、感受音樂,以完形理論分析音樂家如何顛覆聽眾心理,創作令人驚豔的樂曲,述說音樂如何令人迷戀,解譯人類最優美的神經衝動。more

▲ Go Top
  編輯手札 》

我們竟如此理所當然的,以此定義了全世界。劉紹華,《我的涼山兄弟》。
文╱DL

現代性其實是一種世界觀:是一種透過時間上的進步和落後,來想像不同空間人群的觀點。
──Pigg,1996

(市場)讓我們(自願的)從溫馨、無聊的小地方脫離出來,成為世界舞台上的自由演員,在世界體系中流動。但讓我們自由的同時,也讓我們暴露在外。──Douglas,1992

自由,某個解釋就是沒有屏障,換句話說就是「暴露」;當我們討論經濟貿易的時候可能比較容易意識到這個問題,可是生活中的其他層面呢?這是個通常不容易被我們意識到的危險,卻的的確確是現實的一體兩面。劉紹華用人類學者瑪莉•道格拉斯的這句話,來形容她的涼山兄弟在現代化過程中所面臨的處境。我們,也一樣嗎?如今我們理所當然用來定義世界的種種觀念,有多少是危險的?有多少,我們也被全世界定義,而不自知?

年前,國際書展的活動中有一場張翠容的新書發表會,《地中海的春天》。這是張翠容在阿拉伯之春、歐債危機之後,親訪地中海週邊的希臘、西班牙、埃及與突尼西亞,以她的角度,或訪談或隨記,試圖為讀者呈現的事件真相。發表會上,張翠容提到全球化對當地造成的衝擊,以及她與當地人對談的過程中一些想法;她說,「如果大家都用同一種邏輯思考,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嗎?」是呀,很奇怪,可是我們怎麼會都沒有意識到?我們好像很理所當然的,以相同的邏輯,定義了全世界;也被全世界定義了。

當然,我們都知道這裡所謂的全世界,並不包括我們自身;以及,劉紹華故事裡的諾蘇人。

2001年,中國政府與國際機構合作,調查涼山地區的愛滋感染狀況,結果非常驚人:諾蘇人佔四川人口比例不到3%,但當地愛滋感染患者卻佔四川愛滋患者的近六成;而調查結果發現自1980年代中期開始在涼山和大城市之間來回流動的年輕諾蘇男性,其不安全的海洛因注射行為,是造成當地愛滋流行的初因。

為什麼諾蘇人在海洛因和愛滋病面前顯得特別脆弱?當地人的生活因為毒品或疾病有何改變?當地人如何看待?政府當局的介入,引發了怎樣的合作或衝突關係?《我的涼山兄弟》,是劉紹華在四川雲南交界的涼山彝族自治區,針對九O年代當地少數民族的毒品及愛滋病問題所作的田野研究;很學術的說,這是一本醫療人類學著作。只是,看張娟芬的推薦序,她以「逼下涼山」為題,不啻是個貼切又引人心酸的譬喻。在現代化的過程中,涼山地區經歷了兩次國家權力的干預:第一次,「現代性」的承諾,將年輕人逼下涼山;因為山下比較文明,比較進步,下山才賺得到錢;當年輕人在大都市裡無以維生,抱病、抱毒返鄉,國家則以治療為名,進行第二次現代性干預──山上太多疾病,太多藥癮,需要「現代」醫療才能治癒。一如作者自己所言,許多醫療人類學的研究,都是希望凸顯少數社群在大架構下的困境與適應不良;但她這本,更想呈現的是個人的聲音,不僅僅是陳述個人的痛苦,也希望呈現出個人(被邊緣化的個人?)在企圖參與群體&全球化的過程中,對於參與更美好進步生活的渴望。資本主義和全球化不僅僅讓諾蘇族的年輕人有了不同於過去的部落生活和規範方式,也讓他們對所謂「美好生活」? 酗F不一樣的想像。

所以,或許我們也可以很感性的說,這的的確確是劉紹華以人類學研究的手法,寫她涼山兄弟的故事。寫的,不外是一群年輕人對大千世界的想像、以及唐突探險;還有所謂的「全世界」邏輯的冒然插手,對當地半新不舊文化造成的無所適從。

諾蘇人進入現代性的過程中,不斷受到外力不同方向的牽引:從二十世紀初的鴉片經濟、二十世紀中社會主義進駐,到二十世紀末資本主義帶來了市場改革,諾蘇人改變的不只是原有的社會組織及權力架構,劉紹華首先以兩個重要的時間點:1956、1978──社會主義和經濟改革進入當地,探討這兩項外力對當地傳統價值造成的轉型及影響,介紹涼山愛滋問題的時代背景。接下來講的是諾蘇人,尤其是年輕男性在這兩項外力影響下的適應及向外遷徙:傳統觀念中,男人是要出去探險的,而市場改革之初,下山找頭路成了諾蘇人新興的成年禮儀式,但最終落個功不成名不就的返鄉,海洛因和愛滋病毒也尾隨這批年輕人,成了返回家鄉成了新興的社會危機。最後則是論述官方及當地傳統領袖如何利用國家機器力量,以及傳統親屬組織權威、儀式象徵力量,來試圖解決新興的社會危機?劉紹華最終企圖提問的是:現代性,究竟為這個社會帶來了什麼?

它依然是本較為學術性的論述。縱然人類學的領域特質、大量口述訪談,作者文學性頗重的筆法讓此書讀來並不過於艱澀;但它依然是嚴肅的。因為,或許為時已晚,這也是我們不能不認真思考的問題。書中描述的是諾蘇人在成年/追求現代性中付出的代價,可是看看眼下,世界各地的行為模式、價值規範趨向一致,所謂的「普世價值」,合理嗎?我們竟如此理所當然的,以此定義了全世界?

……以銘誌一個可能即將灰飛煙滅的時代記錄。
我希望涼山和我諾蘇兄弟們的生命能廣被認識。這是我始終如一的初衷。──劉紹華
...more

相關閱讀 >

.《我的涼山兄弟:毒品、愛滋與流動青年》, 劉紹華, 群學,
.《柬埔寨旅人》, 劉紹華/著, 允晨文化,
.《傷心人類學:易受傷的觀察者》, 露思.貝哈, 群學,
.《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 藍佩嘉, 行人出版社,
.《地中海的春天》, 張翠容, 馬可孛羅,
▲ Go Top
  新書搶先試閱  》

騎入心智深山
吳明推薦序

念碩士班的時候,曾上過一門課叫做「明代禪典」,授課的鄭琳教授只選了一位禪師的著作做為整個學期的研讀,就是憨山德清的《憨山老人夢遊集》。由於只有我一個人選課,每堂課就是我說一段,老師說一段。憨山老人最被稱道的是「禪詩」,期末報告我便寫了關於「禪詩」裡的文學表述,簡單地說,也就是禪詩的修辭學(rhetoric)。

禪詩裡最常出現的譬喻之一,就是「水」、「月」的關係。比方說「月本無塵,水自清潔;從何處洗,求之不得。月墮水中,水涵月影。可惜觀者,熱夢未醒。」,讀詩的人通常會試著去解釋「月」象徵什麼?「水」又象徵什麼?詩中的這種比附又意謂著什麼?另一種更令我著迷的敘事是,比喻消失了,詩中只呈現了某種景象。比方說:「一片寒心雪夜,數聲破夢霜鐘。爐內香銷宿火,窗前月上孤峰。」禪宗認為文字不可靠,因而不採直說,而用「比」、「興」。只是當時年輕的我迷惑得很,靠修辭學就能「接近」真理嗎?

羅伯特•波西格(Robert M. Pirsig)這本上個世紀七○年代暢銷書《摩托車維修之禪與藝術》(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在台灣並非第一次出版,早在九○年代就已譯出一個名為《萬里任禪遊》的版本,當時也正是台灣書市大量出版禪學相關書籍的尾聲。高中時代的我閱讀了類似鈴木大拙或諸多禪門公案的書,因此對這樣一本書產生了興趣。彼時「禪」這個字在科技發展起飛的台灣社會,似乎仍帶著某種呼喚與誘惑的力量,彷彿在暗示著那個社會底下潛藏的迷惘情緒。

多年後已不再年輕的我再次閱讀到《禪與摩托車維修的藝術》的新譯本,我不再把它當成一本禪學延伸的書,而是一部以「實踐」去試圖「思維」真理的書。而那個接近真理的管道,波西格用的是摩托車,以及摩托車所展開的旅程。

書中大致上有兩個主要的敘事架構,一個是作者和十一歲兒子克理斯及友人共同騎摩托車十七天跨越半個美國的經驗;一個是在旅程中穿插回憶、夢境、旁觀的敘事筆法,所回溯的「斐卓斯」(Phaedrus,其中很大一部分算是作者年輕時的化身)的思維與經歷。但還有另一個我認為也可以把它區分開來的潛敘事,就是以摩托車的維修技術來比附各種哲學與科學觀的段落。

回到成書的時代,那正是美國成為世界強權、科技至上主義強勢,但「垮世代」(beatnik)的嬉皮文化也蔚為風潮,神祕主義也魅惑力量的時代。作者在多年後的後記提到,他認為「承載文化的書會挑戰文化價值觀,而且在文化因應挑戰而變遷時經常如此。承載文化的書未必是優質書。《湯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稱不上是文學傑作,卻是一本能承載文化的書。」波西格是個誠實的作者,他認為自己的書,就是一部承載文化之書。這部被認為充滿愛默生、梭羅智慧的書能風行,不妨視為是彼時之川,映出了彼時美國文化的心靈之月。

這本書第一次來到台灣,已經距原著出版二十年了,而當時也正是台灣社會面臨傳統價值觀與科學價值觀衝擊的時刻,彼岸之月,正好映照在此岸之川上,機緣具足。然而,此刻呢?

書中三個層次的敘事,恰好提供給讀者三種不同的閱讀經驗。在與克理斯的旅程記述裡,我們讀到親情、友情間的付出與矛盾,長途旅行莫可奈何的衝突,以及美景詩意呈現(這部分在後記出現了極大的張力)。而「斐卓斯」的段落,作者顯然想以〈斐德羅篇〉為隱喻,來重現年輕時讓作者幾近分裂的靈魂追尋與純粹理性思辨:那辯論的兩造有時是斐卓斯與體制,有時是斐卓斯與斐卓斯自己,而用以跨越這兩者的,意外地是「摩托車的維修技術」。由於作者曾擔任過撰寫使用手冊的工作,在遇到摩托車故障相關意外時,作者微妙地把化油器、齒輪比、活塞、火星塞、進氣、旋螺絲等等零件與維修動作,轉化成詮釋「理性」、「科學」、「先驗」、「經驗」、「質素」、「道與禪」這些科學與哲學語彙交錯的段落,把看似「無聊」的哲學思辨化為迷人的文學語彙。

而「摩托車」這個「詮釋之橋」,我以為正好是在此刻台灣重譯,最有意義、也最可能引起讀者迴響的內容。

為了讓這個意象「在地化」,且讓我花些篇幅舉個例子。一回我在與研究生進行讀書會時,一位在制度上是我的學生,在交誼上是朋友的參與者黃同弘,談到甘耀明《喪禮上的故事》裡一篇短篇小說〈野狼、海王子與烏賊群〉。小說本事一句話就可以講完:「一個少女十六歲無照載了弟妹,騎車到台中省立醫院尋找病重的父親。」

少女的父親是「偉大的伐竹工人」,對她而言就像卡通裡的「海王子」般英勇。不過這是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少女第一次坐「歐多拜」旅行,就是父親為了補償她錯過的小學畢業旅行,夜半載她到圓山動物園看林旺。父親後來罹癌,為了不讓家中最貴重的機車壞掉,少女得每天發動機車,因而熟悉了機車的操作。在她國中畢業後,常偷偷騎車到離家五公里外的工廠上班貼補家用。十六歲那年中秋,病重的父親原應返家過節,卻一直沒有回來。少女於是騎上野狼,展開一場告別青春儀式的長征。少女當然遇到種種險難:包括機車沒油,遇到壞人、迷途等等,小說最終畫面是為了掩護無照騎車的少女進入市區,一個名叫阿財的人和朋友開著鐵牛車,把姊弟騎的野狼團團圍住,終於讓他們避過警察,見到父親。

當時同弘以自己父親的經驗,提到七○年代一台「歐多拜」的價值超過一萬台斤的稻穀。如果把「粟仔」視為文學意象,它指涉了「農村勞動的血汗與病苦,也隱喻了在城鄉不等價交換中,被強迫貶值的身體與青春」。而我則提到那個時代,擁有一台機車或許就象徵著成年禮,或者對文明機械的駕馭。後者正是整個時代的希望:機械文明曾經承諾給我們可以駕馭,而不減損靈魂存在價值的美好未來。然而真是如此嗎?

同一輛摩托車在美國與此地,意味著不同的「先驗知識」,呼喚了我們對摩托車經驗的記憶,改變了騎車者的「質素」(quality)。於是,我們發現這部書的跨文化心靈經驗。「大道絕同,任向西東。石光莫及,電光罔通。」這是禪師們早已開示過的,不是嗎?

這本書實踐了海德格那著名的說法:我們認識榔頭的方式不是盯著它看,而是拿起來用。波西格的文筆優美,且把哲學化為行動,將這趟成長、探險、硬派旅行的記憶,寫成一部騎出「心智深山」之書,引導你看見的是陷入苦思人生的絕望泥淖,而非膚淺的心靈勵志。你可以把它當成抒情散文、哲學啟示、旅行文學……而更重要的是,試著以你的方式,騎入自己的「心智深山」時,彼處古道或被封閉,新路偶會展開,但人生值得這麼一遭。
...more

相關閱讀 >

.《禪與摩托車維修的藝術》, 波西格, 行人出版社,
▲ Go Top
▲ Go Top
與客服人員聯絡取消/訂閱電子報到博客來首頁回本期要目
Tel:(02)27821100•Fax:(02)27856789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博客來網路書店」或授權博客來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