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可能持續花錢,因為到了某個程度,我們終將感到滿足、厭惡,或同時有這兩種感受?不是如此嗎?

2013 / 11 / 04
第245期

本報訂閱份數
112918
總訂閱份數
1935659

編輯 / 陶比獅

本期要目 》
  ‥ 取消 / 訂閱電子報 ‥
  出版線上 》

本週頭條書訊 >

  ▲ Go Top
  本週選書 》

無形的操控:心理學家教你七種方法讓人甘心聽你的

作者:蘇珊.威辛克
出版社:三采

推薦理由:
成功者偷偷在做的事…不用命令就輕輕鬆鬆達到目的!本書舉出七種最基本的人性本能,並教你如何順著這些本能去激勵自發行動,只要熟練其中的道理,並視情況與對象妥善運用,人人都可以成功讓任何人心悅誠服的去做任何...


莊家優勢:贏家的勝算,從算牌到商場上的決斷智慧

作者:馬愷文
出版社:大牌出版

推薦理由:
電影《決勝21點》真人真事改編主角──傳奇「麻省理工21點小組」成員馬愷文現身說法!商場就如同21點牌桌,要做對的決定,唯一的方法就是──專注於數據資料!


當鋪商學院:全美最紅當鋪老闆,8堂課教你做生意賺翻天

作者:萊斯.葛歐德
出版社:商業周刊

推薦理由:
商學院沒教的成功秘密,藏在當鋪裡!他的當鋪有保齡球館大,一小時湧入250位客人,每日成交上千筆,還是美國每週超過300萬收視的實境節目主角……現在,他要用8堂課公開──三代傳承、55年經驗的實戰商業智慧!


大家認為對的事,對你風險最大:擠公車、考國考……,有些事你千萬別做, 成功是有捷徑的!

作者:松尾昭仁
出版社:大是文化

推薦理由:
五張證照、五年國考,不如「一項」本事就好;小學生才喊「要公平」,你得讓某些人對你偏心;多數人正在努力的事,其實根本是在浪費時間!要擺脫這種努力換「瞎忙」的惡夢,他要告訴你哪些大家認為對的事,風險最大,...

▲ Go Top
[ 看其他排行榜 ]
  暢銷書排行榜 》

商業理財類 >

01.20幾歲,就定位:小資5年,成為千萬富翁的祕密
02.挺身而進
03.TED Talk 十八分鐘的祕密
04.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05.Evernote 100個做筆記的好方法:數位化重整你的工作與人生

商業理財類 >

06.窮人追漲跌,富人看趨勢:投資前一定要懂的10個指標
07.羅威多週期KD實戰分析
08.十八歲起,你的格局不一樣:想像十年後的自己,做出最聰明的選擇
09.學會K線賺3億:打敗大盤、戰勝投資心理的月風流技術分析
10.精準預測:如何從巨量雜訊中,看出重要的訊息?

▲ Go Top
  TOP新書 》

作者:麥克•米卡洛維玆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3 / 11 / 01

衛生紙計畫:學會用最後三張衛生紙擦屁股,就能善用職場關鍵資源,扶搖直上

博客來導讀 >

你,想當創業者當中的馬蓋先嗎?

在資源不足、又不能站起來一走了之的情況下,
你必須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把事情處理乾淨,
這就是「只用最後三張衛生紙擦屁股」的能力。


不管你是剛開始帶一、二個人,已經是企業主或專業經理人了,或是想開創自己的小事業,你一定必須在資源不足的情形下執行任務。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的!

作者麥克•米卡洛維茲曾著有《南瓜計畫》,他的書在英美書壇創下百萬本的驚人銷量。但他卻是有次被卡在廁所裡,只剩下三張衛生紙可以擦屁股,才體會到職場上最重要的哲理: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創造奇蹟。

他發現,成功的創業家與職場人士,往往是那些能夠善用稀少資源、集中意志與注意力的人,也就是有辦法用三張衛生紙擦屁股的人。他們共同的特點是:

◎聚焦點:「買得好」公司董事長喬.史帕諾竟能在2年內把年營收拉高60%。他的方法:不當商場妓女,不要凡事都接,只要把焦點放在9位關鍵客戶身上就好。

◎使命感:資源回收公司「GotJunk」5年內營收從1百萬美元成長為1億美元,2014估計可達10億。全都因為創辦人布萊恩•史庫德摩寫下了一份「企業夢想宣言」。

◎找客戶:「刺蝟皮件公司」經營一個非常狹窄的利基市場:最高品質的皮革求生裝備。董事長保羅•夏特有一套非常特別的方法來尋找客戶,他甚至可以想像出客戶的樣貌。因此,他對客戶的行銷變得非常容易。

◎馬上做:「快樂草坪公司」創辦人巴瑞特有次突然想到他可以用Google衛星影像來替客戶快速報價,大大提高效率。他立刻扔下手邊的事回公司。結果在不到2年內營收成長1千萬美元--過去他花了7年才讓營業額增加1千萬!

  ...more

▲ Go Top
  編輯手札 》

我們不可能持續花錢,因為到了某個程度,我們終將感到滿足、厭惡,或同時有這兩種感受?不是如此嗎?

「貪得無厭」根植於人類的天性——人們傾向和他人比較財富,因而發現不足。
這種天性受到資本主義的大幅強化,因此成為整個文明的心理基礎。

貪得無厭過去是富人的過失,現在則成為每日生活的常態,在這種心態之下,生活似乎顯得永遠不夠「幸福」、「美好」,我們的生活方式餵養我們的永不知足,我們的永不知足也餵養我們的生活方式。

作者試圖證實,美好生活的確存在,並且能去體驗,我們也應該努力去達成。

文 / 摘自前言

資本主義是一把雙面刃,一方面可讓物質條件獲得極大改善;另一方面,卻激發了人性最黑暗的一面,諸如欲望、嫉妒和貪婪。

我們的目標是透過所有時代和文明裡偉大思想家對「美好生活」的闡釋,以及對目前政策改弦易轍的建議,得以再次鎖住這頭巨獸,以助於美好生活的達成。

為了這個目的,我們將挑戰現今執著於將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視為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我們不反對經濟成長,但認為該合理詢問為何成長,以及成長在哪些地方。

我們希望有更多的閒暇和更少的汙染,這兩者為人類福祉合理概念的一部分,但都未納入GDP。
GDP只量測在市場內交易的國內產出部分,沒有扣除汙染,也未加上閒暇,因此,GDP進一步成長所帶來福祉改善的程度有多少,是難以決定的事。

對非常貧窮的國家當然有很大的改善,但對富裕社會來說,可能已有過多的GDP。我們認為,對全球的富裕國家來說,GDP應被視為實現美好生活政策的副產物。

只有經驗能顯示,GDP成果為正、負或停滯不變。

想像在某個世界,大多數人每星期只須工作十五個小時。因為勞動果實更能平均分配到社會各層面,他們的所得因此等於、甚至遠多於目前的收入,且閒暇時間多過工作時數。

以上描述正是經濟學家凱因斯在一九三○年發表的短文〈我們孫子輩的經濟可能性〉(Economic Possibilities for our Grandchildren)裡出現的景象。

他的立論非常簡單:科技進步有可能提升每小時工時的產出,人們必須工作以滿足需求的時間愈來愈少,直到最後將幾乎不再需要工作了。

然後,凱因斯寫道:「自從有人類以來的第一次,人類必須面對真實和永久的問題,也就是如何使用從迫切經濟需求解放而來的自由、如何利用閒暇—讓科學和複利為人類贏取而來的閒暇—睿智、愉快而滿意地生活著。」他認為,這樣的生活約在一百年後(即二○三○年)就可以達成。

考慮寫作時點,不難理解凱因斯未來學的文章不受重視。當時的世界有更多要緊的問題待解決,包括結束大蕭條。

首先,凱因斯探討某件現今幾乎不被提及的事:財富的目的?我們需要多少錢才能過好日子?這看起來像是一個不可能的問題,但絕不是一個不重要的問題。賺錢不會是自身的目的,至少對沒有罹患嚴重精神錯亂的人們是如此。如果說我生命的目的是要賺進愈多的金錢愈好,就像是說我吃東西的目的在於變得愈來愈肥。對個人而言是對的事,對社會來說也是對的。賺錢不能是人類的永久事業,這不過是因為金錢除了花掉以外,別無其他用途。我們不可能持續花錢,因為到了某個程度,我們終將感到滿足、厭惡,或同時有這兩種感受。不是如此嗎?

凱因斯認為,資本主義的動力基礎為「個人受到賺錢和愛錢的強烈本能所吸引。」他認為,等到充裕時代來臨,這種動機驅力將不再受到社會認可。也就是說,當資本主義的使命完成後,就會棄絕自身。然而,我們是如此習慣將缺乏視為圭臬,以致只有少數的人們思考:在一個充裕的世界裡,行為的動機和原則可以是、或應該是什麼。

所以,讓我們想像,每個人都足以過上好日子。那麼什麼是美好生活呢?什麼又不是呢?我們的道德和經濟體系需要哪些改變,才能實現美好生活呢?我們很少問這樣的問題,因為它們較難歸類在組成現代智識生活的任一專業領域內。
...more

相關閱讀 >

.《多少才滿足?決定美好生活的7大指標》, 羅伯特.史紀德斯基,愛德華.史紀德斯基, 聯經出版公司,
.《新富餘:人類未來20年的生活新路徑》, 茱麗葉.修爾, 商周出版,
.《多少才夠?:重新定義你對財富的看法(修訂版)》, 艾倫.艾貝、安德魯.福特, 天下雜誌,
▲ Go Top
  編輯私房推薦,優惠只到11月7日! 》

大是文化投資人生書展,任選2書75折

相關閱讀 >

.《股神巴菲特的神諭(上):不做會後悔、或做了好後悔的致富語錄》, 凱洛.盧米思, 大是文化,
.《股神巴菲特的神諭(下):不做會後悔、或做了好後悔的致富語錄》, 凱洛.盧米思, 大是文化,
.《這樣吃,我的白髮變黑髮、年輕15歲:營養學博士王進崑的太極健康飲食與美味食譜》, 王進崑, 大是文化,
.《這樣吃,我的白髮變黑髮、年輕15歲:營養學博士王進崑的太極健康飲食與美味食譜》, 王進崑, 大是文化,
.《好主管要學黑道老大:為什麼老大聊天泡茶,兄弟就能自動自發?》, 向谷匡史, 大是文化,
▲ Go Top
人生大進擊! 2013采舍暢銷展5折起

  活動現場 》


新書思考的難處不是「想」,而是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從沒想法變有辦法的思考技術》
從賺外快到當老闆人人能做文創產業,但讀過這本書你才會懂獲利模式
預售美股大贏家:畢德歐夫的美股獲利方程式,英文不好、財經知識零 也能一本上手!
日檢合格的技術理解、活用、熟練──全面79折起、限時2書75折
特賣每日一書六六折,天天有驚喜!
Power Talk他,創下24小時內達到一億日圓營業額的佳績,一躍成為CEO級超人氣講師?
相信,閱讀的力量2013天下文化全書系 2書以上75折
千華數位文化書展萬能的考試,賜給我神奇的力量。最低55折,滿699元現折50元
活動這一年,還不壞。每天都有,生,活,小,練,習。滿699,送【可愛動物馬克杯】
電子報連載 >

粉紅色牢房效應:綁架想法、感受和行為的9種潛在力量
外在環境的三大潛在力量──天氣與溫度

熱咖啡與冰咖啡,決定你想看哪種電影

在一項實驗裡,學生在大廳和一名實驗人員見面。他們一起搭乘電梯前往四樓的實驗室。不過,在搭乘電梯的期間,那名實驗人員會請學生幫她拿一下咖啡,以便她能將學生的姓名和實驗時間寫下來。半數的學生幫她拿的是一杯熱咖啡,另外半數拿的是冰咖啡。約十五秒後,電梯抵達四樓,他們一起走到實驗室,再由學生作答一份簡短的問卷。那份問卷描述了一個不知名的「A人物」,指稱這個人聰明、靈巧、勤奮、堅毅、務實又謹慎,然後要求學生利用各種量表評估A人物的性格。舉例而言,這個人看起來慷慨還是吝嗇、博愛還是自私、迷人還是討人厭、強壯還是軟弱?統計問卷作答結果後,先前拿過熱咖啡的學生,普遍認為A人物比較熱情友善(但不會比較迷人或強壯)。由此可見,那些學生在手持熱咖啡的生理感受影響下,連帶也認為A人物的性格比較熱情友善。

這項研究當中,有個值得電影公司學習的教訓,重點就在於時機的掌握。行銷研究人員以寒冷與寂寞之間的關係為基礎,而將注意力投向浪漫喜劇——堪稱是電影界裡與一杯熱咖啡功能相當的產物。最出色的浪漫喜劇會讓主角置身於一個冰冷無情的貧瘠世界裡,然後再讓他(或是「她」,現在已有愈來愈多浪漫喜劇以女性為主角)藉由結識一名帶來溫暖的鍾情對象而獲得救贖。浪漫喜劇的目的既然是要溫暖冰冷的心,有兩項實驗也因此發現,觀眾若是用手拿過冰咖啡或冷敷袋(而不是熱咖啡或熱敷袋),就會願意多付平均百分之二十的價錢觀看一部浪漫喜劇電影。這些人並不願意付比較多的價錢觀看動作片、喜劇片或驚悚片,大概是因為這類電影缺乏浪漫喜劇那種溫暖人心的保證。實驗人員檢視了兩千五百名美國居民的租片模式,把焦點放在當日氣溫與看片類型偏好的關係上,結果就算把情人節排除在外——這個二月中旬的寒冷日子,總是會促成浪漫喜劇片的租片量大幅飆升——他們還是發現天氣一旦比較寒冷,一般人租借浪漫喜劇片的數量就多於其他類型的片子。


內在世界的三大潛在力量──符號

蘋果商標激發更多創意
符號,即便只是在我們眼前一閃而過,以致我們根本來不及辨識,仍然能夠在我們腦中促成這種反應。其中一個具有這種效果的符號,就是現在已無人不曉的蘋果公司商標。這個商標不僅是一顆蘋果,而是描繪出一顆代表創新與跳脫框架思考的蘋果(正如該公司的廣告所聲稱的)。一群研究人員深知這個符號代表的意義,於是想到了一個問題:一般人如果瞥見蘋果的商標,會不會因此出現跳脫框架,或是更有創意的思考?另一方面,他們猜想一般人若是瞥見了IBM的商標,思考將會變得比較沒有創意,因為IBM令人聯想到的是智慧與責任,而不特別是創意。他們找來三百多名學生,向其中一部分人短暫閃現四個不同的蘋果商標,並向另一部分的人閃現四個不同的IBM商標。這些商標的閃現速度極快,因此學生都不曉得自己在螢幕上看見了什麼,但這些影像卻已對他們的潛意識產生了影響。商標的閃現速度究竟有多快呢?簡單說,一秒鐘能夠閃現七十七次——速度快得大腦根本來不及在意識上處理影像的內容。

學生受到這些商標的影響之後,接著完成了一項用於量測創意的測驗,稱為「非常用途測驗」。這項測驗的內容在於量測一般人對於平凡無奇的日常物品,例如磚塊或迴紋針,能夠想出多少具有創意的用途。作答者若說迴紋針可以將紙張夾在一起,這種答案即是缺乏創意。但如果說迴紋針可以當成耳環,即是創意思考的表現。(但是,如果說迴紋針可以載人到處飛翔,這樣的回答雖有創意,卻也荒誕不經,而荒誕不經的答案在這項測驗裡並不會得到分數。)一如研究人員的預期,在渾然不覺的情況下接觸了蘋果商標的學生,其思考似乎比接觸IBM商標的同學更有創意。接觸IBM商標的學生,對於測驗中的物件平均想出六種用途;接觸蘋果商標的學生則平均想出將近八種,而且他們想出的用途在其他學生的評比中也被評為更有創意。光是讓人接觸一個隱含創意的符號不到十分之一秒的時間,就足以讓人的思考變得更有創意,儘管他們根本不曉得自己看見了那個符號。


內在世界的三大潛在力量──標籤

看見實際上不存在的東西
標籤在我們渾然不覺的情況下框架了我們看待時間與空間的方式。不過,標籤還有另一項更狡詐的技倆,就是描繪出實際上不存在的景象。一九七○年代初,心理學家羅芙特斯著手研究標籤如何扭曲目擊證人的記憶。她想知道人在目擊車禍之後是否會對現場狀況留下忠實的記憶,而且事後是否能如實回想起這些記憶;還是說目擊者的回憶會隨著別人描述車禍的方式不同而改變。在一項蔚為經典的實驗裡,一群人觀看了西雅圖警局的安全駕駛宣導影片當中一連串的車禍。在每一段影片結束後,這些觀眾都必須估計影片中的車輛在車禍前的行駛速度有多快。每個人觀看的影片都一模一樣,但他們作答的問卷卻分別採用五種不同字眼描述車輛之間的互動。有些問卷要求作答者估計車輛在「相碰」(hit)之前的車速多快,其他問卷則將這個字眼分別更換為「衝撞」(smash)、「撞擊」(collide)、「碰撞」(bump)或「接觸」(contact)。每個人看到的雖然都是同樣的車輛與同樣的車禍,提出的估計卻相差極大。

描述車禍的字眼一旦較為聳動,車速感覺就比較快:在觀眾的心目中,車輛如果互相「衝撞」,其速度一定比互相「接觸」或「相碰」的車輛更快。另一項類似的實驗,又揭示了更令人不安的真相,亦即標籤有時候會創造出完全虛假的記憶。一群大學生觀看了兩部車輛相撞的影片。其中有些人被告知那兩輛車互相衝撞,其他人則是被告知那兩輛車僅是相碰。一個星期後,研究人員要求他們回憶他們在車禍現場有沒有看到碎玻璃。被告知兩輛車相碰的學生幾乎全都正確記得車禍現場沒有碎玻璃,只有百分之十四記錯,以為自己看到了玻璃。不過,在那些被告知車輛互相衝撞的學生當中,將近三分之一都記得車禍現場有碎玻璃。對這些學生而言,「衝撞」一詞的聳動標籤以虛假的回憶取代了現實,讓他們以為車禍現場散落了滿地的碎玻璃。

延伸來看,這項令人不安的發現顯示犯罪案件或意外現場的目擊證人可能會因為別人標誌事件的方式而產生錯誤或誇大的記憶。這個故事帶給我們的教訓,就是原告與被告絕對不該不加思索地採用對造律師提出的事件描述方式。憤怒的原告口中的「衝撞」,在備受打壓的被告口中可能只是「推碰」。...more >>

▲ Go Top
與客服人員聯絡取消/訂閱電子報到博客來首頁回本期要目
Tel:(02)27821100•Fax:(02)27856789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博客來網路書店」或授權博客來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或節錄。