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用桑德爾的方式,來談談關於生孩子這件事……《幹嘛要有小孩?》

2013 / 05 / 15
第474期

本報訂閱份數
61359
總訂閱份數
1928958

編輯 / 瑪塞林

本期要目 》
  ‥ 取消 / 訂閱電子報 ‥
  出版線上 》

本週頭條書訊 >

  ▲ Go Top
  本週選書 》

搜尋引擎沒告訴你的事

作者:伊萊.帕理澤
出版社:左岸文化

推薦理由:
和非洲死了一群人的新聞比較起來﹐你家門前死了一隻松鼠的消息更能引起你當下的注意。我們
曾經以為「在網路上沒人知道你是一隻狗」,但現在網站不但知道你是狗,知道你最愛吃哪一牌
狗食,還知道怎樣的廣告最能撩撥你的心。現代的網站...


改變世界的萬物事典:看得見的人類文明演化型錄

作者:平凡社編輯部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推薦理由:
人類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物的歷史;人類文明則是以成千上萬事物堆疊出的演化史。從古代到二
次世界大戰,跨越千年維度。世界各國傳統與文化的演進「型錄」人類創造了無數項物品,徹底
改變了物質與精神世界...


超譯「哲學用語」事典:150個有趣的、難解的、聽過卻又似懂非懂的哲學關鍵詞彙

作者:小川仁志
出版社:麥田

推薦理由:
這是一本給對於深奧的哲學書感到挫折的人, 以及即使對哲學不特別感興趣的人,也會覺得有趣的書。嚴選150個「從在日常對話中被頻繁使用且被視為常識的用詞,到難以理解的學術用語」,完全超譯!身為「庶民派...


不開車,在路上: 一個無車主義者的環球城市觀察行

作者:泰拉斯.格雷斯哥
出版社:時報出版

推薦理由:
《海鮮的美味輓歌》作者泰拉斯.格雷斯哥繼暢銷前作後,以三年的時間,分別在美洲、亞洲、歐洲十二座大小都會,實地觀察各地的大眾運輸系統和城市、居民、社會之間的微妙關連,並從美國大量使用私人汽車和歐洲、亞洲的大眾運輸發達兩種不同形態...

▲ Go Top
  新書排行榜 》
TOP1 TOP2 TOP3 TOP4 TOP5
 開膛史 悖論:破解科學史上最複雜的9大謎團
逆.進 阿基師 耶路撒冷三千年 開膛史  台灣史新聞 悖論:破解科學史上最複雜的9大謎團 
         
▲ Go Top
  TOP新書 》

作者:尼克.連恩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期:2013 / 05 / 18

能量、性、死亡:粒線體與我們的生命

博客來導讀 >

我們的能量從哪裡來?為什麼會有兩種性別?我們為何會成長、死亡?
地球上繽紛多采的生命背後,究竟有著什麼樣的祕密?這所有問題的解答,都是——粒線體。

  本書作者尼克.連恩是榮獲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大獎的生化學家,在《生命的躍升》中,他從宏觀的角度來看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而在這本《能量、性、死亡》中,他以一個非常微觀的角度(十億個粒線體只有一粒沙那麼大),來回答生物學的重大問題——也就是我們的生、老、病、死。

  粒線體雖然微小,卻是生物不可或缺的重要胞器。我們每個人的體內都帶有一萬兆個粒線體,約占體重的百分之十。這個微小的胞器曾經是自由生活的細菌,卻在二十億年前被吞噬進更大的細胞中,從此和宿主細胞共同生活在一起,形塑了生命的紋理。粒線體對生物的重要性,可以用以下幾個例子來說明:


..more

自然科學應用科學電腦23分類推薦書單
▲ Go Top
  編輯手札 》

讓我們用桑德爾的方式,來談談關於生孩子這件事……《幹嘛要有小孩?》
文╱DL

如果不用考慮後果,你覺得自己周圍(包括你自己),有多少人會丟棄自己的小孩?

2008年,美國內部拉斯加州訂立了一條新的法規,企圖將拋棄孩童除罪化。這條法規的立意是在降低該州日益增高的弒嬰率,畢竟棄養總比謀殺好吧?!所以新法規規定,該州父母若覺得自己尚未準備好照顧自己的寶寶,可以將寶寶棄於指定地點,而不會被逮捕或起訴。不過立法者忽略了一件事:他們沒有限制棄兒的年齡。於是,在法律通過的幾周內,指定地點陸續收到被父母丟出來的孩子,大部分的孩子介於10-13之間;隔壁州的聽到居然可以這麼做而沒有任何不良後果,也紛紛到內部拉斯加州拋棄他們的孩子。

有意思的是,棄兒中沒有一個是嬰兒。州政府當然馬上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緊急研議限制棄兒的年齡,可是直到補充條文生效的前一天,仍有一位母親遠從1200英哩外的加州來到這,拋下她14歲的兒子。

其實我不討厭小孩;當然,也沒有要養小孩的計畫。不過讀到這則有趣(?)的案例,還是讓人
有一點延伸聯想。是的,的確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樂於成為父母;即便已經當了10年。另一個則是
好奇:為什麼沒有嬰兒?理論上,「沒有準備好」這回事應該發生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不是嗎
?再者,如果不願意成為父母的比例在總人口中是平均分布的,丟出來的孩子應該各種年齡都有
吧?難道是襁褓中小孩軟軟的很好玩,等到11、12歲開始惹人厭就想丟掉了?(這當然是身邊常聽
到的一種論調,不過持正好相反立場的也所在多有。)有句大家耳熟能詳的廣告詞,「我是做父
母後才開始學習怎麼做父母」,所謂母性真的是與生俱來?還是只是社會加諸控制女人的另一樁
控制?姑且不要這麼偏激、女性主義,單單只問個最簡單的問題:誰說,大家都想生小孩?以及
,幹嘛要生小孩?

2006年,美國國家疾病防治中心曾經發表過一篇報告,向所有可能懷孕的適齡婦女,提出受孕前的
保健建議。疾病防治中心建議每一個女人從初經到更年期結束為止,都要補充葉酸、不抽菸、不
濫飲酒類,要保持健康的體重,要節制用藥,要避免「高風險性行為」。這是一般人概念中懷孕
婦女應該遵守的事項,而這也是美國政府機構有史以來、第一次「明確」的告訴女人一個社會規
範僅隱諱暗示的觀念:所有女性,無論她們已為人母或是想要孩子,都等著當媽。

所以,我們有選擇嗎?如果這是整個社會的期待。資料說的是美國,不過我想在臺灣,傳統華人
社會應該過之而無不及。

《幹嘛要有小孩?》是一個女人、一個媽媽的作品。我相信這絕對無關乎她愛不愛孩子,事實上
從她在書中對自己例子的描述,就知道她為了「當個好媽媽」著實吃了不少苦頭。正因為如此,
她開始研究關於生孩子這回事,現代關於女性生產、親職教養的種種論述,會不會都只是中上階
層婦女(是的,誰說問題不是女人自己惹出來的?)的妄發議論?而這些看似前衛體貼的論調,
到底害慘了多少母親父親?

我們為什麼想生孩子?一份2010年的調查報告問到父母親生第一個孩子的理由,有將近90%的人回
答「是為了有孩子的喜悅」。所以有了孩子是為了讓我們更快樂;或是另一套說法,讓我們的生
命更完整。果真如此?回溯歷史,過去生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增加勞動力;甚至看看前一陣火紅
的甄嬛傳,生孩子是為了確保自己的地位和下半生無虞。可是現在呢,是為了喜悅。那那些在親
子關係中沒有喜悅的父母,怎麼辦?這樣的論調有沒有可能讓所有「不那麼」愛自己子女的父母
,感到莫名的罪惡感?

什麼是「母性本能」?近幾年所謂的親密育兒法、自然育兒法謂為潮流,他們強調回歸母性本能
、自然的育兒方式,儼然也是另一種女權論述。可是換個角度,我們是否只是利用所謂「本能」
的說詞,期待女性負起大部分的育兒責任?宣揚這些理念、或是有能力為這些理念辯駁的媽媽(
或是爸爸)們可能忽略了一個問題:那是因為你們有空!對於那些沒有時間和資源為自己育兒方
式命名的媽媽來說,她可能會為了擔心有沒有足夠食物餵養孩子,不一定有時間上網參與論戰、
和人爭論該不該揹小孩這類問題;她會跟小孩睡在一起不是因為這樣可以產生更多親密感,而是
因為他們只有一間臥室,還沒有嬰兒床。

可是,在這種文化氛圍中,有多少媽媽樂在其中、遊刃有餘?又有多少媽媽被這樣看似新穎的「
女權」壓的喘不過氣,甚至因自己做的不夠多不夠好而感到罪惡?

《幹嘛要有小孩?》分成兩個部分,前半段稱之為「謊言」,「小孩讓你快樂」、「女人是天生
的母親」、「餵母奶最好」、「孩子需要父母」、「『世上最辛苦的工作』」、「媽媽最懂」這
些論調我們都不陌生,也是讓我們樂於生養及乖乖服膺眾多教養論的紅蘿蔔,可是究竟什麼是現
實?以及,有多少母親父親為了沒有做到這些謊言而深感自責內疚?後半段是所謂的「真相」:
「放棄親職」、「『壞』母親捉去關」、「聰明的女人不要小孩」、「核心家庭之死」、「女人
應該工作」、「幹嘛要有孩子?」這些不少父母或許曾閃過一絲念頭的想法,作者利用報導跟資
料,呈現許多家庭及社會存在的真實境況。

不一定每個女人(或男人)都想要生養小孩,當我們將生物繁衍後代的本能延伸成文化上的人性
天職,本來就需要好好想一想,不是嗎?

相關閱讀 >

.《幹嘛要有小孩?》, 潔西卡.瓦蘭提, 行人出版社,
▲ Go Top
  新書搶先試閱 》

摘自《病榻上的龍:現代醫學破解千年歷史疑案,從晉景公到清嘉慶25位帝王病歷首度揭密》
文╱譚健鍬

雪夜血案—酒後猝死的宋太祖

談起中國的文化和歷史,人們往往先想到的是漢、唐,追慕之情難以言表,但對於「屢戰屢敗」的宋朝則不以為然。殊不知,中國人近一千年來都活在輝煌大宋的直接影響下,從文化心理到生活習俗,從上層建築到基層架構,點點滴滴,潤物無聲。

宋朝的開山鼻祖—太祖趙匡胤,其一生更是充滿傳奇色彩,出生於沒落軍人世家,從小志存高遠,懷揣敢打敢拚的精神,二十出頭便闖蕩江湖,在太行山遊歷時,寫下一首粗獷而豪邁的<初日詩>:「欲出未出光邋遢,千山萬山如火發。須臾走向天上來,趕卻殘星趕卻月。」其後,從低階軍官做起,憑藉勇敢和智慧,一步一步升為高級將領。

三十三歲時,他一手導演「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取代後周,自己加冕為皇帝。隨後十六年
裡,繼續南征北戰,把一度支離破碎的中原重新整合打造成蒸蒸日上的嶄新帝國。然而,四十九
歲那年冬天,在「斧聲燭影」中突然神祕死去,成為千古之謎。

壽終正寢?死於非命?

關於趙匡胤的死,許多人認為是一齣宮廷陰謀,頭號犯罪嫌疑人就是最大受益者、宋朝第二任皇
帝、太祖之弟—太宗趙光義。的確,此人即位後便迫不及待地改變年號,不斷無情地打擊迫害太祖的兒子和幼弟,繼而修改歷史檔案粉飾自己,並宣稱「金匱預盟」,即在母后干預下,兄終弟及,太祖有意把皇位傳於二弟。其他眾多疑點更是紛繁雜蕪、詭祕莫測,甚至傳說他直接弒兄奪位,似乎趙光義就是個殘酷的野心家、陰謀家。

拋開諸如《湘山野錄》、《燼餘錄》等含糊其辭的野史不提,正史中也有對趙光義不利的記載,
如《遼史•景宗紀》中有「宋主匡胤卒,其弟炅(即趙光義)自立」的字眼,「自立」一詞讓人
覺得趙光義難逃干係。但真相沉沒於歷史長河之中,趙匡胤到底是死於非命?還是壽終正寢?都
沒有最終答案,仍將是後世爭論不休的話題。

但筆者認為他死於疾病並非空穴來風,傳位於趙光義也不是絕無可能,至少在傳子還是傳弟的決
策上搖擺不定。而處心積累、準備充分的趙光義,極可能是藉著兄長突然逝世的天賜良機,憑政
治權謀一舉拿下皇位,大大縮短了等待登基坐殿的時間。

趙光義是趙匡胤的胞弟,是「陳橋兵變」的重要謀劃者和執行者,趙匡胤能順利登上皇位,開基
創業,趙光義功不可沒。九六一年(建隆二年),即趙匡胤稱帝後第二年六月,母親杜太后病危
,臨終前遺命趙匡胤「百歲後當傳位於汝弟」,同時「於榻前為約誓書,……藏之金匱」(《宋史•後妃傳》),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金匱之盟>。自五代以來,中原皇帝執政皆短命,在位最長的不過十年,難保趙匡胤不會步其後塵,為保大宋國祚延續,讓年輕哥哥十多歲、年富力強的趙光義繼承皇位,是合理的想法。

趙匡胤是個明白人,也是個厚道人,大概是答應了。原因有二,其一,趙匡胤至孝,母命不可違
;其二,當時大宋根基還不牢固,統一大業尚未完成,趙匡胤之子年紀較小,又完全沒有社會經
驗和鍛鍊機會,確實需要趙光義這樣有歷練、「工文業,多藝能」(《宋史•太宗紀》)的青年政治家作為國家的領袖;至於趙匡胤晚年是否鑑於兒子長大成人、弟弟羽翼漸豐,對最初的想法開始動搖了,就另當別論了。

但是歷史上有一點是明確無誤的,趙匡胤在杜太后病亡一個月後,即任命趙光義為開封府尹,後
又封其為晉王,表現出極大的信任,不可否認帶有培養接班人的意味。開封府尹是五代、宋朝的
重要官職,位列宰相之上,是國都駐地開封府的最高長官;五代以來,已形成一種不成文的默契
,凡皇族擔任開封府尹即基本確立了儲君的地位。趙光義利用這一特殊地位,聚集了一大批文武
幕僚,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勢力,「威望隆而羽翼成」(王夫之《宋論》),也確實輔助趙匡胤取
得了宋初的穩定發展。趙匡胤晚年,政權穩固,即使在皇位傳承問題上曾有所動搖,但綜合考慮
之後,寬仁大度的他沒有採取貶斥、剪除弟弟勢力的舉動,最終任其坐大。

因此,最接近真相的情況是趙匡胤晚年在傳位問題上糾結不已,但對弟弟採取寬容的態度,沒有
做出相關行動制衡;在這個節骨眼上,趙匡胤突然病故,機警而早有準備的趙光義抓住這稍縱即
逝的良機,利用掌握的政治資源和第一手資訊,搶先侄子一步控制局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完
成了權力交接,造成了既定事實。至於日後那些讓歷史學家詬病的行為,則屬於政客本能和政治
傳統的必然,與趙匡胤之死倒是風牛馬不相及。 ...more

相關閱讀 >

.《病榻上的龍:現代醫學破解千年歷史疑案,從晉景公到清嘉慶25位帝王病歷首度揭密》, 譚健鍬, 時報出版,
▲ Go Top
  活動現場 》

▲ Go Top
與客服人員聯絡取消/訂閱電子報到博客來首頁回本期要目
Tel:(02)27821100•Fax:(02)27856789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博客來網路書店」或授權博客來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