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新書 》 |
作者:曼羅迪諾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3 / 06 / 27 | 【 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 】 博客來導讀 > 這本書,將幫助你用最正確的眼光, 認識自己與周遭的世界 你知道嗎?你的視覺有盲點,聽覺有漏洞,你對真實世界的所有感受,都是經過潛意識加工後製造出來的。 於是,眼見不能為憑,美國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冤 獄,都是目擊證人指證錯誤造成的。記憶也常不為真,很多人記憶扭曲的情況,會讓自己也嚇一跳。 對於要去哪家餐廳吃飯、買哪家公司的股票、錄取哪個新人、投票給哪個候選人,很多人都說得出一番大道理,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很多時候是潛意識先做了決定,意識才幫忙找理由。我們清清楚楚知道我們的意識,但潛意識卻常是我們無法察覺的。 我們心頭小鹿亂撞,以為遇上真命天子,其實是…… 我們跟對方一見如故,相談甚歡,竟然是因為…… 我們覺得今天食物特別好吃,服務生特別殷勤,結果...more |
▲ Go Top |
編輯手札 》 |
試著回答這一題。如果將希特勒穿過的毛衣洗乾淨,你是否願意穿上它? 文╱瑪塞林 隨手翻了一頁,提到個有點哀傷的故事:從前有隻聰明的蜈蚣,牠從桌腳看著另一張桌子上的糖粒,思 考著該從什麼樣的路線爬上去;接著又精心算計到底該跨出哪條腿,以及每支腳的先後順序。牠受過數 學訓練,當然需要計算所有可能,再挑出最佳選項。終於,牠邁出第一步,卻因太專注思考,使得所有 的腳糾結在一起,無法移動,最終活活餓死。 聰明的蜈蚣只是《行為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行為偏誤》書中的一個篇章,看來笨的有些不可思議,但 卻常是我們的故事,關於想太多這件事。當然,蜈蚣可能只是個稍嫌極端的案例,事實上,過多的顧慮 會妨礙你以直覺去找到解決事情的辦法。但顯然不能凡事靠直覺,因此經驗法則告訴你,當面臨的是選 擇朋友、評斷食物,或判斷哪些人值得信賴諸如此類的問題時,我們的直覺仍舊優於理性。但相對於那 些我們在演化裡沒學到的複雜情況,例如理財投資等,當然,我會要你還是冷靜思考。 如果你不是個想太多的人,那麼,試著回答這一題。如果將希特勒穿過的毛衣洗乾淨,你是否願意穿上 它?你大可對這個無聊的問題一笑置之,但真的不去想想嗎?有多少人願意穿希特勒穿過的毛衣?答案 顯示,即使文明如21世紀,人們對於某種難以置信的力量,仍不曾失去畏懼。如果純粹從材質上來看, 希特勒的毛衣已與希特勒無關。不過,你仍會對此感到厭惡。這就是所謂的傳染性偏見。 賓州大學做了一項研究,他們要求受測者把媽媽的照片釘在標靶的紅心上,並要求受測者開始射飛鏢。 這些人明知道即使母親的照片被射穿,她本人也不會感到痛苦,但這個心理障礙的影響仍十分龐大。這 些人彷彿受到神奇力量箝制,而無法精準射中目標。這些人、事、物的連結即使早已不復存在,產生的 作用卻難已視而不見。 如果你覺得前面兩個問題都只是廢話連篇,那顯然你需要知道以下這件事。網球金童輸掉了最近的一場 溫布頓公開賽,事實上,他只想說:「我輸了,就是這樣。」但是,體育記者怎能放過他,最好是能東 拉西扯把訪問時間填滿,因此無用的廢話成了現代人最時興的潮流,誰叫多數人認為,胡說八道可以掩 蓋無知。所以我們不時看到名嘴在節目上喋喋不休,家常便飯般的談論別人的事;執行長的談話愈漫無 邊際,公司的營運就愈差。奇異的前執行長傑克•威爾許就說過:「人們就是不相信,簡明、清楚的表 達有多困難。他們擔心被看成大傻瓜,但在現實中卻完全相反。」如果你頭腦真的不夠清楚,思緒不夠 清晰,那最好奉行馬克吐溫的名言:「如果無話可說,就閉上嘴巴。」 談大腦思考偏誤的書很多,有的從大腦科學出發,也有從哲學觀點探討,讀了這麼多,其實多數人的目 的不過是為了想減少人生中的犯錯次數。《行為的藝術》舉的例子並非獨一無二,卻是少數能用簡潔的 故事提醒你,人生有太多你以為理所當然,卻可能徹頭徹尾是個錯誤的事情。習慣難改,但若能讓你少 笨一次,那也算了卻作者的一樁心事。寫了一千字,為了避免趕上廢話潮流,好了,我該閉嘴了。 |
相關閱讀 > .《行為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行為偏誤》, 魯爾夫.杜伯里, 商周出版, .《思考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 魯爾夫.杜伯里, 商周出版, |
▲ Go Top |
新書搶先試閱 》 |
摘自《五百年來的中國與世界》 文╱韓毓海 ■【上篇】──漫長的十六世紀(摘) 本書的第一部分敘述了:五百年來,在「世界經濟」向「現代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轉化的過程中,中國 由「世界經濟」的火車頭和「創生者」,逐步走向衰落的過程。 「東洋的近世」,本是由「京都史學派」所提出的著名論斷,其核心是:中國在西元十世紀進入近世, 這比歐洲要早三個世紀左右。舉凡國內與世界交通方面的革命、貨幣經濟的普及、士大夫階級之於世襲 貴族階級的戰勝和替代、儒家思想由經學向史、論方向的轉化,加之焦炭冶鐵技術的成熟、鐵器的大規 模生產與出口—凡此五個方面,分別從交通變革、經濟變革、政治變革、文藝復興以及工業變革,鑄就 了一個中國文明主導的「近世世界」。 而「漫長的十六世紀」的說法,來自兩位著名的歷史學家。一位是費爾南.布勞岱爾(Fernand Braudel) ,他把西元一三五○∼一六五○的三百年,稱為「漫長的十六世紀」。布勞岱爾認為:這一時期是「世界 經濟」形成的時期,它大致與中國的明朝(一三六八∼一六四四)在時間上是重合的。另一位是當代美國歷史學家彭慕蘭(Kenneth Pomeranz),他把西元一三五○∼一八五○之間的五百年,均稱為「漫長的十 六世紀」。因為彭慕蘭認為:只有當世界貨幣體系由「銀本位」向「金本位」的過渡完成之後,只有當 中國在一八五○年完全被西方的軍事實力—進而是金融資本所控制和支配之後,「漫長的十六世紀」才 算真正結束,而「現代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支配世界的時代才算完成。 通過閱讀本書的這一部分,讀者首先將會逐漸區分開兩個重要範疇之間的不同:這也就是布勞岱爾所提 出的「世界經濟」與「現代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這二者之間的不同。簡單地說,「世界經濟」是生產發 展和市場交換不斷擴大的產物,物質生產的發展和市場交換的日益擴大,最終以「世界」的規模展開, 於是產生了「世界經濟」,而這也就是「漫長的十六世紀」的主題。與「世界經濟」不同,所謂「現代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則是指以軍事和金融擴張的方式在世界範圍內攫取剩餘價值的機制,而那將是本 書的下一部分—「漫長的十九世紀」所論述的主題。 當前,對於中國文明及其歷史命運,大致存在著兩種看法:一種看法是說中華文明從來輝煌燦爛, 五 百年前就逐漸形成了一種以生產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之平和、平等的發展模式,只是在一八四○年之後由於西方的入侵,才突然間被打斷了發展(喬萬尼.阿瑞吉﹝Giovanni Arrighi﹞)。另一種看法則是說 這個文明從根本上「一塌糊塗」,幾千年來都是「專制」和「獨裁」,因而註定是要被「現代文明」所 蕩滌和拋棄的。本書則挑戰了這兩種一般性的看法。 這一部分對最近五百年世界歷史運動的研究,能夠使讀者們看到:五百年中國歷史所經歷的大致是一個 「雙向的過程」:一方面是生產的發展、市場的擴大,另一方面卻是「制度的無為」—即國家能力的持 續下降。這種「國家能力的持續下降」,既指皇權直接面對千百萬小農的基層其並無組織能力,又特別 是指國家貨幣制度、稅收體制的混亂,從而最終不得不將貨幣供應委之於國外的貨幣市場,結果逐步喪 失了財政金融上的自主性。 以上摘自如果出版《五百年來的中國與世界》 |
相關閱讀 > .《五百年來的中國與世界:一場嚴酷而漫長的國家轉型革命!》, 韓毓海, 如果出版社, |
▲ Go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