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新書 》 |
作者:麥克.莫波格 出版社:小天下 出版日期:2013 / 07 / 16 | 【 島王 】 博客來導讀 > 無情的荒島上, 一段超越國界藩籬的忘年之交, 一趟愛與希望的漂流奇遇…… 麥克十一歲時,雙親被工廠裁員,索性變賣家產,進行一趟環遊世界的帆船之旅,途中度過無數驚險風浪,帆船經大洋洲海域時,麥克不慎在夜晚無人之際落海,最後靠著一顆足球,跟他的小狗史特拉一起漂流到一座荒島。原本無人的島上,卻住著一名二次世界大戰因船難流亡的日本老兵──健介。麥克的出現,使健介原本平靜的生活掀起了波瀾…… 本書特色 天生說書人、英國文學最高榮譽「桂冠作家」麥克.莫波格經典鉅作 信念決定人生,令人讚歎的勇氣之書 史詩般的奇航,驚險更勝《少年Pi的奇幻漂流》 跨越國界、時空,悲歡離合的生命波瀾,感動全球千萬讀者! ★榮獲英國兒童圖書獎 ★榮獲法國女巫兒童文學獎 ★入圍英國惠特筆獎 ★入圍英國卡內基文學獎 more |
▲ Go Top |
編輯手札 》 |
一塊花生醬餅乾的影響,也許比我們想像中來的大。 文/菜小配 這幾天剛好遇到朋友在問某一套情緒繪本的書,讓我又有機會翻找自己的收藏書單,很尷尬的是當朋友看到我的收藏書單沒有他問的那一套書時,問了一句話:「那我要買的這一套書好嗎?」,一時之間,我也答不上來,可能是覺得出版社編一大套書,花了那樣多心力,用一句話來定論好像不太妥,所以我會改問對方你的小朋友幾歲了呢?平常你給他看哪些書?他很喜歡哪本書?知道小孩多大才曉得哪些書適合,因為小小孩的專注本就比較單純,有些書的圖像太複雜或文字太多,真的就不適合0-3歲的孩子看,父母唸起來也不好發揮,另一方面如果能知道父母以前多半買了哪些書,也好了解父母的偏好,總不能硬要對方接受自己的喜好,再者,知道小孩平常喜歡哪本書,也 好推敲哪些圖像可能可以引起他的興趣,不然父母買回去,孩子不愛,恐怕下次也不要我推薦了,不過「情緒教養」似乎是父母常常遇到的關卡,連我自己都要嚴陣以待。 親子天下在6月號的寶寶專刊以「教出EQ好寶寶」為題,訪問了許多專家,可惜因為限於雜誌篇幅短小,難談深入,且兒童情緒問題很複雜,難以一概之,但最近讀到了《誰吃了你的小孩》,覺得必須重申「營養」對於孩子情緒影響的重要。談營養學很難不提及世潮出版的一本平易近人又相當權威的書《吃的營養科學觀》,懷孕期間也 因為這本書又多接觸了這位美國知名的營養學專家的作品《孕婦與嬰兒營養聖典》,發現從孕期開始給孩子的營養,到孩子出生後接收的營養,甚至到成人後的飲食習慣,對於他一生的影響比想像中來得重要許多。我們雖知讓孩子「飲食均衡」是重要的,但相較於國外,國內對於「兒童營養學」的關注是相對薄弱的。 在這本《誰吃了你的小孩》中談及情緒失調與食物的關聯,提到一個案例,一個十二歲的男孩被學校認為干擾性過強,堅持要他去做完整的醫療評估,後來被診斷為「beyond ADHD超越ADHD」甚至可能有輕微的自閉症,必須使用專門用在有暴力行徑或無法控制衝動孩童身上的藥物Risperdal,透過營養學家的了解追蹤,發現男孩家庭的飲食幾乎都以零食為生,早餐吃甜味穀片或穀片配上果汁,接下來一整天多半有花生醬餅乾、動物餅乾、思樂冰、水果乾、冰淇淋和優格冰棒這些東西,因為母親照顧孩子已經精疲力盡,對於飲食只好讓孩子予取予求,那,糟透的飲食是否會導致糟透的行為?是糖讓男孩過動嗎?在醫學界並無這樣的定論,因為在個案上並無絕對的發現,但在國外的少年感化院裡,的確有許多案例是透過飲食排除法的調整,讓少年攻擊性和異常行為明顯減少的趨勢。而這位男孩也的確透過飲食的改善,讓行為有了改善。 必須說的是,不管是《誰吃了你的小孩》或《吃的營養科學觀》,並沒有要闡述營養學萬能的觀念,而是一個基礎生活的提醒,讓我們回頭檢視孩子甚至自己的飲食習慣,可以知道精製糖類和白麵粉的食物在體內消耗或崩解的速度相對蛋白質、脂肪和複合碳水化合物快的多,血糖降低便發生的快,也因此容易餓,餓對身體是一種壓力,腎上腺素是一種回應緊張時所釋放的激素,會讓心跳加速、注意力提升,包括提高血糖濃度,成年人和運動員在這種情況通常還能運作良好,但孩童的大腦還不夠成熟,無法緩和「壓力反應」,所以在這種高高低低波動的血糖值下,容易變得過動、衝動或憤怒。這些都是透過營養學的了解我們能預先防範的。 在黃帝內經中提到:「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如果兒童飲食習慣的調整可以讓百分之八十的醫療問題在前頭就獲得改善,那為何不早早檢視呢? ...more |
相關閱讀 > .《誰吃了你的小孩?:美國兒童營養權威揭開疾病和食物的隱藏關係,打造不生病的體質》, 凱莉.朵夫曼/著、蔡紫君/審校, 臉譜, |
▲ Go Top |
出版社編輯推薦 》 |
林世仁說書:「創意的三重奏──讓靈感點子活起來!」 文╱兒童文學作家 林世仁 我對羅大里是「二見鍾情」!最早一次相見,只覺得他「還不錯」。等到我讀到他的長篇故事《不朽的蘭貝托伯爵》和理論書《幻想的文法》,我就徹底折服了。前幾年天下雜誌推出他的《小洋蔥頭冒險記》、《藍箭號》、《謊話國》和《電視機裡的吉普》四冊,我本本都愛,最近,又推出了《天空下起帽子雨》,一口氣讀完,覺得他真是「點子王」!他的腦袋裡一定有一座「靈感噴泉」,隨時都能讓讀者眼睛發亮,嘴角上揚。他寫故事,不是從「優美的文字」入手,而是「從點子到點子」,讓「有趣的靈感」統領一切。他的每一本書都像是「創意教科書」,讓人呼吸到新鮮空氣,腦細胞蹦蹦跳跳醒過來! 這本書便是一次「創意大示範」。它最特別的亮點,就是每一篇故事,都有三個不同結局!這樣充滿「後設思考」、邀請讀者參與的設計,是作者對「故事」的挑戰,也是對自我的挑戰,更是對讀者的挑戰:只有一個結局的故事,究竟是最好的安排還是作者技窮的結果?一個開放式的結尾會比封閉式的答案好嗎?答案有一、二、三,那麼,是否也有四、五、六或者更多呢? 讀者看完這本書,也許會有三種反應: 結局一:哇,真好玩!怎麼有這好玩的書?簡直比電玩更有趣嘛! 結局二:搞什麼嘛?連作者自己都不知道故事的結局是什麼?真是太不負責任!太亂寫了!能不能請他想清楚了再寫呀? 結局三:沒有標準答案?太好了!我也來想一個更妙的結尾,跟作者PK一下! 如果是創作者呢?讀完之後,大概也會有三種反應: 結局一:(各種男聲歎息+女聲歎息的「歎息多重唱」)──哎呀呀!這麼好的點子,怎麼又「早早早早」的就被羅大里想到了呢?「多重結局」的故事不是要在電子書、網路上,才能成真嗎?怎麼他在1971年就那麼聰明的寫出來了呢?這下子我們還寫什麼?(咚咚咚!許多筆都掉到了地上……)於是,許多「辛苦的作者」都決定改行當一位「快樂的讀者」(這一下,「嘆息多重唱」又變成了「笑聲多重唱」)…… 結局二:慘了!慘了!靈感撞衫了!是誰抄誰呢?還能是誰抄誰?羅大里是大作家,寫得又早,撞衫一定是你抄他嘍!「不不不,是英雄所見略同!」是嗎?所以你也能跟他一樣得安徒生大獎?「嗯……這個嘛……這個……這個……」於是,一大群創作者都默默得了憂鬱症。 結局三:哇,寫得真好!我怎麼都沒想到?哇,讀完之後,腦細胞全都活過來、手牽手開始「聯線」了!嗯,老前輩把我們扛到他的肩膀上,我們一定要看得更遠、想得更妙、寫得比他更好才行呀!加油!加油! 呵,對同為創作者的我來說,第一個結局太可惜,第三個結局好陽光,第二個結局也許更接近事實。就點子來說,羅大里真像是如來佛,想跳出他的手掌心?那還真不容易……嘿,我以前也想過「多重結局」的故事──好險還沒寫呀! 話說回來,真正的大師,就是讓創作者也能享受「單純當一位讀者」的快樂,然後,忍不住想換雙跑鞋,跟他來一次賽跑!(至於輸贏嘛?那就不重要了,因為,那至少也有三種結局呀!) ...more |
相關閱讀 > .《天空下起帽子雨:三個結尾的故事》, 強尼.羅大里, 天下雜誌, |
▲ Go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