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通告 > 思考更要斷捨離:1分鐘丟掉紛亂思緒,贏回犀利頭腦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經驗? 和一些人商量煩惱,儘管對方沒有給予明確的建議,但聊著聊著,混亂的大腦就自行理出了頭緒,答案浮現出來。本書作者就是這樣的一位企管顧問,是客戶眼中的「大腦整理專家」。 現在,利用本書介紹的思考整理術,你可以快速篩選出必要的資訊,讓想法不再僅止於空想,而是可以連結至行動,得到想要的成果。 排除浪費大腦的情報整理術 1 不要接收 ● 不需要多餘的情報 多數人有什麼不懂的事情,幾乎都會上網搜尋。網路雖然便利,但也有一些問題。因為蒐集情報很容易,所以會蒐集太多,沒必要的情報也都打包帶走,腦袋當然會一片混亂。 先前也有客戶前來諮詢:「雖然蒐集情報很好,但是根本不知道裡面哪些資訊對於解決問題有幫助。」他所蒐集的資訊量多到讓人吃驚,一問之下,才知道他認為「情報多多益善」,所以才拚命蒐集,到最後卻茫然了。 不少人都像這位客戶一樣,一廂情願以為「資訊越多越好」。蒐集情報當然很重要,但是如果因此讓腦袋混亂,那就本末倒置了。如此不但浪費蒐集情報的時間,也耗掉了讓腦袋陷入混亂的時間。 如果大腦快要開始混亂,請暫停「情報接收」。 在大腦混亂前就要斬斷亂源。 很遺憾的,客戶蒐集來的大量情報,很多都是內容雷同,要不然就是已經過時、不需要的東西。我們對這些情報進行減法整理後,剩下的大概只有一成,客戶回去的時候說:「這樣我就有辦法處理了。」 ●創造無法接收的環境 「雖然說不要接收,可是工作的時候桌上就放著隨時可以上網的電腦,忍不住就會開始搜尋了。」 一定會有人這麼想。事實正是如此,所以想要排除不必要的資訊接收,必須做到下面兩件事: 1. 設定「不接收的時間」 2. 處於「無法接收的場所」 這就是我實踐的法則。 心中再怎麼宣告「不要接收」,如果不改變工作的模式,上網還是會無意識的變成一種習慣動作,想戒掉沒那麼簡單。 所以必須把「不接收的時間」排進行事曆中。訂定「到今天下午五點為止」或「一個星期的時間」這種明確的期限來約束自己。 2 先有結論 ●沒頭沒腦的蒐集情報是浪費時間 想調查事情的時候,有的人是胡亂在蒐集情報,這也是認為「情報越多越好」所造成的舉動。 但是毫無節制的蒐集,不知不覺就會找來一大堆沒有用的東西。 因此,在蒐集情報之前,請先下結論。 這就是所謂的「假說思考」。在行動之前,大腦裡先要有假說(假設的結論)。相較於亂槍打鳥的思考方式,有假說為依據才能判斷「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減少情報蒐集的浪費,才不會那麼勞心勞力。 例如主管說:「面對未來高齡化社會,請想想有什麼商機。」 這個時候如果以「高齡化社會╱商機」為關鍵字來蒐集資訊,也不見得能找到具體的答案。順道一提,如果你是利用Google搜尋,這兩個關鍵字約有三百五十萬筆資料,除了不可能全部都看之外,也不曉得情報蒐集的範圍到底要到什麼程度。 所以請先下結論,一開始就縮小搜尋的範圍。 提到高齡化社會會想到什麼? →腿力、腰力不好的高齡者去超市買東西很困難 →宅配的比例可能會增加 →情報蒐集的主題就是「高齡者的購物實況」「高齡者的網購使用比例」…… 這樣就很具體了。 當然這個結論只是「假說」,並不一定正確。先設定假說,蒐集情報後如果有修正,就再設定新的假說,再以此為依據蒐集情報。在反覆的進行過程中,提高情報和結論的精確度。 有時候假說也可能會有很大的失誤,即便如此,先假設結論,比較容易有具體的頭緒,縮小情報搜尋的範圍,也能減少作業時間。...mor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