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要怎麼拍?攝影集要怎麼看?如何第一次逛攝影展就上手?《與寫真同歡》

2013 / 03 / 13
第199期

本報訂閱份數
62931
總訂閱份數
1925090

編輯 / M87

本期要目 》
  ‥ 取消 / 訂閱電子報 ‥
  出版線上 》

本週頭條書訊 >

藝術設計╱建築攝影表演藝術創意美學
  ▲ Go Top
  本週選書 》

我是賣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小津安二郎人生散文

作者:小津安二郎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推薦理由:
小津安二郎唯一文集,精選39篇小津在各大報章雜誌上的電影見解、幕後花絮,文字透露出他對電影的愛、拍片時的各種堅持。同時另收15件小津於二戰期間在戰地時與家人朋友往來書信、1篇獨家專訪、小津自評作品,極有珍藏意義。


寫真的思考:攝影的存在意義

作者:飯澤耕太郎
出版社:流行風

推薦理由:
日本攝影評論權威─飯澤耕太郎根據三十年來觀察每位攝影師們的工作和作品,透過歸納性的處理方式,帶領讀者挖掘鏡頭背後的深層攝影意識,感知凡人無法理解的攝影層面,在攝影技術與藝術的夾縫之間,逐步邁向攝影大師之路。


(透視×立體×光影×色彩)可愛鋼珠筆美術教室:誰說鋼珠筆只能單調畫?手感插圖第一次就上手!

作者:平田美咲/著、竹口太朗/監修
出版社:悅知文化

推薦理由:
1000種圖樣分享,跟著畫也好,延伸創意更棒!五花八門的插畫運用實例,讓人迫不及待地想要把所有的東西,都用鋼珠筆恣意彩繪一番!


原來設計是一種品味:幫助你了解設計的概念、學會如何設計、並增加人生的「幸福感」

作者:TOMOKO UJI
出版社:商周出版

推薦理由:
本書提供了網路新世代的每一個人必須要了解的──TONE &MANNER。在這瞬息萬變的資訊時代,即使打開眼前的一道門,後面還藏著一道門,讓我們容易身陷「迷宮」,而設計就是幫助你走出迷宮的最佳工具。

▲ Go Top
  暢銷書排行榜 》
1 2 3 4 5
愛是唯一的宗教:無上師的藝術與靈性 我是賣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小津安二郎人生散文 圖解設計思考:好設計,原來是這樣「想」出來的! 這樣裝潢,不後悔 做了這本書
▲ Go Top
  TOP新書 》

作者:飯澤耕太郎
出版社:田園城市
出版日期:2013 / 03 / 13

與寫真同歡

博客來導讀 >

攝影展上展示的作品,該怎麼看才好?
攝影集能不能像小說、散文那樣被閱讀呢?
拍照的前、後,該如何思考、決定主題?
拍照的真正樂趣在哪裡?
購買攝影作品的時候,該注意些什麼呢?


在人手一台數位相機的時代,只要隨手拿起相機(手機),隨時隨地都能拍下一張照片、立刻就能透過網路分享給任何人。在這些每天來自四面八方、難以計數的照片們,我們到底怎麼樣看待這些影像?它們對我們的意義是什麼?我們又從中拍下了什麼、看見了什麼?

從選擇藝廊、怎樣開始逛攝影展、如何第一次逛攝影展就上手?   
攝影達人飯澤耕太郎說:「找到自己的獨家逛展路徑」;他說,攝影展「就像是不會重來一次的現場live表演。」

攝影集是什麼?該如何讀攝影集呢?   
飯澤耕太郎說:「所謂的攝影集,就是攝影家呈現出世界觀的空間。」因此,我們必須「考慮照片背後那個看不見的攝影師」有意識或無意識思考著的問題;「攝影集就像唱片,將我們帶回演奏當下的『彼處』。」

如何拍照呢?拍照的時候我們究竟在拍些什麼?   
飯澤耕太郎說,「只要稍微改變一下自己的觀點,就會發現到目前為止沒察覺過、讓自己心動的有趣題材。」

這是一本教戰手冊,然而日本攝影達人飯澤耕太郎要教給你的,並不是相機型號或者光圈快門,而是透過鏡頭的世界,從各種角度能夠看見的多重風景──攝影展空間中的風景、攝影集紙頁中的風景,相機觀景窗裡的風景,觀景窗外的風景。 more

▲ Go Top
  編輯手札 》

【OKAPI好設計】橫尾忠則《海海人生!》設計概念
文/ 王志弘

橫尾忠則60年代初以平面設計師出道,而後作品發展出強烈的個人藝術風格,直到2012年底才在銀座ggg畫廊舉辦了「橫尾忠則 首次書籍設計展」(橫尾忠則 初のブックデザイン展),展出累積數十年的裝幀作品,而2013年二月,橫尾也將出版《橫尾忠則 全裝幀集》,書中揭露過去55年間的近900件作品。我在面對這樣經驗豐富與聲望崇高的設計家、藝術家的自傳時,其實是頗感壓力的。

一般讀者或許期待封面設計會出現橫尾式的作品,認為如此作法很理所當然,但事實上,撇開橫尾作品無法授權外,作者或接手的設計師都不見得樂見這樣的發展,同時我也認為過於窄化《海海人生!》這本書。我不知道有多少設計師曾有這樣的困境,就是為他人設計了無數作品,卻對自己的一張小小名片如何下手猶豫不決?我就是如此。橫尾忠則在自傳後記中透露,他難以為自己的自傳設計封面,因此邀請了日本裝幀大師菊地信義來為他捉刀。我不知道當時的橫尾是不是也產生類似的感受,因此而做了這樣的決定。

菊地信義為橫尾自傳《海海人生!》所設計的封面,並未受到橫尾風格的影響,而是走自己的路,或許我們在過程中都思考過同樣的事,我們都不是橫尾忠則,因此無法也不想刻意去模仿他,但在冀望跳脫橫式風格的同時,我們更要小心,避免落入另一個突兀的不適當中,這將會是更糟的情況。最終,我認為偏向中性的設計會是比較妥當的作法,同時還可保留一些些屬於自己的調性。

我是先決定書背設計,再讓封面依隨著它。「T. YOKOO」是橫尾習慣有的簽名方式之一,也曾在他的著作上出現過幾次,因為簡潔,吻合我希望在書背上有巨大物件的設想,刻意選用Century Gothic這個英文字型,主要是想利用它近乎圓形的「O」,來作為軸心轉向成為封面的一部分,橫豎的T. YOKOO以「O」為自我中心,向外產生了複製感,定位邊緣卻有非常巨大的一種表現。其餘部分,既然無法用設計填滿出典型橫尾式的封面,那就留下空白也無妨,就我觀察橫尾忠則的平面設計,繁複的藝術性雖是典型橫尾流,但並非他唯一的手法,畢竟他是從商業平面設計師起步,有時還是能看到「現代的」設計痕跡。

事實上,我在「Source」系列不只決定了選書與設計,還參與了一小部分與編輯有關的工作,比如文案發想等等,文字的內容與結構會對設計產生很多影響,在形式的表現上尤其明顯。以《海海人生!》為例,在我閱讀過全書之後,除了一般性的宣傳文案外,認為有必要讓讀者在幾秒鐘之內能「理解」橫尾的一生與無數的世界級藝文人士有所交集,感受到他如大海般豐富的人生片段,因此我將這些人一一列出,與文案統整結合,形成文字列的書腰設計,搭配巨大的「海海人生」四個字,讓文字本身產生單純在視覺、關係上的戲劇性。

而在翻開書腰後,還能看見我將橫尾描述自身關鍵性轉變所產生的各種形容詞:個人感、日記感、故事感、歷史感、神話感、前現代感、情緒感、無政府性、俗麗感、算計感、諧謔感、慶典感、咒術感、浪漫感、魔術感、殘酷感、虛構感,布滿在書腰多餘的空白處,這一連串的文字充滿橫尾當時的情緒,對於觀者而言將會產生相當複雜的感受,甚至帶些壓迫感。而我也利用這些文字遍布在整個內封上,讓文字本身帶來視覺。

印刷方面採用原色,但事實上為了求得更亮一些的色彩表現,在部分油墨當中摻入瑩光色,例如書腰上的黃色就顯得特別強眼。書腰黃底紅字的色彩除了是橫尾時常使用、亮眼的搭配組合外,我還對此感覺到宗教性與通俗性的存在,這在市場走一遭即可證明。

 

相關閱讀 >

.《海海人生!!橫尾忠則自傳》, 橫尾忠則, 臉譜,
▲ Go Top
  博客來連載 》
精選書摘>

與寫真同歡
「二十世紀的人類」

攝影,並非只有「拍攝」而已。我們就舉個例子吧。有一位名叫奧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 1876-1964)的攝影家,他最早是在照相館裡拍攝普通的人像攝影,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約一九二○年代左右,開始著手進行一項計畫。

被命名為《二十世紀的人類》(People of 20th Century)的攝影群,是桑德拍攝德國各階層、各行各業的男女老幼,加以分類、排列次序,然後試著從中挑選出成為該「典型」人物形象的攝影群。在攝影進行的過程中,「二十世紀的人類」就「被依照現代社會的秩序分成七大類,收集在各挑十二張攝影所構成的四十五個作品集(portfolio)裡。」換句話說,在全部共有五百四十張的攝影集裡,桑德加進了被稱為「原型(archetype)作品集」的十二張人像照,而擴增成一個壯觀而龐大的計畫。

桑德終其一生──中間還包括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都一直在推動進行這項計畫。雖然在一九三九年以「中途報告」的形式出版了《時代的臉孔》(Antlitz der Zeit),但是《二十世紀的人類》這個計畫還是未竟全功。這些照片因為包含了非常多猶太人肖像而遭到納粹阻撓,有一部分底片在戰爭期間及戰後的火災中被燒毀。儘管如此,不過光是看現今殘存下來的照片仍然可以了解到,這毫無疑問,是將攝影的可能性發揮淋漓盡致的最偉大計畫之一。

「注視、觀察、然後思考」

據說每每被問到作為攝影家的信念是什麼時,桑德常常這樣回答:「注視、觀察、然後思考」。確實這三個動詞裡已經蘊含了很重要的意義。

攝影家首先「注視」被拍攝的物體。然而若只是這樣,還是不清楚到底應該要拍什麼、應該怎麼拍。透過「觀察」,被攝體的本質會更深刻顯現出來,然後再經過「思考」的過程,就能以更普遍的方式掌握對該被攝物的認識。這時攝影家應該就能夠在確信之下投入拍攝了。

更進一步地說,「思考」並非只是如此就罷了。那張攝影作品應該放在《二十世紀的人類》裡的哪一個作品集呢?從一開始,那張攝影作品就該被視為「典型」的攝影嗎?這些問題在拍攝之後,應該要更進一步對那些疑問追根究柢。

由於透過「思考」過程而掌握到的對攝影及人類全體的透徹思考,會在下一次回到「注視」這個動作上。也就是說,「注視、觀察、然後思考」這句格言是一個循環結構。經由將照片收進在作品集的思考過程所獲得的認知,會在下一回的攝影時發揮作用。只要觀看桑德的作品就可以了解到,他生命的所有經驗都貫注在他所拍攝的照片裡,因而凝聚成那樣精粹的非凡成果。

如果你在拍攝或匯集所拍攝物的過程中感覺到不順利時,不妨好好地反芻桑德所說的話,應該會有所助益。「注視、觀察、然後思考」,說不定你就能夠掌握到超越障礙、往下一步邁進的關鍵。...more >>

▲ Go Top
與客服人員聯絡取消/訂閱電子報到博客來首頁回本期要目
Tel:(02)27821100•Fax:(02)27856789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博客來網路書店」或授權博客來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