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新書 》 |
作者:中川千尋 出版社:小魯文化 出版日期:2013 / 04 / 01 | 【 小小人兒來幫忙 】 博客來導讀 > 大家好,我們是使命必達的小人兒工作隊,不管有什麼任務,交給我們一定能馬上完成! 哦,有任務了?沒問題,馬上出發! 這次的任務要用到麵粉、雞蛋、奶油……原來是要做生日蛋糕啊!沒問題,我們有最團結的隊伍和最專業的工作車,混合、攪拌、裝模、進烤箱……一下子就完成媽媽拜託的任務囉! 還有,大家可別以為我們小人兒都長一樣喔,仔細看看,我們的分工細得很呢!首先要穿上屬於自己的工作服,還要戴上保護頭部的安全帽,有人專門駕駛工作車,有人負責指揮方向,有人要負責看設計圖……哎呀!還有人跑太快不小心跌倒了呢!我們雖然個子小,但是工作起來可是團結一致,而且過程中充滿歡樂,大家在看我們工作的時候,也可以看看我們每個人的認真工作的表情、很有架式的動作,和最有效率的分工。 噢,也別忘了仔細看看我們最專業的工作車,每一臺都是為了更快完成任務而專門打造的喔,有最先進的水泥車、力大無比的拖吊車……還有專門負責空中任務的直升機呢! 快來翻開紀錄我們工作過程的《小小人兒來幫忙》吧,你會發現要完成一件工作是多麼不簡單的事情,需要很好多人一起努力才能有最棒的表現呢! ..more |
▲ Go Top |
編輯手札 》 |
謝謝你來當我的寶貝! 文/大頭姊姊 生了!歷經整整兩天的陣痛,好友的小寶寶終於平安、健康落地了。 去醫院探訪好友時,正好是哺乳時間。抱著小寶寶的她,雖然一臉倦容,仍掩蓋不了慈母的光輝。小寶寶圓滾滾的眼珠盯著我們瞧,彷彿訴說著:「好開心喔∼我終於找到媽媽了!」是吧,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一趟旅程,望著寶寶小小的臉龐掛滿了好奇,不禁想:孩子,你是不是也沿途找媽媽,所以耽擱了幾天? 神說:「你可以出生囉!」 天使寶寶開始四處尋找自己的媽咪。 一路上,他遇見好多動物寶寶,以及牠們好棒的媽咪: 喜歡抱抱的熊媽媽、喜歡親親的猩猩媽媽,還有蓬蓬暖暖的貓頭鷹媽媽。 看見其他小動物們與媽咪的親密互動,讓小寶寶好羨慕… 直到暖暖的光包圍了過來,溫柔的把他抱了過去… 「怦怦、怦怦!」「怦怦、怦怦!」 聽得到呢,感覺得到唷!是媽媽的聲音、媽媽的溫暖… 「謝謝你來當我的寶貝!」 作者西元洋在生兒子時歷經難產,因而體會到能與孩子相遇是多麼可貴的緣分,為了把為人母的喜悅與這份深刻的感觸分享給更多的爸爸媽媽,她寫下此書。簡單卻感性的筆觸,讓人想起《寶寶包在我身上》的阿嬤助產士說的:「孩子的出生充滿了各種不可思議。每一個小寶寶都是充滿自信的來到人世。誕生的那一刻,每個人都必須撐過如死亡般的苦痛,每一刻都意義非凡。」 更 在繪者黑井老師的溫暖純真的畫風下,進入了一個充滿愛的世界,深刻感受每個「生命」都是上天賜給我們的恩典。帶著最愛的寶貝一起讀吧!別忘了給他一個愛的抱抱、好多好多愛的親親,因為我們是如此珍惜、感謝每個生命的到來。 ...more |
相關閱讀 > .《謝謝你來當我的寶貝》, 西元洋, 大好書屋, .《肚臍的洞洞》, 長谷川義史/圖文, 遠流, .《不管怎麼樣,你都會愛我嗎?》, 黛比.葛莉歐利, 大穎文化, |
▲ Go Top |
內文連載 》 |
漂浮的青春,卡住的人生,不知下一步何去何從的心情,正在全世界蔓延。長期研究青少年發展的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威廉.戴蒙,透過大型的研究與深度訪談,發現了這一代年輕人心中所缺乏的那個可以為人生帶來快樂幸福的關鍵元素。 壯志未酬的中年 文/威廉.戴蒙 幾年前,我遇到一群剛開始參加師資培育課程的學生。當中包括一些大學剛畢業的新鮮人,也有幾位三、四十歲的成熟大人。在一定從事過其他工作的這些年後,是什麼把他們帶到這裡?我想知道,為什麼他們要轉換到這個新的人生方向? 會議結束之後,我和這些學生談話,並且發現這群年紀較大的學生,是從法律、醫療、軍隊和企業界裡退出的。以世俗的眼光來看,他們並沒有失敗。有些人曾經在企業或專業領域裡找到很好的工作,但是他們都放棄了,並出現很類似的抱怨:他們從來沒有感覺到正在做的某件事情,真的對自己很重要。 他們感覺空虛不實,他們分享了一種失落感,覺得過去都把時間浪費在那些無關乎自己生命最高志向的活動上。簡單來說,他們在很年輕的階段就感覺到職業倦怠。不論他們一開始所從事的工作為何,都不能讓他們保持熱情,即使只是讓熱情維持到成年早期的一小段時間都不行,更別說是維持到整個職業生涯。 一位三十歲的心臟科醫師最近來找我尋求建議。在他短暫的職業生涯裡,這位聰明的年輕人已經獲得很好的名聲,被視為美國東南部執行複雜心臟手術的頂尖好手之一。很自然的,他的服務需求量很大。問題是,他恨他的工作到一個地步,以致於早上幾乎都不想起床。雖然他嘗試從拯救病人的工作裡尋找滿足感,但是他沒有辦法逃開從童年早期開始,他總是勉強自己去滿足其他人的感覺。 從他坐立不安的談論著關於未來的恐懼,可以察覺出他的不快樂非常明顯,他害怕未來會像現在這樣。當我和他談話的時候,他正準備離開長期的醫療專業,去尋找一個可以讓自己感到更有意義的工作。他對新工作到底是什麼樣子,連一點模糊的想法都沒有,可是他的痛苦已經巨大到讓他寧可跳進一個不可知的未來,也比選擇待在現在的路徑上好。 把這個故事拿來跟之前提到的美國公視紀錄片的一個例子對照,並不是每個在「隨著學位下降」裡的學生,最後都在大學裡鬼混到畢業或中輟。其中一個卡住的年輕女學生名叫布列塔妮,就像影片呈現的其他學生,布列塔妮變得很灰心,她說:「沒有任何事情會讓我想要繼續到學校。我沒有挑戰,也沒有真的去思考什麼事情……我就是,好像『我不知道我是誰,我要去做什麼,我想要做什麼,』這真的是個警訊。」 不像紀錄片裡大部分的學生,布列塔妮很幸運的,就在快要離開大學時,為了符合自然學科的要求,她無意間選修了一門天文物理學,出乎意料的是,她對這門科目感到非常有興趣。講師發現了她的興趣(主要是因為她產生的興趣本身,是如此不平常到足以讓她從同儕中脫穎而出),並且和她坐下來認真的聊一聊。這場對話說服了布列塔妮,她可能擁有科學方面的天賦,甚至這就是對她的召喚。布列塔妮從大學畢業後,進入一所天文物理研究所深造。「有時候,」那位講師後來若有所思的說:「一點點鼓勵就可能造成完全不同的結果。」 若果真是如此,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學生仍然在痛苦掙扎?哪裡可以找到指引,也就是那「一點點的鼓勵」──那個現在的年輕人在尋找目的時,可能需要的東西? 我在本書裡指出,導致這個問題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就在於年輕人經常尋求指引的對象,並沒有廣泛的了解年輕人缺乏目的的現象。事實上,它甚至沒有出現在那些影響年輕人的文化媒介,像是大眾媒體、學校、公民與宗教組織的雷達螢幕上。雖然在美國的社會裡,對於年輕人有很多的關心與擔憂,現在則是該聚焦於幫助年輕人尋找到人生目的的時候了。 .more |
▲ Go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